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神奇的能量”为例浅析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

2024-05-16 12:23叶少蕾
小学科学 2024年14期
关键词:大单元项目式学习小学科学

叶少蕾

〔摘    要〕  大单元教学和项目式学习是教学改革背景下的两种新兴的学习模式,教师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通过解构素养目标、重构学习内容、建构学习评价,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融合,促进深度学习发生,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为例,阐述与剖析如何在教学实践当中进行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做到教学评一致。

〔关键词〕  小学科学;大单元;项目式学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4    055-057

大单元教学以及项目式学习作为近些年热门的教学新范式,屡屡在各种教学研讨场合被提及。从教学内容上看,这两种教学模式都倡导从整体认知的角度整合知识,指向核心素养。从教学形式上看,这两种教学模式都倡导让学生在一个新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完成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这两种教学模式也有不同,大单元教学更侧重教材内容的整合,而项目式学习则强调学习任务的驱动性和学习过程的实践性。我们会发现,这两种学习模式虽有不同,但却可以进行融合。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应以指向核心概念的单元主题为依据确定学习目标、整合学习内容;以驱动性的任务群激发学习动机、串联学习活动;以持续性学习评价反馈学习效果、监控教学实效,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一、聚焦核心,解构素养目标

(一)把握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知识

大单元的“大”是相对于一个个“小”知识点的,传统教学单元的知识结构相对比较“松散”,而我们所倡导的大单元,是一种紧密型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要摒弃用零散的知识点拼凑成单元知识结构的传统做法,找准课标的核心概念,基于学习内容与学业要求,确定具有“统领性”的核心知识。

“神奇的能量”这一单元指向的核心概念是第四条: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同时以课程标准中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活动建议为依据,将统领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确定为:知道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能量并能简单解释能量的转化现象。

(二)解析素养目标,形成目标序列

自从2022年版科学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四维素养目标的写法风靡一时。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素养目标不可评价,有些素养目标的表述容易出现模糊不清,有些素养目标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因而四维素养目标这种分割式的写法并不适用于实际教学。笔者将四维素养目标再解析,重新形成可观可测的单元学习目标。以“神奇的能量”这一单元为例,解构后的学习目标包含6大条、13小点(见表1)。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把在各个课时学习中匹配的相应的子任务以及配备的相应评价内容相结合,做到教学评一致。

二、任務驱动,重构教学内容

(一)关注认知结构,重组教学单元

通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发现,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的《电动机与现代工业》这一课与本单元关系较密切。这一课的主体活动是制作一个简易电动机,而电动机本质上是利用通电线圈产生磁性,跟原磁场产生相斥作用转动起来的。通电线圈产生磁性本质上就是一个电磁铁,也就是电动机是在电磁铁的基础上制作应用的。但是,原教材却将电动机的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上册,将电磁铁的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下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电磁铁的制作作为基础,对电动机的理解以及制作非常困难。因此,我们重组了教学单元,将《电动机与现代农业》这一课的内容融合进本单元,放在单元后半部分进行学习。

(二)设计项目任务,重构教学内容

大单元设计的理念是用核心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而项目式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创设真实性的驱动问题。因此,设计具备真实性的进阶任务和驱动性问题是大单元背景下项目式学习设计的关键所在。同时,随着任务线的展开,学生需在相应课时内完成各个子任务。为了让课时安排与任务线同频共振,本单元对课时内容进行了重构(见表2)。

三、教评一致,建构评价体系

(一)对标目标任务,形成评价体系

项目任务的实施效果如何?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实现?这些都需要相应的评价体系加以检测。在实施大单元背景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时,应对标每一课时的学习目标编撰相应的评价工具,进而形成系列的单元评价体系,做到所学即所评,真正发挥评价的检测、监督、改进作用。单元评价体系与目标线、任务线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二)重视过程评价,编制评价量表

实践性是项目式学习的显著特征,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是重中之重。而评价量表正是适用于过程性评价的评价工具,评价量表的开发和使用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要根据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任务选择适宜的评价量表。比如分值量表、等级量表、图示量表、列举量表等。

第二,师生协商调整评价量表中的评价维度。师生达成共识的评价量表公开透明,且可信度更高,有助于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项目任务。

第三,把评价量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程。在任务开启前让学生知道评价的具体维度以及评价标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在活动过程中运用评价量表进行评价记录,发挥评价的诊断作用;在活动结束之后运用评价量表数据进行反思总结,发挥评价的改进作用。

夏雪梅博士说:“项目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儿童记住了什么,也不是儿童懂得了什么,而是儿童发现自己在未知的世界里去做什么。”大单元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解构学习目标;以任务驱动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以持续性学习评价为抓手,建立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从而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在这条路上,我们将且行且思,继续做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夏雪梅.科学素养视角下的科学项目学习[J].小学科学,2022(15).

[3]王思锦.小学科学表现性评价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3).

[4]艾秋实.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设计[J].教学月刊,2023(3).

[5]宗若灿.围绕核心概念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设计[J].辽宁教育,2023(1).

猜你喜欢
大单元项目式学习小学科学
高中生物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视角下的建构实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研究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浅探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