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素养谋发展?多元评价促成长

2024-05-15 14:11张丽英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命题核心素养

张丽英

【摘 要】新课标中“学业质量”的提出,让小学语文评价以素养为导向、以反馈为目的、以多样为特征,关注过程与方法,促进教与学,体现个性与差异。文章从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增值性评价与展现性评价三个方面来探究小学语文多元评价策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学业质量 教育评价 核心素养 命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首次提出了“学业质量”的概念,学业质量标准是命题设计、教学设计的依据、标尺、指挥棒,是连接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考试、评价的桥梁。“学业质量”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以单一、定量、考试为主的评价模式,从判定与选拔的功能逐渐转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培养,更加直接地指导评价,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完善学校课程设置,以达到师生共同全面发展的目的。

无锡市经开区华庄中心小学根据区域特点,基于学业质量标准探究小学语文多元化评价策略,采用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展现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等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把评价从判定与选拔的功能逐渐转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培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激发学生生长的内驱力。

一、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

合理安排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的比例和频率,设计多样化的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有效的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的反馈机制,能够让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其中书面评价的命题理念对学业质量评价能起到导向性作用,是深化变革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影响变革实施的成效。因此,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命题指向“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寻命题新样态。

(一)明确学业质量标准,坚持素养立意

学业质量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呼应,它准确反映了不同学段学生在真实情景、有参与感的学习活动中展示出的语文学业成就。因此,教师应对照质量标准开展教学实践、实施评价,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达成度,以及自我评价和改进方向。根据学业质量标准编排评价思路,明确考查学生的哪些语文核心素养。

改变以往“基础”“阅读”“写作”占40%(30%)、30%(40%)、30%分值权重的命题方法,探索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和语文实践的试卷结构及占分比重,我们尝试构建多维的命题明细表(见表1)。该表突破原有的知识技能的维度,指向核心素养的多个维度,聚焦考评的范围,关注学业质量标准,包含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确定试题的情境,从题型分值、难度、区分度、均分等方面做一些预估。命题教师可以借助此表更全面地分析试卷质量,根据测试结果客观判断试卷的使用价值。

(二)创设真实情境,激发语言运用热情

设计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相关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与真实情景之间建立联系,考查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能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新课标指出:命题情境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也可以从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设置。如日常生活情境,主要指向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语言实践,凸显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文学体验情境,主要指向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体验丰富的情感,表现为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以及参与当代文化生活;跨学科学习情境,则主要指向学生是否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学习经验、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重视综合问题,整合运用语文素养

以综合性为特点,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修养四个维度评价学生;以多样性为要求,采用不同的题型考查分项能力的不同层次;重视不同测试材料的组合,从“考查学生对某些材料理解或认识”转变为“在真实情景中,学生解决问题需要怎样的材料”“哪些材料能够更好地达成测评目标”。综合性命题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内容结构化,考查学生对知识点或主题活动内容的归纳、整合和应用。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任务,命题时有具体的要求(见表2):

(四)设置开放任务,强化创新精神培养

真正的好命题是让学生基于不同视角,充分运用积累、选择策略方法解决问题。命题应以开放性为原则,提供多种可能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要体现语文课程的跨学科关联。考查学生对知识点或主题活动内容的归纳、整合和应用,而不是孤立、割裂和零散地记忆;考查学生在不同学科间进行知识迁移和创新,而不是单一、封闭和僵化地思考。

如命题者创设“校园辩论”情境,辩论赛的辩题:纸质书会(不会)消失,请仔细阅读同学们收集的三份材料,完成题目。在这一情境中,主要包括三项任务:(1)阅读材料后,你作为(正方/反方)概括成一句话作为你的观点;(2)为了便于论证你的观点,你准备列举哪几个论据,为什么?(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不同版本的译本,你想购买适合自己阅读的版本,你会选择到实体书店购买还是在网上阅读?请简要阐述理由。三项任务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现实生活经验,呈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整合、内化、运用并超越阅读材料。

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补充

过程性评价的目的是完善过程,提出改进意见;终结性评价的目的是检验效果,给出结论。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交融运用,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对全面、真实、准确的评价。新课标指出,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过程性评价是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及时反映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错纠偏;也为教师提供更及时、更有效、更个性化的评价信息,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调整和学习指导。

(一)寓评价于课内学习中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基于单元整体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學目标、教学内容(活动、任务设计)与教学测评作为整体,三者具有一致性、匹配性,共同指向学生深度学习、高阶思维与核心素养的达成,因此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单元主题任务统领,确定素养目标,安排结构化学习内容,根据达成性评价设计学习活动、评价任务和评价方式,目标、评价、教学相互匹配。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对话交流等方式,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激发学生进步的动机,践行素养导向质量观。根据这样的设计思路,我们探索了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大单元学习规划模板。

(二)寓评价于平时作业中

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评价要融入教学,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统筹考量。教师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观察、采访、展示等,通过评价量表等工具形成互动式、反馈式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自主评价学习成果,调整和优化学习策略,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为提高作业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提前制定作业评价标准,真正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这样,学生自主评价时就能避免主观臆断和随意性,更加客观、公正、合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三、增值性评价与展现性评价相平衡

增值性评价是指学生在学力、生活、情感、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通过接受一定阶段教育,在各自起点或基础上进步、发展、成长、转化的“幅度”,并以此对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效能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展现性评价是指通过对比或展示学生在某一时间点或阶段所达到的水平或状态进行的评价,如期末考试、作品展示等。增值性评价和展现性评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优缺点,应该结合使用,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公平的实现。增值性评价不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学生的进步程度实现赋能,促进每個学生的进步,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和促进区域的教育均衡。

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基线测评,了解学生对冒险故事的喜好和理解,以及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设计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如阅读、观影、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课文的精彩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终结测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故事进行评价和赏析,并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展示给同伴和家长。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帮助他们制订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最后,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学生在基线测评和终结测评中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引导学生从自我比较、自我反思、自我调整中看到自己的成长,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多样化评价,以生为本、立足过程、促进学习。教师应吐故纳新,在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的同时,探寻命题新样态,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与展现性评价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优化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的策略,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实现评价育人的价值,助力学生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资助课题“经济开发区中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立项编号:B-a/2020/02/4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命题核心素养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下一站命题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