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补短增长”的工作室“项目化”研修模式创建

2024-05-17 14:10郭建明
体育教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研修

郭建明

摘  要:基于“补短增长”的“项目化”研修使工作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短板”和“长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提升。本文着重介绍了泰州市中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在原有的“教师工作坊”“主题式沙龙”“课例式会诊”“智慧式分享”“经验式反思”五种研修方式基础上的实践拓宽拔高,形成“项目化”研修模式,依据工作室成员成长短板来创设了“1+1+X”“三研三磨”“常态微课展示”三种模式,为工作室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补短增长;三研三磨;研修;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4-0052-0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种新型的教师研修方式——“项目化”研修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探讨如何创设“项目化”研修模式,以弥补教师间的“短板”,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项目化”研修的内涵与特点

“项目化”研修是一種以具体项目为载体的教师研修模式,通过团队合作、实践探究、反思总结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师间的个体差异、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等因素,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创建“项目化”研修新模式,弥补差距,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化”研修内涵

“项目化”研修指以具体项目为载体,通过团队合作方式实现的多元化项目设计、引入专家指导、跨学科合作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策略的实践与反思,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项目化”研修特点

“项目化”研修以项目为核心,研修活动围绕具体项目展开,确保研修内容与教师实际工作紧密相连。在团队合作方面,鼓励教师组建团队,共同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探究中,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最后,强调反思和总结,促进教师对自身实践深入思考。

二、基于“补短增长”的“项目化”研修

基于“补短增长”的“项目化”研修使工作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短板”和“长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提升。这样,不仅个人能够有所收获,整个教师团队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优秀和强大。下面分别从“补短增长”、强针对性、资源共享、实践导向、持续发展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补短增长”

“弥补短板、拉伸长板”使每位教师都有所收获。“弥补短板”主要针对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教师,例如课堂管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室组织一些专门针对课堂管理的培训课程,或者向那些在这方面表现出色的教师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使其逐渐掌握了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不仅使课堂秩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还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学生们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这就是他通过弥补短板所获得的收获。“拉伸长板”,如工作室的教师擅长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是其“长板”。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个优势,选择深入研究新的教育技术,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通过拉伸长板,他实现了自我价值,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二)强针对性

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研修项目,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室教师的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如青年教师可以设计“教学基础与技能提升”研修项目。涵盖课堂教学技巧、学生管理、课程设计等内容,通过实践性的培训和案例分析,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环境,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对于骨干教师,可以设计“教学创新与特色发展”研修项目。聚焦教学创新理念、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和学科特点,开展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活动。这些研修项目的设计都紧密围绕教师的实际需求,旨在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能力。通过参与这些研修项目,教师们不仅能够获得实用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还能够拓宽教学视野,激发教学热情,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三)资源共享

教师组成团队,共享资源、经验和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工作室成员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分享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挑战和成功经验,并相互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这种经验的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激发了工作室成员的创新思维。工作室成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实现互补效应。在团队的合作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打造出更具创新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活动。通过共享资源、经验和智慧,工作室成员实现了优势互补,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创新能力。进而,学生也从中受益,获得了更丰富、更有趣的学习体验,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教师个人的成长,也推动了工作室整体质量的提升。

(四)实践导向

强调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实践操作,教师们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还能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在研修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导师的指导下,工作室成员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少问题。正是这些问题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调整和改进。向导师请教,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不断摸索和尝试。同时,也在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进行改进和提升。通过实践操作,教师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实践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途径。

(五)持续发展

通过持续地反思和总结,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策略,从而推动自身不断进步。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工作室教师逐渐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反思总结不仅关注当前的教学实践,还帮助教师识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设定明确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目标。这种自我认知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制定合适的职业发展计划,实现个人和职业的不断进步。总之,反思总结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实现个人和职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对于个人而言,反思总结也有助于提高自我认知,促进个人成长。

三、创建“项目化”研修模式

创建“项目化”研修模式是提升泰州市中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在原有的“教师工作坊”“主题式沙龙”“课例式会诊”“智慧式分享”“经验式反思”五种研修方式的基础上的实践拓宽拔高,依据工作室成员成长短板来创设了“1+1+X”“三研三磨”“常态微课展示”三种模式。

