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霞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包含名画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欣赏、雕塑作品欣赏等内容,其中名画欣赏活动可操作性强、主题内容丰富,是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首要选择。在班级美术区开展名画欣赏活动,能够让幼儿与艺术大师近距离“对话”,引导幼儿感受美、体验美,提升幼儿对美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一、幼儿名画欣赏活动的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幼儿名画欣赏活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自身在艺术欣赏等方面的美术理论素养缺乏;第二,投放的名画大多根据作者的知名度进行排序,效果适得其反;第三,教学环境单调,幼儿无法沉浸在创作的氛围中;第四,材料、工具的数量和种类缺乏,导致幼儿的创作形式单一;第五,作品评价方式片面,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从成人视角出发,过分关注作品的色彩、线条、形状等绘画技巧,忽略了作品本身的价值内涵。基于此,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幼儿园名画欣赏活动,经过实践研究,我认为可以从教学策略着手进行调整。
二、幼儿名画欣赏活动的具体教学策略
1.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要提升名画欣赏中教师的美术素养,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学习活动,帮助教师转变思维认知。我们可以邀请专家来园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掌握名画的教育价值和内涵。接着,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园本教研活动的专业引领,组织教师围绕“名画欣赏有何特点”“如何实施名画欣赏”等问题展开研究与对话,引发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互动研讨中辨析问题的原因,并寻找对策,直观深入地分析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班级名画欣赏的内容、形式及方法。
2.挑选适宜的名画作品
造型夸张、形象生动、和幼儿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名画作品更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其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投放适宜的作品。比如,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和创作能力,教师可以投放吴冠中的名画《红梅》,组织幼儿自主探索赏析,与同伴交流感受,进行创意表现。
3.创设多元开放的艺术环境
开放、多元、丰富的学习环境更能引导幼儿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可以将美术区、自然角、签到处、户外环境等区域进行有机联动,渗透名画欣赏元素,通过采用平面与立体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整合式的活动空间。比如,大班幼儿在欣赏吴冠中的《竹林春笋》后,可以通过美术区或自然角观察竹林春笋的自然美。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创作,并将创作好的作品布置在美术区、廊道等空间,让幼儿置身在名画欣赏的氛围中,获得自主、多元的审美体验。
4.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和工具
在名画欣赏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材料的丰富性,还要关注幼儿对材料的兴趣点。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以及名画欣赏活动的主题投放各种材料和工具,方便幼儿欣赏后自由创作。比如,小班幼儿在欣赏名画《迎春花》后,教师可以提供宣纸、滴管、颜料、黏土、皱纹纸等材料和工具。有的幼儿用滴管印染迎春花,有的幼儿用树枝和皱纹纸捏制迎春花,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体验和创作效果。
5.多感官体验,多形式表达
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名画欣赏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情景表演、音乐熏陶等方式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对话”名画中的大师,启发思维、激发创造力。当幼儿的感受和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用一些适合自己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这种符号不一定局限在绘画,还有撕、贴、剪、搓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中班幼儿在欣賞凡·高的名画《向日葵》后,将彩纸撕贴和黏土塑形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多元表现。
6.注重分享与评价
分享交流是幼儿提升名画欣赏内涵和价值的重要环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从两方面打造分享与评价的过程:一是快乐分享,重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二是知识经验的获得,即通过交流分享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绘画技巧。幼儿与同伴进行分享的过程不仅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思维碰撞的过程。
幼儿园的名画欣赏活动还可以更完善、更多样,教师可以继续从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维度入手,打造立体、多元的幼儿园名画欣赏活动,基于幼儿情感表现与表达的原则,丰富幼儿的审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