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与高校思政文化融合路径研究

2024-05-16 01:21潘忠文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内涵育人思政

潘忠文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2023年是雷锋同志逝世六十一周年,也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雷锋精神一直以来像一盏明灯焕发着巨大的“道德”之光,照耀着党和全国人民持续前进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不断创造美好世界和实现人生价值,新时代更需要雷锋精神也呼唤雷锋精神[1]。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2]。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会拉动高校教育转型升级,也势必催生高校教育组织结构的改良或重构[3]。高校思政文化建设关系着高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而雷锋精神育人作为我国高校育人建设中重要一环,在我国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各级政府部门与组织机构必须正确认真对待。党中央多次强调了雷锋精神的作用,也明确做出了相应要求和重要部署。将雷锋精神育人与高校思政文化相结合,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范畴。

一、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与高校思政文化的内涵

(一)雷锋精神育人

雷锋,出生在旧社会,将自己短短的22年生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雷锋及其精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而褪色,恰恰相反,雷锋精神被赋予了全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时代内涵。《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中办发〔2012〕7号)就新时代雷锋精神价值进行了深入探究和总结,并将其凝练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和“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等多个方面[4]。

雷锋精神育人具有“明理立德”的特殊功能。雷锋精神作为我国传统优良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追求的价值取向是血脉相连、密不可分的,同时,雷锋精神还加持了优良传统美德的凝聚力和现代文明的亲和力,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5]。雷锋精神赋予人才培育强大的群众基础,这些年来,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普遍认可。同时,全国人民积极参与和自觉践行“学雷锋”活动,社会精神生活进一步升华。雷锋精神育人与我国长期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在雷锋精神育人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正确引领。

雷锋精神育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6]。新时代优秀青年切身感受雷锋精神,并立志做雷锋式新青年,时刻走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雷锋精神育人受社会核心价值的指引,在全面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具体活动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高效率培育着时代新人。当今时代,国内外思潮相互交织融合,特别是某些受“是非观念”“不同价值取向”影响的大学生可能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动摇或偏移的趋势。此外还有敌对势力不良的文化渗透、价值观输出等。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又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雷锋精神,广泛开展雷锋精神育人活动。雷锋精神育人所具备的道德力量,能够“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也能拒挡国外的错误思想潮流,肃清不良风气,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因此,在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必堪当此任,既是必需的,也是必成的。

(二)高校思政文化

高校思政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院校的文化基础,其承载了我国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实现的美好愿望,在引领高校办学的方针,高校设计的规划,高校大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遵循“育人”先“育德”的文化教育准则,教育和培育好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引领好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7],进一步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长期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政思想不动摇,在高校教育整个过程中实现好“三全育人”方针,要树立“大思政”理念[8],推动高校教育与思政文化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要实现好“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高校思政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立足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国情,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还要有效融入中国渊源、中国元素和中国精神[9],因此,高校思政文化建设有益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

二、雷锋精神育人与高校思政文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雷锋精神育人已经取得了系列成果,且在高校思政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大学生,但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对雷锋精神育人的理解有待提升

对雷锋精神育人的理解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主体是“00后”学生,这些“00后”学生具备了新的特征:开放、自我、勇于探索[10]。但是,部分大学生受互联网时代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容易产生偏差,仅仅留存在“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的理解层次,而对雷锋精神育人更深层次的创新精神、理想信念等内涵还需要深入挖掘,由此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对雷锋精神育人的理解需要辅以社会性实践。随着历史的变迁,雷锋精神育人的内涵处于不断的演化当中,不断地涌现出现代雷锋式先进典型的创造性实践,这些实践并不仅仅是雷锋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具体反映,而是雷锋精神育人跨越了时空并在当今时代开始了新的成长。但是,少许人并不能达到这样的认识高度,难以进行全面且理性的理解,不能把学习雷锋活动推向更深处。这种情形下,雷锋精神育人的研究理应变得十分重要,现实是并不是所有人能更好地参与研究与实践,良好风尚难以在高校内完美实现。

