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霄 宋静强 王冬梅
【摘要】文章描述了如何识别和评价曙光数据基础设施创新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光数创)的财务风险和其他风险因素以及综合判断曙光数创风险因素披露的准确性和充分性。案例根据曙光数创2019—2022年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识别其财务风险点,即根据利润表评价其盈利的可持续性,根据资产负债表评价其营运资本管理效率,根据现金流量表评价其经营现金断流的风险。并通过某些报表项目附注和管理层的讨论与分析披露的主要客户情况,进一步识别曙光数创存在的其他风险点。案例为《财务报表分析》和《金融风险管理》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示例,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识别技术衍生企业的财务风险和其他风险,同时也为证券监管部门规范上市公司风险因素的披露提供了借鉴,有助于上市公司提高风险因素披露质量。
【关键词】曙光数创;财务报告;风险因素披露;披露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0
★ 基金項目:本文受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年教学研究项目“会计课程政策思考+案例分析型思政教学法研究”的资助。本文通讯作者为王冬梅。
一、引言
目前我国全面推行注册制,注册制有诸多优点,如能大幅加快企业上市流程、降低上市门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1]。然而,注册制的实施会导致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因而投资风险也会增加。这时就需要提醒投资者充分关注上市公司的风险因素披露,投资行为要更加谨慎。但问题的另一面是:如何识别上市公司风险因素并判断其披露质量?风险因素的披露质量不能单纯以披露风险因素的条目多少为标准来判断,应以披露的准确性和充分性来判断。在全面实施注册制强化企业风险因素披露的背景下,现有文献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风险信息披露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在评价披露质量上缺乏对财务报告的深度解读。
报表分析有三大用途:为投资、信贷和管理决策服务。所谓风险,指的就是异动。所以要连续阅读3-4期的报表,关注异动的项目,再进一步挖掘这些项目异动的原因作为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线索。王冬梅(2020)和王冬梅,孙旭(2021)分别以比亚迪和京东方A为例,论述通过三条途径即上市公司报表本身、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及诉讼和担保的披露结合起来可以较为准确、全面地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2,3]。
如何保证对企业风险因素的识别是准确而充分的呢?除了关注财务风险外,还需要关注其他风险如经营风险、技术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等。因为其他风险可能很快就转化成财务风险。任荆学,吕萍,柳卸林[4](2013)提出了技术衍生企业的概念,即由科研院所的技术孵化出来的企业,这类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技术领先、产品技术含量高。但也有明显的劣势,如不重视营销、客户集中度过高等。本文以技术衍生企业曙光数创为例,首先从报表本身识别企业财务风险,再利用某些报表项目附注和通过管理层的讨论与分析部分来识别企业风险。最后与曙光数创2019—2022年年报的风险因素披露进行对比,综合判断其风险因素披露的质量,即判断其风险因素披露是否准确且充分。
二、曙光数创简介
曙光数创全名为“曙光数据基础设施创新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11月18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为“曙光数创”,股票代码为872808。
曙光数创的行业分类为C3464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主营业务包括浸没相变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冷板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模块化数据中心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以及为上述产品提供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是其控股股东,持有曙光数创62.07%的股份。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并具备强大的盈利能力。
曙光数创在数据中心行业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积累,并在液冷领域积累了超过10年的技术实力,在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22年,曙光数创的研发投入增至5 977.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30%。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公司的研发强度处于9%~14%,满足了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要求。公司拥有专业、强大且结构健康的技术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数的比例从2019年的29%增加至2022年的47.6%。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项核心技术和产品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获得106项相关授权专利。唯一不足的是:2019—2022年,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金额及比例均为0。
作为从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研发和生产业务的主体,公司以液冷技术应用为核心。随着下游人工智能大模型对算力的要求爆发性增长,公司的液冷业务持续增长。全浸式液冷系统的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23 401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42 883万元,液冷产品销售占比大幅提高,而且液冷产品的毛利率高于传统制冷产品。
三、从报表看曙光数创的财务风险
(一)从利润表看盈利的可持续性
企业财务风险有相当一部分就隐藏在财务报表中。对于技术衍生企业而言,常见的问题就是盈利过于依赖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有的企业甚至离开这两项,就无法独立盈利。所以,从利润表来看,盈利的可持续性就成为主要的财务风险指标。
