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研究的知识积淀与创生

2024-05-15 04:59李伟冯敬睿洪叶刘非凡余姣姣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学者班级班主任

李伟 冯敬睿 洪叶 刘非凡 余姣姣

班主任作为重要的教育主体,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回归班主任本体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时代变革的冲击,追溯班主任制度研究的前沿与发展脉络;从结构性探讨、聚焦性主题、经验性综合、现实性调查四个方面总结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研究现状;从结构特点分析和内容切入两个维度提炼班主任素养的研究积淀;从研究视域和培养模式两方面介绍并梳理关于班主任发展的研究成果,以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班主任;班主任研究;班级制度;班主任素养;班主任发展

李伟,冯敬睿,洪叶,等.班主任研究的知识积淀与创生[J].教学与管理,2024(13):22-27.

班主任制度作为中国特有的班级教育制度,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班主任作为陪伴学生成长成人的“重要他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当前班主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也存在一系列发展中遗留的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本文以2016-2022年为时限,通过分析相关研究文献,聚焦变革的时代背景,汲取理论前沿的成果,结合教学一线的实践,归纳与梳理班主任本体论研究、班主任工作研究、班主任素养研究、班主任发展研究的知识创生与沉淀状态。

一、时代要求:班级与班主任制度新趋势

1.新变革下的班主任与班级研究

高考是指引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之路的一面旗帜,“6选3”高考制度转向使高中的教学模式和班级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行政班到流动的教学班,班主任的角色需要从班级管理者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者角色转变[1]。中国走班制不同于美国走班制,有学者指出要警惕混杂在高考综合改革举措中盲目仿效美国走班制的“班级取消论”,对班级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浅显的工具价值层面[2]。不难看出,在近年来“走班制”带来的各种新发展上,现代班级需要尝试如何破局,通过组合思维对工作运行机制进行创新,使班级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重新焕发生命力。

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并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探索大中小学智慧教室和智慧课堂建设[3]。顺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风向,有学者进一步对未来班级进行构想,从班级学习、班级定位、班主任角色、教学与学习形式更新等方面来塑造未来班级[4]。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已成大势所趋,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育者需要在理念上、操作上加以转型。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对教育的要求已从“五育并举”发展到“五育融合”。“融合”不是简单的加法,作为“五育”的主要承担者,班主任需要和学科老师协调共促“五育融合”,正如有学者强调,融合学科教学与学生工作(德育)[5],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在学校、班级各层面的广泛开展,以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线上线下融合的班级组织变革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结构,转变为线上云班级模式。前几年的新冠疫情防控对班级建设及教育提出新要求,班主任也因此需要在认知迭代上完成自我跃迁,从“教学科的教师”走向“教学生的教师”,从“知识为中心”走向“学生为中心”,从“教材是世界”到“世界是教材”[6]。以新冠疫情为例的社会大规模突发事件作为外部因素为班主任走出“舒适圈”提供契机,拓展了班级教育的发展路径,极大地提高了班主任群体的综合能力。

有研究从“双减”的教育背景出发,诠释了班主任在“双减”中的工作转型方向。有学者指出“双减”背景下班主任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关系,面对新挑战借助多种途径和资源平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7]。此外,有学者关注到过重的教育负担引发的社会“内卷”现象使得家长产生焦虑心理,如何重建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成为“双减”政策之下班级管理需要思考的问题[8];“双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使班主任面临工作量增大、工作时间延长、非教学性任务繁重、家校共同育人程度深化等新困扰和新问题。

2.班主任制度的新意蕴

(1)班级新意蕴

通过梳理可以看出近年学界开始从“育人”主题出发解读班级。有学者认为班级是一个生长变化的空间,包含着发展变化的可能性,也隐含着生成性[9]。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对班级的认识从静态的层面转入动态的发展层面,从儿童发展特点出发,指出班级应该为儿童服务,随着儿童生命流变顺应成长与发展的变化[10]。也有研究关注到了人的情感要素,指出班级应作为关怀每个成员情感世界和精神生活的家园共同体[11]。班级概念的更新显示着教育对“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现代学校教育中的班级样态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育人功能。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及学生群体中出现个体从集体脱离的倾向。为了应对这一倾向,学者们重申了集体主义教育的价值。有学者从共同体的概念出发,指出中国班级是一个教学共同体,同时又是一个生活家园,一个管理组织;是多种共同体形态与组织的一种结合,是一个超级存在[12]。尽管班级发展到现在渴望更新变化,但是对于集体教育的建设仍需要传承发展,班级作为集体、共同体为学生搭建了共同学习的平台。

