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中不同生长阶段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

2024-05-18 08:20年来民侯中保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产蛋率产蛋周龄

年来民,侯中保

石家庄峪口禽业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6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鸡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赋予了蛋鸡养殖业良好的发展机遇。蛋鸡养殖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育雏阶段、育成阶段、产蛋阶段。各个阶段饲养管理是否到位,疫病防治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产蛋量及养殖效益,因此做好蛋鸡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育雏阶段(0~8周龄)

1.1 育雏前准备

育雏前,应当将育雏舍清扫干净,并进行蒸熏、喷药消毒,配置齐全的养殖设备及饲料、药物等。地面平养育雏模式下,进雏鸡前1周需要暴晒垫料。冬季和春季进雏前要提前生火预温,提高育雏舍的温度,满足育雏要求。

1.2 温湿度控制

蛋鸡育雏时,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育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雏鸡对温度、湿度极为敏感,低温环境下雏鸡扎堆极易导致挤压踩踏死亡。高温环境下雏鸡易脱水中暑死亡。所以在育雏时应当合理控制好温度和湿度,1周内的雏鸡温度要求维持在32~35℃,以后每周降低2~3℃,最低温不可低于18℃。10日龄内的雏鸡湿度应当维持在65%~70%,10日龄以后的雏鸡湿度维持在55%~65%之间为宜。

1.3 饮水开食管理

雏鸡要先饮水再开食,雏鸡初次饮水时可加入5%葡萄糖+电解多维,可加快排出胎粪,同时具有抗应激的效果,1周后再让其饮用未被污染的自来水、井水,不可饮用过夜水及污染物超标的水。最好每天对饮水器具消毒1次,防止病从口入。饮水后3h即可开食,开食料以碎玉米渣、小米等为主,连喂3~5d后即可改喂配合料。开食第一周要做到少量勤添,减少饲料浪费,同时也避免进食过多导致消化不良。建议6周龄以内的雏鸡每天喂食5~6次,超过6周龄的雏鸡每天喂食3~4次。

1.4 光照管理控制

适度的光照有利于加快雏鸡新陈代谢,提高食欲,增强体质。但光照时间过长、光照度过于强烈,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及性发育,因此合理控制光照非常关键。建议1周龄内的雏鸡每天保持24h光照,1~2周龄的雏鸡每天保持19h光照,3周龄以后的雏鸡每天保持8h光照。自然光照不足时,可在鸡舍内悬挂节能灯补充光照,满足光照需求。

1.5 搞好防疫免疫

育雏阶段养殖人员要结合育雏季节、雏鸡品种、疫病流行规律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的防疫计划和程序,重点做好马立克氏疫苗、新城疫IV系弱毒苗、禽流感灭活苗等各类疫苗的强制性免疫工作,同时有选择性的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鸡痘弱毒冻干苗等各类疫苗。要从正规厂家购买疫苗,妥善储存、运输、保管疫苗,防止疫苗失效。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疫苗,确保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防范各类疫病的发生。

1.6 加强日常管理

育雏期要做好雏鸡日常管理工作,每日检查雏鸡饮水、饮食状况,密切留意雏鸡精神状态及排粪情况,若发现有病弱雏鸡,要及时将其挑出。若发现粪便颜色、粘稠度、形状出现异常,则大多是病态表现,要及早诊断治疗。如:黑绿色稀粪便,常见于鸡痘、禽流感等疾病;白色粪便,常见于新城疫、痛风等疾病。

2 育成阶段(9~20周龄)

2.1 控制鸡群体成熟

体重是鸡群体成熟及发育状况的重要依据,若体重不达标,则产蛋性能必然不理想。只有体重达标整齐的鸡群,才具备理想的产蛋能力。首先,要重视体重管理。育成期应当做好体重检测工作,密切留意鸡群增重情况,以此为基础判断其体成熟状况。当蛋鸡18周龄时体重为标准体重的±10%,代表鸡群达到体成熟状态;其次,要重视均匀度管理,建议高产蛋鸡群均匀度维持在85%左右为宜;最后,要控制蛋鸡群性成熟。应当充分结合体重状况控制蛋鸡群光照及饲料,达到体、性同步成熟的目的。

2.2 适度限制饲养

蛋鸡育成后期,应当实行限制饲养模式,尤其是中型蛋鸡,更要限制饲喂,避免其后期体内大量脂肪沉积对产蛋能力造成不利影响。限制饲养时,应当做好日粮营养水平的调控工作,降低日粮当中的粗蛋白水平,以低于14%为宜。

