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的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4-05-17 10:27郭志新柳郁滨李冰玉
山西青年 2024年7期
关键词:水生动物微生物学病原

郭志新 柳郁滨 李冰玉 刘 娟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水生动物医学作为我国教育部2013 年新获批的本科专业,是原农业部重点支持培育的特色优势专业和国家布点控制专业,该专业是国内首个水生动物疾病防控领域的本科专业,其开设目的是以满足水产养殖行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是水产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出本专业的特点。因此,开展有针对性,优选教学内容,创新高效的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教学模式,以期提升教学质量,为现代水产养殖行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也被称作以结果为本、以能力为本、以目标为本、以需求为中心的教育。OBE 教学思想是一种以结果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反向思考的方法构建课程体系的思想,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OBE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将学术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011 年,水产专业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增加。目前,我国的执业兽医制度已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因此,如何培养合格的水产动物卫生专业人才,成为每一所高等水产院校义不容辞的任务。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基本科目,促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我们尝试引入OBE 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率为产出导向,更有助于支撑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已建立起一套新的水产动物传染病防治体系。微生物作为生命科学中最具活力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因此,相应于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教学,与传统的水产养殖专业、生命科学、医学等方面有何异同,是一项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创新的课题。

从2011 年开始,自适应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到2015 年已经趋于成熟,其主要用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适应技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从讲授变成了指导者,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实现个性化的学习[1]。改进教学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与学习管理者在功能上有了明显的区别,使得教学更多地面向学生。

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是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微生物的概念,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类群、生长规律及特点,学习并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水生动物的细菌性、病毒性和真菌性疾病的病原特点,提高学生对病原微生物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具有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深入学习其他各门相关专科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未来解决科研和生产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应体现出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优选教学内容,创新高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为现代水产医学的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完善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的课程目标

(一)以OBE 为导向的课程目标优化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水生动物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及研究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掌握水生动物疾病诊疗、检验检疫、渔业水域环境调控,以及水产药物使用与开发等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水生动物保护、病害防控、水产养殖生产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自学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在毕业后5 年左右应该达到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中病害应急处理、常规健康养殖防病指导、常见传染病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临床治疗,可成为水产养殖和水生动物疾病防控行业重要的技术力量。本专业特色为以水产学和动物医学为基础,围绕水生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防控,强化培养学生在水生动物疾病的检验检疫、渔业水域环境调控以及水产药物使用与开发等专业基本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2]。结合专业建设目标,优化课程目标,强调结果为导向,逆向思考。

应用型高校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秉承“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实现教学、科研、服务、发展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走产学研创相结合的道路,实现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与产业的无缝对接,真正推动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强化“知农”“爱农”“护农”情怀

“耕读”教育是一种把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有机融合的教育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农科的建设。2021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耕读”,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我国许多农业大学都在进行“耕读”教育的探索,用“耕读”教育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高等农业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本,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将“耕读”教育与乡村振兴需要结合起来,为农业现代化事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奋斗者。与此同时,还要体现出时代性,为国家的战略需要而服务,不断促进新农科的建设和发展,并与现代农业的新形态和新技术相结合,把“耕读”教育和实践教育、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推进“耕读”教育的新探索和实践。

因此,我们要牢记为国家培养“新农科”创新型农业人才为教育使命,以创建一流农业专业和创建特色农林优势专业为宗旨,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制度,促进“三全育人”模式的教育理念,进而促进新农科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这都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农林业创新、三大产业融合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

不忘初心教书育人,牢记使命“立德树人”。把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通过专业课的教学、引入历史、理论联系实际、拓宽视野、课堂讨论。把“耕读”教育融入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具有科学、环保、动物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知农”“爱农”“护农”的新农科思维,大力提高农科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互联网+教育”教育教学模式变革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要求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了全方位提高,促进了由“技能”到“能力”的扩展。“互联网+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需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对水产疾病防治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知识和技能,又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够有效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对提高水产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信息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改革是将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枯燥的专业性强的专业课,明确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考核方式,进而做到以OBE 理念为导向,优化“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加以“互联网+教育”的助力,增强学生在水生动物医学领域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工程技能和社会服务价值。

二、提升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的教学方式

(一)将自适应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去

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教学内容,既涉及基础微生物学部分及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部分,主要讲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特征等,内容繁多,具有应用性极强、知识结构单一的特点,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3]。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加PPT 展示为主,这种单一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章节、不同知识点的具体要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入自适应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课堂上以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为主,既能直观展示授课内容,又能展示所讲授的各种水生生物的原色图片,使学生清晰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由于微生物都是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一些动态图片,视频等来加速学生的理解。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核心,理解学生对于兽医资格证考试的关心,以此为重点进行互动,让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充分利用到以后的资格证考试中。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生动直观的教学视频、数量充足的教学图库等巩固复习。特别是现在智能手机普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在校内随时随地浏览所学内容。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作为兽医执业资格证考试基础学部分考试的重要组成,课后教师通过总结资格证考试的核心考点,结合课上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使得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

