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通常情况下需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以免发生恶变的情况。手术后,患者的身体护理和饮食调理也是需要重视的环节,应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以促进身体恢复。那么,做了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在饮食方面有哪些须注意的要点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〇 了解肠息肉切除的方法
目前,切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消化道内镜切除,常见的有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手术名称,不同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创伤也各不相同。现在最常使用的是内镜息肉高频电切除术,适用于直径较小、数量较少的息肉,以及早期的息肉恶变,特别是带有蒂或亚蒂的息肉。这类内镜切除术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通常在门诊就能够完成手术。息肉切除后2—3天,患者便可恢复正常饮食。
息肉较大或者早期肠癌患者需要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虽然也是内镜手术,但这类手术往往切除肠壁的深度较深,部分患者甚至伴有肠壁穿孔,需要内镜下用夹子夹闭伤口,所以手术的创面较大,患者恢复较慢。患者术后须禁食一段时间,以流质饮食为主,再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无须切除肠管,只是将息肉切除后,送至病理科化验。病理科医生会明确息肉的性质,判断是否有恶变。如果息肉大、数量多,且怀疑有恶变,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开腹手术切除病变肠管,还可能需要清扫淋巴结。
〇 患者术后的饮食安排
1. 患者术后第2天须禁食,可饮少量水,以常温水为宜。
2. 术后第3天可进食,应以流质饮食为主,先喝200毫升米汤,若无任何不适和异常反应,4小时后可以吃半流质食物,如肉汤、面条、稀饭等。需要注意的是,食物温度以稍高于室温为宜,须避免食用过烫的食物;在半流质饮食的过程中,不宜进食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3. 半流质饮食须维持3天,术后第6天可恢复正常饮食,但仍不宜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因为膳食纤维会促进排便,但排便对肠道创面的刺激很大,不利于处于术后恢复初期的患者康复。
4. 术后10天可正常进食青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〇 患者术后的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肠息肉被手术切除后,肠黏膜会受到一定损伤。此时,若患者不注意饮食和休息,进行剧烈运动或吃一些难以消化的食物,轻则创口愈合不佳,重则发生肠道穿孔。因此,患者术后一定要加以注意。
切除肠息肉后的日常饮食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1. 少吃高油、高脂的食物。这类食物往往不易消化,且有一定“滑肠作用”,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腹泻。患者术后的日常饮食要注意烹饪方法,少用油炸、油煎的方式,以水煮或清蒸为宜;减少肥肉类食物的摄入量,控制食用油的用量。
2. 注意观察自身对各类食品的适应性,注意个体差异。有的患者会发现,一些术前对自己肠道不会产生影响的食品,如牛奶、鸡蛋等,术后再食用就突然导致腹泻。那么,应尽量不再吃这类食物。
3. 少吃高膳食纤维的食物,戒烟限酒。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蠕动,对健康人群来说是好东西,但是不易消化,对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有不利影响。另外,吸烟及过量饮酒可导致直肠息肉癌变风险增加,因此患者要做到戒烟限酒。
4. 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患者应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注意忌口,以免对肠道创面造成刺激,导致伤口发炎。肠息肉切除后的1周内,可选择易消化的菜汤、米汤、面汤进食。这类食物容易消化,同时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够为人体提供一定的能量。
5. 要多吃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果身体缺乏蛋白质,通常会导致抵抗力下降,甚至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患者术后恢复正常饮食后,可适量吃瘦肉、鱼肉、豆制品等,注重蛋白质的补充。
6. 多吃含铁元素的食物。术后患者受手术创伤影响可能会流失部分血液,因此还要注重铁元素的补充,以促进创口愈合,预防贫血。恢复正常饮食后,可多吃苹果、动物肝脏等。
7.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肠息肉切除后,患者要注意维生素的补充,有助于强化机体免疫力,还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
8. 规律饮食。肠息肉切除后,患者要做到规律饮食,每日三餐定时进食,避免出现饥饿或饮食不规律等不良情况。
〇 术后的其他注意事项
首先,患者在术后2周内须禁止剧烈运动,所有活动以平缓不出汗为宜,任何活动都要避免出汗;术后2个月内须禁止饮酒,以免刺激肠道。
其次,患者术后应定期前往医院做肠镜检查,目的是观察手术创面的愈合情况,评价手术效果,必要情况下需要处理残留病变。如果患者恢复情况良好,达到痊愈效果,以后可每年复查肠镜1次;如果连续3年均未发现新的息肉或其他异常情况,可改为每3—5年复查1次。
患者的术后饮食要认真听从医生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食物,因为医生最了解不同食物对伤口的影响。千万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经验或凭自我感觉进食,这样很容易招来麻烦。肠道的创面愈合需要3周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患者只要保持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通常不会发生不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