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鹏
摘 要:宋代湖田窑影青瓷从初创到名扬天下,经历了一场华丽的嬗变。宋代湖田窑产品种类丰富,涵盖普通瓷器、粗陶瓷器、制瓷工具、窑具等四大类,应有尽有,品种之全是宋代诸窑所烧造之冠。影青瓷属于石灰釉,用瓷石和釉灰配成。湖田窑影青瓷把陶瓷的材料、造型和装饰有机结合,创造出实用美观的陶瓷佳品。
关键词:宋代;湖田窑;影青瓷;工艺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01
湖田窑是五代至明代后期著名的窑场,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东南4千米的湖田村,分布在与昌江相通的南河流域,东临三宝蓬瓷土产地,南依森林密布的南山,西连匣钵原料产地马鞍山,北凭南河。湖田窑创烧于五代,兴盛于宋代,鼎盛于元,明洪武开始衰落,明隆庆、万历之际,退出历史舞台。湖田窑是景德镇古瓷窑遗址中烧瓷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广远的一处代表性窑址。湖田窑五代时烧造青瓷和白瓷,宋代时烧造青白瓷和黄黑釉瓷,元代烧造青白瓷、卵白釉、黑釉、青花瓷,明代烧造青花瓷、素白瓷。入宋,湖田窑始烧青白瓷,北宋晚期青白瓷生产的技术达到最高水平,从景德镇众多窑场中脱颖而出,成为景德镇宋代诸窑之首,陶瓷产品和制瓷技术通过东河、南河走向昌江,再流向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南宋是青白瓷的嬗变期,元代是青白瓷的衰落期。青白瓷又有隐青瓷、影青瓷、映青、印青之称,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清澈如湖水,莹润如玉。1988年至1999年,共对湖田窑址进行了十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窑炉、作坊、生活等遗迹和“数十万件”瓷器、窑具、制瓷工具等各类文化遗物,资料比较系统、全面①,是研究湖田窑景德镇制瓷技术与艺术在10至14世纪发展和演变历史的最好的窑场②。1937年,英国学者普兰柯斯首次到湖田窑址进行了考察,并记下了考察情况,将湖田窑介绍到了欧洲③。
1 品类
湖田窑址出土的遗物可分为普通瓷器、粗陶瓷器、制瓷工具、窑具等四大类,其中宋代的普通瓷器有青釉器、青白釉器、黄黑釉器、黑釉器,器物按用途的不同,划分为日用器皿、酒器茶具、陈设用瓷、文房雅玩、宗教供器、瓷塑人物、瓷塑动物,类别丰富,应有尽有,品种之全超过景德镇宋代其他窑口。具体来说,日用瓷有碗、盘、盆、钵、碟、盏、瓶、温碗、汤瓯、铫、渣斗、水浇、孔明碗、莲蓬头、盏托、罐、洗、水盂、匜、枕、炉、灯、灯盏、多管器、烛台、香薰、薰座、器座、器盖、权等,酒器茶具有尊、执壶、杯、高足杯等;文娱陈设用具有鸟食罐、花盆、盒、印章、印章盒、砚台、砚滴、象棋子、围棋子、围棋罐、珠子、雕像、人物头像、动物塑像、佩饰、春宫、男根和女乳等;杂器有俑、水碓、磨、骰子、球状物、纽扣等。
湖田窑在中国陶瓷史上一直是作为宋代南方一处杰出的民窑窑址而名扬天下,但考古资料显示,湖田窑在宋代也生产官窑瓷器,至少承担过生产贡瓷的任务④。1997年在湖田窑豪猪岭T2出土的一件仿越窑青瓷的瓶底(97FT2③∶39)就刻有“迪功郎浮梁/县丞臣张昂/措置监造”的题记,这块瓷片上的铭刻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张昂措置监造”的瓷器应是贡瓷,因为张昂在此自称“臣”,说明他是皇帝任命的并为皇帝监管瓷器烧造事宜。“张昂贡瓷”标本的发现,第一次用实物证明北宋时期景德镇湖田窑曾经为皇家生产过贡瓷⑤。印证了《宋会要辑稿》第一百四十六册《食货》卷五二之三四“瓷器库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饶州、定州、青州白瓷器及漆器以给用”和婺源县《嵩侠齐氏宗谱》关于“景德镇窑丞”齐宗蠖于庆历五年(1045)解运景德镇烧造的“御器”到京师的记载,景德镇窑在北宋中后期曾经生产贡瓷应是确定无疑的历史事实⑥。