(一)“1+1+X”模式

“1+1+X”模式指的是在工作室“项目化”研修中采用的组织架构形式。一个项目研修小组即由一位项目发起人(三级骨干)、一位组织人员(领衔人或业务领导)、若干名工作室成员和骨干教师(5~6人为宜)构成。项目发起人自动成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并由他(她)来招募主要成员,成员各有分工,由组织人员负责组织及管理,同时分派阶段性任务。项目选题立足打造“优质课堂”,以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学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任务由负责人根据工作室成员一线教学中提供的“生长点”确立,从课堂教学设计、课堂导入形式、课堂提问技巧、课堂评价语言、课堂临场应变、课堂教学体能安排到“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的新思路,每一个确立的研修点都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任务设计选题切入口小,旨在以“微”行动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微”问题。项目活动以“课堂实践观察”为基础,以“长板教师”的专业引领为“蓝本”,通过项目组成员反复研磨,实践反思,找到“出口”,總结“成果”,最后所有参与教师再通过课堂实践进行跟进,进行总结性评价,结项后项目研修小组即时解散。采用“1+1+X”的组织策略,通过系列“微课题”的专项引领,每个项目的扎实推进,工作室成员的教学“短板”得到了有效弥补,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确立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打造出自己独具魅力的教学艺术。

例如,工作室紧密围绕课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骨干教师对研修项目的精准选题,业务领导、领衔人跟踪指导,所有工作室成员的热情主动参与,使工作室的骨干教师成长迅速(表1)。

(二)“三研三磨” 模式

“三研三磨”模式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活动无一例外地指向“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使课改精神扎实落地”的终极目标,因而在项目任务下对课堂教学的打磨就是研修过程的必经之路。

“一研一磨”为项目预热阶段,首先由所有工作室成员推选产生确立项目发起人,之后由发起人发起研修任务,经过全体成员教师论证后确立“项目化”研修课题;“一研一磨”的重点是项目研究任务确定及教材解读。“二研二磨”为课堂实践阶段,项目发起人立足自身学段及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实操课程进行备课“研讨”,“观课”“议课”后再进行“研磨”;“二研二磨”的重点是课堂活动设计。“三研三磨”为反思及呈现阶段,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对项目成果进行研讨总结,每位成员教师立足本次项目研修成果进行课堂教学检验,将理论与实操结合起来,使研修成果扎实落地,并再次形成自己个性化成果,“三研三磨”的重点是教学重构。

“三研三磨”的研修策略是通过“选题、研判、观察、实践、反思、总结”的过程,聚焦课堂教学场景的真实发生,在实践操作中让每位教师快速成长,渐入佳境,每位教师都步入了自己亲手铺就的“和谐号”。

例如,“三研三磨”的磨课形式逐渐成为工作室教师的常态化研修行为,工作室每位教师都针对自身教学中“短板”确定并发起“项目”课题,在“磨课”过程中,“拉伸长板、弥补短板”每位教师都有所收获,“项目”研修成效显著(表2)。

(三)“常态微课展示”模式

“常态微课展示”模式针对各自短板的提升,结合研究的项目,突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教学片段常态微课。微课要求:课堂时间20分钟,学生人数20人。

例如,围绕工作室课题《“以行为中心”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实践研究》进行的微课设计(表3)。该策略每年一次,全体成员(包括领衔人)都必须展示,请省内专家现场把脉并评比,推进“项目化”研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特色得以彰显。

四、基于“补短增长”的“项目化”研修模式可行性

“项目化”研修要建立起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文化,工作室成员教师之间开放民主、相互信赖、相互支持,他们在共同任务的驱动下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其合作是真诚的、深入的、内在的,是参与项目实践的教师自我选择的结果。“项目化”研修中教师需要围绕一个课堂教学中共同的主题内容,突破学年甚至学段的界限,进行合作、讨论与研究,找出共性的解决办法,使研修活动更加全面高效,助力工作室教师成长。这种突破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打通了学科教学中因学段划分的局域性,有利于教师形成学科教学的“大教育观”,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深刻的学科理念更好地渗透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因而“名师工作室”进行“项目化”研修活动,是与时俱进突破技术促提升的必然走向。

五、结论

基于“补短增长”工作室“项目化”研修创建的模式是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的培养方式。以具体项目为载体,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团队合作和实践探究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因此,“项目化”研修在弥补教师间的差距、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推广“项目化”研修模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教育质量的提高贡献力量。

一位教育名家说过:“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上摔打出来的。”“名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和精湛的教学技艺,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始终保持一种自觉地反思和研究的意识。我们会进一步探索“项目化”研修模式的实践意义,不遗余力地为名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同时不断开拓“项目化”研修之外的更多策略,大力提升“名师工作室”教师的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加强校本研修 创建学校特色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和培训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