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骁
在教育教学中你有没有想过,把“管理”和“命令”变成倾听和咨询,把“批评”和“指责”变成“关注”和“期待”。如果换一种思路我们的教育可能会更有效果。工作思维模式的改变一个方面是经验?反思得来的,一个方面是困惑?灵感得来的。常用的心理学效应如“南风效应”“破窗效应”等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未必得心应手。
有一个心理学效应——霍桑效应。我就是很好地运用了霍桑效应改变了一个孩子看世界的眼光。
八年级下期我接班成了王同学的班主任。但是说实在话,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作为她的语文老师与她的沟通一直不顺畅,和她讲话总让我有一种挫败感。她一直对我是抱有敌意的,而且她的这种敌意具有广泛性,她对周边所有的人似乎都有。值日时她会提前走掉,考试时她会抓过邻桌的卷子来抄,因为一句话她会把男同学的头打破缝针。以至于春游的时候分组她会落单,安排座位时她周围的邻居都很不情愿。这样的孩子该如何教化?
怎么办?怎么办?
不管她学习成绩如何,作为一个社会中人她总得参与社会交往,学着为人处事吧!但是,怎么改变她?又是什么原因让她成为了今天的这个样子?是不是她听了太多指责和否定?如果是,那么她的内在自我应该是很小很小的,她实际上是缺乏安全感的。因此她需要装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来给自己壮胆。想到这一层,我开始可怜她,也想着尽己所能带她走出那方小天地。
我在寻找改变她的契机。
有一天延时辅导即将结束时但是还没放学,教室里突然有人啸叫,我正坐在讲台上和另外的同学谈话,我抬头看见她正在声音发出的方向,于是就想咨询一下她怎么回事。前提是没有怀疑她,只是想借机找她聊聊。结果当我喊到她的名字还未开口讲下面的话时她已经开始冲着我怒吼了。我一下子怔住了,想不到她会如此咆哮!谈话当然无法进行。更糟糕的是此后的工作中,她总是与我对着干,斜睨着眼睛看我,我的问话不回答。这师生互动的模式糟糕至极!连关系都无法建立何谈教育和影响!
以改变为目的,以管理为手段的尝试失败了。
但是转机总需要一个更合适理由吧。有时候沟通不一定是面对面的,或许转个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开始关注她的些微进步,并把我看在眼里的零零碎碎变成短信发给她的家长。经过八年级下期的期末,又经历了一个暑假之后到开学前夕,我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就约她的父亲进行了一次长谈,我明确地表达了对孩子的期待和对家长的期待,希望家长做好孩子的引导工作,并把老师的鼓励传达给孩子。这个学期,在我屡次温柔和期待的眼神中她在悄悄改变,我明显地感觉到王同学温和了许多,柔软了许多。完全不是我印象里的那个头上长角身上带刺的孩子。她在与同学们的人际交往中也渐渐地卸下了自己的防护,与同学们之间的冲突也没有了。过去那种在她觉得不安全的情况下会选择主动攻击的情况也不多见了。过去在老师帮她指出问题的时候她是满脸不服,甚至用挑战的语气与你对抗,而今她会莞尔一笑,其实她笑起来时两个酒窝很好看。
是什么让她改变了?是倾听和关注。是建立了同盟军的,持续不断地关注。
这学期开学以来,我采用了迂回战术,曲线救国。上个学期和家长沟通时谈问题比较多,建议比较多。这个学期我会时不时和她家长沟通她在学校里的日常小事,比如她上课发言了,作业完成及时了,手工做得好了……当然都是正向的,并且提醒家长告知孩子老师对她的关注。除此之外我还善用爱的其它语言与她交流。比如巡课时,我会走到她的身边,抚一抚她的背,有时会帮她整理一下校服的帽子,还会在她的作业本、家校联系本上写上鼓励她的话,或者用评语与她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还会在班会课上提着她的名字公开表扬她,在大课间跑步过程中和她齐头并进。她在学校里的这些细微进步我都转化成了文字发给她的家长了,不再是告状不再是批评,她家长接到这些信息时自然心情愉快,这样她和妈妈的亲子关系也变得好起来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了,媽妈的教导她也能听进去了。亲子关系改变了,师生关系也改变了,同学关系也改变了。每一天她都怀着愉快的心情到校,在学校里学习效率自然也提高了,老师又时时关注着她,她自然能够感受到这种温暖,内在动力就会增强。因此她妈妈说现在孩子在家也不顶嘴了,而且回家就抓紧时间写作业,而以前都是磨蹭到半夜,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的。
一朵隐藏了刺的玫瑰绽放了。
从这个案例上来说,老师的真诚关怀,老师的鼓励就是一束光。尤其是对于落后儿童来说,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被批评,被指责,被忽视的情况更多,他们长期行走在没有光亮的世界里,很多孩子几乎丧失了前进的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他们认为自己不行,他们回报社会的方式也自然带有自己成长的烙印,从未被温柔以待的孩子如何会温柔地对待别人呢。其实这一类孩子更需要借助老师的鼓励来点亮希望。教师真诚的关爱,教师轻轻的叮咛,教师善意的提醒,教师鼓励的眼神都是一丝丝微光,都有可能给予孩子爱和温暖。
这就是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霍桑效应的作用就是持续的关注!
合适的夸奖和鼓励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成为差生,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被批评指责,没有一个孩子不渴望被看见,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成功。人的一生中,总会有着各式各样的愿望。有些愿望看似很遥远,很难实现,但当你坚信自己可以做到,并有旁人一直鼓励你的时候,你离你的愿望就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