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究

2024-05-17 10:27黄利平
山西青年 2024年7期
关键词:能力教师教学

黄利平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0072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方能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教师教学能力概述

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顺利、有效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条件。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完成教学活动密切相连,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其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密不可分。教师教学能力是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决定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达到的水平。每个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不同的,每个教师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具有区别的教学能力。按照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可分为基础能力和特殊能力。基础能力是作为教师这一职业所必须掌握的能力,包括教师的逻辑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提问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教学操作能力、科研能力等。特殊能力主要包括教师所擅长的能力,比如模仿能力、创新能力等。教师的各项能力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内在联系性的有机整体。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教学基础能力建设

教师的教学基础能力是通过学习、培训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一个动态过程。教师的基础能力主要包括自我激励能力,逻辑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提问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等。

1.自我激励能力建设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认真、积极、自信、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第一,这种态度是教师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内在驱动力。有了这个强大的驱动力,教师才会克服困难,不断进步。第二,教师要具有自信。自信心的建立是教师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发动机。教师要使自己的发动机强大,需要对使用的教材进行钻研,对授课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并相信自己的实力;需要在教学中寻找规律,敢于实践,敢于总结。

2.逻辑能力建设

逻辑能力,是指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演绎、联想等思维方法,把握事物特点、本质与规律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是科学研究的思维素质和能力。教学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课前备课、课堂授课和个体指导时,要明晰教学逻辑,厘清传递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恰当使用“总—分—总”“引论—本论—结论”“开头—主体—结尾”等结构形式,使教学内容传递有层次,有维度。

3.时间管理能力建设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明白“为什么要利用时间”“何时利用时间”“如何利用时间”。利用时间可以使教师的投入和产出呈正相关,可以使教师的课成为有效、有意义的课。利用时间可以使用在备课、授课和课后个体指导等环节。备课时,可以将一堂课分为三段,介绍占课时的10%,主体占课时的80%,结论占课时的10%。在讲授时理论讲授时间不超过20 分钟,讲授时间在20分钟左右时要利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此外在讲授时还要注意语速、停顿等。

4.提问能力建设

教师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教学的进度、节奏,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1]。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如此重要,就需要提前思考、精心设计,清楚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提问的种类有哪些,提问的技巧有哪些。教师提问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养成善思善问、乐思乐问的习惯。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做到问题明确无歧义,明确告诉学生答错了也没有关系,重点在于交流,在学生回答完后,答对的地方给予肯定和赞美。如果回答不正确,切不可嘲笑学生,使其难堪。

5.合作能力建设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合作,融合集体智慧,解决面临的教学问题。教师面对的教学情境极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所作的教学决策,不仅与教学主体息息相关,而且涉及教学活动的外部环境[2]。教师如果单打独斗,处于孤立的工作状态极不利于教学工作。教师需要针对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开展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自发形式或者行政形式的合作,形成教师合作圈层。在合作中,教师之间真诚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积极参与讨论,碰撞出灵感,激发创新,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6.教学观察能力建设

教师的教学观察是对特定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信息进行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状态,以期为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特点提供资料,进而结合所教授的学科知识体系,处理教学内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的一种职业活动。教师要掌握职业观察的原则、方法,利用观察信息处理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教学观察的原则要体现计划性、时效性、精细性。

7.沟通能力建设

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女士(Virginia Satir)认为,一致性沟通属于有效沟通,指责、讨好、打岔、说教式沟通属于无效沟通。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运用一致性沟通将教师的教学内容、理念、学习方法等知识表达出来,就要求教师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要求教师吐词清楚,表达清晰,有逻辑、有条理,要求教师要耐心、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发言内容理解后进行核实,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积极的反馈。

(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建设

1.关于教材

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服务的人群是年龄在20岁左右的高校大学生,他们的特点是思维活跃、接收信息快、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各种指导式的教育方法、喜欢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喜欢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等。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能力,需要教师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教材。教师选用的教材应满足教材内容适度、够用,系统要简明、通俗、易懂、实用,由浅入深,具有很强操作性,能够融课堂教学与课后指导于一体,具有很强实用性的教材。

2.准备教学计划

在授课前,所有教师都要准备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明确将要讲授的内容,制订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中即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时间的分配以及教具的使用。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可以参考SMART 原则。SMATR 原则即目标管理,由管理学大师彼得· 德鲁克在他的著作《管理实践》中首次提出。SMART 原则中“SMART”是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分别是:S—Specific,针对性;M—Measurable,可衡量性;A—Achieveable,收获性;R—Relevant,现实性;T—Time-based,时间限定性[3]。在教学目标制订完成后,教师应该演练教学内容并计算所需要的时间;力图预先发现学生和自己可能犯的错误,以及学生可能会提到的问题;准备教学案例或为教学服务的寓言故事等。

3.实施教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基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要让大学生从课程中获益,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关键是能熟练、恰当运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常见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课法、案例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练习法、角色扮演等。使用讲课法时要注意,讲课要准备得生动有趣,切忌照本宣科;讲课法授课时间不宜超过20 分钟;适时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使用案例法可用教材中的现成案例,也可以在上课前教师自己准备,准备案例一定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并且在结束前要用简短的时间对案例进行深入讲解,做出结论。此外,应告诉学生此案例和实践是有差距的[4]。使用讨论法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讨论题目至关重要,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小组进行讨论巡视,鼓励每一个同学都要发言,小组代表发言后,将要点板书到黑板上,同时鼓励未发言同学对小组发言进行善意评价。使用头脑风暴法时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讨论中不允许发表批判性的意见,点评应该放在最后做总结分析时进行,此外要预防学生对讨论感到厌倦,控制讨论范围,不要偏离主题。使用练习法时可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者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使用角色扮演法时教师一定要预先设计,编好剧本,必须规定表演时间,表演结束时一定要进行去角色化,即学生演员之间相互握手并口述我不是角色扮演中的某某,我是某某。同时,应强调学生对表演者的批评应该是善意的,教师要对角色扮演进行适度的辅导,不让角色扮演跑题,不让学生感到尴尬或者失去信心。

三、成长通道及监督体系建设

教师的成长除了自身加强学习外,还需要拓展成长通道和完善相关的监督体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实践、总结的循环。拓展成长通道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和“以赛促教”。“走出去”即参加校外的业务培训、会议、交流等;“引进来”即请相关人士到校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培训和交流等;“以赛促教”即同行之间通过业务技能竞赛如微课比赛、说课比赛、课程设计比赛等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打造立体、全方位的成长通道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完善监督体系将有助于教师改进工作表现,实现教学目标。监督体系主要有督导听课评教、同行听课评教、学生反馈评教等形式。教师通过多个渠道、多个层面的信息反馈,获得改进意见,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能力。

四、结语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之所以为人师表,为人典范,受人敬重,在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社会价值。所以,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内外兼修。一方面,对内教师需要自己修炼内功,自己给自己补充五大养料即态度、技巧、知识、经验和毅力;另一方面,对外教师需要传道、赋能、延伸、回馈。传道就是教师要把理论、技巧、方法、思路传递给学生;赋能就是教师要把自己的能力赋予学生,帮助学生成长;延伸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学生有能力后再帮助更多的人;回馈就是教学相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在学生身上获得营养、获得成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学习、实践、总结的循环,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理论知识和授课实践技能,才能不断获得营养,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能力教师教学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