2 造型
湖田窑青白瓷器丰富多彩、花样层出不穷,富于创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突出特点。它独具匠心、满目琳琅的美不仅表现在品种上,还生动体现在每一种器物局部构建的细微变化上。可以说绝大多数器类都不止一个式样,碗有墩式碗、撇口碗、花口碗、侈口碗、斗笠碗、饼足碗、芒口深腹碗、芒口浅腹碗、芒口折腹碗、芒口斗笠碗、芒口小碗;砚滴有人物形砚滴、动物形砚滴、植物形砚滴、袋形砚滴、扁壶状砚滴、多边形砚滴、扁圆腹砚滴、长椭圆形砚滴;炉有带座炉、圈足炉、三足炉、四足炉、饼足炉、八棱炉、兽背炉、异形炉;枕有人物枕(图1)、动物枕(图2、图3)、镂孔枕、长方形枕、元宝形枕、荷叶形枕(图4)。
墩式碗,数量多,形状墩式,圈足。罐,数量多,品种全,造型各异,依据形态不同分为瓜棱罐、八棱罐、圆腹罐、扁腹罐、竹节罐、子口罐、直颈罐、小罐、带盖罐、长方形口储钱罐、双唇罐、柳斗罐,柳斗罐,直口,直径,鼓腹、弧腹,小平底。瓶,有瓜棱瓶、花口瓶、六棱瓶、八棱瓶、盘口瓶、长颈瓶、葫芦瓶、琮式瓶、净瓶、狮背瓶、梅瓶、贯耳瓶、蒜头瓶、小瓶、尖底瓶。各式各样的动物塑像,均捏塑成型,五官戳印,多是玩具类,种类有猴、狗、马、鹿、牛、大象、狮子、麒麟、羊、猪、鹭鸶、比翼鸟、鹰、鸡、鹅、青蛙。猴类,憩猴状、乳猴状、戏猴状。狗类,卧狗、站立狗、载人狗。马类,马上封侯、背上坐猴、胡人骑马、单体马状。鹿类,鹿口衔有一枝灵芝草,寓意“鹿衔灵芝”。牛类,童子牧牛状。狮子类,卧狮、蹲狮、普贤骑狮。麒麟背上塑人物,寓意麒麟送子。杂器有扁平长方形水碓,圆形磨,正方体骰子,扁平圆形纽扣。
湖田窑五花八门的影青瓷器造型,体现了制瓷匠人运用泥料,胸有成竹,随心所欲的娴熟技巧,彰显了匠人的惊人创造力和艺术智慧,是最能代表湖田窯核心技艺和陶瓷文化的陶瓷主体。这些瓷器造型既继承了唐、五代以来的传统器型,如碗、盘、执壶、盏、瓷枕、动物雕塑等,又别出心裁,开发了许多新的东西,如各式香炉,各式人物枕和动物枕,人物雕塑中的佛像、罗汉像、文仕像、戏婴像和观音像,砚滴等数不胜数。
3 装饰
湖田窑影青瓷力求各式制品满足群众多方面的实用需求,也十分注重外观的装饰和美感。丰富的造型是装饰艺术展现的舞台,装饰又使器物得到美的妆容和升华。湖田窑瓷器的装饰表现在造型、坯体、釉色、彩绘、组合装饰五个方面。
坯体装饰,采用刻花、划花、篦划、剔刻、模印、压印、镂孔、贴塑、戳印、刮削等技法,以刻画、模印技法多见,刻划纹中的“半刀泥”技法出现并运用自如,在器物坯体上进行多题材的美化创作。湖田窑器物上装饰多种纹样,有:莲瓣纹、缠枝菊纹、折扇纹、牡丹纹、云气纹、变体莲瓣纹、雁衔芦草纹、双鱼戏水纹、团花纹、海涛纹、团鸾纹、团凤纹、束莲纹、荷花纹、飞凤纹、婴孩戏水纹、水草纹、漩涡纹、海水纹、婴孩戏荷纹、蝴蝶纹、螭龙纹、花草纹、折枝叶纹、唐草纹、乌龟纹、水菊纹、花叶纹、凤穿牡丹纹、开光盆景纹、龙纹、花盆荷花纹、花瓶梅花纹、梅花纹、飞凤纹、折枝荔枝纹、鸳鸯纹、双龙纹、喜鹊闹荔枝纹、锦纹、游禽戏水纹、鲤鱼纹、回纹、狮子戏球纹、团装云气纹、朵花纹、波鱼纹、双婴戏纹、重叠莲瓣纹、芙蓉花纹、山楂树纹、青蛙产卵纹、镇驻地牡丹纹、波浪纹、鱼穿花纹、盆景山石纹、鱼藻纹、如意云纹、卷草纹、放射线纹、向日葵纹、月花纹、石榴纹、仿皮革的钉纹、篦纹、竖条纹、“米”字形纹、编织纹。题材涵盖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自然景象纹等。这些纹饰一般装饰在内底心、外腹壁、内壁、外底足等部位。纹饰特点:北宋早期纹样较少,刻划纹饰显得粗犷,花卉显得草率,垂莲瓣的雕刻也不甚规则。北宋中晚期,纹样增多,“半刀泥”技法流行,花纹凹凸明显。缠枝菊花间流行刻画细密篦纹。芒口器采用刻划或印花装饰,模印装饰出现,常见于碗心、盘底、盒盖上,题材有鱼纹、朵花、水藻、凤穿牡丹,戳印“宋”“占”等印章款识等。北宋末期至南宋,器物盛行装饰,碗、盘、盏等内底及内壁刻画、模印、戳印各类图案,水波、水草、团鸾、芦雁、螭龙、刘海图、玄武、旋涡纹比较常见。有的一件器物上会出现3~6种不同的花纹。刻划纹饰题材生动,布局严密,“半刀泥”手法熟练,模印纹饰布局疏朗,题材寓意深刻,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此外,在碗的底部戳印有“酒”“占”“吉”,在盆的外底足刻“李小七□”,魂瓶盖底面中间竖刻“姜小六郎宅”,瓜棱形盒外底面模印竖行“段家合子记”等铭文。
