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探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和特征。首先,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和目标,以及其独特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其次,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优势。最后,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实践,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具体体现。文章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特实践形成的,具有自主性、创新性和独特性等特点,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撑。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析;领导
中图分类号:D4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04-0049-03
作者简介:孔令轩(1967.09— ),男,汉族,江苏省泰兴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历经探索和实践之后,中国立足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获得了卓越的成效。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在实践中摸索,获得真知的一种独特模式,其贴合中国国情、融合了中国文化,也暗合了中国历史逻辑。文章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分析,旨在为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新的视角。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和目标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界定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它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1]。其内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遵循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获得共同富裕为目的。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现代化道路。
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它强调经济发展要注重质量和效益,而不是单纯追求数量和速度。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它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通过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它强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题,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还包括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也不是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国情和历史条件,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形成的独特模式。这种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中华民族的偉大复兴[2]。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包括: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优势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它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双赢。其次,它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包括经济领域的现代化,还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现代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最后,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简单地复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而是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一种创新性发展。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它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次,它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和平发展理念,有效防范了外部风险和挑战,保障了中国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和利益。最后,它有利于促进全球合作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事务,为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
(一)经济建设方面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成就。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了寻找一条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一直孜孜以求。历经波折起伏的探索,中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21年,我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GDP达到1,140,000亿美元,和1978年的3600多亿美元相比,取得了巨大的飞跃。同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外汇储备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增长。这些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国家在经济政策上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实践探索。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经济体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了必然的选择[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他吸取了国外的经验教训,融入了我们多年探索的正确经验。它采纳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性作用,同时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实行宏观调控和监管。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强法制建设,促进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探索主要经历了下面三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和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二个过程: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上,党进一步明确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入了新的内涵。
第三个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原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因此,党在十七大和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期间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以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实践探索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体制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未来,我们还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体制,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市场机制存在的缺陷和风险,加强监管和调控措施,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政治建设方面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设取得的成就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设取得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其中最显著的成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逐渐形成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价值观,并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来保障人民的利益和权利。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之一,它保证了人民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参与。此外,中国共产党还积极推动法治建设,加强司法独立和公正,为人民提供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环境。
(2)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首先,中国共产党注重思想建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内教育活動,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其次,中国共产党注重制度治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约束机制,保证党员干部的行为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最后,中国共产党注重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打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为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4]。
2.法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进展和经验总结
(1)法治建设方面。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再一次推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为了加强法治建设,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司法公正和效率,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等措施。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中国的法治水平,也为全球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2)政治体制改革方面。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也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其中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它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此外,中国共产党还积极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公信力。这些改革举措既有利于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繁荣。
(三)文化建设方面
1.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1)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一,保护与传承: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博物馆等措施,保护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二,创新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推广文化产业等方式,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2)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自信心的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第一,孔子学院:作为中外合作交流而建立的孔子学院,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其目的在于推进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促进中外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前,全球已有近千所孔子学院,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中国电影: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导演、演员和作品。例如,《战狼Ⅱ》《红海行动》等影片不仅在国内获得了极高的票房收入,而且在海外也受到了广泛好评。这些影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第三,文学的崛起:中国具有优秀璀璨的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传统文化日渐回归,同时, 中国网络文学蓬勃兴起,成为世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庆余年》《三体》《琅琊榜》等众多作品,不仅在东南亚兴起了汉语小说潮,而且在欧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引起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践经验。在文化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5]。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长期革命和探索建设过程中逐渐确立的价值观念体系。它包括三个方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发展方向。其中,“富强”和“民主”是最基本的价值目标,“文明”和“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状态,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则是实现这些价值目标的必要保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其次,推进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最后,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结语
在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系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导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此,我们应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中的主导作用和贡献。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仍需不断发展和完善。面对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创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向前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逄锦聚,龙禹玺.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14(06):7-21.
[2]易显飞,梁梦龙,王克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程、内涵与价值研究——基于文献评价视角[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06):8-17.
[3]贺敬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开辟的历史贡献[J].毛泽东研究,2023,(05):101-111.
[4]温国砫.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意蕴及其对非洲的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23,(06):9-19+85.
[5]翟媛,高广景.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多重超越和重要價值[J].社会科学论坛,2023,(06):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