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广杰,孙雅婷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好事近》是宋代极为流行的词调,不仅留存的作品数量多,《全宋词》收有三百余首,作者也达到一百余位,其中不乏张先、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秦观、辛弃疾、陆游、吴文英、姜夔这样的大家。“好事”据《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第286页)的解释,有五个义项涉及诗词用语的内涵。(1)指君、后赏赐亲族的恩泽,在诗词中引申为文人仕途顺遂、利禄丰厚之事。(2)喜庆事,如生日、科举中式、生子、男女婚配或欢会等。(3)值得称道、于世有益的事。(4)山水美景。(5)打醮、超度、祈福消灾之类宗教法事活动。在中国文化史中,另有一类“好事”的人,这些人爱兴事端,喜欢多事;他们比较热心,且乐于助人,有侠义的精神。所好之事,也大多不比寻常,往往凸显人间真挚的情感和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期盼。文人笔下的“好事者”与“好事”,则更多地染上了文人文化的色彩。他们眼中的好事者多是性情中人,或有某种特别的嗜好;他们所好之事,也是远离功名利禄、清旷超脱的文艺活动,如山水清赏、诗文书画、博古精鉴、饮酒品茶的雅集等,体现了文人独特的生命情态和审美趣味。如陶渊明《饮酒》十八:“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1]此处用扬雄的典故,《汉书·扬雄传赞》载:“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2]好事馈酒,成为后来诗词中寂寞贤士向知己表达谢忱的代名词,其深层的意蕴是文人殷切的呦呦求友之声。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3]、韦应物《闲居赠友》:“非君好事者,谁能顾寂寞”[4]都是化用这一典故。此处的“好事”既是隐居、闲居文人的知己、向慕者,也是他们敏感多艰的心灵的守护者、疏导者。在这一层意义上,诸“好事”还是文人学术、诗文艺术的爱好者、传播者。白居易《自咏》:“仍闻好事者,将我画屏风”[5]、刘禹锡《酬郓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怀见寄兼呈乐天》:“佳句传因多好事”[6]就是很好地证明,因此文人心目中的好事紧密地与个体的自觉生命意识联系起来。王梵志“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堆。但能辨此意,祸去福招来”[7],世俗意义的“好事”“恶事”,实在不足以扰动他向道之心。齐己《春寄尚颜》:“好事可能无分得,名山长似有人催”[8]9632、李山甫《寓怀》:“长疑好事皆虚事,却恐闲人是贵人”[8]7416,这样通达的生命智慧,让敏感的文人们体会到徜徉山水的闲中岁月的意义。姚合《武功县中作三十首》进一步说:“养身成好事,此外更空虚”[8]5702,采药、钓鱼便是养身养性的好事。唐五代的小词中,也写到“好事”,顾夐《木兰花》:“良宵好事枉教休,无计那他狂耍婿”[9],是指男女欢会,其余二首敦煌词《十二时》中的“好事”,乃是对于他人有益的善事。当宋代文人新创《好事近》词调时,“好事”就有了世俗文化中功名富贵、婚寿节庆、男女恋情等人生顺遂、平安、幸福的各种美好的事物的内涵,也有游心艺事、雅集唱和、山水清赏、隐逸自得等文人生命自觉的清雅之事,展开的是宋代文人丰富而细腻的诗意生活,为“好事近”题材内容的扩容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需要提出的是,在词学领域,“近”又称“近拍”,与令、引、慢因音乐体段、节奏不同相区别。