釉色方面,湖田窑影青釉瓷创烧于北宋前期,这一时期釉层较薄,釉面浑浊不透,青白釉发色不正,泛青、黄色、绿色、灰色、土黄色;发展于北宋中晚期,烧造技术炉火纯青,釉色纯正,色泽如玉,构成了宋代湖田窑最显著的特色,采集和发掘出土的陶瓷标本绝大多数施影青釉色。器物一般满裹釉,外底部往往不施釉。南宋蒋祈《陶记》中记载了:“攸山、山槎灰之制釉者取之,而制之之法,则石垩炼灰,杂以槎叶木柿火而煅之,必剂以岭背‘釉泥,而后可用。”⑦釉料产地分布在南河、东河流域距湖田窑窑址数千米至数十千米的范围之内。宋代湖田窑瓷釉用釉石配以釉灰,釉石为一种风化程度较浅的瓷石,釉灰是以石灰石与草木灰共同制得。影青瓷中的CaO含量很高,说明以CaO为熔剂,也就是钙釉,透明玻璃釉,它的色调偏青是Fe离子着色效应。而元代影青瓷釉中的Na2O有了较大提高,已经和CaO共同起熔剂作用了,称之为钙碱釉⑧。北宋湖田窑釉的主要化学组成:SiO2含量67.31%~68.07%,Al2O3含量12.37%~13.16%,Fe2O3含量1.45%~1.66%,CaO含量12.53%~13.29%,Na2O含量0.2%~0.78%。南宋湖田窑瓷釉的化学组成:SiO2含量67.9%~68.2%,Al2O3含量12.58%~13.71%,Fe2O3含量1.26%~1.53%,CaO含量11.7%~12.46%,Na2O含量0.2%~0.78%⑨。
彩绘装饰,湖田窑一些瓷器上,如罐、瓶、枕、器座、器盖、砚滴、人物塑像、动物塑像上常施褐色彩绘,增加装饰的图案效果。在小折肩罐的肩施一周褐色圆点,柳斗罐的肩部饰一周褐色凸乳丁纹,葫芦瓶的瓶身点施褐彩,立狮座形枕的狮子头、眼、嘴、爪、腿、身、尾上点施褐彩。虎形枕的虎身及底板都点施褐彩。除元宝形枕的底板外,其余五个面点施梅花点状、梅花圆斑状、梅花斑块状褐彩。荷叶形枕面的点施梅花状褐彩。器座的盘龙身上点施褐彩斑。盒盖的盖面施大块褐色彩斑。童子抱壶形砚滴圆管状流上施褐色点斑。虎形砚滴双眼点褐色彩。凤形盖砚滴的折肩部、流、把柄、凤翅及尾点施褐色彩。牛形砚滴双眼点施褐彩。佛像的座外壁施褐色点彩。罗汉像的手、脚、座外壁点施褐色彩。文仕像底座外面点施褐色斑。戏婴像的左腕及左腿近膝处施一圈褐彩。狗的头及尾巴点施褐彩。马的眼睛、头、尾、臀部点褐彩。鹿的全身点施褐彩斑。牛嘴、角、尾、前腿點施褐彩。象的头、耳、尾、四腿施褐色彩。狮头、尾部施褐彩。鹭鸶的头部、胸部点施褐彩。比翼鸟的顶冠、颈、翅、尾部点施褐彩。鸡的背及底座施褐彩。
组合装饰,指一件器物上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装饰技法。石榴形器盖,盖的钮雕刻成石榴瓣状钮,钮及盖面点施褐色彩。盘口筒状器座97D·H1∶1,承盘壁镂孔“+”“L”等几何形孔,圆筒柱身上部堆塑卷荷叶状凸棱,叶上塑缠枝荷梗及花蕾;座柱塑一条右向三爪龙,龙身戳印麟纹,并点施褐彩斑⑩。
4 装烧工艺
窑炉结构,1997年发掘的南宋97E·Y1k龙窑,位于现在的602所商品一条街后、乌鱼岭西南部。窑身残长25米,窑宽2.85米,局部残高2米,窑床倾斜12.56度,窑身方向340度,窑壁用青砖砌成,窑砖长25厘米、宽12厘米、厚7厘米。烧结的窑汗非常明显,窑尾无存。1978年清理宋末元初龙窑l,残长13米,宽约2.9米,窑底倾斜约14.5度。窑壁均由楔形小砖砌就,残高0.6米。窑尾有一烟道,烟道宽0.45米、残高0.3米、残长0.4米,坡度25度。窑内堆积可分为3层。第1层出土有黑釉和白釉粗瓷片;第2层位窑顶塌落的楔形窑砖;第3层位窑内废弃堆积,出土覆烧支圈和黄褐色芒口碗、盘等。
