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新天地》20岁了,可喜可贺!但在我心里,她依旧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
她呱呱落地时,我已年逾花甲,可竟也有幸与她结下过一段至今未断的深厚缘分。
2008年,《作文新天地》(小学)执行主编金旸老师得知我退休的消息,立即找到我说:“杂志有个‘同步宝典栏目,得找一位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特约编辑,就是你啦!”于是,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读者转变成了要为千千万万读者负责的编者。这副担子,我一直挑到了2015年,高龄七十有余,加上眼疾严重,已心有余而力不足,才“解甲归田”。
前后8个年头,经我编辑的84期“同步宝典”栏目发表了学生作文670余篇、54万余字,还组建了一支49人的点评专家队伍,遍布全省各地市,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有25位特级教师、24位教研员。编辑部对这一栏目和这支专家队伍十分重视,每年都邀请在杭专家聚会座谈,社领导亲自参加,曾在千岛湖召开过专题研讨会。
201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专门为“同步宝典”出版了四册分年级、总字数达32.2万的精选本。一开始出版社责编曾犹豫:“我们出作文集很少有卖得好的。”但责编审读书稿后明确表态:“书稿质量确实不错!”出书第二年,有学校要买,竟然没有了库存!因为这段缘分,我陪着《作文新天地》(小学)从“幼儿园”娃娃成长为“小学毕业”的阳光少年!
我也是《作文新天地》(小学)的忠实作者,她给我园地,我为她耕耘。2011年,杂志要开辟一个名为“教你一招”的写作指导栏目,每期一篇,每篇千字,全年十篇。金旸老师又是那句话:“就是你啦!”我当然不敢马虎,既要思考写作的一般规律,又要顾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于是用《笔下要生花,先得练嘴巴——谈谈“说”是写的基础》开篇,到《考场赛场,精彩亮相——谈谈考(赛)场作文六个“怎么办”》收尾。读者反响不错,直到现在还能在网上好几个平台搜索到转载。
2018年以后,我还担任过“锦上添花”栏目的点评专家,给学生作文做修改示范并点评。任务看起来不重,但其实“文章是改出来的”,是在教学生一种重要的写作基本功,所以我特别注意通过这一栏目点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句子缺成分或者成分重复,比如“的、地、得”混淆等。这段缘分持续到2022年。算起来,我这八十老翁竟还能陪伴《作文新天地》步入“高中毕业”的成人礼,欣慰无比!
提及缘分,还得说说我对《作文新天地》的感谢。小学作文教学是我在职时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领域,写过一些文章,作过一些讲座。其中许多观点,得有案例支撑。于是,除了自己日常工作中的积累,《作文新天地》中的大量来稿,就成了最好的“富矿”,因为它们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类学校的教师“精选”,其中反映的问题就更有代表性、典型性。比如我认为作文教学同样要重视“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所以提倡教师面对教材中的有些命题,要有因时、因地、因生的“再建设”意识。例如:“看图(照片)写作文”就应鼓励学生自选材料;“写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就不如写家乡景点甚至自己学校的导游词;写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稿,就应力避空话大话,而应鼓励学生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抒发真情实感。这样的案例很多,因具体而生动,效果很好。讲座后许多老师夸我讲得“接地气”,我嘴上没说,心里的回答是:“这都要归功于《作文新天地》提供的好案例!”
现在,我回归了“读者”身份,看着2023年改版后大气精美的封面,看着以“新”字打头的新栏目,看着小罗老师每期给我寄样刊时那娟秀俊逸的字体,我由衷欣喜。我不知自己能否看到《作文新天地》迈入“而立之年”,但我相信并祝福她的那一天,乃至她的“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她的百歲,直至永远,一定更加硕果累累,一定更加欣欣向荣!
童承基(儿童文学作家,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