高质量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以“展评平面设计作品”综合活动为例

2024-05-18 08:33黄永军
教育观察 2024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信息技术思维

黄永军

(晋江市第二中学,福建泉州,362212)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创新能力和技术素养已经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核心素质。尤其在信息技术领域,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善于创新的思维方式。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跟上时代步伐,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考的重要性。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更注重实践和探索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新知识,还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水平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然而,项目式学习虽然在理论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地实施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教育者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效结合起来,确保学生能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获得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高质量项目式学习的方法,并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我是平面设计师”单元中的“展评平面设计作品”综合活动为例,分析利用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以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策略,应对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应用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是高质量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核心原则。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求为出发点。将其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更有效地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1]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积极的探索者和创造者。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指导者和协助者,引导学生通过项目活动探究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如编程逻辑、数据结构、网络通信等及其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在具体的项目设计中,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设计富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项目任务,如网页设计、小程序开发、数字媒体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思维。此外,项目活动应支持个性化学习,为不同水平和兴趣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路径和资源,包括线上教学平台、编程软件和数字工具,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深入探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不断观察和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项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点,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为目的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应用原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项目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等高阶思维技能的发展。[2]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分析、评估和创造,而非仅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具体而言,项目式学习应设计围绕信息技术的关键概念和原理的课程,如编程逻辑、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网络原理等,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概念。同时,教师应提出开放性问题和挑战性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使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例如,在编程项目中,学生不仅要学会编写代码,更要理解编程逻辑,学会如何优化算法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用性。此外,项目活动的设计不仅应该鼓励学生使用创造性思维探索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实验,使学生在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信息技术项目的同时,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和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自我调整和优化思路。同时,项目评估应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和反思,而不仅仅是最终结果的评价。

三、应用探索

(一)项目提出:构建主题活动情境

在“展评平面设计作品”综合活动教学中的项目提出阶段,涉及构建主题活动情境,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兴趣和探究欲。此阶段的核心是将平面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通过情境模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应用技巧。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项目的教学目标和预期成果。其次,在教学环节,教师应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如设计原理、色彩理论、图形处理技术等。同时,向学生介绍平面设计的历史演变、现代应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为学生揭示平面设计的广泛影响力和创造性潜力。最后,教师可展示各类平面设计作品,如商业广告、杂志封面、网站界面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平面设计的多样性和创意的无限可能,激发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设定项目任务,促使学生将兴趣和热情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行动。基于课程内容,如准确平面设计素材、处理素材、调节色彩、制作特效和合成作品,教师可将项目主题制定为“创意无限:我的平面设计”,设计系列连贯且逐步深入的项目任务,涵盖从基础平面设计理念到具体技术应用的全过程。例如该阶段流程为:首先,教师提出具体的任务,如设计一份海报、广告或品牌标志等,安排学生从收集和选择素材开始;其次,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素材处理和色彩调整阶段;最后,学生自主完成整个平面设计作品的制作。这个环节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项目分析:探索并解构项目内容

项目分析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并解构项目内容,深入理解平面设计的核心要素,包括设计原理、色彩运用、图形处理、排版布局和创意表达等,初步理解和分解项目任务。

解构项目内容的起点是理解平面设计的基础元素,如视觉传达的重要性、设计布局的原则、色彩的应用和意义、字体选择的影响等。教师可以展示并分析经典的平面设计作品,如商业广告、杂志封面、海报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平面设计原理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继而引导学生分析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关键要素。例如,在分析广告海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海报的目标受众、设计师如何通过色彩和图像吸引观众、布局如何帮助传达核心信息、文字和图像是如何协同工作以增强信息的影响力等问题。此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要素的认识,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将设计原理和要素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设计情境,如设计一个校园活动的宣传海报,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完成任务需要考虑的设计要素,如何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和图像,以及如何布局排版以最有效地传达信息,并启发学生明确海报的主题、目标受众、核心信息和视觉风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平面设计基本原理和要素的理解,并初步构思可能的设计方案。这个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同时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和反馈,帮助学生构建对平面设计项目的全面理解。同时,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为后续的项目计划和执行奠定基础。

(三)项目计划:制定个性化设计方案

项目计划阶段的关键任务是指导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和个人兴趣制定个性化的设计方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设计风格和技术路径,规划实现项目目标的具体步骤。[3]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设计方案的主题和目的。例如本项目主题“创意无限:我的平面设计”具体的项目任务为“设计校园活动的宣传海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活动的核心信息、目标受众和预期效果。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考虑如何通过平面设计有效地传达信息,包括海报的视觉元素、色彩运用、文字排版等。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风格偏好选择设计风格。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探索不同的设计风格,如极简主义、波普艺术或复古风格等,并思考哪一种风格最适合自己的设计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风格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选择。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规划如何实现设计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设计软件,规划设计的每个步骤如素材的收集和编辑、色彩方案的选择、图片插入个数、元素的布局与排版等。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应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操作难题,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使用工具实现设计预期目标。