(二)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方法

近几年,国内许多大学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在线教育方式。主要采取了理论讲解+视频示范、线上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线上教学和线下实习三种形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多媒体课件、线上自建课程平台、全国各种线上资源课程等有机地运用起来,不断创新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线上课程教学、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构建、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课程考评的评估等多个层面的组织和设计,不仅可以拓展课程的时空,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积极性,这对于实践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在教学方式上广泛采用自适应技术,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让自身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通过互联网及数字媒体课程广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丰富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

(一)丰富传统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库

传统的微生物学的教学,主要的内容是微生物的基本类群、生长规律及特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等内容。教学内容多为传统微生物学,针对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内容过于基础,因而我们在传统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加入了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内容,包括水生动物细菌类病原、真菌类病原及病毒类病原,更加贴切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特点,并且可以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4]。同时,在讲授水生动物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及病毒类的时候,也要引用前面所学到的基础微生物学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微生物学是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的基础。并且在后续的学习中,时刻不能忘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对水产行业的人才需求、企业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及高校人才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并与职业特征相结合,优化课程内容,通过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等方式,对资源进行了开发,并将资源库上传到了网上教学平台上,并将其用于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和共享自学中。构建课程教学资源库,主要是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围绕着课程内容的教学,通过校企合作,走“先发展课程,后建设资源,且建且用”的建设思路。最终,对应用反馈和行业、专业的发展进行了实时的追踪,并对其进行了动态的修正,实现了与行业和专业发展的同步。完善的课程体系,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是促进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二)加入综合实训项目

在水生动物病原内容中加入综合实训项目,如案例教学,我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尤其是在水产业的广泛应用案例,加入“鼠疫战士”伍连德先生的英勇事迹,结合目前水产疫苗的研发及应用等实际案例,让学生可以感同身受,真正理解到本专业课的重要性及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为学生以后就业提供良好的引导。

在案例教学中还加入最新的研究进展及文献,引入本专业前沿科研动态,使得学生从本科生阶段就开始接触科研,有科研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思维,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提供很好的基础。

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的综合实训项目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三)融入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内容

兽医执照是一项为动物医师提供的入门考试。其目的在于对兽医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及职业道德进行评估。实质是准入考试,其中,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为预防科目中的必考部分。所有考试科目均为选择题。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特点,结合专业特色,故而在课程中增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主要为微生物学的基础,及水生动物的病原,以考试大纲为基础进行有目的的导向教育[5]。国家兽医执业资格考试(水生类)包括四个部分:基础、预防、临床和综合应用科目。基础科目包含兽医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水生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水生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鱼类药理学。预防科目包含包括水生动物免疫学,水生动物微生物学,水生动物寄生虫学,水产公共卫生学;临床科目包含水产药物学,水生动物病理学,水生动物疾病学;综合应用科目包括饲料与营养学,养殖水环境生态学,水产养殖学。

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作用预防科目中重要的一个科目,因而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以兽医资格证考试为目标导向,明确目的,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深化课程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可应用性。进一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达到自适性学习的目的。

四、优化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的考核方式

传统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期末考试为主,期末占比70%,期中占比20%,出勤占比10%,考核内容比较单一,容易造成学生以考试为中心的心态,而并不是以学习为第一目的。因而改革优化考核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比例,综合实训20%(包括课程汇报,文献解读,调研报告等),课堂表现10%(包括出勤、课堂互动、课堂作业),课后作业10%(包括与课程相关内容作业及与兽医执业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作业),期末考试60%(采取教考分离形式,课题组集体命题或试题库出题的形式)。在期末试卷考核中,逐渐降低背诵客观题的比例,提高主观题的比例,注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实验课涉及的内容也在考试范围内,把实验课程中涉及实践结合理论课中的原理中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方面的改革,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小结

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是水产动物医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符合“互联网+教育”发展需要的情况下,我们试图引进OBE 的思想,结合兽医执业资格证考试的特点,提升教学设计及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课程,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应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探索基于OBE 理念下,以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为背景的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并深度融合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自适性学习模式,使得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水生动物微生物学病原
浏阳市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风险预警与防控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柬埔寨可出口四类食用水生动物至中国市场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水生动物免疫学及病原防控技术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区别认识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水生动物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