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的隐性融入与模式创新
——以“讲述生命故事”团体心理辅导课为例

2024-05-18 08:33李昱熹林子琳
教育观察 2024年5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健康思政

董 蓓,李昱熹,林子琳

(1.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广西南宁,530000;2.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一、引言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作出全面部署。[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属于高校“大思政”课程教育的范畴,肩负着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健康心态的使命,是一门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既重视理论学习,也重视实践体验和行为训练。[2]

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门公共基础课中,课程思政需发挥浸润作用,注重在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过程中根植理想信念,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目前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融入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融入思政内容时较为牵强,进行价值观引领的时候比较突兀,部分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思政课差别不大,心理疏导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3]为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有的作用和课程思政在其中的意义,应强调课程思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隐性融入,做到适时适当、如盐入水,润物无声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基于课程思政建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重要性,本文以“讲述生命故事”团体心理辅导课为例,通过叙事疗法,创造性地运用OH心理图卡(潜意识图像卡)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生命意义,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思政元素的隐性融入,推动学生在自我认知、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实践形式。它提供了开放和支持的氛围,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认同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明确价值观,提升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为更好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本课程基于相关理论进行设计,通过叙事疗法和思政元素的隐性融入强化课程思政的效果。

(一)理论基础

一方面,引入叙事疗法作为教学手段。叙事疗法关注个体的经历和生活中的故事,其核心思想是个体通过自身的叙述(即个人故事)理解和解释生活,这种叙述可以影响个体的情绪、信念和行为,通过讲述和探索这些故事,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发现内在的资源,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4]使用该方法进行生命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在探究自我的过程中理解生命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另一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教师全程参与并进行引导,作为理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构故事、重塑故事并共建新故事。在此过程中,教师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引导学生从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责任与使命等方面讲述故事,把小我融入大我,帮助学生重新审视生命历程,挖掘积极资源并关联现实社会。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尊重个体差异。课程思政的融入点到即可,不需过度发挥,因为叙事不是单方面的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强调团队、分享互动的过程。[5]因此,除了强调教师引导学生重塑故事,课堂中更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彼此支持。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创造一个开放、尊重和支持的环境,要将分享的权利还给学生,及时提供积极反馈,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挖掘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

(二)融入思路与方法

1.总体思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6]因此,教学应跳出个案心理咨询的微观视角,树立“大健康观”和“三全育人”理念,建构系统化的心理育人模式,由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为达成这一标准,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注重教育内容设计的逻辑自洽和内涵延伸,遵循显隐结合、以隐为主的原则。基于以上要求,本课程的总体思路如下:首先,在教学中强化育人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其次,将课程思政资源和具体内容纳入总体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个教学环节和每一堂课中;最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将课程思政要求自然而然地隐性融入教学过程。

2.设计方法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设计,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与体验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体验活动、小组讨论、团体辅导、角色扮演、榜样示范等教学方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任务、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线上教学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尽可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点和难点

基于过往的教学经验和学情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1.重点

第一,注重个体差异。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关键。每名学生都有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感,教师在价值引导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感受,包容学生开放、坦诚地分享,鼓励学生勇敢、自信地分享。教师这种尊重、包容的态度有助于与学生建立信任感,使学生更愿意参与。

第二,教师适当引导。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着理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其主要任务是倾听学生的故事,理解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解构、重塑故事,带领学生建构积极故事。通过教师适当、正确的引导,学生能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生命历程,找到内在的资源和支持。

第三,开展团体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和支持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关键。同伴支持是增强学生心理韧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从团体开放、尊重和支持的环境中获得的团体动力可以推动个体的积极改变,增强个体的自尊心、自信心,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找到生命中更深层次的意义。

2.难点

一方面,课程要注意思政教育融入度。在活动中,思政元素的融入要适时、适当,不能生硬、死板地融入。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思政理论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注意个体的隐私,应对重要信息严格保密。心理健康教育的团体辅导课涉及较多答疑解惑的内容,更涉及个人生命故事和价值观的分享,因而在开展团体辅导分享时需要确保团体成员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教师在活动中需要保护学生隐私,避免敏感信息的泄露,建立安全的环境。学生认为可信,才能更加开放地分享自己的故事,团体辅导的效果才会更好。

这些重难点体现了课程思政隐性融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并认真对待挑战,可以提升团体心理辅导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教学实施

为更好地发挥叙事疗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倾诉欲,本次课程以OH心理图卡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OH心理图卡由图像卡和引导卡组成,个体通过图片信息表达情感和想法,发掘潜在需求和行为模式,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基于OH心理图卡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实施过程如下。

(一)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形成融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展示OH心理图卡,解释这些图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着重强调图卡在自我探索和分享上的作用。

2.自我探索模块

第一轮:教师将所有图卡正面朝上放在桌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这两个命题,主动选择图卡。每名学生依次介绍他们选择的图卡,说明选择这张图卡的原因。这张图卡代表了学生在不同视角下的自我认知。

第二轮:教师将所有图卡背面朝上放在桌上,请学生随机抽取2张图卡。学生根据这两张图卡分别根据“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这两个命题进行分享,每名学生依次分享他们的解释和思考。此时,学生是在潜意识层面上解释他们的选择。