表1列示的是曙光数创2019—2022年合并利润表片段及部分财务指标。从中可以看出:曙光数创2019—2022年营业收入高速增长,同比增长率维持在14%~83%。其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在2019—2021年呈增长态势,2021—2022年略有下降。曙光数创实际税率2019—2022年低于13%,可推测公司应享受15%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政府补助对净利润的贡献2019—2022年处于5%~13%,所得税优惠对净利润的贡献处于13%~25%,二者合计对净利润的贡献处于20%~38%。所以,曙光数创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除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外,自身盈利处于62%~80%,盈利的独立性高,可持续性较好。从利润表来看,其财务风险较低。
所得税优惠=利润总额×(25%-实际税率)
政府补助对净利润的贡献(%)=政府补助×(1-实际税率)÷净利润
所得税优惠对净利润的贡献(%)=所得税优惠÷净利润
政府补助和所得税优惠对净利润的贡献(%)=政府补助对净利润的贡献(%)+所得税优惠对净利润的贡献(%)
(二)从资产负债表看营运资本管理效率
作为实体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高低表征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一般用营运资本生产率和现金周期表征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二者计算公式如下:
营运资本生产率(倍)=营业收入÷净营运资本 (1)
现金周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2)
当净商业债务呈现下降趋势甚至为负值时,预示着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较低。除此之外,存货和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占比偏高,预示着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较差。这时可能会由于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周转期延长、存货周转率下降周转期延长或应付账款周转期变短而导致现金周期延长,财务风险就会上升。
表2列示的是曙光数创2019—2022年合并资产负债表片段及部分财务指标。从中可以看出三个财务风险点:其一,应收账款和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比偏高,2019—2021年处于50%~80%,但2022年有明显的下降。其二,2020—2022年,应收账款同比增长率超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有可能导致坏账损失的发生。其三,净商业债务逐年降低,由正转负,从2019年的7510万元降至2022年的-17 073万元,导致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下降。其中2020—2021年,营运资本生产率下降幅度最为明显,从14.31倍下降至3.05倍。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周转期从2019年的31天延长至2022年的173天,最终导致现金周期从2019年的96天延长至2022年的201天。虽然公司现金持有量2019—2022年处于12%~45%,现金存量充裕,但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下降是曙光数创资产负债表上主要的财务风险。
(三)从现金流量表看经营现金断流的风险
现金流量表是显示企业现金流入、流出和净流量的报表。所以,从现金流量表上主要看企业经营现金断流的风险。当企业销售收现相比营业收入太少,而采购付现又相比营业成本太多时,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就不充裕甚至可能为负值。如果企业原有的货币资金存量有限的话,势必不久就出现经营活动现金断流的情形。这时就需要企业的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能贡献足够的现金净流入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不代表“够用”。在满足“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之后依旧为正,才表示充裕。另外,表征企业的清偿能力时,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要求最高的指标,所以,也可用此指标来判断。从现金流量表的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是否落在正常区间内还可以判定企业盈利的质量。以上这些,均是可以从现金流量表上识别出来的财务风险。
表3列示的是曙光数创2019—2022年合并现金流量表片段及部分财务指标。从中可以看出:曙光数创2019—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正数。由于必须要满足“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的需要,二者的差额(称之为“经营活动现金净存量”)如果也为正数才表示曙光数创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是充裕的。表3显示,曙光数创该数值只有2021年为-564万元,其余各年皆为正数,尤其是2020年最高,达8179万元。所以,曙光数创在经营活动中没有现金断流之虞。曙光数创2019—2022年在经营活动中不仅现金流入充分,现金流出也很充分。其销售收现比和付现成本比均处于50%~150%的正常区间内。然而,除2020年外,其付现成本比均高于销售收现比,导致其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2019年、2021—2022年均落在50%~150%的正常区间外,显示其盈利质量不高。曙光数创现金流动负债比率2020年为78.27%,高于40%的标準线,显示该年短期偿债能力很强。2022年为26.87%,属于较好之列,其他两年都很差。所以曙光数创从现金流量表来看,主要的财务风险为盈利质量偏低,部分年份短期偿债能力较差。
(四)从报表附注看企业风险
有些重要风险的识别需要对某些报表项目附注进行深度解读。技术衍生企业的高管层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情形。这时会表现为销售费用占比和管理费用占比偏低,对关键技术人员薪酬激励力度不够等问题。这其实涉及到技术衍生企业管理层的转型,即要求管理层是复合型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企业才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下去。
表4显示:曙光数创不太重视销售工作,因为销售费用占比2019—2022年未超过3%且主要为人工费用。该公司虽然重视研发,但研发人员的人均年薪很低,2019—2022年处于22万元~55万元。曙光数创的管理费用主要是人工费用,但管理费用占比也不高,处于2.62%~4.09%。其中2020年管理费用明细项“其他费用”中包含股份支付费用239万元,才使得该年的管理费用占比升至4.09%。可见对核心技术人员的薪酬激励力度不够。从表4看,曙光数创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是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对营业利润的侵蚀程度直至2022年才达2.39%,查看其应收账款附注得知主要为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所以此风险不足为虑。
