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宁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天津 300350)
脑梗死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局部脑组织血供中断,而病变区脑组织在长期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将出现软化坏死的情况,患者病变区神经功能受损,而这种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虽然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脑梗死患者死亡率下降,但绝大多数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存在各类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脑梗死患者愈后出现睡眠问题,不仅睡眠质量差,而且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也相对较短。病情相对严重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可能存在认知障碍,而此类患者面临的睡眠问题往往更重。从当前临床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上看,伴有认知障碍的优势半球脑梗死患者具有病症代表性,而此类患者各类睡眠问题对其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造成的影响也备受关注。基于此,本研究选择该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优势半球脑梗死患者为对象,探讨优势半球脑梗死伴认知障碍患者的睡眠因素。现报告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82例优势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认知状态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3.5±6.7)岁;学历为高中及以上6例,小学至初中29例,文盲6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3.9±6.5)岁;学历为高中及以上6例,小学至初中30例,文盲5例。2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纳入标准:符合优势半球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未达到失能。(2)排除标准:存在其他脑部病变者;慢性病并发症严重者;恶性肿瘤患者;预期生存年限<3年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精神状态量表、认知功能量表、嗜睡量表、睡眠指数量表评价。(1)精神状态测试选择MMSE量表,通过该量表测试患者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理解能力等,由临床医师按照量化项目逐项对患者进行测试赋分,MMSE量表共计30项测试题目,总分30分(不同学历层次患者分值评价标准不同)[1]。(2)认知功能测试选择MOCA量表,包括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测试、命名测试、记忆力测试、注意力测试、语言功能测试、抽象思维能力测试、延迟回忆功能测试、定向力测试8大项目,各项有不同的测试形式及测试方法,包括问答测试、绘制测试等,该项测试总分为30分,根据患者作答情况赋分(不同学历层次患者分值评价标准不同)[2]。(3)嗜睡测试选择ESS量表,该量表共8项问题,主要询问患者在不同场景下打瞌睡的情况,包括阅读、看电视、公共场所坐立、乘坐汽车、午休、坐立谈话、午餐后静坐及堵车停车等待。每题均有4个选项,包括不会打瞌睡、小概率打瞌睡、中等概率打瞌睡及大概率打瞌睡,4个选项赋分标准分别为0分、1分、2分、3分,通过总得分,计算患者嗜睡程度[3]。(4)睡眠指数测试选择PSQI量表,该量表主要明确患者各项睡眠指数,包括入睡等待时间、睡眠总时长、自觉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等,该量表包括自评项和他评项,不同项目计分标准不同,测试时由临床医师监督指导,完全按照本量表评分要求进行赋分。
(1)精神状态。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总分3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计算力、语言能力及定向力等精神状态越好。
(2)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总分3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执行力、记忆力及认知功能状态越好。
(3)嗜睡程度。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嗜睡程度越严重。
(4)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总分21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MMSE、MOCA评分分别为(15.34±2.79)分、(16.29±3.5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17±2.49)分、(24.12±3.0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ESS、PSQ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嗜睡程度及睡眠质量对比(±s,分)
表1 2组嗜睡程度及睡眠质量对比(±s,分)
组别例数ESS评分PSQI评分睡眠质量入睡用时睡眠效率平均睡眠时长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对照组414.37±1.464.75±1.581.28±0.981.31±0.911.52±0.941.09±0.811.17±0.911.38±0.89观察组419.79±2.0710.39±2.331.99±0.792.15±0.881.59±0.991.63±0.961.97±0.852.11±0.82 t 13.700612.82813.61164.24880.32832.75275.88133.8625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MOCA、MMSE与ESS及PSQI的相关性情况。见表2。
表2 2组MOCA、MMSE与ESS及PSQI相关性情况对比(±s)
表2 2组MOCA、MMSE与ESS及PSQI相关性情况对比(±s)
组别ESS评分PSQI评分睡眠质量入睡用时睡眠效率平均睡眠时长睡眠障碍日间功能MOCAR-0.59-0.59-0.36-0.31-0.15-0.19-0.30-0.27 P0.0000.0000.0000.0000.0970.0550.0000.000 MMSER-0.62-0.67-0.31-0.32-0.11-0.21-0.31-0.27 P0.0000.0000.0000.0000.1950.0000.0000.000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相对较高,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新增脑梗死患者在200万人以上,如此庞大的新增患者数量意味着该病已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现代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死的治疗手段也不断增多,临床工作中可以采取溶栓、抗凝、血管介入及开颅手术等形式挽救患者生命[5]。从患者预后角度看,绝大多数患者经有效治疗后仍会存在较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功能障碍的具体表现和障碍程度与梗死区域和梗死持续时间有关[6]。在对大脑功能区域的研究过程中,专家学者逐渐明确了大脑不同半球负责的神经功能,在这样的基础上负责听说读写功能的半球被定义为优势半球,与之对应的另一面则为非优势半球,可以看出优势半球对人类神经功能及精神状态有较大影响,优势半球脑梗死患者出现各类直接影响日常生活的神经功能障碍风险相对较高。
