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燕飞
农村小学的教育信息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一直面临着硬件设施不足,对于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资源应用有限,以及教师自身精力不足,教学实践中缺少对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等等方面的问题。目前,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教学设施日趋完善,教育信息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联系越来越紧密,一线语文教师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素养。
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比较容易接受直观性知识的心理特点,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使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务,全面落实语文素养。
一、直观呈现,寓乐于学,提升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識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阶段教学的重难点。简单枯燥的识字过程,如果单单是反复的读、记,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投入的精力再多,说得再精彩,学生的也是兴趣缺缺。多媒体的运用为低段学生的识字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和趣味性,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保障。在识字环节的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如图示:
通过多媒体呈现直观的汉字演变视频或者图片,特别是象形字的学习,如“户”、“鸟”、等,让学生对汉字的产生和演变过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通过字形对比、识字方法提示和结构类型归类,采用多媒体动态的组合形式呈现,学生识字热情得以提高。
二、吟哦浅颂,音乐相辅,升华阅读教学的情感认知
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但由于现代人对母语的掌握上会有一定的偏差,没有专门研究的人很难有一个正确的把握。此时,便可以借助多媒体。首先,在范读环节通过播放网上优秀配乐录音进行范读帮助学生精准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欣赏诗词的音韵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播放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境,采用配乐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以读促悟,积淀情感。
三、借重情境,广开言路,拓展表达类课程的思维空间
多媒体强大的图文、语音功能为重现语文课文情境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为教师提供了一种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新方式。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重现课文情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教学《大自然中的问号》创设学生乘坐校车去“动物乐园”和“植物乐园”观察大自然的情景,通过欣赏动物和植物图片,实现教学目的,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打开学生写话的视野。
多媒体为作文教学开拓了更为广阔的世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
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布置作文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并在平台上公开发表意见。接下去,教师在微课中把学生的回答以外表、触感、习性等概念进行罗列,并提出问题,为下一步的习作做准备。
诚然,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实现与课程有机整合是一项极大的挑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加强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的培训迫在眉睫,帮助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加强同年级语文教师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探索出更多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完美融合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