从以上可以看出,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深挖中国班级特点。有学者关注到了班级作为中国特有的教学组织,具备独特的教育条件与价值,将“班级”作为中国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从而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研究[13]。有学者更进一步从“班级”与“教育”两个层面出发构建班级教育概念。一方面分析“班級”作为集体发挥教育力量、作为公共小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作为生活家园终身滋养学生生命成长的作用;另一方面指出“教育”具有间接教育的形态,更是一种建设性、创造性教育实践[14]。想要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学,班级教育作为中国教育学体系中重要且独特的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价值毋庸置疑,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班主任制度发展

中小学班主任制的产生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学界对班主任制度出现了新看法,其中包括“班集体建设无用论”“替代论”,盲目学习西方走班制带来的“过时论”甚至“消亡论”[15]。有学者认为不同阶段的班主任制度会走向不同的发展,高中班主任制度会走向消亡;初中和小学的班主任制度则有两种可能,一是会更加完善,二是会逐步消亡[16]。不同学者的不同看法都为新时代班级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从中不难看出班级发展始终需要紧紧围绕学生发展,根据学生变化做出灵活的改变。

也有研究进一步关注到班主任制度的弊端。如有学者指出班主任制度存在管理主义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校有绝对的权力管理班主任;第二,班主任有绝对的权力管理班级学生,班主任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的两端,致使班主任工作丧失了生命的底色与根基[17]。再如有学者认为班主任制度存在制度性疏离,即指由于制度的设计而形成的对本该亲近的事物却产生了疏离。由于班主任主要对教育和管理负责,从而导致了班级责任向班主任倾斜,班主任与其他教师群体产生了疏离,不利于班级共同发展[18]。

基于此,不少学者开始探索班主任制度变革的路径。有学者构想了全员育人的制度,提出了“教育性学生管理”理念,营造全员育人的学生管理共同体,构建支持与惩戒相结合的学生管理体系[19]。也有学者尝试管理制度的创新,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即小学建立“包班制小班教学”“全科教师制度”模式,初中建立心理辅导教师兼职班主任制度,高中建立辅导教师制度[20]。在实践中,有学校推进了“双班主任制度”,一个班由两位老师作为搭档,在年龄、经验等方面相辅相成,使得“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管理理念落地[21]。以上种种理论更新与实践探索都使得班主任制度的研究更进一步,也促进了我國班主任制度趋向更加完备的健康发展。

二、多元综合:班主任工作热点话题剖析

1.结构性探讨

有学者通过国别比较研究,将班级管理的工作内容分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导等实践[22]。有学者将班级作为学校德育体系的子系统,指出班级建设包括班情分析、带班理念、班级目标、育人内容、实施途径,以及班级评价、支持保障等方面[23]。班主任工作的结构愈发丰富细化,为班主任工作的高效推进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2.聚焦性主题

(1)树立“育生命自觉”意识的班主任

生命自觉作为一种内驱力,对于任何发展阶段、任何职业都有促进意义。班主任作为具有鲜明独特性的学生领路人,“育生命自觉”成为一项新挑战。只有让更多的中小学班主任树立起生命自觉意识,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24]。有学者指出立体的、动态的、经验的、生活的、日常的班本课程,因其主体性、实践性、综合性、生成性、生命性等课程特征能帮助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提升自我生命了解,促进自我生命领悟,帮助自我生命把握与自觉生命实践,培育其个体生命自觉[25]。