“近”是在大曲中,慢曲之后,近于入破的曲调。慢曲用慢拍,曲破用快拍、促拍,近拍或介于两者之间。近词句短韵密音长,比慢曲短,节奏偏慢。据吴熊和先生统计,词调中以近为名的约有二十余曲,近词最短的都是双片七十三字,最长的双片九十六字,是典型的中调词。[10]99《好事近》正体,双片四十五字,是小令的体制,显然不是以中调为主的近词,所以《好事近》之“近”不能看作“近拍”之“近”,而是一般意义上“接近、即将到来”之意。
《好事近》现存首词是宋祁的作品,同期稍后郑獬、张先二人曾用此调唱和。秦观《梦中作》一首,是此调宋词的名篇。《钦定词谱》卷五说:“张辑词有‘谁解百年心事,恰钓船横笛’句,名《钓船笛》;韩淲词有“吟到翠圆枝上”句,名《翠圆枝》”[11]。张辑词又有“倚秋千斜立”句,故又名《倚秋千》,则《好事近》一调的异名也因颇为流行而较多。
郑獬因反对王安石新法,熙宁二年(1069年)以翰林学士、兵部员外郎的身份出知杭州,在此期间他作了《好事近》词二首。张先《好事近》二首,一结句与郑词相呼应,一用韵与郑词悉同,应是当时酬唱之作。根据吴熊和先生对张先词的系年,我们可以将郑词“把酒对江梅”系于熙宁二年冬,“江上探春回”一首因表明早春,系于熙宁三年春。郑獬词曰:
把酒对江梅,花小未禁风力。何计不教零落,为青春留得。 故人莫问在天涯,尊前苦相忆。好把素香收取,寄江南消息。[12]271
江上探春回,正值早梅时节。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 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归去不须银烛,有山头明月。[12]271
第一首咏梅花,既写江梅欲开未放的蕴藉多情之姿,也写赏花之人流落江南,思念故人,因而惜花、收花,以寄相思的幽眇徘徊之意。第二首探春,江南春信,梅花先得,探春之旅,与梅花邂逅在清冷的残雪中。琵琶弦上的《凉州》,拨动的是闺中女子的边上幽思。侍女扶下绣鞍,踏雪而回,探春倦归的情态跃然笔墨之间。归去之时,没有名士烧红烛照路的豪奢与热闹,仅是山头明月,静静地、幽幽地相伴相迎,清浅而悠长的春思,洒落在月色映照下的梅影雪痕之中。两首小词,深得南唐李煜、冯延巳等人的思致,用比兴寄托之法,将因政治斗争而被外放的抑郁之情及眷恋魏阙和朝中知己的复杂内心表达了出来,而梅花欲开,春天即将来临,也使身处政治寒冬中的郑獬心中泛起了些许波澜,心情为之一畅。张先是本色当行的作词名家,他的二首和词在当时词坛流播甚广,影响很大,词谱著作多用他的词作为正体例词。张先词曰:
月色透横枝,短叶小花无力。北客一声长笛,怨江南先得。 谁教强半腊前开,多情为春忆。留取大家沈醉,正雨休风息。[13]40
灯烛上山堂,香雾暖生寒夕。前夜雪清梅瘦,已不禁轻摘。 双歌声断宝杯空,妆光艳瑶席。相趁笑声归去,有随人月色。[13]42
二首小词承郑獬词意,咏梅、探春,往来南北好友宴飨之时,把酒言欢,别有一番乐趣。词风清丽洒脱,在忧思之中透出几分轻快,含有对郑獬劝慰之意,从中也可以看出郑獬、张先同道相得之情。
关于《好事近》所用宫调,张先“月色透横枝”词注仙吕宫。仙吕宫,宫调声情清新绵邈,适于表达愉悦、清新、旷放的情感。郑獬、张先二人的词,喜梅花欲开,春天到来,徘徊不已的情态,寄情悠远的相思,着意繁春时候的希冀,通过清丽俊朗的笔调,表达得活灵活现。其后的大批词人以《好事近》咏梅,表达探春之喜、游春之乐、惜春之情,其声情的基调,即是承袭郑獬、张先二人而来,与仙吕宫的调情密切相关。明清以来,曲家演绎《好事近》,多用中吕宫。明人《九宫十三调》谱即标入中吕宫正曲,《南词定律》又入中吕犯曲。《曲谱大成》收宋祁《好事近·睡起玉屏风》、陆游《好事近·宫路苦思归》词,标为中吕宫。《九宫大成》《碎金词谱》收录时,皆沿用此宫调,惟《魏氏乐谱》收吴文英《好事近·雁外雨丝丝》标道宫。中吕宫乐曲形式“高下闪赚”,起伏跌宕的幅度较大,激越中有蕴藉婉转,适合用来表达郁勃深结、难以自已的情感。陆游词情感缠绵而深重,将思归而不得、徘徊难耐的情态写得入木三分,与中吕宫的调情还是非常契合的。
