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觉训练在髌骨骨折微创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4-05-16 15:28任丽媛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髌骨微创膝关节

任丽媛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康复疼痛科,辽宁 阜新 123000)

骨折是指骨头因受到外力作用或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断裂或撕裂的状况。 骨折可能发生在任何骨骼部位,通常由外伤引起,但也可能由于骨骼疾病或其他潜在因素引起。 患者发生骨折后,骨折部位呈现明显的青紫、肿胀等症状,部分功能会出现明显障碍,患者可以感受到剧烈的疼痛感。 髌骨则属于人体最大的一籽骨, 在保持膝关节稳定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屈膝运动中,它可以通过“杠杆”的方式,增加股四头肌肌力30%左右,特别是在屈膝运动中,当屈膝运动到10~15°的时候,其作用更为明显,髌骨骨折主要的产生原因是暴力因素, 包括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1-2]。 膝关节髌骨骨折的患者往往有皮下瘀斑、皮下血肿,严重者皮肤可发生水疱、压痛明显,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骨折间隙、疼痛及明显的关节处肿胀,难以进行主动的伸直。 此外,手指划过骨折分离髌骨的时候,有明显的间隙感,通过X 线检查可进行病情分析, 在髌骨中可以看到一条X 光片清晰的横断面或星形的断裂带[2]。 本体感觉是指人体对于自身在空间中的位置、姿势和运动状态的感觉。 本体感觉训练是通过刺激身体的本体感觉系统, 提高个体对身体位置和运动的感知, 从而促进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和控制。 本研究选取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收治的90 例髌骨骨折微创术患者为对象,旨在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在髌骨骨折微创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7 月—2021 年6 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收治的90 例髌骨骨折微创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符合髌骨骨折的诊断标准, 并且在我院接受髌骨骨折微创术治疗;(2)患者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1)神志不清;(2)伴有传染性疾病患者;(3)依从性较差,不能很好地配合完成试验;(4)伴有肝、肾等器官功能异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5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26~62 岁,平均年龄(46.70±5.80)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12 例,摔伤19 例,外力击打14 例;左侧髌骨骨折21 例,右侧髌骨骨折24 例; 体质指数19.10~27.90 kg/m2, 平均体质指数(23.37±1.43)kg/m2。对照组男26 例,女19 例;年龄27~64 岁,平均年龄(45.40±6.30)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13 例,摔伤19 例,外力击打13 例;左侧髌骨骨折20 例, 右侧髌骨骨折25例; 体质指数19.10~27.90 kg/m2,平均体质指数(23.37±1.43)kg/m2。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获得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护理措施。 (1)膝关节功能牵引练习: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膝关节功能。 包括适度的牵引力度和频率, 以促进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生理性恢复。 (2)伸屈四头肌的练习:针对四头肌的伸屈功能进行专业的康复练习。 (3)个人康复期的注意事项:向患者详细介绍康复治疗方案,包括康复期的目标、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理解和配合度。 告知患者个人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包括避免过度用力、 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按时进行康复训练等。

观察组采用本体感觉训练指导下的康复训练。(1)指导患者进行仰卧位并弯曲患侧下肢,实施拮抗肌反转训练。 随后,采取俯卧位进行躯体肌肉放松及保持训练,20 分钟/天。在平衡训练中,患者背靠墙面,将瑞士球置于胸前,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进行站立和下蹲练习,保持10 秒/次,训练20 分钟/天。此外,进行Moto-med 训练,即座位下肢运动,结合患者实际耐受情况调整阻力大小, 包括正反方向训练,20 分钟/天。(2)术后4~6 周,可以移除外固定物,然后开始进行膝盖的屈伸运动训练。 在长期的固定之后,膝盖都会出现一定的功能障碍,所以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进行锻炼,比如充分结合主动和被动锻炼,让患者完成床上锻炼的同时在床下也可以适当完成有效的锻炼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选用器械进行辅助锻炼等等。 刚取下外固定物时,积极屈膝较为困难,可以采用被动方式,例如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屈膝;当患者达到一定的活动性时,就可以开始积极的主动行动。 躺在床上时,可以主动伸展膝盖,也可以靠着床沿或门框蹲下,锻炼膝盖的伸展和屈伸。 (3)指导患者采用压砂袋法进行锻炼。 患者坐在床边,伸出患肢,用大约3 kg 的沙袋放在脚踝上,15 分钟/次,3 次/d。 但要力度柔和,避免新伤害,并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1.3 评价指标

(1)膝关节功能、平衡功能:采用OA 指数评估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5 分为轻度,5~7 分为中度,8~10 分为严重,≥11 分为超级严重[3-4]。 采用Berg 评分评估2 组患者平衡功能,0~20 分表示平衡能力较差,21~40 表示平衡功能良好,≥41 分表示平衡功能优秀[5]。(2)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并比较2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康复时间。 (3)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共36 个条目,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6]。 (4)心理状况与疼痛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 组患者心理状况,均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2 组患者疼痛程度。得分0~1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高。 (5)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2 组患者的满意度,总分为100 分,分为不满意(<70 分)、比较满意(70~85 分)、非常满意(>85 分)3 个等级。 满意度=(比较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膝关节功能、平衡功能比较

护理前,2 组OA 指数、Berg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OA 指数低于对照组,Berg 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髌骨骨折微创术患者膝关节功能、平衡功能比较(,分)

表1 2 组髌骨骨折微创术患者膝关节功能、平衡功能比较(,分)

?

