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笛
本书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赣”是赣南的简称,“红”是对红军、红色政权、红色摇篮、红土地的概括,“谣”是歌谣、诗歌、故事的总和。“赣红谣”即发生在赣南红土地上的故事,这些故事立足于赣南18个县(市、区),与原中央苏区乡村振兴息息相关,围绕老区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发生历史性飞跃,生动呈现了乡村振兴的“赣南经验”,刻画了一个个新时代涌现的先进人物,深刻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主题。
《赣红谣》
凌翼 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22.10/58.00元
凌翼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主任,九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结业于鲁迅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出版《大湖纹理》《赣鄱书》《以魂灵的名义》《狩猎河山》等文学作品20余部,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十月》等刊发表过作品。曾获第七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首届方志敏文学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江西省优秀文艺作品奖等奖项。
一
2022年,《赣红谣》三个字充斥了我的国庆长假,部门领导在节前将《赣红谣》的印前样书郑重地交到我手上,让我务必利用国庆假期看完洋洋30万字。于是其间,南昌亲友如相邀,便言我看《赣红谣》。书稿此前已进行过五个校次,增删不计其数,我虽然逐字逐句地进行了审读、校对,也曾为了一个词的用法反复推敲,但终因七天长假转瞬即逝而未能穷其情、尽其意,只觉此书立意新颖、文笔流畅,在报告文学中属上乘之作,但究竟好在哪里、有没有获奖的可能,当时都无暇细细思索。
再次翻出这本书时,恰逢2023年底社里要我为该书2024年的一系列活动做策划方案之时。接到这个任务我着实有些局促:一来从未给图书宣传活动撰写过策划方案,而2024北京图书订货会迫在眉睫;二来惭愧自己之前未能更深入地品读这部作品,如今要操刀宣传策划方案,有些不知从何下手。怀着这样忐忑的心情,我又一次翻开了《赣红谣》……
二
献给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
献给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挥洒汗水的人民
题词页上的这两行字高度概括了《赣红谣》一书的主旨,即追忆红色苏区历史文化,描摹绿色乡村振兴图景。那么,作者凌翼是怎么架构全书的呢?他选择了通过与时代同步的赣南山歌(歌谣),让苏区精神绽放新时代光芒,用乡村振兴的壮举谱写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篇章。可以说,《赣红谣》中的“谣”既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本书的灵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歌谣唱的是对红军、对共产党的感激拥戴之情,赣南人民将这份情感化作一曲曲动人的山歌,从心田里汩汩流淌出来:
前方后方一条心,鼓动亲人当红军。
整师整团上前线,扩大百万铁红军。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歌谣在颤悠的扁担上,在飞转的纺车上,在茶山茶田间飘荡,唱的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绿水青山,你看你看
就嘿一片金银川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歌谣是赣南党员干部群众为乡村振兴发展唱响的新时代凯歌,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桃江浪花一朵朵,
红色讲堂故事多。
将军足迹一串串,
振兴路上奏凯歌。
赣南人民勤劳、善良、淳朴、热情,在他们的歌声中,你甚至能够看到具体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如书中脱贫户周金生唱的那个“温柔体贴识民意,不摆架子讲政治,语重心长问家常”的杨乡长,就是帮扶他脱贫的固厚乡乡长杨春。相应地,赣南人民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也深深地感染了文学创作者,并为他们留下了诗行。如瑞金诗人钟燕在《橙的梦想》中赞颂道:
邓大庆,一位身残志坚的老人
忍着疾病和贫困的痛苦
用汗水浸润这片热土
我想,作者凌翼也正是因为对赣南这方熱土有着太多的眷恋,才能用如此饱蘸深情的笔墨书写出这些平凡的人和事的吧。合上书,阵阵歌谣还在耳畔回荡,虽然我并不能唱出它们,但从字里行间能够听出那和谐幸福之音。
三
再读《赣红谣》,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领悟。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赣红谣》也不例外。在书中,赣南特有的歌谣、红色故事贯穿始终,有效增强了作品的地域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作者用现实嫁接历史,以历史进程和典型事例为叙事线索,对赣南地区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文化和当下乡村振兴的绿色现实图景进行了复调叙述。而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以及叙写人物和事件时的生动、传神、接地气,使之容易被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尤其是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的人们所接受。作为主题出版的精品力作,《赣红谣》不仅展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人风采,还通过记录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传授科学治理经验推动了绿色生态建设,更通过挖掘赣南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描摹苏区乡村振兴图景,讲好了乡村振兴伟大进程中的中国故事。
在主题出版领域持续深耕细作的江西高校出版社此番将《赣红谣》作为重点宣传对象,正是看重该书在弘扬伟大苏区精神、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乡村振兴成果上所做的贡献。在选题形成阶段,《赣红谣》就获得了中国作家协会的支持,是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在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中国作家》杂志上发表时,光明网、中国文艺网、《文艺报》等媒体对其都有高度评价,著名评论家李朝全说它“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反映赣南老区的乡村振兴进展”。过去的一年间,这本书又先后入选了九江市文联第七届文艺繁荣工程扶持重点(文艺精品)项目、江西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文学一类创作资助项目”、国家新闻出版署《2023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并被评为江西省首届“全民阅读·年度赣版好书”。看来,《赣红谣》这支歌谣早已飞出了赣南的山沟沟,在华夏大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好江西高校出版社在主题出版领域积累下的优势,让这支歌谣唱响全国。
为此,江西高校出版社定于2024年组织策划一系列图书宣传活动,包括2024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的读者见面会、走进赣州乡村巡讲活动,以及在北京举行的《赣红谣》作品研讨会,等等;并邀请知名专家撰写书评,以期扩大社会影响,实现赋能效应的最大化。同时,发动全社之力成立了“《赣红谣》工作调度小组”:总编室负责组织数名专家对书稿进行再次审读,并与作者凌翼商议,结合当下的乡村振兴新形势、新政策,对全书的主题再进行一次升华;美编室负责对图书的封面、版式设计进行优化,考虑对书中的歌谣用专色进行凸显,给读者更好的观感体验;印制部负责《赣红谣》在2024年上半年的重印工作,确保印制质量的精良……相信我们呈现给读者的会是一本全新的《赣红谣》,也是献给乡村振兴的一支婉转歌谣。
四
我与作者凌翼相识是在北上参加2024北京图书订货会的火车上,他作为《赣红谣》读者见面会活动的特邀嘉宾与我们一同前往。凌翼看起来精明干练,尤其健谈。说到《赣红谣》的创作背景及心路历程时,他自豪地说这是全国少有的以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为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而谈及“赣南”时,他的双眼更是放射出了璀璨的光芒,那是一个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也是民众对图腾的崇敬,或许在他的心中,赣南就是他的精神家园。在书中,他以“赣南采风略记”这个板块向读者叙述了他7年间耗时131天,先后8次踏入赣南18个县(市、区),行程达2.5万公里,撰写采风笔记20余万字,拍摄照片近8000帧的历程,但亲耳听到当事人口述这段地毯式踏访时,我的心灵还是不由得受到深深的震撼。
“相当于两个长征啊。”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每个人都要走好自己新时代的长征路嘛。”凌翼轻描淡写的回应间是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深刻领悟。“两万五千公里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昭示着我向下一个两万五千公里迈进。”这是一个文学工作者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担当。
是啊,一路行走,一路歌谣,步履不止,弦歌不辍。创作《赣红谣》的凌翼是如此,为宣传《赣红谣》辛勤付出的出版社同人也是如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懈前行,迈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铿锵步伐,开启乡村振兴伟大征程的赣南人民更是如此!
(作者单位:江西高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