宋代《好事近》现存词301首[14],涉及的题材包括咏物(尤以咏梅为盛)、节序、恋情、宴饮、送别、羁旅、隐逸、咏怀、山水、酬唱、祝寿、题画、应制、出使等,在宋词中应用十分广泛,题材的丰富性也是《好事近》在宋代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恋情是唐宋词重要的题材,也是词体独特审美特质得以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宋代《好事近》一调来说,词中虽多有借闺中女子抒情写意的作品,但恋情题材所占比重并不大,其中宋祁的《好事近》很受词家的关注,其词曰:
睡起玉屏风,吹去乱红犹落。天气骤生轻暖,衬沈香帷箔。 珠帘约住海棠风,愁拖两眉角。昨夜一庭明月,冷秋千红索。[12]149
宋祁深受花间词风的影响,现存六首词作,几乎首首涉及男女艳情。此词描写女性春睡而起,词风香软,雍容华贵,用笔细腻,既有贵族女性所用器物的描摹,如“玉屏风”“珠帘”“香帏箔”,也有贵族女性形貌的近镜头特写,如“愁拖两眉角”,与温庭筠笔下精工富丽的名物之美异曲同工,然其风流闲雅之处,既是联络花间至柳永市井俗词的中间链条,也有为张先、欧阳修开出以词表现文人士大夫生活和精神境界的瘦硬之体导夫先路之功。王昂的《好事近》将恋情词更具体为婚礼的一个礼节——催妆,与“好事”更加协调了。其词曰:
喜气拥朱门,光动绮罗香陌。行到紫薇花下,悟身非凡客。 不须脂粉涴天真,嫌怕太红白。留取黛眉浅处,画章台春色。[12]1392
徽宗重和元年(1118 年)会试,王昂夺得状元,朝中大臣即招他为婿。结婚前一日,新娘家立马催要“催妆词”,因调寄“好事近”作词一首。此词流丽自然,很见捷才。上片婚礼氛围的描写既切合双方身份,又有幽眇之致;下片体贴殷勤,幽默俏皮,自有一段风流。
郑獬、张先用《好事近》咏梅,表达春天来临之际的欣喜。他们二人的唱和,奠定了《好事近》咏物题材以梅花为主的基调。咏梅之作占宋代《好事近》词相当大的比重,后来进一步形成吟咏茉莉、木樨花、牡丹、桃花、海棠等咏花木的题材。就像咏梅总是带着对春天即将来临的流连和喜悦一样,咏其他品类的花,也总是与花开的时序紧密结合,展现出词中主人公流连光景的生命情态以及词人的比兴寄托之意。如蔡襄《好事近》:
瑞雪满京都,宫殿尽成银阙。常对素光遥望,是江梅时节。 如今江上见寒梅,幽香自清绝。重看落英残艳,想飘零如雪。[12]252
此篇咏雪中梅,由北方大雪而想到南方江边梅花盛开的春意。上片是追忆,写出了忆江南春信的乡思。下片是身在江南,江边赏梅,落英缤纷,又转而由江南忆北方雪境。构思精巧奇特,似寄寓蔡襄作为一代名臣,庙堂江湖的天下之忧,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凛凛清节。在此基础上,以《好事近》写节序,渐渐成为南宋重要的题材,这些节序包括元夕、元宵、上巳、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的民俗节日,词的声情当然也随着不同的节日氛围各不相同,但以《好事近》制词,确实也比较应景。如辛弃疾《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
彩胜斗华灯,平把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着。[15]