(2)作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者的班主任

在21世纪,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共识。批判性思维质疑一般公认的结论,用建构性的论证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解释并作出判断。有学者从班主任自身特有的职责使命、社会文化历史理论视阈、现有批判性思维教育路径的不足出发分析班主任作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者必要性;从班主任角色工作的自身特点出发分析可能性[26]。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该学者进一步提出保护质疑的勇气、营造公正的氛围、阐述班级规则、运用系统性的方法指导规划选择等批判性思维教育策略[27]。批判性思维不是要求纯理性的思考方式,而是一种通过思考来审视和评价事物的方法。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班主任必须成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者,建构批判性思维的共同体班级,让学生学会用反思的眼光去审视问题、解决问题。

(3)促进学生发展的班级生活

班级日常生活是学校教育与个人发展的重要场域,是个体生活向公共生活转向的重要平台,具有过渡的重要作用。活动是班级生活的重要组成,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作为载体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学者指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自身兴趣、特点自主参与活动,充分发挥其创造性[28]。班会课作为班级活动的重要阵地被一线教师广为实施。有一线教师从班会课出发研究其育人价值,关注班会课上什么、怎样上才能精彩而有效、如何打造魅力班会课[29]。

(4)班级教育惩戒之“度”

多年以来,教育惩戒的“度”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长期实践中存在游走于“过度惩戒”与“放弃惩戒”之间而不知如何自洽的局面。有学者指出规制是突破惩戒困境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制定规制的过程中,班主任应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保证家长的参与,使得惩戒具有针对性与可实施性;又时刻监管制度,确保惩戒制度规范有效落实[30]。只有班主任树立起正确的惩戒观,采取合适的办法引导惩戒,引起学生身与心的提升净化,才能使惩戒的“两难”局面真正得到改进。

3.策略性综合

班主任工作如何做得更好?很多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对班主任工作策略进行了探讨。有学者从班主任的成长自述出发,描绘班主任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班主任工作实践的总结,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31]。有教师根据自身经验汇编著书,以教育叙事的形式,总结自身的实践智慧,针对如何应对学生日常行为不当的情况、如何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支持、如何提供学习方法、如何提升学力等问题给出了回答[32]。

有研究者关注到起始年级的班主任工作,通过案例分析,整理起始年级班主任的基本策略[33]。也有大部分经验总结为新手班主任如何开展工作提供了帮助。有学者用典型案例对新手班主任的常见管理事例进行详细的说明阐述,为新手班主任尽快进入角色提供了切实的指导[34]。

家校互动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家校沟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主题,有一线教师探究了小学初任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不畅的原因,提出了确立角色定位、提升沟通技巧、豐富教育观念等策略[35]。

4.现实性调查

自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后,减负的风愈吹愈烈,但班主任工作压力却并未得到缓解。有研究调查发现“工作时间延长”“事务性工作太多”是班主任压力大的主要原因;同时家长教育焦虑不减,要求班主任作出家庭教育的指导,而学校并未提供合理有效的指导,让班主任两面受困,工作负担进一步加重[36]。也有调查进一步关注到班主任工作时长。相关数据显示,班主任的周工作时长大约为65小时,而非班主任的周工作时长大约为55小时。其中,班主任在校工作时长平均数为10.42小时,下班后的工作时长平均数为1.71小时,周末工作时长平均数为4.03小时[37]。可以看出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在工作时间上有着明显差异,还有附加工作占据了班主任的休息时间。

有学者调查发现班主任留岗意愿总体较差,仅四成班主任留岗意愿强烈;对中小学班主任留岗意愿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其中来自班主任个人情况如年龄职称、班主任津贴等;班级学校的基本情况如班额、学校类型等对中小学班主任留岗意愿有显著影响[38]。从现实调查中可以看出班主任压力大、班主任工作强度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直接导致很少人愿意当班主任的局面。

三、纵横交错:班主任素养结构与内容

班主任核心素养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班主任核心素养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班主任核心素养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还要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备应对未知情境的能力。

1.结构特点分析

有学者对班主任核心素养进行解构,认为班主任核心素养应包括价值、情感、品格和能力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国敬业、关爱学生、教育信念、实践创新等八大素养[39]。另有学者基于德尔菲法建构出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基础标准、核心标准和理想标准三个层次:基础标准是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包括以学生为本、注重德育、提升能力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核心标准强调班主任的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及专业能力过硬、具备创新能力;理想标准则是在核心标准之上对班主任素养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该指标初步建构了班主任专业标准的框架,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评价依据[40]。

