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下我国劳动法面临的挑战与转型研究

2024-05-16 22:59张雅洁
法制博览 2024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法权益劳动力

张雅洁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在数字经济下,劳动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劳动法因此必须做出改变和转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因此,对此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应明确劳动关系在数字经济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结合这种变化阐述相应的挑战,最后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的特征做出转型,以此才能提高劳动法的适应性。

一、劳动关系在数字经济时代发生的变化

(一)数字劳动力简述

数字劳动力是数字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劳动力,与传统劳动力相比,数字劳动力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字劳动力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而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因此数字劳动力通常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数字劳动力的工作形态灵活多样。在数字经济中,许多工作都是基于项目或任务进行的,因此数字劳动力往往是以自由职业者、远程工作等形式存在,这种灵活的工作形态使得数字劳动力更加多样化,能够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1];最后,数字劳动力的发展趋势与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数字劳动力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二)基于数字经济的劳动关系简述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劳动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这些变化既体现在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方面,也体现在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和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方面。数字经济使得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这主要是由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作得以实现数字化转型,这种转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使得传统的行业和职业逐渐被新兴的数字行业和职业所取代。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就业形态和用工模式,例如共享经济、零工经济、远程工作等。然而这种多样化和灵活化也给传统的劳动关系带来了挑战,在数字经济时代,许多工作都是基于项目或任务进行的,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加复杂,不再是传统的长期雇佣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得劳动法的调整更加困难,需要更加注重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此外,数字经济中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也更加突出,例如劳动者可能缺乏必要的劳动保障和福利待遇,或者在工作中遭受不公正待遇和歧视,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劳动者的权益,也制约了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数字经济下的劳动关系需要更加注重公正和透明,确保劳动者能够获得公平的待遇和合理的收入。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制定适应数字经济的劳动法规和政策,以此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促进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数字经济的劳动者权益问题

首先是灵活就业者的权益保障问题,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者,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等。这些劳动者通常不会与平台或者企业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导致他们的权益保障存在诸多漏洞,例如可能无法享受法定带薪休假、社保等福利,同时也缺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保护措施;其次是劳动者隐私保护问题,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者需要向雇主提供大量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一些雇主可能会滥用这些信息,或者因为信息安全工作不到位而导致被第三方利用,导致劳动者隐私受到侵犯;最后是劳动者权益遭受侵害的问题,由于数字经济中的工作往往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权益侵害的可能性也更大[2]。比如一些平台企业可能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降低劳动力成本,例如外卖平台的延时配送以及客户投诉后的扣工资等,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法律救济。

二、数字经济下我国劳动法面临的挑战

(一)劳动法的滞后性的挑战

劳动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确实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问题,这主要源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和《劳动法》传统的规制模式之间的矛盾。传统的劳动法体系主要是基于传统的雇佣关系而设计的,对于标准化的雇佣合同、工作时间、工资支付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然而数字经济中的工作往往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劳动者与平台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复杂,不再是传统的长期雇佣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得《劳动法》的实施更加困难。而且我国《劳动法》在数字经济时代存在规定过于僵化、对于数字经济中的新业态缺乏明确的规范和监管等问题。以上都让劳动法在数字经济时代显得特别滞后,无法及时发挥作用[3]。

(二)数字劳动争议解决的挑战

首先是法律制度的缺失与不匹配,数字劳动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尚不健全,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这导致在解决争议时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增加了争议解决的不确定性和难度;其次是技术复杂性和专业知识的不足,数字劳动争议往往涉及技术性问题,如数据所有权、算法决策等,这些问题具有高度的技术复杂性,超出了传统争议解决机制的能力范围,目前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应对这些技术问题,影响了争议解决的效率和公正性;最后是隐私和数据保护的挑战,在数字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隐私和数据保护是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争议解决过程中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亟待解决。

