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4-05-16 03:21秦叔萍
学周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群文杜甫古诗词

秦叔萍

(甘肃省武威第十五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古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留下来的经典,是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学生要学习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的中华民族精神,理解古代文学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智慧;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群文阅读教学方式以其巨大的教学优势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群文阅读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教学目标。我们所认为的群文阅读是一种将两篇或多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共同阅读,在阅读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基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价值和教学优势,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尝试将其应用于古诗词教学当中,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体会古诗词的艺术价值。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致使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不理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问题积极探索出群文阅读教学高效实践的策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助力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

群文阅读教学将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古诗词展示给学生,供他们鉴赏品读。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词,掌握更多的古诗词知识。群文阅读教学给学生大量阅读、浏览古诗词提供了机会,学生通过对所学的古诗词归纳总结、分类,能够将学习到的古诗词知识运用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比如语文写作,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提升写作水平,推进写作学习。

(二)助力学生提高阅读思辨力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各种各样的古诗词进行比较阅读,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将同一位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联合起来进行群文对比阅读,能够发现即使是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心境下,所表达的情感也各不相同。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跳出固有思维,不再局限于一篇文章或一首诗的解读,而是要有大局观,将所学知识糅合在一起,再抽丝剥茧,逐一击破。这样的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思辨能力。

(三)助力学生“学会阅读”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群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大局观,阅读时从文章的作者、题材、观点、主题、表达方式等方面入手,先抓主体再抓细节。群文阅读教学关注学生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它要求学生自行思索,共同探讨,在思想的火花碰撞下获得新的体验与领悟。

二、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量少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以语文教材为基础进行阅读教学。挑选的文本都是来源于教材。毕竟教材篇幅有限,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只限于教材上的文本,那么阅读内容就会比较单一,能教学的阅读技巧也不多,学生的阅读量也受到了限制,无法接触更多其他题材的文章,造成学生的阅读量不够,知识面狭窄。教师在践行群文阅读教学时要跳出教材,不仅仅从教材上选取文本,还要从其他地方收集更多素材为学生展开阅读,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进行阅读延伸,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质量差

高中语文教学任务重,一些教师认为阅读教学不重要,或者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采取单篇文章教学的方式。即使采取了群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也只是形式主义,没有花心思设计群文阅读教学,不能引导学生系统地进行阅读,也没有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对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归纳、总结,致使群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知识库匮乏,对他们来说稍微有点难度的文章就无法把握,不能正确感悟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长此以往,学生对阅读产生畏难情绪,只要一遇到难的文章就退缩,不愿去探索,去思考,去攻破。

三、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立足教材,确定群文阅读的主题

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选文,选择好了要阅读的文本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如果教师选择的文本相互之间毫无联系或者没有内涵,缺乏深度,相互间不能横向、纵向对比学习,那么就难以开展群文阅读,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降低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之初,教师要选好文、选对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进行深入教学,使学生能学有所得。教师应立足教材,从教材出发,将古诗词归类、汇总、分门别类整理好,方便授课。如将初中、高中阶段语文教材的古诗词按照不同的议题归纳总结,再逐个攻破,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古诗词知识架构。教师可采取“‘主题’一组+一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如将主题分类为“思辨”“思念”“夸张”“大义”“鸿志”“风骨”等进行汇总。主题为“思辨”的古诗词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为“思念”的古诗词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教师按照一个一个主题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协助学生将故事归类。如在讲解“思念”主题的古诗时,请学生回忆一下学过的古诗词,哪些可以归入到这一主题中。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回顾所学知识,给出了很多答案,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这样的分类归纳,学生能够掌握多个主题古诗词,形成完整的古诗词知识结构,即使阅读课外的古诗词,也会运用所学知识,悟透古诗的思想情感。