以上研究基于班主任自身来剖析班主任核心素养。另有学者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构出班主任核心素养框架,形成学生观、班集体功能观、沟通协调能力、全面质量观等12个层面的核心素养。该框架将班主任与普通任课教师区别开来,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优秀班主任[41]。21世纪社会变革和发展对班主任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素养研究要考虑到班主任未来的发展。有学者对中国班主任制度进行批判性反思,提出了未来班主任应具备领导能力、学习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教育家情怀等核心素养[42]。同时,有学者对核心素养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必须具备未来性、必备性、本质性、关键性、高级性的特点[43]。

2.内容切入

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班主任核心素养进行解构,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班主任理论自觉

对班主任理论自觉的研究是提升班主任素养的重要方面。有学者基于班主任工作坊的实践研究发现,班主任在处理日常繁琐事务中,不免陷入“自卑情结”或“自以为是”局面中,要靠理论自觉修身养性,实现自我价值的解放和超越[44]。有学者将班主任理论自觉定义为:以班主任为主体,基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换,将班级教育经验上升到理论阶段,内化为有意识的心理、思维和习惯。相比于学科教师,班主任理论自觉更强调班主任的主体性、自我反思和实践以及自我生成[45]。唤醒班主任的理论和知识生命,促进班主任进行知识的互动与转化,在实践层面有重要意义。

(2)班主任教育自觉

有学者认为“教育自觉”是班主任核心素养中最关键的一点。“教育自觉”是班主任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清晰的认知,班主任不仅仅是学生的教育者和班级的管理者,也是教育方针的贯彻者和培养目标的执行者[46]。也有学者关注到班主任“心理领导力”。“心理领导力”是一种内生动力,它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同时关注自身、引导自我成长[47]。从这一点来说,提升班主任自我引导、自我发展的“教育自觉”这一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3)班主任信息素养

有学者针对小学班主任信息素养进行研究,认为小学班主任应同时具备体现班主任工作职责与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与法律[48]。有学者从未来班级角度出发研究班主任信息素养,提出未来学生将面对世界的高度不确定性,未来班主任则需要把握教育中的确定性,以人为技术的标准,灵活自如地运用技术帮助学生个人成长和班级组织和谐,达到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49]。

(4)班主任情感素养

技术理性为班主任工作带来高效的同时仍然有其发展局限,尤其是班主任的情感素养的优劣对学生的影响较之技术理性更为重要。有学者将班主任情感素质定义为“在班主任工作实践当中形成的相对稳定且积极的、针对班主任工作特点产生的情感心理特征”[50]。也有学者认为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由对象客体、关系客体、情感本体和对情感的操作构成,其中主要包括六大类情感:道德、理智、审美、人际、生活、情感能力[51]。这些情感素质是先天生成的,具有自然性和稳定性,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塑造,通过社会锻炼形成更高阶的情感素质。

四、未来路径:班主任可持续发展之道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有多位学者从多个角度对班主任发展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开辟了班主任发展研究的新视野、新路径。

1.班主任发展的研究视域

既往的班主任研究大多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将班主任设定为班级教育的组织者、协调者和管理者,而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要求班主任的职责角色与核心素养要从管理角度向专业化角度转型。有学者在这一转向中提出提升班主任的课程领导力,即班主任在专业意识的驱动和专业能力的指引下对班级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的整合,進而形成教育合力[52]。可以看出,班级教育资源原本不会自发发挥作用,需要班主任凭借专业能力加以整合,将其有效地放大。

班主任是偏向经验性、实践性的工作。有学者认为,班主任需要在积累足够的可供判断的信息基础之上,将有效信息变成长期记忆,建立起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库[53]。然而,有学者提出无论是班主任的角色内涵,还是班主任的特殊操作系统,都不是仅仅依靠知识积累能实现的,更多的是建立在班主任的综合素养或人格魅力基础之上[54]。换句话说,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不再局限于知识取向下的精细、量化的考核指标,更多地应体现在修养层面,如班主任的职业素质和教育机智等。

