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元
(枞阳中学 安徽铜陵 246700)
在社会对人才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利用以课育人的形式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转变教学理念与模式,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有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不能高效进行,这些教师常常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有效地引导高中生在数学课堂中深度学习。清楚当今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探索出相应的教学路径,以此避免学生学习、接受数学知识的浅层化,有效改善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核心素养是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数学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们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交融,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面临一定困境。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古板,不利于学生高效学习;这些教师的教学具有浅显化特点,既不能使学生深度学习,也不能依托课堂促进高中生思维的发展。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找不到良好的学习方法,数学学习兴趣不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与教师的配合度很低。其二,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其面对复杂、较难的数学问题时不能主动进行探索,未经思考就告诉教师“我不会”。而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却采用帮助学生补课、延长下课时间等不恰当方式,长此以往,导致高中生学习压力增大,教师教学压力增大,教学效率降低。
由此可知,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当、教学能力的不足,都会造成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加,使得学生学习状态不佳,不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积极探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高效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中提升高中生数学学科素养、培养高中生多种能力。那么怎样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呢?本文对相关路径展开了探索。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当前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热点。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寻高效的教学策略,成为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随着核心素养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逐渐渗透,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1.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师通过随堂练习、变式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能使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其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紧密相关,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教学视野。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思维能力是高中生学习数学必备的能力之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与学生能否学好数学具有重要关系。思维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反应更快、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思维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反应较慢,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高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根据学生发展层次的不同,对其进行不同的思维训练指导,从而促进各层次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注重学生生活与知识的联系与结合,在教学中构建一定的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因此,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站在促进高中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利用情境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发展思维。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关注学生发展实际,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动力,帮助学生将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新教材)中“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教学为例,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高中生进行深度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提问:“我们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中会经历白天和夜晚,这属于什么事件?”学生的正确回答为“必然事件”。随后,教师依托生活情境,向学生提问:“请问谁能说一说生活中一定会发生的必然事件?”学生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想到的必然事件。教师再询问学生:“一年有365天左右,请问在这一年的时间中哪一天最热、哪一天最冷?”学生面面相觑,无法说出到底哪一天热、哪一天冷,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对随机事件的具体内涵进行了自主探讨,学生在探讨中明白了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内涵。最后,教师再次利用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相关事件,为后续学生计算概率奠定了基础。从本课教学及学习的效果来看,教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从低阶思维发展到高阶思维。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实现了深度学习,不仅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在自主探讨中发展了思维能力。
教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时,应注重转变枯燥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举例而言,在学习“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时”相关内容时,若教师根据课本讲解这部分内容,学生则会感到无趣。若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不仅会避免学生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认知障碍,还能有效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展示简单几何体的展开图,让学生在直观画面的引导下进入深度学习的下一阶段。
以问导学即将问题当作贯穿课堂的重要因素。相关实践表明,大部分教师合理利用以问导学的策略都能有效促进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提升学科素养。具体而言,高中数学教师在利用以问导学手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时,应注重问题的设置与提问策略,使问题具有阶梯性特点。例如,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其基本贯穿了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学习与“奇函数、偶函数”相关的内容时,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先用简单小问题作为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请问你们知道英文字母有几个吗?”当学生回答后,引出f(x),揭示出课题。在课堂正式活动中,教师首先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图像特点,然后再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定义域的定义、总结奇函数与偶函数的特点,最后再利用问题使学生深入探究函数的定义域与原点之间的关系。在问题的阶梯性引导中,学生自然能利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教师在以问导学中也能更高效地促进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数学知识与高中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师在核心视域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可以依托实践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相关主题调查者的实践结果可知,利用数学建模的形式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依托实践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数学建模即在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时,教师引导其对抽象型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在进行数学建模时,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托数学语言表达问题、依托数学方式进行建模,以此将现实与数学联系起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很多数学问题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建模时,还需取材于生活、用材于生活。举例而言,生活中学生经常会看到超市促销的场景,如在买衣服时满二百赠送一百、满四百赠送二百,即购买者购入二百元衣服就能得到一张一百元优惠券,若购买的衣服没有超过二百元,购买者则不能获得优惠。依托此情境向学生提问“在此种情况下,消费金额与优惠额间的关系、顾客购买多少元衣服获得的优惠力度最大”等。以此依托数学建模引导学生在数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依托实践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相关调查、探索与实践表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仅能帮助高中数学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高中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还有利于在尊重高中生课堂地位的同时切实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在情境教学、信息化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问导学,发挥实践的作用,以此切实响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