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团体辅导的现状、效果与优化路径

2024-05-17 10:27梁晓明
山西青年 2024年7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大学生

梁晓明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

一、网络新媒体的分类、特点与优势分析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来实现信息全球化。“网络新媒体”则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使用者提供语音数据、音频、在线游戏、远程教育、视频、音频等合成信息及娱乐服务的全部新型传播形式与方法的总称。

(一)网络新媒体的分类

网络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多点触摸媒体技术,重力感应技术、数字报刊等,借助不同的网络平台软件来实现信息、画面的传播和互通。常用的网络平台有企业微信、钉钉、腾讯会议、Zoom、学习通等,既能满足办公、会议的需要,也能满足个体学习、沟通的需求。

(二)网络新媒体的特点

网络新媒体作为21 世纪最重要的传播沟通方式,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数字化。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数字化的传播方式,是将复杂多变的数据、信息、知识,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借助计算机,形成可识别、可存储、可计算的数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应用的过程。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打通了信息化建设阻碍,实现了数据共享,信息互联互通。

2.便利化。快捷便利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所有通信工具共同的特点,新媒体平台自然也不例外。腾讯会议、钉钉、Zoom、企业微信、学习通等网络新媒体,既可以发送文字消息,也可以语音对话,可以传输图片、视频,也可以文字语音混合使用,信息容量相当之大,传播速度也非常之快。尤其是语音文字消息,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用户可以很方便快捷地与身处异地的人取得联系,实时精准,方便快捷。

3.无纸化。网络新媒体具有完全的无纸化特点,从经济成本角度可节省大量经费支出,既有利于工作内容的串联和衔接,减少工作流程,又有利于存储,节省场地,避免重复劳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个性化。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具有大众化特点,而网络新媒体可以实现面向个体需求和更加细分的受众。针对有特别需求人员,可以通过新媒体有选择性地自我定制。

(三)网络新媒体的优势

当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用网络新媒体具有以下优势。

1.方便快捷,形态多样。网络新媒体信息发布及时精准,自由畅通,符合人们的交流习惯。据调查,多数青年人每天使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时间在3 ~4 小时以上,零散时间充分利用,沟通交流便利,学习生活更加高效。同时,其输送信息形式的快捷多样,前所未有,且可以实现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回看、循环播放、自由创作等功能。

2.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网络新媒体能够超越国家、文化、地域等限制,突破单向传播的障碍,用户间能够实现无障碍沟通交流,增强互动性。而且,突破了传统媒体传递信息的单一性,实现了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快速传播[1]。

3.成本低,容量大。网络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版面、时段的限制,使公众知晓信息的数量和选择信息的范围均得到了大幅增加。同时,网络新媒体的数据流量有多种套餐形式,费用相对较低,且众多的软件工具几乎提供免服务费,从经济性角度也符合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加之智能手机的普及化,面对较高的手机通话费,使用流量也是首选。

二、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团体辅导的应用现状

自网络新媒体出现以来,高校师生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学习、培训及就业指导和招聘等方面普遍使用,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思政教育以及团体辅导中已大量应用。

(一)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使用

网络新媒体以其数字化、便利化、无纸化、个性化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所喜爱。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高校的育人新理念。高校通过多媒体互动教学、线上资源共享、开通公众号、思政专栏,青年大学习、微党课微团课等多种形式,挖掘新媒体育人元素,积极发挥新载体新技术的新颖性、灵活性、交互性,在大学生线上咨询、思政教育、心理辅导等方面有更多应用。

(二)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团体辅导活动中的应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团体辅导形式作为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的育人形式,因互动性强、体验性强、娱乐性强的突出特点,被应用于心理预防和心理干预,对改善大学生自我认知,学习新的行为和必要的人际联结发挥积极作用。

1.大学生网络团体辅导因需而生

近年来,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团体辅导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各种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等不良心理状态。

2.腾讯会议功能及在大学生团体辅导中的广泛应用

腾讯会议作为网络新媒体的一种工具,因其经济、实用而被大量应用。其屏幕共享功能,可将团辅活动中的音视频、课件清晰展示,也可只共享电脑声音或图片,不影响其他操作,便于师生互动分享。[2]语音、视频及文字聊天框功能与其他媒体相似,可同时支持多人开麦、视频互动,也可语音、文字交叉使用,但语音、视频会因网络及周围环境干扰易出现卡顿,影响效果。聊天框可弥补语音的不足,也可避免部分学生不想或不愿意发言的尴尬。

同时,会议的预约及备注功能也为团体辅导提供诸多便利,提高活动安全性。而腾讯会议的白板功能,对团体辅导的涂鸦、绘画练习特别有效,几乎可以实现线下的同步效果,在便利性方面甚至优于线下。此外,虚拟背景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成员的参与感和投入度。团体活动对腾讯会议的分组功能也有很大需求,但因有会员资费限制而应用不多。总体而言,网络新媒体应用于大学生团体辅导既方便又高效,且具有很好的反馈和线下不能比拟的优势,这为新时代网络新媒体融合大学生思政教育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三、网络新媒体应用于大学生团体辅导的效果评析

