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一碗雪白软韧的米粉,放几棵焯烫得绿油油的时令蔬菜,撒上酸笋、花生、木耳等配料,再浇上一满勺由新鲜螺蛳和大骨、山柰、八角茴香、肉桂、丁香等多种香料熬制成的螺蛳汤,随口味淋上通红的辣椒油,鲜、酸、爽、辣、烫,一碗浓郁鲜香的螺蛳粉就这样诞生了。具有特殊酸香气味、嫩滑香酥丰富口感的螺蛳粉,近些年成为让人欲罢不能的网红美食。但它并非网络时代刚被发明的新兴食品,而是早有名头的“宝藏”“古董”美食。
广西夏季湿热,自古流行“嗦螺”
螺蛳在广西有较长的食用历史。考古工作者曾在广西柳州白莲洞、大龙潭鲤鱼嘴、顶狮山遗址等多处发现螺蛳壳堆积物遗址,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约2万年前),柳州白莲洞人已经开始捞取螺蚌为食,其是迄今华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食螺人群。
由此可见,吃螺蛳是广西人早有的饮食习俗。而螺蛳粉诞生的传说,似乎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有关。时值柳宗元就任柳州刺史,由于被贬斥赋闲,他心情低落、路途劳顿、水土不服,加上夏季的柳州盛行偏南风,天气高温、高湿、多雨、湿闷。种种原因,导致柳宗元不思饮食,身生疔疮。他的管家得当地人建议,以紫苏、八角炒螺,熬制健脾祛湿的螺蛳汤。果然,柳宗元食肉喝汤后,身体迅速恢复。晓医善食的柳宗元,逐步将干粉、砂仁、山柰、草果等加入螺蛳汤中,并向饱受湿热天气折磨的当地百姓大力推广这道鲜香诱人,能健脾和胃、理气化湿的美食。后来,随着辣椒传入我国,螺蛳粉的配料日渐丰富,逐渐形成今天的酸辣风味。
酸辣开胃的螺蛳粉,还能祛寒湿
螺蛳粉的材料搭配看似随意,实则严谨。与其他诞生于我国民间的传统食品一样,其配方是中华文化与中医药食疗养生理论的沉淀。螺蛳又名蜗篱、师螺、蜗蠃。味甘,性寒,归膀胱经。功能清热、利水、明目,主治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目赤翳障、痔疮、肿毒等病症。《本草纲目》载螺蛳能“醒酒解热,利大小便,消黄疸水肿”。
螺蛳粉中的山柰、八角茴香、肉桂、丁香等药食同源的香料,多为辛温之物,有消食、理气、温通的功效,临床常配伍用于脾胃虚寒、饮食不消、虚寒吐泻、脘腹冷痛等症的治疗。与香料同烹,使得螺蛳汤底鲜香甘甜,又寒热互补;再加入以大米为原料,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效的米粉,使螺蛳粉具备了健脾和胃、理气化湿的功效。寒湿时节,再给螺蛳粉浇上一层热辣的辣椒油,不仅能提香配食,还能暖胃驱寒。
从现代营养学评价标准看来,新鲜现煮的螺蛳粉是一种营养均衡的健康食品。米粉是南方主食之一,富含碳水化合物;新鲜蔬菜中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胡萝卜素、钙、铁等;炸腐竹是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质;由螺蛳和筒骨熬制的汤底,有丰富的胶原蛋白、钙质等。运用焯烫和煮的传统制作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材的营养成分。而一碗现煮的原味螺蛳粉,热量仅200~300千卡,实为低热量又饱腹的佳品。
但美食虽好,食用时也需注意。长期摄入过辣饮食,易刺激消化道黏膜,诱发胃病,所以食用螺蛳粉时,尽量少放辣椒油;配菜中的炸花生米、炸腐竹热量很高,建议少量配食。体能消耗较大人群,嗦粉时可适当增加鸡蛋和瘦肉等配菜。螺蛳粉是广西柳州的传统美食,但走上全国老百姓餐桌的螺蛳粉,多是以预制食品的形式出现的。这类预包装螺蛳粉食品中,调味料和油炸配料分量较多,一些品牌的螺蛳粉,整包热量甚至高达900千卡左右,不建议经常食用;偶尔食用时,建议增加新鲜蔬菜的配比,以增加饱腹感。同时,螺蛳粉汤底嘌呤含量高,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应谨慎食用。过敏体质人群,大病初愈、服药期间患者,经期或哺乳期女性也需谨慎食用。
2008年,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入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柳州螺蛳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21年,广西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火遍大江南北,令人们难以割舍的螺蛳粉,带着它的英文名——Liuzhou river snails rice noodle,以及独特材料和特殊技艺,走向了世界。也欢迎阅读完本文的您,前来广西柳州,尝一尝这碗新鲜现煮的美味。
责任编辑/陶宪凝
中医健康养生202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