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敦好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注重强化学科内知识融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根据这一总体要求,教师应该深度关注跨学科主题教学,打造学科融合的高效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拓展科学课中的跨学科内容,开发跨学科的相对性课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实践,还能深入探究实践活动中涉及的真实情景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具有跨学科性,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跨学科概念。
一、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第一个方面的意义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首先,“跨学科教学”突破了传统分科教学的明显局限性,通过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将包括小学科学在内的各学科有机融合,实现了教与学的结构优化,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平台与机会。其次,“跨学科教学”由于将各学科内容进行了融合,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辅助小学科学教学,将让科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第二个方面的意义就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跨学科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突破单学科知识领域的界限,将多个学科知识进行交叉融合,让不同学科的知识实现融会贯通,同时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从而实现不同学科思维方式之间的转化。
(三)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第三个方面的意义就是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一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致的小学生,也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式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小学生。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小学科学教学有着不同的需求,这就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学方法多元化,要求小学科学教学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保持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在“跨学科教学”中,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发挥个人优势,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机会。
二、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组织跨学科项目学习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包括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作为一门跨领域的学科,非常适合开展跨学科项目教学。
以“测量距离和时间”一课为例,其中涉及卷尺的使用,教师就可以以“卷尺的使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项目教学。首先,将数学与科学进行有机融合。在卷尺的使用中,教师设置数学任务,要求学生使用卷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通过这一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卷尺的使用方法,还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结合科学实验探究卷尺的原理和使用技巧。通过相互协作,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再次,引导学生实践探究,并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物体,让学生使用卷尺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卷尺的使用过程,从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并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将其他学科要素融入跨学科项目学习中。比如,在语言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卷尺使用经验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绘制卷尺的结构和示意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将跨学科元素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设跨学科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跨学科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跨学科学习。以“看一看”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观察物体活动,激发学生对物体的兴趣。例如,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多种植物或建筑物。教师提供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物体的特征、形状、颜色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或科学展览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原因。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与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例如,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用数学知识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重量、用美术知识画出物体的形态等。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体的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三)设计问题驱动探究任务
为了在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中取得成功,教师要设计问题驱动探究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问题驱动任务可以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整合信息、解决问题。这种任务设计要求教师在课程中精心策划问题,以确保学生深入思考、提出假设,并采取跨学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形成不拘一格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学科的知识。
以“热传导”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的铁路轨道会变得非常热?”这一问题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热传导知识,同时引入了地理学领域的气候和季节变化因素。学生在探究这一问题时,不仅需要了解热传导的基本原理,还要考虑夏季气温升高和铁路轨道材料的特性如何相互作用。学生可以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度,以及夏季和其他季节的气温变化。这一任务要求学生从多个学科角度思考,整合地理、物理、气象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以更好地回答这一问题。通过参与这样的跨学科探究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还能培养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设计问题驱动的跨学科任务是促进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关键策略之一。
再如,“多姿多彩的植物”是基于国家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从一年级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教师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什么是植物?”“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植物由哪些部分组成?”问题设置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同时渗透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英语词汇的学习,强化学生的语言学习与应用能力。另外,以任务驱动学生观察喜欢的植物,并制作植物资料卡片,在绘制植物图片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植物結构的认知,同时与美术学科融合,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期初,教师可以将科学与劳动课相结合,组织学生种植向日葵,要求学生自主查阅向日葵的种植条件,从种子到开花,感受植物的生命力,从而形成爱护植物的意识。
(四)推广跨学科教材和资源
为了促进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全面发展,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广跨学科教材和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应涵盖不同的学科领域,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材选择和课程设计参考。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支持跨学科课程的开发,鼓励教师使用跨学科资源来设计课程。跨学科教材和资源的推广,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科综合需求,推动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发展。
以“白天与黑夜”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这一主题设计问题驱动的探究任务,如“为什么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这一问题涉及地球自转、太阳光线照射、地理位置等多个学科领域,要求学生跨学科思考,并整合信息。同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跨学科教材和资源,包括图片、动画、实验设计等,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这些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夜晚观察星星,了解星座和星球运行的现象,这涉及天文学和地理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此外,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实施跨学科教学,并不断改进课程设计,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跨学科教学的专业水平。
再如,在教学完“制作台灯”之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制作其他的物品,如设计一辆小车,从明确问题开始:“人们根据需要会设计各种动力的车辆来执行不同的任务。我们也设计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来完成任务吧!”从生活实际出发渗透本次课程任务及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工具,这就引入了劳动教育中工具的使用。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统筹规划各种材料的数量以及所需费用,将数学统筹知识运用得淋漓尽致,并根据设计的方案绘制设计图,从“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以及“完整图”几个方面进行绘制,从而与美术、数学等学科进行了有机结合。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工具将小车组装起来,并汇报展示。在评估与改进环节,学生根据评估标准打分,反思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以及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进,体现了工程的理念。
(五)加强跨学科的小组合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直灌输知识,还要顾及学生情绪的转变,在课堂中期通过一些小的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地灌输知识是一种错误的方式,在学生疲惫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的互动,让学生恢复之前的学习精力,以更好的姿态融入课堂中,这也是一种调节方式,让学生学会小组间交流,强化自身的协作能力。小组之间共同培养科学探究意识,通过探究实验,学生更能够明白科学学科带给生活的一些优势。
例如,在教学“认识周围的动物”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这一单元作为一个课题开展,让学生思考想要了解的动物,并与同学的进行对比,罗列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教师对学生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彼此思维之间的差异,并认清自己思考的主题方向。通过仔细对比他人的描述与自己的想法,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真正的思维方向,进而更好地找到科学的乐趣所在。通过学生的分享,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学生在交流中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从而更好地思考和探索。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领略到科学的魅力。
(六)优化跨学科教学效果评价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效果评价可以从学生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学生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兴趣和态度三个方面进行。首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在跨学科整合项目中的表现,如对多学科的概念理解是否准确、应用是否恰当等,评估他们的知识水平。其次,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项目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系统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设计真实场景问题让学生解决,测试他们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第三,评价学生的兴趣和态度。通过调查问卷、观察、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跨学科整合学习活动的兴趣程度,以及对不同学科的态度,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增强学习动力。评价过程应具体、实际,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三、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跨学科理念是一个大概念,既是教学理念,也是教学手段,更是教学资源的整合。科学课程本质上是一门跨学科的基础性综合课程,在跨学科或项目化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坚守科学课的核心地位,确保有一门主导学科作为核心。跨学科理念和方法应被视为实现科学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应当以学生为本,根据实际需求巧妙地应用跨学科的方式,设计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不能为了跨学科而跨学科,而是要确保跨学科的应用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跨学科的難点在于如何设计、如何实施、如何评价。以“杠杆”的教学为例:第一,问题式导入。本环节可以结合劳动课程中工具的使用。第二,常见的工具源于生活,基于生活实际,加深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三,在跨学科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始终坚持学科中心理念,科学课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而跨学科方法的使用均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的支架。第四,设计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设计中,利用跨学科理念和方法,如画图分析、计算、数据处理等,均可以用于本课教学。第五,计数、计算、数据处理、画图、比较等是常见的数学方法,在科学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数学是科学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第六,表达和交流是科学思维的体现,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科学表达能力。第七,总结源自学生的合作活动,教师要做的是对学生表达进行梳理,无需直接给出结论。
四、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课程的跨学科教学要以学生经验和兴趣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跨学科的科学学科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课堂活动,融入英语、美术、信息技术等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科学学习,还能促进科学知识技能与其他学科知识技能的融合交叉,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