伴随网络新媒体新技术的普及应用,运用网络开展的团体辅导的优势和效果不断显现,但也存在一定局限。

(一)网络新媒体对促进大学生团体辅导的效果显著

近年来,团体心理辅导助人功能进一步体现,形式和方法上有了很大的创新。实践证明,网络新媒体应用于团体辅导即网络团体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不良情绪、调整认知、习得新技能、扩展人际支持、增强自我掌控等方面有明显效果。[3]

1.有效改善大学生不良情绪

面对多变的世事,大学生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情绪波动较大。网络团辅提供了包容、温暖的氛围和相互支持的空间、多元的认知情境等,为大学生提供了释放和舒缓情绪的场地和机会,借助成员间的分享和反馈,能够更好地自我觉察,获得新的自我调整方法,改善不良情绪,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2.能提供大学生良好的人际支持

有研究者发现,必要的人际支持可以降低因外在环境改变带来的不良影响,摆脱孤独,而网络团辅可以实现这一功能。有共同困扰的人聚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和减少焦虑,叠加辅助必要的辅导活动,更能有效改善不良心理状况,获得有效支持。笔者通过实践表明,大学生参与线上团体后,能获得必要的人际资源,并将团体中的支持、接纳、理解带到实际学习生活中,对于持续改善人际关系有积极助力。

3.促使大学生学习新的行为方式和技能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网络团体辅导能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4]大学生通过参与,聆听他人的经历、苦恼,改变了对身处环境、压力的看法,增加了对自身状况的思考,不断在自我觉察和观察他人的行为中改变认知,改善自我评价方式和抗干扰策略等,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行为方式。

4.能有效增强自我掌控感

个体的尊严、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个体对自身生活、生命的掌控感。掌控感越强,价值感体现得就越明显。网络团辅通过各种活动,助力大学生自我赋能,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大学生内生动力,重拾自我掌控感。[5]

(二)网络新媒体应用于大学生团体辅导仍有改进空间

尽管网络新媒体对促进大学生团体辅导的作用较为明显,但仍有改进空间。

一是成员都隔屏相见,对肢体语言和微表情察觉和关注度低,亲近感和信任度受影响,建立关系缓慢。

二是受收视区和注视点的限制,团体成员之间获取信息受限。

三是设置上受现实干扰较多,比如环境安全性、网络稳定性等。

四是对带领者专业能力要求高,同时带领团队紧密配合和熟悉网络技术操作也很重要。此外,活动过程中的时间把控难度大。

五是对成员的关注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无法及时把握,团体氛围更显重要。

四、提高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团体辅导有效性的建议

21 世纪是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团体辅导中的育人作用,是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一)提升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媒介素养

网络团体辅导不同于传统的团体辅导,其效果与团体带领者工作的恰当程度高度相关。带领者心理咨询经验和团辅带领技术及经历与成员的体验感和投入程度正相关,对团体动力的激发和团体氛围的营造有直接影响。

1.提升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网络团体辅导对带领者的专业化程度和实践经验要求更高。学校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模式,支持和鼓励相关人员进行系统专业培训,加强同行间沟通交流。同时,学校内部通过开展线下线上教育类、预防类、发展类的培训、个体及团体咨询、团体辅导等实践活动,依照“学习—实践—提高—实践—学习”五阶法,提高教师胜任力。

2.提升教师队伍的媒介素养

所谓媒介素养,包括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和接受讯息并利用媒介工具传播信息的知识能力和文化素养。对于网络团体带领者而言,需要掌握媒介素养的能力、知识、理解三层模式,掌握媒体操作技巧、使用方法及功能运用,并借助新媒体来创新设计团体活动内容和形式。同时,引导大学生正确理性进行媒介评论,不断提升媒介素养。

3.开展网络团体辅导应注意的事项

一是前期准备。包括方案设计、宣传招募、技术支持、团体规范等。方案要符合参与者需求,活动内容要便于网络操作,团体规范要符合伦理和专业要求。二是活动过程把控。针对可能出现的掉线、音质画面杂乱、时间拖延等突发状况,带领团队要分工协作,掌握进度。依据经验,一般10 人左右的线上团体,需要2 ~3 人的带领团队。三是活动结束的反馈。发挥媒体优势,采用问卷网、问卷星等方式获取有效信息,总结优化。

(二)推动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功能优化

以活动需求、活动效果、成员体验感为导向,促进平台功能优化,提升网络新媒体技术及平台的推广和使用。

(三)加强大学生主动性和投入度的引导

团体辅导活动是借助活动练习和团辅技术,营造温暖、安全的团体氛围,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体验、分享、觉察,改变认知、习得新的行为并促使积极的行动。

1.加强宣传,积极引导。活动内容早安排早发布,借用美篇、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载体,图文并茂展现活动效果及目标达成情况,鼓励和引导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2.结合主题,做好成员的甄选,确认学生符合参加团体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3.创设安全、舒适的团辅氛围。带领者的带领经验和带领风格及成员自身的状态、团体设置等,对团体安全、氛围均有直接影响。

五、结语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促进线上团体辅导活动有积极作用,对大学生身心发展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但活动的效果易受网络、平台技术、带领者及成员自身等诸多因素影响,仍需不断实践完善。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大学生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