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课程为载体 探传统文化之魅力

2024-05-13 11:10:21张苹
天津教育·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师应初中语文传统

张苹

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认知的重要平台,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哲学和艺术价值。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理解。通过对古典文学的学习、对经典文化元素的探索,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文化视角,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认同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自觉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认知、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智慧和价值观念。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诗词、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等传统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构建起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当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不仅能够学习到诗词的语言艺术,还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背后的文化背景。通过学习《愚公移山》《爱莲说》等经典作品,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壮志未酬的感慨,还能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这种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中逐渐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和文化观念至关重要。进一步而言,当学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种文化自觉和认同感的培养对学生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促进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语文作为学习和交流的基本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语言资源和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的宝贵平台。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典故、成语等是汉语言文字的精华所在,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不仅能够学习古代文人的语言表达技巧,还能够学习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复杂、细腻的情感,这一学习过程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极为有益。在学习《诗经》《楚辞》等古典文学作品时,学生需要努力理解其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对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传统文化中的逻辑思维和哲学思考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重要。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以及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都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这些思想时,不仅能够学习知识,还能够学习如何思考。这种思考不仅限于对文化内容的理解,更能够拓展到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具有深远影响。

(三)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具有深远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是富有艺术美和深厚人文情怀的宝库,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资源,还有助于学生感知深刻的人文精神。具体而言,传统文化中的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艺术形式不仅美观,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这些艺术作品时,不仅在欣赏艺术之美,更在学习如何理解美的本质。学生在学习唐诗宋词时,不仅可以感受到诗词的语言魅力,还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这种学习体验能够深化学生的审美感受,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样重要。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中庸”“仁爱”等价值观,这些思想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在学习这些文化内容时,能够在了解文化的同时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看待世界。这种教育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关乎价值观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路径

(一)设置教学情境,活化传统文化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来活化传统文化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模拟传统文化场景不仅局限于课堂讲解,更需要通过创造接近历史原貌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体验中学习古代文化。在这一情境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通过参与、体验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除了课堂情境之外,教师还可以举行主题文化日活动,通过对特定主题的深入探究,使学生全方位地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主题文化日活动可以涵盖节日庆祝、传统艺术展示等文化体验项目,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利用传统文化教具和实物在教学中是直观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学生能够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程中亲手书写书法作品、亲身体验传统乐器的演奏。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内涵。

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古代文人雅集的教学情境,活化传统文化的学习。首先,将教室布置成类似于古代文人聚会的环境,并邀请学生穿着汉服参与,从而营造浓厚的古风氛围。教师扮演古代文人的角色,向学生介绍《富贵不能淫》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学价值,引导学生轮流朗读文章的关键段落,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最后,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體验文章内容,教师可以组织模拟文人对话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代表一个古代文人角色,围绕《富贵不能淫》的主题进行讨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尝试用古代文人的口吻表达自己的观点,探讨对财富和道德的看法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教师可以在旁边引导,不时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意义。

(二)拓展课堂知识,融合传统文化元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拓展课堂知识,并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从而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此种教学方式不仅涉及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还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的创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和习俗进行教学。在介绍具体节日和习俗时,教师深入讲解每个节日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活动,从而让学生了解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体会这些传统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深远影响。同时,教师可以引入经典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在课堂上介绍唐诗宋词、京剧选段等经典作品,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丰富的文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作品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立一个讨论环节,以《愚公移山》为中心,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故事中展现的传统价值观和人物特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如询问学生对愚公精神的理解、故事中体现的传统美德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复述故事情节,还应当深入探讨愚公精神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愚公移山》中的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每个小组要提出具体的实例,探讨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体现坚持不懈、努力克服困难的态度,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这种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

(三)分析文章内容,探究传统文化内涵

在初中語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古诗文,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这种分析不仅涉及诗文的字面意义,还应分析诗文的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诗文表面,深入挖掘作者的情感世界。在分析一首古诗时,除了理解其词汇和句式,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探究诗中的历史典故、文化象征和哲学思想。这种深入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典故和成语的来源,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含义。通过这种探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语言知识,还能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价值观同样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特征、行为动机和情感变化,探讨这些人物形象如何传递传统文化价值观。这种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念。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为例,首先,教师应该引入《木兰诗》的背景知识,讲述其历史来源和文化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诗文,感受其节奏和韵律,并指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汇,让学生熟悉诗文的基本内容和语言特点。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以《木兰诗》为主题的课堂讨论。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诗中展现的忠诚、勇敢、家国情怀等主题思想。每组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木兰的形象,探讨木兰的行为和决策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学生交流。最后,教师应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木兰诗》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木兰诗》的文学价值,还能学会如何从文学作品中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

(四)深入挖掘情感,体验传统文化情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关注文学作品语言形式和技巧的同时,深入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波动和作者的情感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尝试理解并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例如,在阅读古诗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对爱情的渴望等情感。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互动式学习方式重现传统故事情境,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文化背景。这种方法让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和道德教义。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用诗歌、书法、绘画等形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文化知识相结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应介绍《爱莲说》的背景,包括作者周敦颐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作者对荷花的描绘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再次,在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组织主题讨论,引导学生重点围绕荷花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与作者情感世界的联系展开分析。教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如“荷花在文章中代表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与感受,并给予适当补充。最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作以荷花为主题的诗歌或绘画,表达自身对荷花及其象征意义的理解,从而在加深学生对《爱莲说》文学价值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和传统文化底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教师能够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拓展课堂知识和结合传统文化元素的方法,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探索文化根源的兴趣。因此,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对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情感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猜你喜欢
教师应初中语文传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