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学

2024-05-16 04:21热比亚木·买买提依明
小学科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热比亚木·买买提依明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思维、科学观念、探究实践等多项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与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本文以《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为例,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践路径进行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2    046-048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通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操作能力、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综合分析学生学情、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多个要素,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保障实验活动顺利开展。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辅助的作用,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让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同时采取有效的启发手段,促进学生思考探究,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不明确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但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索和学习。大部分小学生对实验比较感兴趣,普遍享受实验趣味性的过程,会积极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但没有认识到实验的目的,所以缺少探究原理的精神。很多小学生将实验看作一种游戏模式,所以没有明确的实验目标,实验探究的作用并不能真正发挥。

(二)合作不充分

根据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教师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合作的方式促進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以此活跃学生思维,提升学习效率。科学实验本身就需要多人配合,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降低实验难度,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在实际合作中,由于缺少合作学习资源、教师不重视合作、学生操作不规范、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合作不充分的问题,造成一些学生合作参与度较低,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探究不主动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探究和思考。教师会为学生准备实验道具,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通常,教师还会采用演示教学的方式,在演示结束后总结实验内容和结果。这种模式虽然比较直观,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但没有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一些实验比较复杂,难以在课程中完成,需要课后延伸和拓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引导不足,所以学生探究积极性有限,一般不会主动开展课后实验活动,知识学习仅限于教材内容。这会造成学生知识积累较少,同时核心素养难以提升。

二、优化教学的原则

(一)明确教学目标

为提升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发挥小学生的优势特长,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学生探究和学习。

例如,在《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分析教材内容,包括热的传递方式和特点、金属传热的机制、金属传热的规律三项主要内容。基于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制定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几个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即:要掌握热的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概念,了解热能够在物体内部、物体之间传递。热量传递具有方向性,通常“由高向低”传递。科学探究目标即:从事物结构和变化的角度分析,设计科学探究问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制定探究计划,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对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发散思维并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学习态度目标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对“热传递”产生兴趣。分析热传递原因,使学生树立“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观念。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等能力。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方面,可以引入生活中、自然界中的热现象,分析热传递特点,了解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学生的科学实验活动能够有序开展,不仅注重过程体验,同时也重视结果总结,这样,他们才能通过实验获取知识、掌握规律。

(二)合理分工合作

教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通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为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需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工,强化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确保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在分组时,教师要坚持“异组同质”的原则,也就是相同水平、能力的学生应被分配在不同的小组中,确保小组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也要保障小组之间水平接近,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通过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和团队意识。或者采用“组内同质”的分组方式,将能力与兴趣接近的学生分在相同小组,确保学生之间有共同话题,能够更加高效地交流,有效提升实验学习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如果学生遇到问题或瓶颈,教师应予以提示,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简单的小组实验活动,为学生讲述实验方法,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说明的步骤方法展开实验。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流程并且合理分配组员任务。小组成员可以分别负责器材准备、实验操作、现象记录等任务,最后共同讨论实验结果,汇总后在课堂上总结汇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实验效率,也能够促进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等能力。

(三)引导探究拓展

根据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并且主动思考和学习。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围绕教材内容展开教学,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将科学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认知能力。以此为基础,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实验活动任务,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用实验的方式探究科学知识与规律,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三、优化教学的方法

(一)教学准备

以《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为例,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需先做好准备工作,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如前文所述,教学重点为设计实验并观察热传导过程与方向。为确保实验活动顺利开展,教师需为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铁架子、金属条、火柴、铁架台、金属圆片、蜡烛等等。教师还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制作班级记录表与学生活动手册,对学生实验情况、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教学过程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生活中有关“热传导”的现象。教师可以将袋装牛奶浸泡在热水中,然后让学生触摸,提问学生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牛奶变热了。教师也可以再创设一个情境:生活中我们喝汤的时候会使用金属勺子,如果勺子放在汤中一段时间,勺柄会不会变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给出答案:勺柄会变热。通过这两个情境,明确本课探究主题:解释此类变化,分析热传递的方式。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入教学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在本课教学中,主要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热传递方向始终是相同的吗?提出问题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然后介绍实验方法:首先,将感温油墨均匀地涂抹在金属条上,然后在支架上固定金属条。其次,点燃蜡烛加热金属条的中间部位,观察感温油墨的变化。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即:金属条上的热是怎样传递的?学生可以画出热的传递方向,并根据实验观察结果进行总结。教师负责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实验方法,并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讨论,总结实验现象,获取问题答案,验证学生的猜想。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热量会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并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学习这个规律,在活动手册中将热量传递示意图绘制出来。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图画的方式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将金属条上的热传递方向清晰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教师要拓展学生的探究思路,結合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深化学生对热传导知识的理解。在学生了解热传导知识后,教师再深化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观察热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设计相应的实验环节:首先,将蜡涂抹在金属圆片的一面;其次,在三脚架上放置金属圆片,使用酒精灯加热圆片中心;最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使用同样的方法对圆片边缘进行加热并观察记录。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探讨:热在金属圆片中如何传递?配合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最后总结:无论在一端还是在中间加热,在固体中,热都是从高温向低温传递,传递方向为中心扩散,也就是从热源向周围扩散。通过实验探究,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精神等核心素养。

(三)研讨拓展

为深化学生理解,促进其知识拓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讨活动。研讨内容为:在金属条和金属圆片中,热传递方式有哪些相同点。结合示意图进行总结分析,并且找出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除了热传导,热还有哪些传递方式。学生可以结合图片内容与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了解热对流、热辐射等概念。最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探究作业,要求学生自主搜索相关资料,探索热传递的方式。通过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等核心素养,同时也为下一课教学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优化实验教学模式,确保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先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准备工作,然后设计教学方案,确保实验小组分工合作,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拓展,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掌握更多科学知识并且具备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关华.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J].第二课堂(D),2023(10):6.

[2]范夏雪.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精品课设计:以“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3(10):85-88.

[3]李东香.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3(4):92-94.

[4]高临静.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以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增加船的载重量》教学为例[J].新教师,2022(10):84-85.

[5]董立福.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0):40-42.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