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转型视域下小学体操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24-05-17 14:25金琼琼徐毅峰
体育教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课堂转型体操

金琼琼 徐毅峰

摘  要:2021年9月,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新一轮课堂转型开始,本次转型明确了大单元教学在体育教学深度变革中的重要位置,并提出课堂转型四方面: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课堂评价精准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践行课堂转型,笔者将课堂转型的新理念融入到单元设计、实践中,以水平二体操类基本活动方法与游戏(滚翻与平衡)大单元为例,阐明大单元设计过程,并结合《滚翻、平衡练习方法4:平衡+滚翻》课例实践进行反思,以期构建单元教学体系,引导学生通过任务驱动和问题启发等形式在常态化分组下进行学习,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课堂转型;体操;基本活动;方法与游戏;大单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4-0077-03

2021年9月,浙江省中小学体育课堂转型开始,本次转型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明确进行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和项目特征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和开发,形成具有结构化的统筹设计;第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中践行四个方面转型,即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课堂评价精准化,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本文阐述水平二体操类基本活动方法与游戏(滚翻与平衡)大单元设计过程,并结合《滚翻、平衡的练习方法1:平衡+滚翻》课例进行课堂实践反思。

一、探究教学内容,重内在结构

对水平一至水平四的体操类基本活动方法的内容进行纵向分析,形成教学内容的梯度。再结合横向对比,把动作技术相似、学练方法相同且有共同教材特征的技术归类到同一体系中,从纵横对比发现,之前的单元设计还是以小单元形式呈现。为了改变学生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学习现状,笔者将水平二滚翻与平衡整合为体操类基本活动方法与游戏(滚翻与平衡)大单元,并形成单元三维度构建表(表1)。

二、分析单元教学,重层次性

滚翻与平衡是水平二非移动性技能,也是体操基本内容之一。本单元由滚翻、平衡两类内容为主,滚翻类教学为各种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下的后滚翻,平衡类教学为各种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下的跪跳起、侧手翻,并将所学内容与移动、旋转、跳跃、各种平衡进行组合,表现滚翻与平衡动作的连贯协调。滚翻与平衡是锻炼价值和安全价值都较高的教材之一,也是人体进行自我保护的手段之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平衡能力、控制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发展学生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也为日后学习更为复杂的技能,如肩肘倒立、經单肩后滚翻成跪撑平衡等打下基础。同时小组合作学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水平二的学生正处在柔韧、平衡、协调等体能的敏感时期,身体形态和机能水平正处在发展时期,力量、灵敏与水平一时期相比有很大提升,且富有想象力和挑战性,好奇心强,爱表现自我,具有一定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经过水平一滚翻与平衡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滚翻能力,学会了前滚翻、侧滚翻、平衡等动作及组合,知道重心转移是打破平衡与建立平衡的关键,但是水平二的学生空间感知能力较弱,前庭器官机能较差,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后滚翻、侧手翻等动作有畏难情绪。基于此学情,要改变练习条件,降低滚翻难度,植入生活情境,充分利用游戏、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对学生水平学段的技术、技能掌握情况以及体能状况进行了解后,笔者选定并安排教学内容的前后顺序,把握每节课的关键问题,明确在每个关键技术上易错的动作,并围绕这些重新建构“学练三个一”,形成了水平二体操类基本活动方法与游戏(滚翻与平衡)大单元教学计划。

三、精准实践,践行转型

(一)教学内容结构化,促学生深度学习

教学内容结构化是为了实现在内容上的“化零为整”,其行为表现在于“学练三个一”。明确教学内容结构化,可以使教师的上课思路更加清晰,明确“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教什么更有意义”,从而也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学得会、学得深、学得透。在《滚翻、平衡练习方法1:平衡+滚翻》课时设计中,明确将单一身体练习定义在平衡+滚翻。在准备部分,利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提前让学生进行支撑平衡练习,为之后的自创平衡动作做准备;在基本部分,单一身体练习为组合动作,即模拟生活中后滚翻发生的情境,让学生从高姿势站立平衡+后滚翻过渡到低姿势站立平衡+后滚翻,组合练习将跪跳起与本课的单一身体练习相结合,实现平衡+滚翻+平衡延伸,让学生切身体验建立平衡——打破平衡——重新建立平衡的过程,并利用平衡动作的自主创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思维能力。在游戏比赛中进行创意达人秀(小组合作展示创编动作),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后滚翻技术动作,提高平衡+滚翻动作的协调、连贯性(图1)。

(二)教学组织小组化,促新型学习形式

教学组织小组化是课堂组织形式的变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常态化分组,从而有利于教师精讲多练,将“集体单次讲解示范”改成“分组多次讲解示范”,节省组织调动时间,更有助于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和差异性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学练,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实现互帮互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滚翻、平衡练习方法1:平衡+滚翻》教学中,笔者借助常态分组,从一人独立练习到两人合作练习,再到多人展示练习,在基本部分游戏前、单一身体练习前、组合练习前、游戏比赛前分别进行一次集中讲解,并用言简意赅的话语讲解学练标准、游戏规则等。在课堂中,笔者引导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进行任务练习、问题思考、合作学练,明确每名学生在练习中承担的职责。如在创意达人秀,让学生轮流当评委、保护帮助者、报分员、教练,且在小组内提倡合作互助和规则意识,关注学生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的养成,根据学生呈现的共性错误动作,将遇到相同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重新分组,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练习,提高技术技能。

(三)教学教法问题化,促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教学教法的问题化是为了改变以往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利用问题启发,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边思考边学习,促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学会、会学、会用”。本次课,围绕关键问题,针对每个教学安排,设计系列问题串(表2)。

(四)课堂评价精准化,促综合性学习评价构建

课堂评价精准化是难点,评价要及时精准。在学中评,进行全面评价;在练中评,进行分层评价;在赛中评,进行多样评价。教师还应该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在《滚翻、平衡练习方法1:平衡+滚翻》课时设计中,笔者采用教师评价和生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参照每个学练标准对学生动作进行及时评价,又借助小组评价表和评价标准分层表让学生在合作学练和展示中进行生生互评,并在结束部分进行捆绑式评价小结,有评价有回馈(表3)。总之,这样的评价更全面、更综合,学生学练兴趣更浓厚。

四、结语

当在教学中融入课堂转型的理念后,体育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一味的“灌输者”,更多的是学练的“指导者”,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学生在小组合作化下学练,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的思维也开始发散。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一系列的问题,如如何更精准地把握关键问题、如何围绕关键问题进行精准提问、如何更好地实现常态化分组下的分层教学等。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应该积极践行课堂转型,进行大单元教学,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融合新理念,落实核心素养,让学生在问题化的情境中学习,既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也逐步形成健康行为,培养体育品德。

猜你喜欢
课堂转型体操
体操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基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实现初中化学课堂转型
基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实现初中化学课堂转型
基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实现初中化学课堂转型
基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实现初中化学课堂转型
头脑体操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