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红红 王亚梅 王芹
(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 东台 224200)
支气管肺炎为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因多种病原体侵袭肺部细小支气管,引起感染所致,发病后患儿会有喘息、痰鸣、发热、咳嗽等临床特征[1],严重者会给患儿产生不良的身心影响。以往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中医学认为支气管肺炎为患儿机体受到风邪外侵入肺,导致壅遏肺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诱发咳嗽;又因风邪携热入里,从而导致肺燥、鼻干、流浊涕,故发为风热证[2]。因此,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主要机制为肺气郁闭,中医需采用祛痰、宣肺、清热等治疗原则。目前,中医多种治疗方法已被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是穴位贴敷法具有显著作用;穴位贴敷法将中药与经络理论相结合,通过经络让药物发挥疗效,用以宽胸降气、舒经通络,提升机体免疫力[3]。穴位贴敷法属于中医特色技能,可发挥通气血、舒经活络等功效。中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对症用药,具有疗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能从根本上调节患儿机体阴阳、气血平衡,促进患儿机体快速恢复;同时小儿肺脏较为娇嫩,发病后机体较为虚弱,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相对更为安全,可促使病情尽快康复。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肺炎风热证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3 月至2023 年4 月医院收治的80 例支气管肺炎风热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2例;年龄5~11 岁,平均(8.01±1.18)岁;病程1~7 d,平均(4.57±1.52)d。观察组男27 例,女13 例;年龄5~10 岁,平均(7.94±1.34)岁;病程1~8 d,平均(4.67±1.67)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编号:(2022)伦审(论文)第(15)号]。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中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小儿哮喘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肺炎喘嗽之风热闭肺证诊断标准,即主证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气急;舌脉有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1.3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主症为发热、咳嗽、气急;急性起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正常;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类型的肺炎与肺结核病;伴有治疗禁忌证;伴有严重感染;伴有精神疾病;不配合完成本研究;中途退出本研究。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感染、止咳、雾化治疗等。伴有细菌性感染者,可给予抗生素治疗,选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国药准字H20010775)100 mg,静脉滴注,用药7 d。伴有支原体感染者,可选用阿奇霉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1466),静脉滴注,每次剂量为10 mg/kg,每天用药一次,5 d 为一个周期,停药4 d 后再用3 d;或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国药准字H20080631),体质量≤45 kg,用药剂量为首日4 mg/kg,静脉滴注,分1~2 次静脉滴注,后根据感染程度,2~4 mg/(kg·d);体质量>45 kg,根据感染程度,100~200 mg,200 mg分1~2 次静脉滴注;或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0359),静脉滴注,40 kg 以下的患儿,每次用药剂量为20~30 mg/kg,40 kg 以上的患儿,每次用药1.2 g,每天用药2 次。伴有病毒性感染者给予抗病毒治疗,注射用热毒宁(国药准字Z20050217),静脉滴注,3~5 岁用药剂量不超过10 ml/ 次,1 次/d;6~10 岁10 ml/ 次,1 次/d;11~13 岁15 ml/次,1 次/d,本品使用后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滴管。开展雾化治疗,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注册证号H20140475),或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国药准字H32024609),雾化吸入,每天2 次。同时还需配合对症治疗、常规护理,指导患儿合理饮食,并做好拍背排痰、物理降温等处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将细辛3 g、白芥子10 g、麻黄3 g、五倍子3 g、桂枝3 g 等中药研磨成粉,用白醋调成糊状,均匀涂抹于医用自粘敷贴,表面以大小适中的纱布覆盖,后将其贴敷于患儿双肺俞穴、定喘穴、天突等穴位,每天1 次,4~6 h/次,以皮肤发红为度,3 d 为一个疗程,可连用2~3 个疗程。可根据患儿局部皮肤情况适当更换贴敷穴位。
1.5 观察指标(1)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即根据患者中医症状表现纳差、咳嗽、咯痰、喘息、发热流涕,从轻到重评分,0~6 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6]。(2)对比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即退热、喘气、咳嗽、哮鸣音、肺啰音等消退时间,同时对比治疗时间。(3)对比呼吸功能指标,即用肺功能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4)对比炎性因子水平,即取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分离血清,检测C 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7]。(5)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消失,X 线检查肺部病灶吸收,为显效;症状、体征好转,X 线检查病灶吸收有限,为有效;以上标准未达标,为无效[8]。总有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2 两组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比较(d,)
2.3 两组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呼吸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呼吸功能指标比较(L,)
表3 两组呼吸功能指标比较(L,)
2.4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4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5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其中显效25 例、有效14 例、无效1 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其中显效18 例、有效15 例、无效7 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学中支气管肺炎属于“肺炎喘嗽”,表示引起小儿支气管肺炎与外感风邪有关,而外邪又会从口鼻侵犯入肺,故常规西药治疗能改善通气状态,控制炎性反应,但停药后易引起反复发作,故西医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不佳,需要辅以中医治疗[9~10]。
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中医治疗方案常被应用,如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为中药穴位贴敷属于特色中医疗法,具有无创、无痛的特点,不经肠胃用药,可减轻脾胃损伤,适用于小儿;同时还能行气血、平衡阴阳,调动机体免疫功能,可提升治疗效果[11~13]。此外,通过中药穴位贴敷可作用于病灶,药效更快被吸收利用。且中药穴位贴敷可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具有扶正、祛邪作用,刺激穴位以退热、止咳化痰、宽胸理气,且操作简单、安全,能达到引病邪出体外的目的,有效改善肺功能[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原因为穴位贴敷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中,能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炎症介质的吸收,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加快相关症状的康复,进一步辅助提升治疗效果[1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为穴位贴敷疗法属于一种外治法,现代治疗将其称为透皮用药,此疗法不会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胃肠道等,可以提升用药浓度,有效预防副作用的发生;且腧穴还对药物有强化、浓聚的作用,不单纯是穴位刺激、药物透皮吸收,而且将两者相叠加,相互激发、协调而产生的一种整体强化效应;且小儿因皮肤较为娇嫩,相关组织的透过性好,有助于药物进入皮肤而对相关穴位产生刺激作用,故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效果更加显著。与此同时,联合西医治疗方式,能辅助提升疗效,对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与促进患儿病情的康复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