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探讨

2024-05-17 08:33潘晓彤邢晓明曹彩霞钟丽娜徐音飞代黎明孔越孙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研究生人文医学

潘晓彤 邢晓明 曹彩霞 钟丽娜 徐音飞 代黎明 孔越 孙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需求,我国医学教育必须走改革创新的道路,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1]。医学的专业性很强,但医技只是外在的技术,一名卓越的医生需要对人类怀有深刻同情心,充满爱心、尊重生命,具有人文精神。医疗过程实际上是对另一个生命体的悉心体察和感情交流[2]。当今医疗模式的转变与社会医疗卫生需求要求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既要掌握临床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然而并轨培养模式下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硕)培养存在着重临床、轻人文的问题。因此推行医学院-规培医院-专硕研究生三位一体的医学人文素养培养模式有望改变重临床、轻人文的培养现状,并与国际医学人文素养培养接轨,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培养新时代的卓越医学人才。

1 研究背景

医学人文素养是指跨学科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及其在医学教育和实践中的应用。医学人文素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素质培养,一类是人文情怀的培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3]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除了精湛的医技,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及奉献精神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关注患者病痛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时刻践行“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誓言[4]。医疗工作的中心是人,良好的人文素养是更好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必不可缺的品德。

当前,随着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培养与住院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的深入推行,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卫生等部门的重视。规范化培训阶段是医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重要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必须学习和掌握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知识、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提高自身医德水平,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卫生保健的需要[5]。

2 并轨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硕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规范的医学人文素养考核指标体系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依旧更注重医学专业课知识教育和临床技能训练,医学人文课程课时相对较少、内容杂乱、教师水平欠缺、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单一、多为政治、医学心理学课程等,缺少其他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课程[6]。据调查,美国对于医学人文课程的学时安排占总学时的比重为20%~25%,英日约为10%~15%,而我国医学教育关于人文素养的课程只占所有课程的1.71%[7]。

此外,现有的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人文素养评价仍然沿用了由上级带教老师或科室主任考核下级学生的传统考核制度,形式单一,具有一定的个人主观性,缺乏客观全面的考核指标体系,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职业胜任能力[8],极易发生“光环效应”“居中趋势”或“个人偏见”等现象。由于考核具有笼统性、局限性,研究生本人不能针对测评结果找出自身不足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能力现状。而教学主管部门、研究生导师和带教老师也无法利用评价考核结果对研究生制定个体化的培养带教计划,针对能力薄弱环节加以指导和培训,进而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医学研究生教育应转变教育理念,切实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以适应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2.2 人文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分离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9],然而在当前并轨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绝大多数时间在住培医院学习,大多数住培医院及临床带教老师对于学生医学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随着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临床带教导师工作负荷加重,使得带教导师在临床中往往忽视了对患者的问候、心理关怀,不能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且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理论的学习也仅限于课堂授课,不能将其渗透应用于临床。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研究生更注重临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进而忽视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人文素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分离,不利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最终导致研究生仅着眼于患者的疾病诊治方面而不能够以“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来对待患者,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不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在短暂的临床工作中不愿主动提高人文素养,导致职业素质较低、医患冲突升级。

2.3 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医学人文素养意识逐渐觉醒

为了解当前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对医学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的看法,文章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研究,设计针对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人文素养相关的调查问卷对青岛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硕)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如年级、性别、政治面貌、专业课平均成绩等;人文素养现状的评价如认识程度、自身评价、学校教育现状、住培医院精神文化氛围现状等及学生期待的改革措施等[10]。此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113份,其中研一占比61.1%(69/113),研二25.7%(29/113),研三13.3%(15/113)。

问卷数据显示有43.4%(49/113)的研究生对医学“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等概念听说过但不清楚,甚至5.3%(6/113)的研究生表示没听说过以上概念。在对自身医学人文素养的评价方面,数据显示仅有24.8%(28/113)的研究生对自身医学人文素养表示满意,42.5%(48/113)的研究生认为自身人文素养有欠缺。在对当前培养模式满意度调查中仅有25.7%(29/113)的研究生非常满意学校目前的培养模式,仅24.8%(28/113)的研究生对规培医院的人文素养教育模式非常满意,83.2%(94/113)的研究生认为有必要加强规培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生认为当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主要有:54.9%(62/113)的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不够重视,56.6%(64/113)认为住培医院缺乏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文化氛围,41.6%(47/113)认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单一且效果不好,31.9%(36/113)认为学校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研究生期待开展的人文素养培育模式包括:71.7%(81/113)临床带教老师定期举办医学人文素养相关讲座,68.1%(77/113)对科室患者提供心理关怀服务,51.3%(58/113)在社区基层开展慢性病防治健康宣教系列活动,46.9%(53/113)定期开展社区卫生义检义诊等实践活动、定期举办慢性病防治讲座,53.1%(60/113)印发慢性病防治手册。