(二)锁定目标,吃透古代诗词的意象

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之所以觉得古诗词难,把握不准,很大原因是对古诗词的语言形式和结构不够了解,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象、意境无法很好地把握,以至于在阅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出现偏差。进而对古诗词的中心思想理解不到位。因此,教师可以锁定教学的古诗词,精确分析每一个意象,通过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吃透古诗词的意思,从意象入手研透诗词的内涵,进而正确把握它的中心思想,从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提升自身的诗词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学《登高》这一首诗时,可以发现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进行描写,整首诗的基调是悲情的、凄凉的。教师可以把这一类型的古诗词汇总归纳一起教学。如《观沧海》《望岳》《相见欢》等,这些古诗词都是与“登临”有关的,且内含多个意象,诗人都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因此教师只要详细讲解其中的一组,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对于这一类型的诗词就能轻松掌握。如《登高》这首诗,杜甫登夔州,眺望远景,百感交集。“风急天高猿啸哀”这一句就涉及“风”“天”“猿”等意象。《观沧海》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有感而发。整首诗通篇写大海的景象,寓景于情,通过景物描写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一句有“海岛”“海水”意象。《望岳》作者杜甫虽未真正登泰山,全诗表达的却是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泰山,“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就是泰山的别名。《相见欢》诗人李煜独自登上西楼,触景生情,一股寂寞凄冷的愁绪涌上心头。诗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就有“西楼”“月”“梧桐”“深院”等意象。仔细分析这些古诗词就会发现它们都有共同点,作者通过意象,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中,使得情感得到生动鲜明的表达。学生只要吃透了诗词中的意象,从整体上把握意象的内涵,弄清楚意象与主题的关系,那么就能体会出意象与诗人情感表达的联系。

(三)品味语言,同题材古诗对比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禁锢,摆脱单元教学的框架,是一种具有生命力、高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将同一题材的古诗词放在一起对比阅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如对比阅读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道诗均描绘了壮丽的河山,表达了诗人的政治见解,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从整体结构上看,两首诗的写景手法、意境营造和思想上各有千秋。但两者同为咏物抒情的怀古诗,有着一定的联系。将两首诗对比阅读分析可以发现,《桂枝香·金陵怀古》用了较大篇幅来刻画全景,通过较为细致的描写,将画面中的景物神态、特点用精准的字词演绎出来,给人想象和意会的空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是开篇一笔带过,从简单的“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镜头切换,完成了情感的抒发。整首诗对景物着墨少,较为突出的是抒情。从情感表达上看,《桂枝香·金陵怀古》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是借孙权、刘裕、廉颇金戈铁马的事迹所表现的是精忠报国的决心,但在后文又以元嘉作为反面教材,既表达了个人情感,又展示出了作者的政治抱负。

通过把同一题材的古诗词放在一起对比阅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找出不同点,求同存异,深化了古诗词教学,触类旁通,帮助学生加快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了解风格,深入体会思想情感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依然选择运用“单篇精读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课型更注重发展学生的记忆力,片面重视知识的线性积累和死记硬背,学生自身缺少理解、质疑和发现,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下降。“单篇精读”已经不适应新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而群文阅读教学可将同一诗人的不同风格作品进行对比阅读,通过了解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创作风格和创作背景之间的联系。在古诗词学习中首先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品味精炼语言,才能深入体会思想情感,把握诗词内涵。以大诗人杜甫为例,先设置阅读议题“境遇及创作风格”,选取几首作品,如《壮游》《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四首篇目。本节课的群文阅读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创作风格、不同的创作背景之间的联系。上述四首诗歌作者均为杜甫,四首不同的诗歌体现不同的情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作者背景、创作风格、情感经历等,有利于形成系统的认知,认识到不同的生活经历对创作产生的影响。《壮游》是杜甫35 岁前读书和壮游时期写下的作品,这时期的杜甫用功读书,闲时出去壮游。《兵车行》是杜甫困守长安时写下的作品,这时期杜甫生活艰难,常常饥寒交迫,吃不饱穿不暖。这时候杜甫的思想逐渐与人民靠近,于是写下了为人民呼喊的杰作。《春望》是杜甫陷贼和为官时期写下的作品。这一时期杜甫亲眼看到经过安史叛军杀戮洗劫后到处国破家亡的残败景象,于是写下了忧国忧民的杰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写下的作品,这时期杜甫到处漂泊,居无定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多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隐居心境的恬淡。虽然这四首诗都是杜甫所作,但经历不同,心境不同,诗词风格也不尽相同。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四、结语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还改变了单篇教学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提升了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积极探索群文阅读有效实施策略,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群文杜甫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杜甫改诗
群文活动
我和古诗词
杜甫与五柳鱼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