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赋能:幼儿园班本课程实践的行动路径
——以大班班本课程“地铁来了”为例

2024-05-16 21:25
好家长 2024年4期
关键词:班本教研游戏

文 杨 芯

2022 年,我园申报省级课题“基于班本课程的幼儿教师课程创生素养提升的行动研究”,并成功立项。同年,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引导教师构建以幼儿为核心的班本课程。基于省级课题的立项,我园以“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教研重点,遵循“问题调研—学问思辨—明确方向—寻求突破—调试修正”的教研行动路径,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

一、剖析兴趣点,构建班本课程

如何确保班本课程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如何提供有效策略,促进幼儿成长?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围绕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推进班本课程构建。同时,为教师搭建学习支架,提供理论支撑。从2018 年至今,我园持续开展读书打卡活动。例如,《我们的课程故事》和《班本化课程》等书籍,系统阐述了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构建策略。

班本课程构建要立足于班级的实际情况,依附于班级内部良好的教学生态系统。在班级生态系统中,幼儿会有某种共同的兴趣和需要,这为构建班本课程提供了可能。在一次建构区游戏中,幼儿纷纷分享坐地铁的情景,对地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地铁线路图是什么样子的?地铁隧道是怎么建成的?围绕这些问题,幼儿一起讨论、探索,这为“地铁来了”班本课程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并不是幼儿表现出的每一个兴趣点都可以作为班本课程创设的生发点。幼儿表现出的兴趣点是否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是值得商榷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理念和教学价值进行分析和判断。与此同时,在班本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明确哪些内容是幼儿已经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幼儿一知半解的,哪些内容是幼儿尚未掌握的。只有明确了这些内容,才能搭建出更加科学的构建框架。

二、寻求突破口,推进课程实践

教师对班本课程构建的认知程度和相关资源的利用程度,影响着班本课程构建的最终质量。为了提升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我们努力寻求教研突破口,推进课程实践。

(一)活动前的审议

第一步:分析经验目标。①认知:了解地铁的构造,在操作探索中,了解地铁轨道的特殊性;通过搭建、拼接,了解轨道在行驶中的变化。②能力:探索轨道、列车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观察、记录习惯,感知方向和位置。③情感:激发探究地铁奥秘的欲望,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引导幼儿关注周围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放手。①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大胆实践。②从园所资源、师资以及幼儿已有经验与兴趣、需要出发,审议生成主题或者项目活动的可行性。

“地铁来了”班本课程是教师从幼儿的游戏中挖掘出来的,它表现的是幼儿感兴趣、想尝试的一个兴奋点。因此,幼儿会积极参与。

(二)活动中的审议

在班本课程构建过程中,教师会面临各种潜在的考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各种突发性问题,并有效解决,为推行课程构建保驾护航。

(三)活动后的审议

在班本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持续关注,做好活动后的审议: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加强师幼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程构建,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看课程适宜性:①课程理念。陶行知“生活教育论”和陈鹤琴“活教育论”,都要求我们从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地铁来了”班本课程遵循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兴趣需求。②课程内容。“地铁来了”班本课程追随幼儿的脚步,没有太多的预设内容。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及时进行价值判断,带领幼儿一步步“走进”课程。③课程资源。教师注重盘活课程资源,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课程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如社会资源(地铁)、家长资源(家长进课堂)等。

看幼儿发展性:教师把握搭建游戏这一契机,与幼儿交流沟通,理解幼儿所思所想,真正走进幼儿心里。同时,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状态,了解幼儿真实想法,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推进了教研活动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班本教研游戏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爆笑游戏
熟悉的米,奇妙的稻——课程叙事:我们的班本课程“稻”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