此词作于绍熙三年正月十五日。“彩胜”即旛胜,唐宋风俗,每逢立春日,剪纸或绸作旛,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以庆祝春日来临。“华灯”,雕饰精美的灯,宋代元宵节放灯是重要的节日庆典活动。“铁马”,悬于檐间的铃,风吹发声。“红旗句”用苏轼《上元夜》诗:“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前村”二句,用唐僧齐己《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首词写出了元宵节庆的热闹与灯火的繁盛,也写了辛弃疾与王道夫相伴赏灯的乐事,更深一层则是辛弃疾的老大之感和志意难伸的不甘,所以才有“老去此情薄”,只愿逃离世俗的欢闹,独自清赏前村的一枝横斜的梅花春信。汪莘《好事近》七首,将春天分为孟、仲、季三变,将每日分成晓、夕、昼、夜四象,一词咏一节候和景象,都有其特定的风物特征和诗意内涵,其间寄寓的是词人流连春色的自觉生命意识和诗意情态,如春日四象分别以“洞庭春晓”“蓬山春夕”“嵩阳春昼”“草堂春夜”来呈现,在春日四象中融入人物典故,使之成为具有特定生命意蕴和诗意象征的人文景象,并借以沟通了古今高士达人的生命境界,是具有恒久价值的文人精神意象。
苏轼《好事近》三首,一首为黄州送别友人而作,二首为游览,寄寓了深深的归隐之意,为以《好事近》写别情与隐逸题材开了先声。如舒亶《好事近》:“又被鸟声唤醒,似征鞍催发”[12]474,写分别时的缱绻,曾肇《好事近》写亳州秩满归江南、与僚友别离之情,这些都是留别之作。仲并《好事近》七首为送别之作,词中虽有山川风月之美,却多是青紫云路的升官发财的期盼,读来颇觉得俗恶。晁补之襟怀散落,他吟咏隐逸之乐的诗词,在苏门文人中很有独特的风雅。调寄《好事近》的词曰:
归路苦无多,正值早秋时节。应是画帘灵鹊,把归期先说。 就中风送马蹄轻,人意渐欢悦。此夜醉眠无梦,任西楼斜月。[12]581
这首词似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将饱经忧患与沉浮的文人归欤之兴写得恰到好处。黄公度“湖上送残春”一首,游西湖,赋思亲怀土的归来之意,正与晁补之词同调。文人除了用此调写归隐之意,有时也写归隐的闲适之乐。如谢逸“疏雨洗烟波,雨过满江秋色”,江天风物之美与潇洒恬淡的胸怀相映生辉。朱敦儒则将种花莳树、漫游山水的“爱闲耽酒”的生活揉进了小词之中。吕胜己《好事近》虽为题画之作,但渭川风景和钓鱼之乐,展开在他的笔下,却生出了一派潇洒自在、令人神往的渔父家风。
宋室南渡,政治、文化思潮为之一变,词风也因时代的不同发生了巨变。南宋词人在创作《好事近》时,也染上了浓厚的时代色彩。《好事近》词调中出现了感世忧国、恢复河山的爱国词与书写闲适生活的写景咏物、祝寿游宴齐头并进的局面。胡铨将词人羁旅思归之愁化作挂冠归去的愤激之情,表达了对以高宗、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强烈不满。其词曰: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风月。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12]1614
上片说自己无意富贵,却轻别故乡,走上仕途,深感辜负了猿鸟风月相亲相近之意,而露出隐逸的本心。下片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在家国之难中,违背了追求闲适生活的本心,以身许国,却遭奸佞权臣的陷害阻挠,遂感到深深的失望无奈,而要学古圣贤,邦无道则隐了。此词激烈慷慨,忠贞之气见于言外。史浩深于比兴寄托之意,《好事近》二首咏梅花清真瘦硬之神,“老蚌剖明月”“褪霏霏香雪”很见文人坚贞的气节,与辛弃疾、陆游等人所感所咏旨趣相同,有很强的时代色彩。另外,葛立方、韩元吉以《好事近》写出使金国的见闻,也很有时代的代表性。葛词曰:
