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的指导策略

2024-05-14 10:30刘丹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3期
关键词:审题作文材料

刘丹

新材料作文是在传统文体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文体,下面从语篇分析等方面探讨写好新材料作文的方法。

一、高中新材料作文特点

1.题材生活化

从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开始进入高考作文的范畴。新材料作文能通过材料联系学生的周边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深刻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和观点。它既契合了新高考的主题,又反映了“家国之事,天下之事,万物之事”的新潮流。如在“毕業前的最后一课”的作文材料中,教师说了一句“你们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就能看出教师对学生的不舍和期望。又如2021年北京试卷,“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与当下高考学生的状态有很大关系。这种类型的材料契合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2.内涵时代化

在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在近几年的高考新素材作文中,也出现了很多“三字经”的题目。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新材料作文在主题上与时代主旋律有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新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可以与时代发展、新时代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等相结合,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写作活动。除此之外,新材料作文体现出学生经验与时代主旋律的契合程度,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也能多元化地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水平。

3.立意个性化

新材料作文中的立意和思想蕴含在具体的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主题,学生要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得出与之相一致的主题,这就体现了材料作文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独特性,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角度和立意水平。这充分显示了新素材作文在立意上的多样性,许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因为立意不明确,往往得不到高分。对此,学生不仅要弄懂阅读材料的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材料中蕴含的哲理,并对其进行升华,这样才能紧扣题目,写出精彩。

二、新材料作文的现状

1.写作基础薄弱

目前,中学试卷上的新材料作文日益增多,这里面有一些与社会有关的话题,也有真实的社会问题和热点新闻。然而,很多学生不能从这些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也很难找到正确的立意并提炼出明确的观点。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和写作信心,也会让学生在写作时无所适从,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深度,没有逻辑性。

2.写作指导不科学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充分地研究新材料作文的内涵,而是依据现有的材料引导学生解读和训练;对于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效率比较低,取材的范围小,导致学生常常围绕有限的材料进行解读,不仅不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还会限制学生写作思维的发散,教学效果欠佳。在课堂上,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关键字来分析题目,而没有进行专业的判断方法的培训。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教师教授的方法有时候在考试时完全用不上,因为他们缺乏对于材料的自主解读和立意,导致在陌生材料中不能快速确定写作主题,这就给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三、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策略

1.注重素材积累

丰富的素材是写作的基础,目前高中新材料作文涉及范围广,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素材的掌握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新材料作文来说,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素材库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必须把这项工作融入平时的教学中,以高中语文教材为基础,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挖拓展,补充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为学生提供更多素材。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的时政,阶段性地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时政素材。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课时补充重要人物的生平轶事、名言等。还可以订阅优质的报刊,如《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人物周刊》《青年文摘》等,或要求学生摘选其中的重点内容,以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量,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的好习惯。还可以引导学生就摘录的素材写小论文,表达看法和观点,从而锻炼学生提炼观点、运用素材的能力,可以有效解决写作时素材匮乏、不会安排素材、行文缺乏逻辑等问题。

2.注重审题教学

新材料作文通常与当前的热点材料相结合,在写作过程中,审题是最重要的一环,考查的是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审题时,要引导学生阅读所给的材料,并概括大致内容,提取关键词,以此为突破口,对题目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其次,要鼓励学生表达观点,通过讨论交流大致掌握中心思想。最后,可以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针对班级学生的薄弱点,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大量写作练笔,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审题和抓取关键信息,确定材料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例如下面的材料:一位父亲缺乏开车的安全常识,在高速公路上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完全不考虑后果。女儿屡劝不改,无奈只好向交警举报父亲。事情发生后,人们议论纷纷,请就此事发表你的看法。分析这则材料可知,焦点在于女儿坚守交通安全原则,举报了父亲,虽然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孝顺或者背叛的行为。因此可以确定主题围绕“坚守原则”“生命安全同孝心相比谁胜出”等展开。

3.提高立意高度

在新材料作文中,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分析材料时,学生不能将自己限制在固定的思路和想法中,而是要主动进行创新和联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审题立意,找出最优的写作方向。在高中新材料作文中,许多材料本身并没有重要的意义,一般只是简单的故事或者现象,但在这些材料的背后,经常隐藏着深刻的哲思,这就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把材料中包含的道理和生活中的事件、现象联系起来,这样既能确保立意不会走偏,又能提高立意的高度。利用联想法审题时,可以遵循如下步骤:第一,通过对材料的反复阅读,充分理解材料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二是找出其中蕴涵哲学意义的语句,反复琢磨,体会其深意;三是联想、拓展,把素材的含意同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确定写作思路。

例如,有一则材料:野兔十分狡猾,猎人平时很难逮到它们,但是由于下雪天野兔从来不敢走自己没留下脚印的路,因此猎人在雪天只要在有野兔脚印的地方设下陷阱,就可以轻易抓到它。通过对这则材料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野兔对自己走过的道路过于信任,不敢探索新的道路,从而导致了悲剧。可以将这些与生活中的事件或者道理联系起来,比如从野兔的角度出发引申出如果一个人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从猎人的角度出发可以引申出只要善于观察就能发现规律,并找到问题的破解之道。解读完材料中蕴含的哲理,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让学生通过提纲或思维导图将自己联想到的与之有关的素材写下来,便于后续创作。

4.发散写作思维

教师要注重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这对于避免学生所写的文章“换汤不换药”大有裨益。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许多学生存在严重的思维定式,经常会进行议论文套作,也就是提出观点、三段式主体,包括论点和名人事迹,以及结尾点题归纳。学生对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和提取的能力较弱,很少有学生可以在紧扣材料的情况下发散思维,将立意深化,通过选取适当的素材,结合自身的观点,灵活地写作。对此,教师可以对文章的布局结构、语言表达、观点阐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提升作文水平。例如,202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是以“本手,妙手,俗手”为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解读这个话题时,大部分学生虽然不了解围棋,但是可以根据材料,理解这三种下法的隐喻:本手是指稳扎稳打的基础,妙手是指创新突破的格局,俗手则是指急功近利的败笔。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这些关系布局议论文的总体结构,而不是采用简单的罗列式。二是优化书面语言。学生在组织语言时,既要简洁、准确,又要优美动人,在表达观点的同时,保證行文的流畅通顺和结构的严密。在这两个方面的启发下,学生不仅会注重作文的总体结构,还会注重字斟句酌。

5.注重评价修改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新材料作文属于全新的写作模式,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由于学生水平不一,其最终的构思布局与写作质量也参差不齐。所以,在新材料作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必要的写作方法外,还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不断优化写作方法,从而提高作文水平。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以衡量学生对新材料的审题能力。比如,对新材料的审题是否切合实际、所选的立意和写作方向有没有深度、所确立的视角是否独到,从多个方面评估审题结果。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级评价,因为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所有的评分都是一模一样的,这会让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感到沮丧,从而影响他们对材料的解读和后续的创作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建立分级的评分制度,在评价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基本的审题能力上,只要他们高质量地完成了对材料主题的归纳并确定了立意,就算成功的;而对于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要侧重评价他们审题的深度和独特性、写作的构思布局、语言表达,以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综上所述,对于新材料作文写作教学,教师不仅要让素材积累常态化,还要加强审题立意的指导,引导学生发散写作思维,拓宽审题角度,进而写出好文章。

猜你喜欢
审题作文材料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三招”学会审题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七分审题三分做
最美材料人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