(二)高校思政文化弘扬雷锋精神育人缺乏常态化

在当前高校,少数高校把雷锋精神育人仅仅看作是一种政治任务,雷锋精神育人活动在“雷锋日”或“雷锋月”里可能持续性开展[11],但是,这些节日过后,有些高校并不能长期性坚持。养老院、孤儿院等场所由“节日里”的门庭若市变成“节日后”的平静,这种“重形式、轻内涵”且缺乏常态化的雷锋精神育人活动,由于活动本身质量就不高,当然难以达到雷锋精神育人的效果,甚至有时候会适得其反,让大学生对雷锋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产生怀疑。

(三)高校思政文化弘扬雷锋精神育人的价值内涵认识不足

现实生活中,雷锋精神育人缺乏常态化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对雷锋精神育人内涵价值的认识不足,缺乏长期坚持的信念而表现出消极行为。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长期以来,雷锋精神育人容易被固化理解成“做好人好事”,与“怎么培育人,培育什么样的人”的目标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部分高校大学生在面对思政文化弘扬雷锋精神育人的过程中缺乏及时跟进、客观分析、全面解读等技能,导致少许高校大学生对雷锋精神育人价值内涵的理解不全面也不深刻,反而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社会新时代的价值诉求;另一方面,当前,高校组织雷锋精神育人的活动较多集中在志愿服务方面,而仅仅依靠单一的志愿服务来推进雷锋精神育人,效果并不明显,雷锋精神育人的价值内涵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雷锋精神育人与高校思政文化融合的现实意义

雷锋精神育人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坚持依托雷锋精神铸魂育人,净化高校思政文化风气,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高尚情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政文化的开展

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与高校思政文化的有效融合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文化活动的开展。首先,有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雷锋精神育人本身就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义,雷锋精神育人的作用与价值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与科研当中,让更多的青年了解雷锋精神育人的内涵,并充实自己,努力在自己行业中能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12],而雷锋精神育人和高校思政文化的有效融合正好有益于实现这一目的。其次,有助于营造高校思政文化活动的环境。研究学者们把雷锋精神育人与先进典型相结合,并借助这些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充分发挥雷锋精神的育人作用,这一做法具有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特色,他们深入研究榜样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目的在于推进高校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在宣传雷锋精神育人的过程中,广泛营造学习雷锋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为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奠定基础,从而推进高校思政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有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校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雷锋精神育人在高校思政文化建设中表现了较强的推动效应,在无声中感化学生行为,在无形中增强学生技能,因此,雷锋精神育人为高校大学生营造出自由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气氛,为高校思政文化校园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优化了人才培养环境,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13]。一方面,高校思政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与之匹配的思政文化活动,在雷锋精神育人的结合作用下,深入发掘大学生的潜在能力,凸显其应有的主角地位,在高校思政文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针对学校行政领导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好在高校思政文化构建中的管理工作,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雷锋精神育人能促进高校大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知水平,在掌握好专业知识,扩宽知识面的同时,培养高尚品德情操,塑造健康人格,增强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有助于高校思政文化的传承

雷锋精神育人作为我国特有的育人方式,已被广泛接受。雷锋精神育人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大学校园内,雷锋精神育人可以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优良传统美德,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和运用高校思政文化的情愫。雷锋精神本身就是中华美德,提升雷锋精神育人在高校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比重,以此充分显示其育人的重要性,将雷锋精神育人意识与思政文化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德育教育中,高校思政文化传承与雷锋精神育人相得益彰,因此,雷锋精神育人能促进思政文化的传承并得到新的发展。

(四)有利于构建自由和谐的校园气氛

高校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阶段,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的形成体现在相互尊重、理解、支持、帮助和信任等多个方面,是当代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必修课程。开展雷锋精神育人的活动能促进高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雷锋精神育人是一门艺术,也是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容易成为人与人之间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所以,深入了解雷锋精神的精髓,能以开朗的情绪和他人相处,以正确的价值观约束自身言行,促进学生之间的关心、理解和尊重,从而构建自由和谐的校园气氛。