(四)项目执行:执行方案制作作品

在“创意无限:我的平面设计”项目的执行阶段,学生应通过动手实践,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的平面设计作品,即学生需要将之前制定的设计计划和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创作过程中。执行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图形设计软件的运用、设计元素的整合、创意的实现及作品的持续完善。通过本阶段的项目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技能,还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平面设计原则的理解,同时提高创新思维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需要基于设计方案进行初步设计与草图制作,大致勾勒设计的布局和内容,包括图像位置、文字排版和主要的色彩方案。草图应使用设计软件制作,目的是确定设计的基本框架。教师在此阶段的任务是指导学生使用设计软件和工具实现设计。例如,在处理图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裁剪、调整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以及应用各种滤镜和特效。在排版方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体选择、文本布局和视觉层次的重要性。学生任务如下:首先,根据草图的需要收集必要的图像和文字素材,包括搜索在线资源、拍摄照片或创建原创图形;其次,使用图形设计软件将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处理,如调整大小、裁剪、色彩校正等;最后,将收集的素材、选定的色彩方案和布局设计综合起来,开始制作平面设计作品。此过程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色彩理论、设计原则和技术技能,将设计理念具体化,形成初步的设计作品。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应不断进行自我评估和调整,反复审视自己的设计,考虑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如调整布局、改变色彩搭配或重新选择图像等,以提升整体的视觉效果和信息传递效果。教师的作用是提供持续的反馈,帮助学生识别并完善设计中的不足。经过反复修改后,学生完成最终的设计作品。此时,学生还需要准备展示所需的材料,如打印设计作品、准备展示板或制作电子展示文档。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创造,不仅能加深对平面设计理论的理解,还能获得实际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学会如何将创意想法转化为具体的视觉作品,进而有效地提升审美判断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学生在项目中的合作与交流也有助于提高其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还可以增强对平面设计职业的认识和兴趣,掌握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设计语言、分析和解决具体设计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平面设计技能的具体方法。

(五)项目展示:展现创意设计成果

项目展示阶段旨在让学生展现其创意设计成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技能和创造力的舞台,也是相互学习和启发思维的重要机会。项目展示包括三个主要环节:组织展示会、介绍设计理念与制作过程、交流和分享。

组织展示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展出自己的设计作品,无论是实物打印品还是数字展示。展示形式可以多样,例如挂在教室墙上或通过投影仪展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成果的平台,使学生的努力和创造力得到认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公共演讲能力。在学生展示创意设计成果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表达个人的创意思维和设计思路。学生可以介绍自己的设计灵感来源、使用的技术、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克服挑战的做法。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表达沟通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展示会上,学生也可以获得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学生可以互相观看同伴的作品,提出问题,分享感想和建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建设性地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从同伴的作品中学习,激发学生对创意和灵感的探索。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学校内外的其他师生参与展示活动,让学生的作品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反馈。

(六)项目反思:洞察设计过程,促进思维成长

项目反思阶段的重点是通过多角度的评价方法全面审视学生的设计表现,并引导学生对设计作品和创作过程进行深度反思。同时,鼓励学生在技术技能和创新思维方面的进步,着重促进学生在未来的设计中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首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审视学生的设计表现。同伴评价旨在提供建设性反馈,鼓励学生相互学习;自我评价则让学生自行审视自己的设计,主观评价自己需要进步的地方;教师评价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评估,旨在促进学生的专业进步。综合性的评价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学生的设计作品,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设计作品和创作过程进行深入反思,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在设计中采用的色彩理论、排版布局、图像选择等元素的适当性,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共同作用于最终的视觉效果。学生还应该反思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运用和提升了自己的技术技能等。教师应指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具体进步,并鼓励其继续发展这些技能。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讨论如何在未来的设计项目中实现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如设置未来设计任务的挑战性目标,鼓励学生探索新的设计风格或技术,或者分析设计行业的最新趋势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下一个项目中尝试不同的设计软件,或者探索将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起来使用,从而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的具体方法,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本文对“展评平面设计作品”的项目式学习实践的深入探索展现了高质量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从项目的构思到实施,再到作品的展示和反思,每个阶段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项目式学习将在培养学生技能要求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使项目式学习更加高效和具有吸引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潜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信息技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