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生活素材创建有效课堂

2024-05-16 02:45任丽娜李晓彤
小学科学 2024年14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有效课堂小学科学

任丽娜 李晓彤

〔摘    要〕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生活化素材在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日益凸显。在小学科学教育领域,生活化素材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复杂科学概念的直观“窗口”。教师引入生活素材,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经验紧密关联,促使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文章主要探讨依靠生活素材创建小学科学有效课堂的策略,如开展生活实践任务以及拓展生活化教学内容等,希望能切实增强科学知识的亲切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科学;生活素材;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4    100-102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将生活化素材融入小学科学课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这种方法有助于打消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如今,随着教育目标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依靠生活素材构建有效科学课堂的必要性

教师在构建有效科学课堂时,依托生活素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关于依托生活素材构建小学科学课堂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第一,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将生活中的现象和素材融入科学教学中,可让学生看到学习内容与自己生活的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提高其科学知识学习兴趣和动机。例如,学生研究厨房中的化学反应或探讨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可以在生活实践中找到科学的痕迹,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第二,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思维能力发展。教师引入生活素材能驱使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分析、推理和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科学概念,使得学生能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第三,有利于构建跨学科学习视角。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往往不是单一学科的范畴,而是多个学科融合的结果。教师依托生活素材构建科学课堂,可以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如将地理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分析气候变化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得教育可以更加生动有效。

二、小学科学课堂现状分析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师意识到应用生活化素材教学的意义。同时,科学教师致力于将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带到科学课堂上,从而增强了科学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丰富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当学生讨论天气变化以及植物生长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或者直接将植物实体带入课堂。这种直观化的教学方法,能发挥生活素材的价值,凸显其优势,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并且点燃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但是,目前有部分教师在应用生活素材教学时较为刻板,生活素材融入形式单一,很难切实达到丰富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目标。为此,科学教师唯有不断创新生活素材的应用形式和方法,才能让生活素材的价值最大化,否则无法实现借助生活素材构建高效科学课堂的目标。

三、依靠生活素材构建有效科学课堂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依靠生活素材构建科学生活化情境的方法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提倡学生基于与环境的互动来学习知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需充分运用既往所学知识和经验。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科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究科学知识。这种教学策略强调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其作为学习的出发点,把抽象的科学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能在参与和体验中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天气与生活》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步骤创设科学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入手,分析雨天、晴天、多云等天气现象,询问学生在这些天气条件下的个人经历和感受,如雨天穿什么衣服、晴天会做什么活动等。学生分享生活经验,对天气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天气对植物生长、动物行为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如讨论雨后为何会有更多的蚯蚓出土、晴天的阳光如何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次实践活动,如制作简易的风向标或雨量计,让学生亲手测量并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实际操作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这些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学习关于天气的科学知识,形成观察生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有效地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能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效果。

(二)依托生活选择材料,延伸科学课堂教学

在依托生活素材构建小学科学课堂的策略中,教师运用生活素材可更便利地延伸教学内容,有助于将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这种教学策略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师运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能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从而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此外,这种方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科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比如,在教学《植物的生长》这一课时,教师可从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入手,列举家里养的盆栽或者在校园里生长的小花。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在家里或校园里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自主尝试提问,如“为什么植物要向阳而生?”“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植物的生长是否存在差异?”等等。学生在不同的光、水条件下,围绕不同植株进行盆栽试验,并对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观测和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可以亲身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又可以对在不同时期生长的植物进行观察与实际操作,加深对植物生长规律的认识。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试验成果共享出来,将试验观察与科学理论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归纳出植物的生長条件和过程,分析光、水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与生动的实际教学案例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即可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知识,从而提高探索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拓宽生活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依托生活素材构建小学科学课堂时,教师利用生活素材拓展生活化教学内容,能有效增强科学知识的亲切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科学概念。这种方法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提倡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连接,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在关联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使科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降低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畏难情绪,提高其学习动机。此外,生活化教学素材还能帮助学生看到学习科学的实用价值,激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做个小导游》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和了解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教师组织“小小导游”项目,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本地旅游景点,研究该景点的自然特征、生态环境、历史背景等。在实践中,学生需收集资料,如景点地理位置、特有的植物或动物及其他相关的科学现象。同时,学生将根据自己的研究准备口头报告或创建展示板,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同伴介绍自己研究的景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辅助学生理解与景点相关的科学概念,如解释岩石的形成过程、生态系统的平衡等,使得这些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地方特色紧密联系起来。如此一来,学生即可在准备和实施“小小导游”项目过程中深入了解本地自然和文化特色,在实际应用中掌握相关科学知识,确保科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亲身经验紧密相连,从而增强科学学习的亲切感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四)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运用生活素材布置生活实践任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法与经验学习理论相关,强调学习的过程由体验、反思、概念化和应用阶段构成,在实践任务引领下,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应用科学知识,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科学应用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科学学习动机和兴趣,帮助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实际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描述方向》一课时,教师即可依靠生活化素材设计以下三个生活实践任务。

任务一:生活中寻宝游戏任务。

教师设计简单的校园寻宝游戏,让学生运用方向和地图的知识找到藏宝地点。其中,教师可以提前在学校不同地点放置一些小提示或“宝藏”,每个地点的提示都需要学生根据前一个提示提供的方向信息进行寻找。在这个生活化游戏中,学生可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描述和利用方向,加深其对地图使用和空间认知的理解。

任务二:“方向与时间”关系的探索任务。

教师深入讲解方向与时间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根据不同时间点观察太阳位置,并且对太阳方位变化情况加以记录,围绕白天时间变化与太阳方向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从而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变化,学会根据太阳位置估算时间。

任务三:简易指南针制作任务。

让学生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制作指南针,并且应用这一指南针对校园中的各个方向加以辨别和判断。

在各种生活实践任务的支持下,学生可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从而全面提升科学应用能力。在这种教学策略的实施中,学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力,强化创新思维能力和完成任务的能力,整体性地提升科学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将生活素材引入小学科学课堂,可使科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教师需切实发挥生活素材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永奎.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23(22):47-49.

[2]谈明娟.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的实践分析[J].科普童話,2023(6):21-23.

[3]唐梓兰.让科学在生活的土壤中成长:小学科学教育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2022(13):122-125.

[4]杨佳佳.生活化视角下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3(36):61-63.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有效课堂小学科学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生物“有效课堂”三步曲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