四、雷锋精神育人与高校思政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持续大力宣传雷锋精神育人,积极营造高校思政文化氛围

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大力宣传雷锋育人事迹,深入阐述雷锋精神育人的时代内涵,不断地深化“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的思想观念。持续扩大学雷锋活动的影响力,并通过“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方式开展宣传。通过对雷锋精神育人大力宣传,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思政文化学习氛围,践行思政文化,促进雷锋精神育人和思政文化的融合,从而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高校思政文化氛围。

(二)以“立德树人”为育人根本,推进高校思政文化内涵式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文化建设中需要努力实现齐心协力、立德树人的良好局面,避免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切实解决高校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生的矛盾与障碍。高校应该不断深入挖掘高校思政文化的时代元素,探索创新高校思政文化建设方式和方法,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高校思政文化体系,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4],形成一系列高校思政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由此推进高校思政文化内涵式建设。

(三)丰富雷锋精神育人时代内涵,提高思政文化融合效率

丰富雷锋精神育人内涵能提高高校思政文化的融合效率。新时代背景下,雷锋精神育人富含文化滋养价值,具备信念能量、大爱胸怀、忘我精神、进取锐气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特征,要树立强“志气”、硬“骨气”、提“底气”的个人价值立场,在改革新征程上,进一步丰富雷锋精神育人的时代内涵,时刻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为基础”的理念进行宣传和实施,并结合雷锋精神育人的时代内涵选用恰当的方式,避免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宣传雷锋精神育人的核心价值和概念,并辅以自身的监督和示范作用,从而提升高校思政文化融合效率,最终通过雷锋精神育人和高校思政文化融合效率的提升来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创新高校思政文化载体形式,推动雷锋精神育人活动常态化

每个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学习,不仅依靠雷锋精神的传承,更要经过实践活动的感悟、生成和发展,并最终达到育人的目标。高校要不断地开拓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不断地创新思政文化载体形式,在实践中推动雷锋精神育人活动常态化[15]。近年来,高校内开展了各种学雷锋活动、义工服务,形成了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但是成效并不是很明显。若要真正提高效果,高校必须要改变过去那些“三月来、四月走”的走过场形式,共同构建“学生参与、活动经常、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高校思政文化载体体系,利用当前互联网工具,特别是自媒体工具这样的新载体,将雷锋精神育人与高校思政文化有机结合,采用“正面宣传、侧面疏导”的方法,把雷锋精神育人贯穿到高校思政文化当中,并保持宣传和推动的常态化。

(五)规范高校思政文化相关制度,建立并培育雷锋精神育人的长效机制

完善和规范高校思政文化制度来促进雷锋精神育人高质量。高校思政文化本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在雷锋精神育人与高校思政文化的融合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保障,通过制度建设及有效实施来促进高校思政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但是,在以往的雷锋精神育人和高校思政文化的融合中的某些制度存在“缺少科学性”而导致了融合效率较低,结果是雷锋精神育人的价值和作用发挥有限,同时也影响了高校思政文化的顺利开展。制度建设与实施同样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多吸收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当前现状的管理制度,符合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的特征,同时建立并培优好雷锋精神育人的长效机制[16]。在实施过程中就能广泛得到学生的支持,也能充分发挥好高校思政文化的优势与作用,有效提高雷锋精神育人的效率,以此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

五、结语

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与高校思政文化融合促进了大学生潜力的发挥,能有效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呈现了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和高校思政文化的创新改革的要求,对高校思政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及发挥其育人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要高度重视雷锋精神育人与高校思政文化融合路径的研究,通过创新和改革高校教学方式与价值观念来提高融合效率,不断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内涵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思政课“需求侧”
挖掘习题的内涵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