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露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精辟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这则小古文通过类比的手法,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学习的奥妙,并告诉我们,只有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学然后知不足:谁都不是最聪明的人
芝诺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一天,学生问芝诺:“老师,您知识渊博,可为什么总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芝诺一听忍不住笑了。只见他在桌上画了两个圆,并指着这两个圆说:“你看,这大圆的面积就像是我的知识,小圆的面积则是你们的知识。看起来,我的知识比你们多,但这两个圆的外面就是我们无知的部分。大圆的周长比小圆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芝诺把知识比作圆,生动地揭示了有知与无知的辩证关系。一个人如果缺乏知识,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低,就会囿于方寸之地,因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勤学善思,砥砺不辍,才能保证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
教然后知困:老师也不是什么都知道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作为儒家学说创始人,他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弟子。但就算优秀如孔子,他也曾向郯子请教官制,向苌弘请教古乐,向师襄学琴,向老聃学习周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老师似乎就应该是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是随时为同学们解答的“百科全书”。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老师也经常会遇到自己不熟悉或者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出现“教然后知困”的现象。同学们要注意,这里的“困”可不是说老师上课上得打瞌睡了,而是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困扰、困惑。
是的,即使是老师也会有困惑。正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老师也要不断学习、解困,努力丰富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作为学生,我们更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足,时时“自反”,即反躬自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
教学相长:你也是我的好老师
教育,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场双向奔赴,老师与学生是相互依赖的主体,也是共同成长的伙伴。
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也从学生身上收获了许多益处。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宛如一位辛勤的園丁,悉心呵护幼苗成长。与此同时,老师也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萌发的激动、开花的喜悦和结果的欢愉。这正是“相长”的奥秘,即相互促进。
同理,如果同学们学有余力,能以小老师的身份帮助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伙伴,那么不仅学有困难的小伙伴能够进步,你也会从中收获良多。如此,成长的路上,我们都是彼此的“好老师”。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嘉肴】美味的菜肴。【旨】味美。【困】困惑,理解不清。【相长】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