3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养培养对策及分析

3.1 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模式分析

本研究发现有相当数量的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对学校及住培医院现存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模式不满意、对自身的医学人文素养能力不满意,并且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措施改革来改善当前的教育模式、提高自身医学人文素养。因此,本研究分析反思当前并轨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医学院-临床学院-学科-专硕四位一体的医学人文素养培养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与国际医学生人文素养前沿教育接轨,适应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临床医生。

3.2 对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模式建议

3.2.1 医学院层面:优化课程设置,完善相应考核指标体系

3.2.1.1 开设多样化医学人文学科选修课程,丰富授课形式

医学院应当开设更多的医学人文学科选修课程,适当增加人文课程学时,除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外,可安排更灵活形式的授课模式即第二课堂。如邀请教授或者临床专家定期举办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律法规、医德医风等主题课程,线上与线下课程相结合,课程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充分整合学校与临床医院的优秀教师资源,不仅可以进一步充实规培研究生的人文理论知识也有助于构建学校和临床医院相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对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1]。

3.2.1.2 开展社区基层实践活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医学知识的应用离不开与实践相结合,投入临床实践中有助于研究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学校应统筹安排一系列社区基层卫生服务实践活动,在临床转科与课堂授课之外带领研究生开展社区卫生宣讲活动如消毒感控、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义诊服务等,切实锻炼研究和提高医生的医患沟通水平和人文素养。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将丰富的人文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的临床医学事业培养更高层次的优秀人才。

3.2.1.3 完善医学人文素养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并轨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传统的考核方式以试卷考试、临床技能操作为主,很难反映出研究生的医学人文素养能力。在考核中,教师可将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纳入考核体系,结合传统的试卷考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研究生的医学人文素养进行考核[12]。在临床住培考核中可适当增加医患沟通能力的考核以及医学伦理方面的考核,提高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自身对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提高对自身人文素养水平的要求。

3.2.2 临床规培医院层面:重视人文素养教育,构建与临床相结合的培养新模式

3.2.2.1 加强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学人文素养的实践培养

临床规范化及常态化教学查房要切实、全程融入医学人文素养培养。带教老师在教学查房中除教授临床疾病诊疗知识以外要特别重视对患者的问候和心理关怀,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13]。医学生在实践中展现自身医学人文素养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切实做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国自古以来就提倡“德术并重”,全面扩展丰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路径,并通过反复的实践落实,有效提升德育践行能力[14];帮助并督促研究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指导老师在出科考核中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研究生的医学人文素养进行考核以强化研究生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为研究生未来的临床医学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3.2.2.2 提高住培医院医学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开设临特色课程

并轨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在临床转科的时间远多于在学校课堂的时间,因此在临床住培过程中加强医院医学人文精神文化氛围对于潜移默化提高住培研究生的医学人文素养非常有帮助。医院可以通过设立导诊陪检服务,提供便民服务如自助拐杖、轮椅等,印发慢性病防治手册等关怀就诊患者的措施来提升整个医院的人文精神氛围;定期举办全院人文素养比赛等活动,巩固人文素养理论知识在临床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人文素养水平。宣传名医名护事迹,对医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医师职业精神的熏陶,培养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担当精神、有良好医德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好医生[15]。

并轨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疾病诊治能力固然重要,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医德医风也不可忽视。医院内开设一系列医学人文相关课程,给临床一线专家创造传授医学人文知识的平台,将临床病例与人文学科知识融合讲解,有助于临床医学研究生更深入掌握和应用人文学科理论知识,为我国健康事业提供高水平的后备人才。

3.2.3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个人层面:人文素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16]。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住培医院轮转过程中除了追求精湛的医技也要重视养成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做到与患者换位思考、尊重生命。研究生在课堂上应认真学习医学人文素养理论课程,在临床实践中以优秀的临床医生为榜样,磨练医患沟通技巧,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养成良好的医德;主动参与医学人文素养相关讲座巩固人文素养理论知识,积极参加人文素养比赛等活动,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自身医学人文素养;提高自身的自律性、自觉性,为成为具有优良的医学人文素养的医学卓越人才做出努力[17]。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在毕业典礼上曾讲到:医学是“多学”,医生要兼修科技、社科、人文。提高中国医疗大环境的医学人文素养关键在于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医学院的课堂课程又在临床住培实践,是我国医疗未来的主力军。因此从医学院-住培医院-专硕研究生三个方面入手,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对专硕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构建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人文素养培养新模式、发挥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优势,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培养新时代的卓越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研究生人文医学
人文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医学、生命科学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