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禹
辽宁省北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北票 12212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的需求直接促进肉牛养殖业的发展。2022~2023年北票市实施开展肉牛提质增量项目,主要是通过推广西夏杂交牛的繁育技术、母牛生产配套技术、犊牛养殖技术和架子牛以及育肥牛的高效育肥技术。目前北票地区养殖肉牛的农户有6623户,并且是母牛存栏5头以上的,这些农户养殖的母牛总计可达6万多头。养殖母牛存栏5头以下的散户还有很多,另外还有养殖肉牛的卧龙山和水泉以及扣卜营等小区等,北票地区养牛业发展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
肉牛育肥阶段是肉牛体内存积肌肉脂肪的关键时期,利用最少的饲料获得尽可能高的日增重,生产出大量且优质的牛肉是肉牛养殖的最终目的。为了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首先在牛日粮营养供给方面入手。在保障日粮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实现日粮组成多样化。不仅提高日粮适口性,还要选择能够降低日粮成本的最佳组合,因此对牛补充饲料的选择和应用就变得非常重要,如酒糟和青贮全株玉米的使用方法等。
肉牛养殖常用的酒糟有啤酒糟和米酒糟两种,其中啤酒糟是啤酒厂把麦芽经过糖化工艺后过滤产生的渣。啤酒糟的能量和糖分含量较高,因为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容易酸败,所以啤酒糟出厂后应及时进行发酵处理,然后密封贮存。米酒糟是酿造白酒后产生的渣,能量比啤酒糟高,出厂后也要发酵密封贮存,酒糟的贮藏分为窖贮和坑贮。酒糟的饲喂添加比例一般为:在肉牛从入栏到1月龄这个阶段,酒糟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4.5kg/头,全价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1.5~2kg/头,干料(干草等粗饲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2.5~3.5kg/头。在肉牛体重200~250kg这个阶段,酒糟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4.5kg/头,全价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2~2.8kg/头,干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3kg/头。在肉牛体重250~300kg这个阶段,酒糟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4.5kg/头,全价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2.8~3.5kg/头,干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3kg/头。在肉牛体重300~350kg这个阶段,酒糟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4.5kg/头,全价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3.5~4.3kg/头,干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3.5kg/头。在肉牛体重350~400kg这个阶段,酒糟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4.8kg/头,全价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4.3~5kg/头,干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3kg/头。在肉牛体重400~450kg这个阶段,酒糟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5.2kg/头,全价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5~5.8kg/头,干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3kg/头。在肉牛体重450~500kg这个阶段,酒糟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5.6kg/头,全价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5.8~6.3kg/头,干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2.5kg/头。在肉牛体重500~550kg这个阶段,酒糟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6.1kg/头,全价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6.3~7.1kg/头,干料的饲喂量一般为每日2.5kg/头。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品种、环境和性别以及体况的肉牛可以适当加减调整饲喂量。
全株玉米青贮加工调制与饲喂技术主要包括青贮壕、窖的建设,秸秆适时刈割、切短粉碎、装填压实、封窖、管理、开窖取料等技术要求及全株玉米青贮饲喂量、饲喂方法等技术方法,形成了适合北方寒冷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加工调制、饲喂的技术支持体系。而其中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青贮品种一般选择白鹤、辽单青贮等,单产6~7t/亩,适宜收获时间9月末,平均每头育肥牛贮制量为2t。全株玉米青贮刈割高度最好是玉米秸秆自地面起15cm以上为宜。玉米秸秆铡碎长度适当控制短一些,最好是在2~3cm。等青贮全株玉米成功后饲喂时,需要注意的是最初少喂,逐步增多,使牛只逐渐适应,过渡期以半个月为宜,全株玉米青贮占粗饲料的比例在50%(以干物质)为好。
为满足育肥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生理时期的营养需要,应用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简称TMR。总结了肉牛育肥技术应用的条件、合理分群的要求、制作的方法、日常管理等技术内容,实现精准化饲喂。首先是合理分群,育肥牛只在不同月龄、不同体重、不同体况、不同生长(产)阶段、不同生产目的情况下,所需饲料种类、营养重点、日粮营养水平有所不同。同群(拴养的同圈)力求一致化,进而做到科学饲养、细化管理;其次是TMR的制作,将定量的粗饲料和配制好的精饲料混合,确保搅拌后TMR中有15%~20%的粗饲料长度大于4cm,余下2~3cm为宜。
TMR具有提高采食量,提高配方科学性与安全性,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牛疾病发生率,节省饲料成本,节约劳动力成本等优点。项目针对不同规模牛场的牛舍条件和经济实力,选择最经济有效的TMR机械及饲养方式,按照项目制定的TMR饲喂技术,严格把好合理分群、混合搅拌、日粮配制等技术关,进行科学饲喂。在北票市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推广应用TMR饲喂技术,示范育肥牛1987头,出栏重641.2kg,平均日增重1.42kg,与传统饲喂相比分别提高8.73%和11.5%。
通过推广肉牛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降低了牛场疫病发生率,母牛、犊牛及育肥牛的死淘率,提高了犊牛繁殖成活率,节省了药物费用。根据示范点抽样调查统计,在北票市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示范肉牛3165头,母牛死淘率比对照组降低了0.9%,育肥牛死淘率比对照组降低了0.7%,犊牛繁殖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了7.14%;每头母牛平均使用药费33.25元,较对照组节省7元;每头犊牛平均使用药费51元,较对照组节省15.25元;每头育肥牛平均使用药费8.75元,较对照组节省4元。