3.自我发展模块

教师展示事先收集到的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请学生猜测照片的主人。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回顾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你经历了哪些变化和成长?”再引导每名学生抽取3张图卡,根据自己的想法解释图卡画面,再逐一讲述3个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将图卡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联系起来。

4.探寻生命意义模块

在叙述自己的生活故事、倾听完他人的生活故事后,教师继续提问:“是什么让你成为现在的你,让你变得更好?”学生逐一分享。然后进行一轮图卡随机抽选,学生根据图卡内容逐一回答教师新的提问:“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环节旨在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自我反思和分享,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目标,为生命赋予更深层次的内涵。

5.总结和反馈

首先,教师总结活动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的重要性,创建表扬积极分享的环境。其次,鼓励学生进行开放和坦诚的反馈。学生进行简短的反馈,分享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最后,教师进行活动总结,再次强调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活动中的思考和目标付诸实践,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升生命意义感,实现人生价值。

(二)思政融入

教师在活动中要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引导,遵循铸魂育人价值导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例如,一名学生在课上分享了自己的生命故事:“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去世了。我经历过一段情绪低落、悲伤难受的时期,但后来慢慢从人生低谷中走了出来,现在心态比较积极、乐观,但我有时还是很希望背后有父母的支持。”针对这名学生关于生命的困惑和感悟,教师先鼓励了学生的积极心态,肯定了学生的负面情绪,然后润物无声地引入国家带给人民的安全感,回应道:“你的坚强令人钦佩。失去父母的经历是痛苦的,但你逐渐找到了内在的力量。我完全理解你希望有人支持和陪伴的愿望,你的背后虽然没有父母的支持,但一直有国家和社会,国家和社会完全可以提供给你安全保障。”其他学生也分享了国家发展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具体变化,例如一名学生说他家所在的小村子竟然有了高铁站,生活越来越好。教师要在倾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思考个人生活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有国才有家”的深刻体验。

再如,在自我发展模块的“看照片猜主人”环节中,教师通过回应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回顾成长中的点滴,带领学生了解生命的坚韧与不易。教师鼓励学生从小故事中汲取力量,肯定自己的成长历程,珍惜生命的每一个瞬间。此外,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慨祖国的伟大,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在珍惜生命的同时,怀揣一颗感恩的心。

(三)注意事项

首先,进行充分准备。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活动中负责引导、鼓励学生,及时提出问题,确保活动流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团队成员的情感需求和物质准备,确保活动的开展。例如OH心理图卡是活动必备的工具,教师需要确保在活动开始之前准备并充分熟悉这些图卡,以便能够有效地引导活动的进行。其次,重视隐私和保密。该活动涉及隐私,教师在活动开始的前中后期都应强调尊重他人、保护他人信息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做诚信的人。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确保团队成员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最后,持续跟进并提供支持。在活动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生活或情感方面的困惑,应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进一步的支持和资源,如心理咨询或其他帮助渠道。

(四)教学效果

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互动,分享了深刻的生命故事和情感体验。参与活动的学生认为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生命意义,明确了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并促进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一名学生表示:“活动结束后,我感到更有动力追求梦想。我现在对未来有信心,更愿意面对生活的挑战。”还有一名学生表示:“在这个活动小组里,我非常自在。我从别人的故事中得到了启发,也感受到了被接纳。”

四、教学效果反思

(一)创新之处

1.隐性融入课程思政

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从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责任与使命等方面讲述故事,隐性、巧妙地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将小我与大我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重新审视生命历程,挖掘积极资源并关联现实社会。这样的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灌输,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他们的思考,使其更好地理解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

2.综合运用叙事疗法和团体心理辅导

结合叙事疗法的理念,强调个体通过叙述个人故事理解生活,探索内在资源,解决问题。同时,活动采用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提供了一个开放和支持的环境,在这个积极环境中鼓励学生分享、倾听、共建新的故事。这种综合运用创造了一种结合了心理治疗理念和团体互动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3.创造性地使用OH心理图卡

OH心理图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可视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还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引导学生的工具,有效避免了学生不知说什么、从何说起的问题。学生通过图卡内容,用视觉和符号语言表达内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选择的图卡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反思。

(二)改进措施

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引导学生深入自我、完善人格、融入社会的过程。在“讲述生命故事”团体心理辅导课上,课程思政的隐性融入既要实现知识层面的引导,又要从心灵深处滋养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在探索中明确个人价值,增强自信心和勇气,形成更为健康、积极的心态。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自身的生命意义,也学会了欣赏他人的经历,尊重不同的生命轨迹。课程思政的融入促使学生超越自身,将个体经历与社会责任、使命感结合起来,形成更为完整和积极的人生观。为使该方法获得持续进步,教师还可对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

1.深化师资培训

针对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教师,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师资培训,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叙事疗法、团体心理辅导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学校要确保教师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有把生命小故事中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能力,鼓励教师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2.持续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不断研究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使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性。例如可以探索虚拟现实、在线互动平台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拓展活动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五、结语

在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也成为必然。本文以“讲述生命故事”团体心理辅导课为例,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思政元素的隐性融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未来,研究者还需要继续开发不同类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引入更多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确保学生在思想和心灵上得到有效、全面的熏陶。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健康思政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