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的应用与思考

2024-05-16 03:21顾锡斌
学周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精细化育人管理工作

顾锡斌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三中学,甘肃天祝 733206)

在学校中,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教师也主要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开展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培育等各项工作,因此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是实现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班主任的管理理念、方法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随着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容愈加复杂化,具体到班级管理中可谓项目繁多、内容繁杂,这对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精心、细致,因此精细化管理就成为部分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那么,什么是精细化管理?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理念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中,是在1911 年由美国企业管理研究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最早提出,后来逐渐突破工业制造业范畴,在很多领域被学习和应用,也逐渐渗透、推广到教育领域。班级的精细化管理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依据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要求,把班级管理工作做精做细,它主要表现为班级管理工作要在遵循学校相关制度要求的基础上,不仅重视细节,还要重视过程、重视落实、重视效果,避免出现管理过程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严格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为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最终促进学生健康稳定发展,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学校各项工作。

二、精细化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阐明了做好一件事一定要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方能成就大事。班级管理工作更是这样的道理,因为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育人工程,其核心是养成教育,必然需要班主任精细化地开展工作。

1.开展精细化管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指出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在开展学校工作中要坚持育人为本但要落实德育为先,而班级管理工作是落实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强调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正面引导、感化和激励,这需要多措并举、多方着手,特别是要做好细节才能够把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

2.开展精细化管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为了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2016 年,教育部正式出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它包括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方面的具体内容,体现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方向。而从核心素养内容上看,绝大部分与班级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特别需要班主任把工作做细、做实,这必然要求班主任要以精细化管理思想来开展工作。

3.开展精细化管理是新课改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在学校工作中,教育与教学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甚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而推进新课改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工作,这离不开班级管理工作的辅助作用,因为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班级各方面都稳定有序,则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反之则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有效推进当前的新课改,必然需要班级管理的精细化和实效化。

三、当前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学校越来越关注班级管理工作,也重视班主任选拔和培训工作,但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班级管理粗放化现象依然存在。即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更多的是按照“上传下达”的管理方式,并未深入领会学校各项工作安排的意图所在,导致班级管理工作不扎实,各种小问题层出不穷。其次,班级管理工作缺乏规划性。人们通常把班级管理工作比喻成“充满艺术性的工程”,这是在强调班级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班主任进行谋划也就是规划,但部分班主任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常常是“亡羊补牢”地被动开展工作,经常被各种问题费力伤神,甚至是疲于应付。再次,班级管理工作缺乏持续性。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班主任持续“发力”。但部分班主任缺乏对管理工作长期性和反复性的心理预设,不能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往往导致前功尽弃。最后,班级管理工作缺乏“借力”的意识。即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大包大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但受到自身精力和教学压力等因素影响,经常感觉力不从心,并未意识到应向各方“借力”来开展工作,这也会导致班主任身心俱疲,但班级管理效果不佳。

纵观这些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都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缺乏精细化管理意识和管理方法有密切联系,急需进行调整。

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班主任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理念影响行为,在班级管理工作更是如此。要想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到班级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班主任接受并理解精细化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需要班主任教师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做好“精”与“细”。所谓“精”是指精密,即班主任要精密、细致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要通过班主任精心的态度来推进细致的管理过程,力争使班级管理工作达到精品的目标。其次,班主任要认识到如何才能够做到精细化管理,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多谋划,还需要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尤其是要掌握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力争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才能够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进而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性。最后,班主任要提升对其工作本质的认识。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心、爱心和恒心的工作,它需要班主任具有甘于奉献的精神,也需要有耐心等待和坚持不懈的意识,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需要班主任对学生持续开展养成教育,从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方面面要求出发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的培养,要求学生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够有效地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

2.制定契合班级建设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这句话道出了目标在个人工作中的重要性,班级管理工作亦是如此,也需要班主任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目标,班主任的工作就会陷入程式化、教条化,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针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班主任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制定目标。

首先,要了解学生。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强调班主任要落实生本理念要求,即开展班级工作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落实生本理念的前提就需要了解学生,这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班主任在接手班级后一定要迅速了解班集体的每一名学生,经常查阅学生登记的基本信息,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学习成长环境,这里需要特别关注特殊家庭的学生,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和低保家庭等;还要通过观察学生在课上学习、课下交友、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来了解学生习惯;也可以通过与学生或者学生家长交流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力争准确把握每一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这样在班级管理中才能够做到精准、高效。

其次,要制定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这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而规章制度则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保障。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建设开始之初就要在参照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分析班情和学情,制定契合本班实际的规章制度。为了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关注规章制度的细节之处和可操作性,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不仅有利于集思广益,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意识,为班级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最后,要做好规划。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成长变化较大,为了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还要依据学生成长规律做好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如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就要立足于三年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做好长远规划,然后再结合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身心特点、学生任务、成长需求等做好学段中期规划,最后确定学期甚至是每月的班级发展目标,使班级管理工作有参照、有方向、可落实。

此外,班主任为了有效减少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被动问题,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有前瞻性,即要预见性地开展工作,通过经验的积累和对学生细节上的观察,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也是推进班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3.重视自主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持续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班级管理工作更是如此,班主任开展精细化管理如果时时处处依靠教师,很容易导致班主任身心俱疲,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落实精细化管理思想还需动员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有效帮助班主任“减压”,进而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持续性。

对此,首先需要班主任重视班干部培养,形成班级自主管理的核心。班干部是班级各项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也是其他学生的榜样。因此开展班级精细化管理工作必须重视班干部培养,强化班干部队伍建设,做到班干部培养和管理的精细化,即班主任要把民主选举、个人自荐、任课教师推举这些方式结合起来全面考察和选拔班干部,同时采取能上能下的原则,保持班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做好班主任的“助手”,也成为师生之间密切联系、有效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同时,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精细化。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应该是双重角色,他们不仅是被管理者也是自我管理的第一负责人。为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进行精细化的自我管理,例如可以通过班会课上的自我点评来引导学生进行自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来培养学生自信;通过制订个人计划来培养学生自控,并定期进行总结;通过定期和学生进行交流来培养学生自我疏导,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4.学会借力,弥补教师个体管理上的不足。新时期的学生教育工作强调要落实“三全育人”的要求,即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意味着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也要善于把各种育人力量充分利用起来,善于向多方借力,从而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同时也能够弥补教师个体管理存在的不足,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推进。

首先,班主任要多向学校借力,及时了解学校对班级管理状况的评价,特别是学校领导对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建议,这样能够使班主任站在新的视角审视自身工作,并获得相应的启发和帮助。其次,班主任要勤于向任课教师借力,要与任课教师经常交流,同时倾听任课教师反馈回来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学科育人的作用,这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会有很大的帮助。最后,要向家长借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的时间较长,家庭教育也就非常关键,因此班主任可以把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力争使家长能够和班级管理形成一致性要求,这样更容易形成教育的合力,提升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效率。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新时期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班主任以精细化管理思想来开展各项工作,更容易把工作做细、做实,更容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因此班主任要在管理中大胆地进行尝试,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从而打造出更优秀的班集体。

猜你喜欢
精细化育人管理工作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