制瓷工具,用于加工瓷石、瓷土,制成坯体所使用的工具,一是用于原材料的加工,二是用于坯体成型。原料加工处理的工具有擂钵、研磨棒、碾槽、碾轮;坯体制作工具有轴顶帽、轴顶碗、轴顶板盏、荡箍、利头、拍子、母范、子范。
装烧工具有匣钵、支钉、垫饼、垫圈。北宋早期,装烧工具使用漏斗状和桶状匣,垫烧工具使用垫饼、泥条垫圈。有的器物,如圈足大盘、小圈足盏使用支钉支垫或泥块,单件仰烧。北宋中期,装烧具为漏斗状匣或桶状匣,垫烧工具为垫饼、垫圈,采用一器一匣单件仰烧。大件器物仍沿用支钉支垫。北宋晚期,装烧工具使用漏斗状匣或桶状匣,出现多级垫钵。碗、盘圈足器使用漏斗匣钵,炉、枕、罐使用桶状匣钵。垫烧工具使用垫圈、垫饼和支钉,大件器物或大底、大圈足使用垫圈、支钉。芒口器采用多层垫钵烧制。南宋时,窑炉为龙窑,装烧工具为漏斗状匣钵和组合式支圈覆烧具,圆饼形垫具和盖具。漏斗匣钵和桶状匣钵在烧制大件器物、仰烧器物时仍采用。
燃料,湖田窑烧制陶瓷的燃料为木柴,有松柴和槎柴。据调查,在南河、东河两岸及附近县域的丘陵、山区,盛产松、柏、杉、枫等薪炭林,为烧窑提供了丰富的燃料。
南宋时期,湖田窑积极借鉴定窑的支圈覆烧,增加了装烧密度,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在青白瓷市场占有优势地位。
注释
①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景德镇湖田窑址:1988—1999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
②刘新园,白焜.景德镇湖田窑考察纪要[J].文物,1980(11):39-49.
③李一平.宋代的湖田窑[J].南方文物,2003(1):83-85.
④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景德镇湖田窑址:1988—1999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484.
⑤肖发标.再论“张昂监造”贡瓷的烧造年代:兼与李放先生商榷[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6):29-39,155.
⑦刘新园.蒋祈《陶记》著作时代考辨:兼论景德镇南宋与元代瓷器工艺、市场及税制等方面的差异[J].景德镇陶瓷,1981(S1):5-35.
⑧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景德镇湖田窑址:1988—1999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490-491.
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鎮民窑博物馆.景德镇湖田窑址:1988—1999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489-490.
⑩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景德镇湖田窑址:1988—1999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235.
k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景德镇湖田窑址:1988—1999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47.
l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景德镇湖田窑址:1988~1999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