2.3 加强疫病防治

首先,要重视免疫工作。育成期蛋鸡需接种大量疫苗,养殖人员应当结合鸡场疾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从正规途径购买大厂家的疫苗,包括:新城疫疫苗、禽流感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传染性贫血疫苗等等。要合理控制各类疫苗的接种时间、方法、剂量,减轻不良应激,保证免疫效果。接种疫苗后2周应当检测抗体水平,确保抗体水平达标,方可有效防控各类疾病的发生;其次,要做好日常消毒工作。鸡舍内部建议每天消毒1次,外部建议每周消毒2~3次。消毒前要清扫鸡粪,然后均匀喷施消毒剂,合理控制消毒剂浓度,定期轮换使用氢氧化钠、新洁尔灭、百毒杀等消毒剂,防止产生耐药性现象;最后,要做好巡视工作。每日巡视鸡群,若发现有异常,应当及早隔离,查明原因,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疾病传播扩散。

2.4 加强环境控制

第一,要控制温度。育成鸡最适温度为18~22℃,冬季最低温不可低于13℃,夏季最高温不可高于35℃。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应当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温度,必要时可借助风扇等设备降温;第二,要控制湿度。湿度是影响育成鸡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育成鸡最适宜湿度为40%~70%,地面平养时要保持地面干燥,湿度不可过大,防止病菌繁殖;第三,要控制密度。养殖人员要结合育成鸡的日龄等因素灵活控制饲养密度,及时分群,一般育成前期饲养12~15只/m2为宜,育成后期饲养8~10只/m2为宜;第四,要控制通风。结合季节性因素及温度及时通风,排出鸡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污染刺激性气体,换入新鲜空气,降低粉尘含量,预防育成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通风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节进风口的方位及大小,禁止让风直吹鸡群,防止着凉患病;第五,要控制光照。光照时间过长,会导致性早熟,进而对产蛋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17周龄之前建议将每日光照时间维持在10h以内,不可过长;第六,做好日常管理。蛋鸡开产之前要单独饲喂弱小瘦弱的蛋鸡,提高蛋鸡群整齐度。要适当延迟开产时间,避开夏季5~7月份高温时间段,防止因不愿采食导致体重落后影响产蛋能力。

3 产前过渡阶段(19~20周龄)

3.1 上笼准备

转群上笼之前,应当认真做好对鸡舍及喂料设备、饮水设备、电力设备、通风换气设备等各项设施设备的检查及维修工作,确保处于正常使用状态。要将鸡舍清扫干净,确保无灰尘、粪便及杂物残留。然后喷施消毒剂,杀灭潜藏的致病菌。要将各类器械、饲料、药物等准备妥当,为后期养殖管理提供方便。

3.2 转群上笼

首先,要控制转群上笼日龄。建议在蛋鸡16~17周龄之前上笼,方便母鸡开产前能够充分熟悉和适应环境,并在这一时期内做好免疫接种等工作。若过晚上笼,将推迟开产蛋时间,降低产蛋率,甚至会因应激导致停产;其次,要做好选留淘汰工作。入笼之前将瘦弱、体重不达标或过于肥胖的鸡剔除掉,留下健壮、活泼、体重适宜的鸡用于产蛋;最后,分类入笼。上笼时建议将较小、较大的鸡留下装入不同的笼子内,然后制定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方案,过小鸡应加强营养补充,过大鸡要适当限饲,促使其整齐均匀成长。

3.3 免疫接种

产蛋鸡开产之前应做好免疫接种工作,降低产蛋期疫病发生率。养殖人员要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重点做好对禽流感、新减支、新流、C30、鸡痘等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及抗病力。要严把疫苗质量关,禁止使用来源不明、劣质、破损、过期的疫苗,避免影响免疫效果。免疫接种后应定期检测抗体水平,确保蛋鸡顺利达到产蛋高峰。

3.4 重视驱虫

驱虫是蛋鸡产蛋前的一项必要工作,要合理选用驱虫药,合理控制用药方法及用药量,提升驱虫效果。目前常用的驱虫药如下:左旋咪唑,按照30mg/kg剂量拌料服用,每天1次,连用3d,可驱蛔虫;硫双二氯酚,按照150mg/kg剂量拌料服用,每天1次,连用3d,可驱绦虫。

3.5 科学饲养

蛋鸡开产前要科学饲养,在提升产蛋率的同时,延长产蛋高峰持续时间。首先,要适时更换饲料。为降低鸡蛋的破损率,防止出现产蛋疲劳症,建议在蛋鸡开产前2周增加日粮中的钙元素比例,确保钙占比2.5%~3.5%;其次,要确保充足饮食,实行自由采食模式,让蛋鸡吃饱,方可保证产蛋率;最后,要保持充足饮水,满足代谢需求,在保证产蛋率的基础之上,防止出现脱肛的现象。