乡村班主任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有学者通过与乡村班主任的合作交流明确指出,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的潜力是可能的,乡村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和创造性教育实践是能够实现的[55],然而现实并不完全乐观,乡村班主任缺乏外出学习提升专业水平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班主任工作的质量。长此以往,乡村班主任工作的局面将被动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2.班主任的培养模式

为促进班主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班主任群体的活力,各地区、各学校结合本土经验和教学特色尝试了多种班主任培养模式。班本课程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一个支点,可以成为班主任专业修养及能力发展的依托平台。有学者通过行动研究发现,班本课程能促进班主任的课程价值理解力和洞察力、课程规划能力、课程判断力和自身专业发展[56]。班主任的发展也离不开各级组织的支持,有研究显示,有的地区着眼于区域统筹发展构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围绕班主任不同发展阶段的现实需要,统一构建系统的优秀班主任五级梯队(包含新锐、骨干、功勋、首席班主任和德育特级教师)培养架构,形成特级引航,首席、功勋、骨干班主任培养模式,有效带动各阶段班主任的成长[57]。可以看出,班主任专业发展有其阶段性特点及规律,在培训中要做到不同阶段各有侧重,按需施训,挖掘潜力型、实践型、研究型教师资源。

当前,班主任的发展状况陷入瓶颈期,职业倦怠已成为班主任群体中的普遍现象。为缓解教师极度倦怠的现实生存状态,产生了一些新的培训模式,如有学者组织关于班主任发展的诗性实践,其关键要素包括教师发展的情感能量、游戏精神、闲暇文化、关系重建、理论渗透、先行组织者角色实践等[58]。同样,班主任的发展还在沙龙中以隐形的形式展开。“随园夜话”举办多种主题沙龙,将教育与音乐、绘画、诗歌等形式相结合,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班会,从家庭、学校、专业等方面建设班主任专业化的社会支持系统[59]。

班主任发展终究是班主任个人的成长,任何形式的班主任发展活动都需要得到班主任自己认同才有效果。同时,班主任主体认同的自觉性又是班主任培养模式得以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李娜.关于班级的多维逻辑分析及其对走班制改革的启示[J].教育理论研究,2017(11):32-37.

[2] 张鲁川.高中走班制改革背景下对“班级”本体价值之思考[J].现代教学,2016(05):4-8.

[3] 教育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EB/OL].(2022-02-08).http://

www.moe.gov.cn/jyb_sjzl/moe_164/202202/t20220208_597666.html

[4] 林进材.面对未来班级的想象与塑造[J].教育科学研究,2017(05):32-36.

[5] 佘林茂.走向教师领导:学校日常生活中的班主任角色构建[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01):63-70.

[6] 王晓波.自我跃迁:后疫情时代班主任的应然追求[J].江苏教育,2020(55):50-54.

[7] 边玉芳,张馨宇.“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指导[J].中国电化教育,2022(05):8-12+34.

[8] 李芒,葛楠,石君齐.“双减”的本质与责任主体[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03):24-31.

[9] 李家成.“新基础教育”的班级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17-20.

[10] 王宁.从儿童的视角分析中国班级的特性[J].教育科学研究,2017(04):41-45.

[11] 张聪.高质量班级生活中的情感支持问题探析[J].江苏教育,2020(23):35-39.

[12] 熊华生,孙利.中国班级特性[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5):67-72.

[13] 李家成.论基于“班级”的教育学——从“班级”作为中国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思考出发[J].教育科学研究,2016(01):11-17.

[14] 李伟,熊华生.班级教育:作为中国教育学概念的话语分析与内涵建构[C]//第十二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论文集,2022.

[15] 张聪.班集体建设还有意义吗?——对我国七十年班级教育的追问与审思[J].湖北社会科学,2019(12):160-166.

[16][17] 杜时忠.“班主任制”走向何方?[J].教育学术月刊,2016(11):3-10.

[18] 王宁.寻求教师的自发性合作,形成班级教育共同体[J].班主任,2020(08):5-8.