几骑汉旌回,喜动满川花木。遥睇清淮古岸,散离愁千斛。 烟笼沙嘴定连艘,鹊脚蘸波绿。归话隔年心事,秉夜阑银烛。[12]1744
将出使即将归来的喜悦而复杂的心情写的深微幽眇。韩元吉于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十二月,以试礼部尚书出使金朝,祝贺金主完颜雍生辰,行至汴梁,金人以教坊旧乐佐宴,有感而赋《好事近》曰: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12]1803
此词字句哀婉凄切,借安史之乱前后唐玄宗宫廷巨变,以古喻今;眼前景色、心中兴亡、家国之痛融汇在一起,荡起幽咽难已之声。宋末词人汪元量的《好事近·浙江楼闻笛》就不仅仅是呜咽之声,而是痛彻心扉、凄神寒骨的哀以思了。
从词调的声律体式上说,《好事近》属小令。《词律》卷四以郑獬“江上探回春”词为正体,《钦定词谱》以宋祁“睡起玉屏风”词为正体,皆双调四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句,两仄韵。龙榆生先生《唐宋词格律》认为此调“四十五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两结句皆上一、下四句法”[16],并以郑獬“江山探春回”、秦观“梦中作”为例词。田玉琪先生《北宋词谱》注此调“体略”曰:“仙吕宫,双片四十五字,上片二十二字,下片二十三字,各四句二入声韵”[17],并以张先词为正体例词。今据《北宋词谱》列其谱式如下:
月色透横枝,短叶小花无力。北客一声长笛,怨江南先得。 谁教强
◎●●○○ ◎●◎○○● ◎●◎○⊙● ●⊙○⊙● ⊙○◎
半腊前开,多情为春忆。留取大家沈醉,正雨休风息。
●●○○ ⊙⊙●○● ⊙●◎○⊙● ●◎○⊙●
这首词调可平可仄之处较多,前后片结句皆用上一下四句式五字句。《钦定词谱》认为陆游词较正体上下片第三句入韵,多押两韵,是为又一体,《北宋词谱》亦将陆词列为又一体。此体与张先词比较,除上下片多押两韵外,用上去韵,非入声韵,实非《好事近》用韵本色。李清照“风定落花深”词,与张先词相较,上片第四句添一字,作六字句;吕渭老“世事莫牵萦”词下片第二句添一字作六字句;无名氏“耳顺恰当年”词与陆游词相比较,上片第二句减一字作五字句,下片第二句添一字作六字句,且上下片第三句不用韵,皆可视为《好事近》的又一体。吴熊和先生解释一调多体现象时说:“‘以曲拍为句’并不排斥衬字,有些句子有着增减一、二字的弹性和自由”[10]65。李清照、陆游、吕渭老等人的变体在宋代《好事近》词调创作中数量很少,仅是个别词人的主观创作,不具有普遍性。
从用韵角度来看,宋代《好事近》押入声韵,用上去韵者数首而已,故诸家词谱均将《好事近》列为仄韵入声词调,其中张先所用韵字“力”“得”“忆”“息”多被后来作者效仿,他们所用韵字如“笛”“石”“射”“食”“湿”“昔”“席”“夕”“积”“寂”“集”“织”“碧”“壁”“璧”“北”“日”“觅”“立”“腋”“翼”“忆”在宋代《广韵》系统中虽分属不同韵部,但戈载《词林正韵》统列入第十七入声韵部,均可通协。宋代以十七部韵字押韵的《好事近》词占到半数以上。宋祁词韵用“落”“箔”“角”“索”四字,南宋有不少词人受其影响。他们还喜欢用“竹、鹿、菊、馥、烛、束、谷、绿、曲、玉、续”等韵字,这些韵字分属《广韵》一屋、三烛、八物三部,《词林正韵》统列入第十五部韵,这些作品占全部作品一成以上。宋代词人创作《好事近》时所用的这些入声韵字,短促低沉,韵母的发音因受塞音韵尾阻碍,读起来短促急收,显示出强有力的顿挫,所以用这些入声字来押韵,回环往复,句与句之间有明显的顿挫哽塞感,句末的语气突显沉闷、压抑,有令人不快的感觉,也就适合在抑扬顿挫、腾挪跌宕的旋律中,表达激越清旷、抑塞无聊、激愤慷慨、深愁惨痛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