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当前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

2024-05-17 15:32冯之心
求知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小初衔接初中数学小学数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学习衔接中,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学习意识、学习内容、学习思维、学习方法这四个方面。这些问题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适应初中数学学习活动,对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应清楚认识到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时以小学数学知识作为基础进行拓展与延伸,切实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小初衔接

作者简介:冯之心(1983—),女,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秦安路小学。

小学与初中是紧密联系且有一定区别的两个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两个阶段均需要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技能,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而言,小学数学是重要基础,若是教师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则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也正是因为如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了中小学数学的学习衔接,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学习衔接,且将其作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课题[1]。就目前来看,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衔接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需要积极探究解决方法和对策,努力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完美衔接。

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

(一)学习意识的衔接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教师,此过程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直观形象思维。而到了初中阶段,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精、练得少,且教学活动有较强的抽象性,要求学生提高理解记忆能力和发展抽象思维。因此,学生的学习意识需要有所变化,不能过度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而是应该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主动去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及特点,以免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目前,部分教师未重视学生的学习意识的衔接,缺乏针对性的引导与启迪,导致学生的学习意识停留在小学阶段,不利于初中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学习内容的衔接问题

从学习内容的角度而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有效衔接起来,避免两部分知识内容的割裂。为达到理想效果,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驗作为初中数学学习的生长点,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数学知识体系建构[2]。通过分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教材知识我们可以发现,前者的算术数、算术解法等知识内容,与后者的有理数、代数式、代数解法有一定的联系,但是由于初中的数学内容更加丰富与抽象,因此,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进行一定的调整。为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衔接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基于小学数学知识,更好地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目前,部分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没有将小学数学知识与初中数学知识视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未综合分析学生的客观学习需求。同时,在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内容时,部分教师未重视对易出错、易混淆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无法有的放矢。

(三)学习思维的衔接问题

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思维能力处于持续发展状态。学习思维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从小抓起。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实际上是再现教师的思维过程,通过练习将知识内容有效巩固,从而形成技能,这是一种固有模式下的学习思维。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有抽象思维方法、逻辑思维能力的支撑,需要学生将直观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对此,教师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衔接。有的教师虽然重视学生的学习思维衔接,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偏差,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应用存在问题,比如没有重视精心启发与设疑提示,导致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时遇到思维困境。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问题

部分刚上初中的学生由于习惯了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学习初中数学时会遇到困难,往往难以把握学习方向,学习方法的应用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从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师需要系统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方法应用情况,了解学生的优势和短板,并在此基础上找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衔接点,以帮助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学习。目前,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衔接指导中,部分教师依然引导学生使用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并未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正确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二、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解决之策

(一)多方面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

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学习意识衔接中,教师可采取三方面对策。

第一,全过程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其达到“学得多”“学得细”“练得多”的效果,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3]。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建构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第二,在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意识,同时发展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比如,小学数学有算术数,初中数学有有理数,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明确有理数与算术数的区别,并顺利地由算术数过渡到有理数。

第三,小学的课程较少,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数学知识,而初中的课程较多,学生用于数学学习的时间也随之减少。因此,学生要有科学利用学习时间的意识,把握好课堂与课后的学习时间。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加强训练,在课堂上督促学生认真听讲与勤于思考;另一方面,学生应及时复习和进行强化训练,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高效率的数学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让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有效衔接起来,这样既可以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高度关注数学学习内容的衔接

对于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的衔接问题,教师应该有两方面的思考与举措。

一方面,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衔接知识点较多。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领域包括“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大领域知识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衔接教学。比如,在算术数与有理数的知识衔接中,教师可着重抓好以下三点:一是在学生学习“负数”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数学中整数与分数的产生,并列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客观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意识到引入负数的必然性。二是教师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建立起对有理数的完整、清晰的概念。这一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分析有理数与算术数的区别。从分类上而言,有理数相比于算术数只是多了负分数与负整数。有效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可使有理数的运算变得更加简单。三是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有理数的运算由两部分组成,降低有理数运算的难度。小学数学中的计算规则与初中数学中的符号可以组成有理数的运算,关键在于符号的确定。比如,在计算(-2)+(-4)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确定符号“-”,然后将数字部分相加,即(-2)+(-4)=-6。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在给学生讲解新知识时,联系旧知识,引导学生复习所学过的小学数学知识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数学学习意识: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善于分析和比较新旧知识。以“代数初步知识”为例,其中的知识内容以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为基础,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等都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内容中占有较大比重,所以教师可以基于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对旧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与复习。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即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教师细致、形象的讲解,但初中数学的学习则有所不同,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应叮嘱学生课上与课下认真消化所学知识,要多思、勤思、深思,通过认真总结归纳而建构起数学知识方法体系[4]。

(三)帮助学生衔接数学学习思维

在帮助学生衔接数学学习思维时,教师可以应用好四大方法。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慢慢消除对老师的依赖心理,注重对学生的启发,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与思考[5]。如在“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讨论和发现规律,最后总结: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精心启发学生,可让学生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与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并发展学生问题分析、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可设疑提示,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部分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不善于观察,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反复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刚上初中的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较为简单,无法对数学题目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比如会错误地认为“2a>a”,原因是他们未考虑a是正数、负数、零等不同的情况,认为2个a一定大于1个a。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逐步设问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第三,教师应重视“一题多思”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一题多思,多解、多变,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教师要系统分析他们的理解能力,并继续发展其计算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一题多思。以“绝对值”的教学为例,为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重点设计绝对值化简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分析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帮助其掌握绝对值化简的方法,建构起数学知识整体框架。

第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将小学数学知识与初中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习思维获得针对性发展。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不应该过早揭示答案,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思维活动中。

(四)确保数学学习方法有效衔接

进行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衔接时,教师可以重点把握三大策略。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实例引入,让学生基于实例学习知识点。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大都从直观的实例入手学习,这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具体到抽象”这一认知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6]。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强调新旧知识的类比,可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复习旧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知识。比如,在学习“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学生不容易理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这一句话,对此,教师可以将“两个负数比较大小”与小学数学中的“数的大小比较”联系起来。初中数学的“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本质是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再加上正负符号的法则。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即“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知识。

第三,在进行新旧知识类比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比观察,弄清楚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以初中数学的行程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算术法,然后再讲解代数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这样可帮助学生做好知识内容、学习方法的建构。

三、总结

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两个不同阶段的学习衔接至关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且有效地转换角色,实现思想、知识、方法的顺利过渡。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重点关注学习意识、学习内容、学习思维、学习方法的衔接,始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李丹琴.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1):186-187.

颉珉昕.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2(20):154-156.

闫华.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变: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方法[J].甘肃教育,2022(9):102-104.

牛亚琼.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34-35.

姚秋霞.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探究[J].新课程,2020(14):9.

董淑芳.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读写算,2019(20):142.

猜你喜欢
小初衔接初中数学小学数学
寄宿制给小初衔接带来的人际交往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浅论小初衔接阶段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