[19] 刘长海.教育性学生管理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33.

[20] 裴娜.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班主任制度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7(01):15-17.

[21] 张胜辉.“双班主任制”:搭档互补提升班主任职业效能感[J].中小学管理,2019(09):44-45.

[22] 王廷波,卜庆刚,刘丹.逐步走向“育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基于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中国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22(06):80-84.

[23] 赵福江,李月,龚杰克.构建以班主任工作为核心的学校德育体系[J].教育科学研究,2021(08):66-71.

[24] 李家成.以班主任的生命自觉,育生命自觉的学生[J].新班主任,2020(06):1.

[25] 李伟,余姣姣.班本课程的教育意蕴与价值归宿[J].班主任,2023(03):5-8.

[26] 李牧川,王清筱,蔡涛.作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者的班主任:必要性、可能性与实践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21(02):79-86.

[27] 李牧川,王清筱,范文静.班主任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实践策略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01):12-16+23.

[28] 张书娟.在班级活动中助力学生健康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93-94.

[29] 丁如许.班会课,就是要解决问题[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2:3.

[30] 周勇.管理规制是破解教育惩戒权困局的有效抓手[J].中国教育学刊,2020(01):39-45.

[31] 齐学红,李亚娟.班主任工作十日谈 幸福老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9.

[32] 钟杰.教育让希望重生:钟杰班主任实践智慧[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55.

[33] 赵福江.起始年级班主任带班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

[34] 熊华生.做一个老练的新班主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42.

[35] 陈雪.小学初任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17(02):92-93.

[36] 刘京翠,赵福江.“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基于对全国16,166名班主任的问卷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22(08):44-52+63.

[37] 宋洪鹏,郝保伟,鱼霞.中小学教师不合理负担表现、不利影响及应对策略——基于北京市的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21(10):

70-76.

[38] 秦鑫鑫,吴晶,张猛猛.中小学班主任留岗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5065位班主任的实证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21(11):54-

60.

[39] 陈萍,张斌.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与框架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1(02):102-104.

[40] 江涛.班主任核心素养及专业标准体系建构——基于德尔菲法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8(12):78-87.

[41] 汤林春.班主任核心素养框架设想及其意义[J].江苏教育,2016(06):48-49.

[42] 齐学红.未来班级发展走向与班主任核心素养构建[J].教育科学研究,2017(02):19-21+30.

[43] 林丹,卜庆刚.回归“育人”之初心——论“学生发展指导”作为班主任核心素养的探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7(03):29-34.

[44] 李牧川.让班主任工作坊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福建教育,2020(21):1.

[45] 余姣姣.班主任理论自觉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22.

[46] 李筠.教育自觉:班主任核心素养的第一要义[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6(02):46-47.

[47] 李季.心理领导力:班主任的核心素养[J].中小学德育,2016,(05):40.

[48] 刘曾曾.小学班主任信息素养的存在问题与提升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2.

[49] 于伟.未来班级——高技术与高情感平衡[J].教育科学研究,2017(02):14-18.

[50] 黄晓娟.浅析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7(03):36.

[51] 陈明.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结构与提升路径[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28):132-133.

[52] 齐学红.班主任的课程领导能力何以可能[J].班主任,2018(01):1.

[53] 王立华.班主任判断之本:从经验判断走向专业判断[J].班主任之友,2017(03):46-49.

[54] 齐学红.知识抑或修养:班主任专业化的价值诉求[J].教育视界,2016(02):4-6.

[55] 李家成.中国教育现代化视野下的乡村班主任:困局与破局[J].新课程评论,2019(06):21-26.

[56] 刘永存.班主任课程领导力审视——基于一项班本课程实施的行动研究[J].教师发展研究,2019,3(01):79-85.

[57] 陈文燕.“梯队式培养”: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区域策略[J].中小学管理,2019(09):46-48.

[58] 李伟.班主任工作坊:教师发展的诗性文化实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272.

[59] 齐学红.“随园夜话”:一个专业引领下的班主任实践共同体[J].江苏教育,2019(47):7-10.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学者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学者介绍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