2.2 2 组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整体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髌骨骨折微创术患者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2 组髌骨骨折微创术患者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

2.3 2 组SF-36 评分比较

护理前,2 组SF-36 各维度评分比较,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髌骨骨折微创术患者SF-36 评分比较(,分)

表3 2 组髌骨骨折微创术患者SF-36 评分比较(,分)

?

2.4 2 组SAS、SDS、VAS 评分比较

护理前,2 组SAS、SDS、VA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髌骨骨折微创术患者SAS、SDS、VAS 评分比较(,分)

表4 2 组髌骨骨折微创术患者SAS、SDS、VAS 评分比较(,分)

?

2.5 2 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3 讨论

髌骨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 也是膝关节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髌骨被移除后,在患者膝关节的伸直过程中,可以使得股四头股的力量明显降低,所以髌骨可以保护膝关节,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并可以帮助膝关节的滑车伸直。 在临床损伤类型中,髌骨骨折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表现为患者髌骨明显断裂,引起局部剧烈疼痛和肿胀, 同时导致膝关节无法自由伸直,甚至可能伴有皮下瘀斑和膝关节的皮肤擦伤。 髌骨骨折通常按照骨折位置、 骨折后的外形及移位的程度进行分类。 其中以横形骨折最多,占全部髌骨骨折的50%以上,大部分是在中部或者下部发生;粉碎性骨折占30%~35%;其中以纵断和骨软骨骨折最为罕见,发生率为15%左右。 此外,髌骨骨折多发生于20~50岁的男性,发生率约为女性的两倍。 在髌骨骨折的诊断过程中,常使用正侧位X 光片确诊,针对可疑髌骨纵行或边缘骨折,需要拍摄轴位片进一步确认。临床医师通过触诊可以检测到骨折线的间隙, 而X线检查则能提供更直观的骨折线信息, 明确髌骨骨折的类型。骨折诊断明确后,应判断伸肌支持带损伤的程度,以有利于选择治疗方法。如果骨折移位≥5 mm,则提示伸肌支持带大部分已断裂;如骨折移位<5 mm,并能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 则说明伸膝装置未受明显损伤; 如果不能完全伸直则提示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 并针对骨折类型进行区分及开展对症治疗。 在髌骨骨折的治疗方面,特别是对于髌骨骨折不是很严重的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 通过粗丝线缝合固定或使用不锈钢丝进行内固定,有助于修复关节面的完整性,减少髌骨关节炎的发生及髌骨骨质缺损[7]。

手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康复。 常规的康复训练主要以被动练习为主, 患者关节能力的恢复相对较慢, 且在膝关节控制和平衡方面存在不足。 此外,常规康复训练所需的时间较长,如果患者耐受性较差的情况下,则康复效果一般。 在进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反射能力控制的练习下, 增强患者的平衡感和膝关节控制力。 为提高训练趣味性,一些学者建议穿插游戏类活动, 尤其在动作达到自动化水平后,患者有意识地完成不同类别的活动,以提高中枢对动作的控制[8]。 感觉肌肉运动知觉,是通过对肌肉各个部分或者一连串动作的感觉而进行阶段性训练。 肌肉运动知觉是通过肌肉记忆及手眼协调来完成的,通过训练可以提升肌肉运动知觉。 在动作执行的循环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感觉信息接收问题,从而导致大脑所下达的命令产生错误, 影响关节受力方向,增加受伤风险。 而在这一期间通过平衡运动包括手脚协调,改变位置和方向,运动能够进一步提升本体感觉, 由此刺激我们对各类动作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平衡训练需要循序渐进,从静态的到自动态平衡训练,再过渡到他动态平衡训练[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OA 指数低于对照组,Berg 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为,通过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提高患者对于受影响关节位置和运动状态的感知,从而促进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 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平衡功能。 观察组整体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其原因为,本体感觉训练中,康复团队与患者密切合作,鼓励患者主动参与训练,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性,改善了治疗效果, 缩短了整体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F-36 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SDS、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提示本体感觉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改善身体功能、情绪状态和疼痛感知。

综上所述, 给予髌骨骨折微创术患者本体感觉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和平衡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和疼痛感知。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未来需要扩大样本量以更全面地了解本体感觉训练在髌骨骨折微创术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猜你喜欢
髌骨微创膝关节
膝关节置换要不要做,何时做比较好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一例犬髌骨内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髌骨钢板治疗髌骨骨折
克氏针张力带与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比较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髌骨软化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