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024-05-16 02:45冯丽君张海燕
小学科学 2024年14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策略

冯丽君 张海燕

〔摘    要〕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实践教学满足了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渴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本文通过深入阅读相关文献,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一系列解决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科学;动手实践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4    106-108

教育部等18个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注重动手实践性学习,营造学生探究科学、好奇科学的学习环境。这表明开展动手实践活动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的重要趋势。研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育策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一、小学科学教学培育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一)形成科学素养,培养探究精神

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性,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并培养探究精神。小学生处于对外界敏感、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现象和事物充满了好奇。通过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在课堂上学到与他们兴趣相关的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动手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成长。

(二)教材生活结合,落实知识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对其思想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实践则是学生思想发展与变化的体现。一个人是否能够真正动手操作,完全依赖于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内容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指导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有关的探究实验,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操作步骤开展有关的探究实验。借由教师在课堂上的激励,学生会乐于在这种情境下积极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任务。然而,目前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首先,一些教师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更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导致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存在一定的盲区。其次,教师对于动手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和要求缺乏准确的认知。他们没有明确界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的具体内容,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存在困惑。最后,教師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对于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也产生了影响。有些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灌输和记忆,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思维方式导致他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缺乏创新和突破。

(二)学生主体性难以发挥

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和实施,对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小学科学课堂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对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学生缺乏自信心和实践能力,对实践活动抱有抵触或畏惧心理,以及对实践活动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偏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主体性的发挥。小学生往往对科学实践缺乏信心,并难以充分发挥自主性。他们担心在实践过程中出错或失败,因此不敢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此外,一些学生认为实践只是一种机械性操作,缺乏探索和创造的价值。他们缺乏对实践活动的深入理解,无法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无法主动参与和探索实践过程。教学环境和教师的角色也会对学生实践主体性的发挥产生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和控制得过多,不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学生就难以发挥实践的主体性。

(三)实验材料和实践资源不足

学校实验材料和实践资源的不足是影响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问题。小学科学学科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某些学校和教学环境中,学生缺乏充足的实践机会和资源,尤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这主要表现为学校实验材料和实践资源的不足,给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课程时间的限制使得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小学课程通常涵盖多个学科,每个学科都需要分配一定的时间。由于时间有限,科学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无法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因此,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实验操作和实际探究,从而影响了他们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学资源的不足也限制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一些学校缺乏必要的实验设备、材料和实践资源,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支持。缺乏实验设备和材料限制了学生的实验探究,同时也限制了他们对科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的经验积累。在缺乏实践资源的情况下,学生只能依赖教科书和教师的口头描述,难以真正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四)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他们的科学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即课程设置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脱节,这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部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科学现象和事物,这些经验对他们的学习和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与他们日常生活和观察到的现象相脱节的内容时,他们会感到迷茫和无法理解。这种脱节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无法意识到科学知识与他们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往往缺乏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意愿,对动手实践的兴趣也降低了。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存在科学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实践的主体性难以发挥、学校实验材料和实践资源不足以及课程设置与实际生活经验脱节等问题,制约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小学科学教学培育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明确目标,确保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达到什么目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设定目标来明确所期望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明确他们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例如,在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有关物体浮沉的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设定目标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然后引导他们从中发现规律并解释浮沉原理。除了设定明确的目标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和情景设计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启发式问题是一种引导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例如,在上述的浮沉实验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会沉入水中?”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激发他们通过实践和观察来寻找答案。情景设计是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情景设计,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具有真实性和相关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浮沉实验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关船只设计的情境,让学生扮演船只设计师,通过实验来确定船只的浮力和稳定性。这样的情景设计可以让学生将实践活动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育动手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探索活动,给予他们更多动脑和动手的机会;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他们亲自实践,深入探究声音产生的来源。通过这些措施,学生能够有效增强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在科学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提升。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不能单独进行,而需要多名学生共同参与,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应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合作进行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小组实验,将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结合起来,根据实验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对他们进行分组,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合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

为了解决小学科学课程中资源应用不足的问题,可以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小学科学教学涵盖多个实验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求相应的实验材料。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寻找并收集所需的实验材料,以此来缩短科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展开生活化教学依赖于生活现象和学生日常经验,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也是引入教学的起点,要将科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例如,在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可以利用家庭常见的糖水,让学生自行搅拌并品尝,理解“均匀”的含义;在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文具、弹珠、直尺等日常学习用品进行发声实践,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此外,通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或学习经验进行科学实验,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追求探索。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中展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出色教学成果的最佳体现。

(四)结合学生实际,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在科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至关重要。单纯依赖于教材和教师的知识传授无法实现学生能力的长久提升。因此,科学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的四十分钟,而应将课外时间视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学科学的广阔天地。学生可以将书本中的科学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最大程度地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价值。课后延伸这一环节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还是构建完整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手段。

首先,教师应建立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以及他们观察到的日常现象,教师选择相关的科学知识进行教学。例如,以学生身边的植物、动物、天气、季节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地考察和实验等方式来探索科学原理。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其次,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应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布置生活化作业来促进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利用家庭、社区等提供的课外资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目光转向对生活的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是重要目标。教师通过设定明确教学目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合理利用资源以及结合实际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等举措,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其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科学魅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妍.培养小学生科学动手能力的实践探索[J].神州(下旬),2020(3):1.

[2]陈平.小学科学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初探[J].信息周刊,2019(7):1.

[3]白德利.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1):1.

[4]葛雅.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6(5):6.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