脑梗死认知障碍是脑梗死患者临床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严重降低脑梗死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至有可能减少脑梗死患者的生命时间。脑梗死认知障碍的病程呈现“阶梯式”加重的情况,患者并非会立即出现脑梗死认知障碍,绝大多数患者的脑梗死认知障碍病情会“由轻到重”“由缓到急”,患者病情往往会在首次出现脑梗死认知障碍后数年内发展至较严重阶段,因此,通过积极有效的认知筛查,如MMSE量表、MoCA量表等,及时发现并诊断脑梗死认知障碍,是延长优势半球脑梗死伴认知障碍患者生命时间,提高该部分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多样,最为常见的是执行力、记忆力、计算力、精神力等方面下降的现象。第一,以执行力下降方面来说,很多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主动性不足的问题,这说明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有可能会致使导致优势半球脑梗死患者的执行功能受损,如衣服或鞋子穿反、衣服系错扣子等,都是执行功能受损的典型性特征;第二,记忆力下降主要表现在早期近事记忆力为主,患者有可能对很早之前的事情记得比较准确,但对于近日内发生的事情或出现的事物却比较容易遗忘,如经常忘记回家路线、失忆等;第三,计算力下降则表现在难以应对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数学计算问题,如商品买卖中的费用计算,对于某些比较简单的数学题计算不清;第四,精神力下降则主要表现在优势半球脑梗死伴认知障碍患者的患病后精神状态发生巨大改变,如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会变得比较易怒、焦虑、沮丧、恐惧、抑郁,稍微受到外界的刺激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情绪波动,甚至会出现性格和人格改变,对于过去比较喜欢的事物不再感兴趣。
从临床医学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实际情况来看,优势半球脑梗死不一定会出现脑梗死认知障碍,但根据临床相关数据的统计和研究后可以发现优势半球脑梗死伴认知障碍的发生几率高达80.00%以上,而在患优势半球脑梗死后的90 d内,患者出现脑梗死认知障碍的几率约为37.00%~72.00%。近几年有大量临床医学研究结果表示,大约有七成的优势半球脑梗死患者会在急性期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有约近三成的患者会在脑梗死认知障碍出现后的3个月左右时间里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痴呆等情况。此外,从优势半球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出现脑梗死认知障碍的睡眠因素角度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年龄越大且长期存在较短总睡眠时间情况,发生优势半球脑梗死后,出现脑梗死认知障碍的可能性越高。同样,优势半球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在患病后,有较大的概率会出现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偏短、睡眠质量差等方面。
认知障碍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神经功能问题,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其语言能力、计算力、记忆力、执行力等相关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此类患者日常生活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大[7]。也有相当一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并未出现持续性认知障碍,这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运动功能方面,此类患者日常生活受影响程度也相对较小。在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过程中,各类能够影响患者认知状态的相关因素备受重视,明确哪些因素与患者后期认知状态有关,有助于减少认知障碍对脑梗死患者的不利影响。当前临床研究中,部分因素已被确定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有关,在脑梗死治疗康复过程中注意关注此类因素,减少相关因素对患者的不利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认知障碍情况[8]。需要注意的是,优势半球脑梗死伴认知障碍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睡眠障碍后,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当患者的每日睡眠质量偏低、睡眠时长不足后,便有可能诱发患者二次脑梗死,从而导致优势半球脑梗死伴认知障碍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大幅增加。
相当一部分脑梗死患者在后续康复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睡眠问题,患者可能有入睡困难、平均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等诸多问题,而睡眠因素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广泛关注。临床实践显示,六成以上脑梗死患者后续康复治疗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一些患者随时间的延长,睡眠问题得到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长期受睡眠问题影响[9]。睡眠状况不佳属于神经系统不利影响因素,但研究认为持续时间较短的各类睡眠问题往往不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实质性损害,但有关脑梗死伴认知障碍患者睡眠问题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10]。各类睡眠问题是否会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而认知障碍又是否与脑梗死患者睡眠问题有关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15.34±2.79)分、(16.29±3.5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17±2.49)分、(24.12±3.0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嗜睡程度、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绝大多数睡眠指标之间有密切关系,认知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其睡眠状况也较差,未来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脑卒中认知障碍对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
综上所述,优势半球脑梗死伴认知障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与患者多项睡眠指标有关,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其精神状态更差,痴呆倾向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