父本牛选择是优质肉牛高效养殖技术的关键步骤,我们要根据生产目的和方向选择父本牛。2016~2017年项目组在项目实施地区开展了不同父本杂交后代育肥牛生产性能比较试验,采用辽育白牛为父本对辽育白牛、西门塔尔牛、荷斯坦奶牛进行纯繁或杂交,可显著提高后代架子牛生长速度,尤其是育肥后期生长速度,全期平均日增重可达到1.26kg、1.21kg和1.04kg;后代育肥至24月龄以上,背最长肌呈现良好的大理石花纹;采用西门塔尔牛对辽育白牛和低代次西门塔尔杂交牛开展杂交,后代母牛表现出较好的泌乳性能。根据示范点抽样调查统计,在北票地区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推广应用优质父本牛高效杂交利用技术示范母牛15178头,优质育肥牛出栏重641.2kg,增加9.95%;中高等级育肥牛出栏重663.8kg,增加13.82%。
应用犊牛性别订制技术,根据生产者生产需要,提高目标性别后代比例。对有扩群需求的母牛养殖户或有改良母牛生产性能、开展选育的养殖户、育种场,采用Y精子干扰剂,提高牛群母犊出生率,达到扩群增量或繁育需求。对以育肥牛为培育目的的养殖户,采用X精子干扰剂,提高牛群公犊出生率,提高育肥效益。该技术与优质父本牛高效杂交利用技术配合使用效果更好。根据示范点抽样调查统计,在北票地区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推广应用犊牛性别订制的母牛625头,配种受胎母牛536头,配种受胎率85.8%,生产目标性别犊牛467头,性别准确率87.1%。
项目集成与推广了集肉牛高效繁育技术、肉牛生产精细化肥育技术、肉牛精准化饲喂技术、肉牛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为一体的优质肉牛高效养殖技术,涵盖了肉牛养殖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各项技术紧密连接,应用普及而广泛,为指导北票市肉牛养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项目研究、应用和推广的犊牛性别订制技术和健康架子牛培育技术,是在全国范围内首次研究应用;优质父本肉牛高效杂交生产模式和育肥牛散栏饲养技术模式,是在北票市范围内首次研究应用。优质肉牛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北票地区肉牛养殖技术水平。项目实施后,示范牛群的主要生产技术指标显著提高。与对照牛群相比,繁殖成活率79.6%,提高了7.14%;小架子牛12月龄平均体重378.1kg,提高了35.6kg;优质育肥牛出栏体重641.2kg,提高了58.0kg;中高档育肥牛出栏体重663.8kg,提高了80.5kg。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参与单位通力配合,投入了大量技术力量,通过“传帮带”,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参与项目实施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了69名,其中正高级以上畜牧师或兽医师9名,高级畜牧师或兽医师18名,畜牧师或兽医师42名。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项目人员的理论修养,更提高了实践能力。项目实施期间:发表相关论文15篇,制定地方标准4项,编制项目技术推广手册1部、挂图1部。
项目单位创建了“县、乡、村、户科技人联动+示范传导+以场连户一体化布局的新型高效推广模式和工作机制,市级有畜牧技术推广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9个乡镇动监所加挂畜牧技术推广站牌子,其中共有专业技术指导员94人,技术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分工明确,每名技术指导员指导科技示范户10户,开展技术培训,讲座、指导、咨询,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推广到饲养户家中去,实现一户有一个“明白人”。同时建立项目实施组织架构,每年将推广任务指标、技术指标分解落实到人,建立责任人制度,层层签订推广任务合同书,每年每个技术人员定任务、定目标、定责任,将技术服务延伸到生产场户,充分发挥肉牛养殖基地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包村技术指导员引导周边养殖户到基地现场观摩学习,据统计项目实施期间,各乡镇共召开基地现场观摩67场,培训基地周边养牛户1967人次,对饲料及添加剂、兽药疫苗使用,防疫卫生、粪污治理等技术进行推广示范,有效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其中还包括普及TMR饲喂技术和完善肉牛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通过以上技术的推广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显著,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项目技术应用对象有母牛、犊牛、育肥牛,技术推广主产品有小架子牛、小母牛和育肥牛。依据示范点抽样调查测试数据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计算办法》所形成的《肉牛提质增量效益分析报告》显示:项目实施完成时,主产品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为小架子牛2140.2元/头、小母牛1208.7元/头、优质育肥牛1578.8元/头、中高等级育肥牛2904.9元/头。共产生经济效益1.48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08元/元。
发展养牛生产,对促进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推进养牛生产,提高了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水平,减少了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了力量。同时,牛粪通过无害化处理,成为农作物的优质有机肥料,实现了“秸秆过腹还田”,增强了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使用,推进了绿色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经查新检索,优质肉牛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填补了我国在母牛繁育和肉牛肥育技术方面的多项空白。目前,国内尚无在肉牛中应用利用生物靶向原理所生产的x(y)精子干扰剂、提高目标性别犊牛的出生率和健康架子牛培育技术的相关报道。因此,本项技术的相关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北票市母牛以千家万户散养为主,规模养殖占比不足10%,而项目推广的部分技术,如利用微生态养殖肉牛技术、筛选活菌发酵牛粪技术等,受养殖条件所限,只能在规模户中推广,推广度低于预期;部分技术,如散栏育肥技术、母犊分离定时哺乳技术等,需要对牛舍进行改造,部分养牛户资金不足或不敢加大投入,大多持观望态度,也导致技术推广度偏低。
随着辽宁省肉牛提质增量项目的开展,全省母牛存栏逐年增加,其中北票地区到2022年底可繁母牛存栏达到10万头以上。肉牛存栏的增长主要是项目技术的推广为全市肉牛高效养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项目的扩大实施和精细管理,肉牛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的一项畜牧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项目以“高效生产、规模养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基本目标,结合北票市实际,促进了饲草、饲料资源优化配置;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缓解了牛肉供需矛盾,确保有效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