(三)数据隐私与劳动者权益平衡的挑战

首先是隐私保护与数据利用的权衡,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然而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分享也涉及隐私保护的问题,如何在利用数据的同时保护劳动者的隐私,避免数据滥用和侵犯个人隐私需要认真对待。这要求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时,充分平衡隐私保护和数据利用的需求,确保劳动者的隐私权益得到充分保障[4];其次是劳动者权益与平台利益的平衡,在数字经济中,平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复杂,双方利益有时存在冲突。平台企业追求数据利用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因此如何平衡劳动者权益与平台企业的利益,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是数据隐私与劳动者权益平衡的另一重要挑战。

三、数字经济下我国劳动法的转型路径

(一)劳动法适应数字经济的原则

明确相关原则,以此增强劳动法和数字经济的适应性,促进我国劳动法在数字经济时代转型的前提应关注以下几点:首先是灵活性与保障性相结合,在数字经济中,工作模式和劳动关系更加灵活多样,劳动法需要适应这种灵活性,同时也要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完善工资、工时、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其次是对数据隐私与劳动者权益保护,在数字经济时代,劳动法需要重视数据隐私的保护,同时也要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如保障劳动者个人信息、劳动成果等方面的权益[5];最后是技术中立与公正性的平衡,数字经济下的劳动法需要保持技术中立,避免过度干预技术发展,同时也要确保技术的使用不损害劳动者的权益。

(二)灵活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

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更加灵活,这也是导致劳动法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结合灵活就业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是促进劳动法转型的关键。首先要强化劳动法的基础,需要根据灵活就业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灵活就业的定义、范围和标准,同时对原有的劳动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适应灵活就业的发展需求。需注意,在法律法规中应明确规定灵活就业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包括工资、工时、安全、保险等方面,以此为劳动者提供更高的法律保障;其次应建立多元化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由于灵活就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劳动争议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因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以此为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争议解决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6]。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劳动监管机制同时应加强对灵活就业市场的监管,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样市场才能健康发展;最后要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灵活就业劳动者往往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灵活就业劳动者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服务,降低其就业风险和生活压力。同时,可根据灵活就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社保政策和缴纳方式,以此确保社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三)数字劳动保障政策的完善

建立相应保障体系的同时,还应通过保障政策促进体系的完善。对此,首先要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劳动者在数字经济中的劳动成果往往与个人隐私紧密相关,因此需要加强对数据隐私的保护。政策上应制定严格的数据隐私保护法规,明确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防止数据滥用和侵犯个人隐私。同时应建立数据隐私保护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数据隐私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从而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数据隐私保护;其次应建立公正的报酬制度,在数字经济中,劳动者的报酬往往与其创造的价值不成正比,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对于这种情况,应建立公正的报酬管理制度,确保劳动者的报酬与其创造的价值相匹配。同时应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管,防止平台企业出现利用自身优势降低劳动者报酬的情况。此外还可以鼓励平台企业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对提高劳动者报酬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帮助;最后要完善劳动保障制度,包括工资、工时、安全等都需要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同时前文提到的争议解决机制也应包含在政策当中。

(四)构建数字经济下的劳动法监管机制

首先,明确监管主体和职责。在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关系的灵活性和跨界性日益增强,因此需要确立清晰、高效的监管主体来负责《劳动法》的执行与监督。这包括政府劳动监察部门、行业监管机构以及跨部门的协调机构等,这些部门应共同承担起对数字经济中劳动关系的监管职责,同时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责边界,确保劳动法规在数字经济中得到有效执行[7];其次,制定适应数字经济的监管规则和标准。需制定专门针对数字经济的劳动法监管规则和标准,以适应新的就业形态和劳动关系,这些规则和标准应涵盖数字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平台责任、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公正性等方面,以此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最后,强化监管手段和能力建设。为了提高监管效果,需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同时要提高对监管能力的建设,持续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

四、结语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劳动法面临诸多挑战。为适应这一变革,我国劳动法需要进行必要的转型,相关人员应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从多个方向出发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机制,确保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也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需要注意的是,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劳动法的转型也将是复杂和持续的,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才能让转型逐渐趋于完善。

猜你喜欢
劳动法权益劳动力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法教育实践研究*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漫话权益
2018劳动法规定:员工因降薪调岗而辞职,单位必须支付补偿金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贯彻《劳动法》 且行且完善*——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