3.6 减少应激

产蛋前遭遇不良应激,会导致开产时间推迟,甚至停止产蛋,因此做好不良应激防范工作非常重要。首先,要合理控制转群上笼时间及接种疫苗的时间,尽可能降低所造成的应激影响。鸡群上笼、接种疫苗后应及时饮水吃料,让其尽快熟悉环境。换料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突然换料;其次,要重视对抗应激添加剂的使用。建议养殖人员在饮水当中添加适量的速溶多维、维生素C,可减轻缓解不良应激,确保蛋鸡正常产蛋。

3.7 保持卫生

蛋鸡上笼后对环境陌生,再加上代谢旺盛,抵抗力下降,此时极易导致疫病的发生,因此做好卫生管理工作非常关键。养殖人员要完善卫生防疫制度,闲杂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和鸡舍内部,饲养人员进入鸡舍之前也要进行清洗、消毒,防止带入致病菌。要定期带鸡消毒,选用无刺激高效消毒剂带鸡消毒,在减轻刺激的同时,保证消毒效果。为防范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可在饲料中添加磺胺类药物、土霉素、氟哌酸等药物,保证产蛋前鸡群健康。

3.8 注意异常

要密切留意蛋鸡产蛋前的一切状况,包括:采食量、呼吸、排便情况、精神状态等,一旦发现有异常状况,应当及早解决处理。产蛋前的鸡生理变化非常剧烈,异常敏感,极易出现挂颈、扎翅等现象,所以养殖人员每日要做好巡视工作,防止死亡。此外,若发现鸡群有脱肛、啄肛等现象,要及时挑出单独饲养。若发现有瘦弱鸡受欺负,也要单独饲养。

4 产蛋阶段(20~80周龄)

4.1 产蛋前期

首先,要保持日粮营养水平,建议从21周龄开始就给予蛋鸡高峰期日粮,提前满足营养储备需求,可将产蛋高峰期有效延长。产蛋前期要求将日粮当中的粗蛋白维持在18%~19%之间,有效磷高于0.4%,同时补充氨基酸、复合维生素以及复合酶;其次,要严格管理舍内环境。环境不良会产生应激,导致产蛋率降低,因此养殖人员要高度重视产蛋环境的管理工作,将舍内温湿度、通风、空气质量均维持在合理、标准状态下,营造适宜的产蛋环境,有助于提升产蛋量;再次,要合理控制光照,产蛋期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促进产蛋率增长,建议从产蛋前期至产蛋高峰期每日光照时间维持在16h左右最为适宜;最后,产蛋期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产蛋舍,避免造成不良应激反应。

4.2 产蛋中期

产蛋中期要想将产蛋率依然维持在80%以上,应当做好下述工作:首先,养殖人员思想上依然要重视蛋鸡管理,不可以为产蛋高峰期过了就放松管理、降低营养水平;其次,密切留意蛋鸡群状况,此时蛋鸡群往往会有脱羽等现象,养殖人员应当及时清理掉,并且每日清扫粪便,喷雾消毒,保持良好通风,营造卫生舒适的舍内环境;最后,产蛋中期可适当降低日粮当中的粗蛋白水平,增加复合维生素补充量,提升微量元素水平。

4.3 产蛋后期

产蛋后期蛋鸡群生殖机能退化,产蛋率降低至较低水平,此时即使给予高水平的日粮也无法提高产蛋率。因此养殖人员要适当调整日粮营养水平,以保持高能量、高钙、低蛋白为宜。同时,每日延长光照1h,即17h左右,刺激母鸡性腺活动,一方面可提高产蛋强度,另一方面可剔除低产和休产蛋鸡。

5 结语

综上所述,蛋鸡规模化、高密度养殖背景下,若饲养管理不到位,疫病防治不及时,将会对蛋鸡健康生长及产蛋量造成极大地影响,因此要提高蛋鸡养殖管理意识,实行分阶段饲养管理,重点做好育雏阶段、育成阶段、产蛋阶段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工作,掌握蛋鸡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完善疫病防治技术措施,确保蛋鸡健康、良好生长,提高蛋鸡产蛋量及产蛋性能,进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蛋鸡养殖业稳定、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产蛋率产蛋周龄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提高蛋鹅产蛋率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产蛋目标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动物产蛋王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上)
褐壳蛋鸡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