(五)从管理层的讨论与分析披露的“主要客户情况”来识别企业风险
一般而言,在阅读企业财报时,读者很少会关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主要客户情况”披露的信息的指示意义。但对技术衍生企业来说,这部分信息具有很高的价值,因为该部分披露的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和关联销售占比可以用来判断企业是否会受到下游客户的严重制约,是否具有独立开拓市场的能力。
表5列示的是曙光数创2019—2022年客户集中度和关联方销售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曙光数创2019—2022年销售环节客户集中度很高,88%~95%的销售额是由前五大客户贡献的。这预示该公司将来极有可能受到重要客户的控制和制约,蕴含着极大的财务风险。这是高校和研究所衍生企业的通病。一旦其中部分客户更换供应商,公司业绩将出现大幅下滑甚至可能难以为继。此外,曙光数创2019年与客户二(公司F),2021年和2022年与公司二(包含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和2020年与客户一(包括其母公司及全资和控股子公司)之间的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22 661万元,17 283万元,13 116万元和26 851万元,年度销售占比分别为77.68%,42.41%,25.34%和80.07%,处于25%~81%,这说明该公司独立自主地开拓市场的能力较弱。
(六)综合判断企业风险因素披露的准确性和充分性
在全面推行注册制的背景下,证监机构已将注意力转移到上市公司的监管上来了。所以,年报的风险因素的披露就要求准确、充分(即不能有重大遗漏)。下面就把上文中已识别出来的曙光数创的风险点与其年报披露的风险因素进行对比,以此判定本文提出的识别思路的有效性,并判定曙光数创风险因素的披露是否准确且充分。表6显示:第1、2、12点是年报风险因素披露出来而上文中没有识别出来的三个风险点。首先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几乎是所有新创企业会面临的。在阅读报表时因过于局限于历史信息,如2019—2022年曙光数创毛利率呈上升趋势,故而没有将这两点识别出来。其次,一股独大可能造成的内部控制问题显然是忽略了。因为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持有曙光数创62.07%的股份,已能控制曙光数创了。3-7点属于年报风险因素披露了而上文中又成功识别出来的风险点,只需要认真阅读财报就可以做到。如资本化研发投入及其比例为0,就可以识别出研发失败的风险。8-11点属于企业经营风险的范畴,外部报表阅读者不能识别出来很正常,因为这些风险点的识别需要真正懂技术的人才能做到。13-17点属于上文中识别出来而年报风险因素披露没有识别出来的风险点,这些主要是财务风险。可见,按上文中的思路能充分识别财务风险点,而年报风险因素披露则充分识别了经营风险点。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为高新技术企业风险因素的准确且充分识别提供有益借鉴。对拟在科创板或新三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合格的“风险因素披露”大有助益。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识别出企业风险因素并与年报披露的风险因素对比来判断上市公司风险因素披露的质量,对上市公司和证券监管部门均有启示意义。有助于上市公司改进其风险因素的披露,也有助于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风险因素披露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
第一,深化对技术和经营风险的披露。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趋势更为严格,尤其对技术和经营风险的披露提出更高要求。建议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更加详细地披露与技术创新和经营活动相关的风险因素,以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整体风险状况的了解。
第二,注重附注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企业应认识到财务报表项目本身并非唯一的风险指标,而是应该注重附注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内容。建议公司在这些部分提供更多关于技术、市场、法规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全面评估风险。监管部门也应强调对这些部分的审查和指导,确保风险信息的全面和准确披露。
第三,培养技术与财务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企业需要致力于培养既懂财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员可以更好地协调技术创新与财务风险管理,提高对公司综合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建议通过员工培训和招聘战略,打破技术和财务之间的壁垒,促使技术人员走向管理岗位,以更好地服务公司的整体战略发展。
第四,关注报告期内新增的风险。公司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提到的“报告期内新增的风险因素”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建议企业及时、全面地披露新出现的风险,并在报告中说明公司采取的措施和应对策略,以增加透明度,提升投资者信心。
主要参考文献:
[1]曹凤岐.从审核制到注册制:新《证券法》的核心与进步[J].金融论坛,2020,25(04):3-6.
[2]王冬梅.会计报表分析经典案例解读[M].科学出版社,2020.
[3]王冬梅,孙旭.识别和评价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新途径——基于京东方A的讨论[J].财务管理研究.2021(07):14-23.
[4]任荆学,吕萍,柳卸林.中科院技术衍生企业创立动机与成果转化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02):88-92.
[5]张鹏,王菁菁.现金流视角下企业财务风险探析——以华发股份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23(18):36-40.
[6]王宏伟.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23(05):72-75.
責编:险峰
1 刘扬.打造“国家算力网”,做好四件事.环球时报,2023-03-16.(https://www.cet.com.cn/itpd/sdyd/3340912.shtml)
2 雷晨.AI浪潮澎湃,曙光数创备战液冷需求爆发.21世纪经济报道,2023-05-19.(https://www.163.com/dy/article/I54M2VJA05199N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