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2024-05-13 09:49王萌,谢宇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欧班列双重差分模型

王萌,谢宇平

[摘要] 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并探讨背后的相关机制。研究表明,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城市出口结构的升级,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下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城市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和城市创新水平提升是城市开通中欧班列促进出口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欧班列开通的影响效应存在非均衡性特征,西部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心节点城市更易享有政策红利。

[关键词] 出口结构升级;中欧班列;双重差分模型;贸易强国;国际运输通道

[中图分类号]  F530.8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24)02-0085-10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Opening of China Railway Express on the Upgrading of Chinas Cities Export Structure

WANG Meng , XIE Yuping

(The Center for Studies of Hong Kong,Macao and Pearl River Delta/Institute of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Development Studies,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510275,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he opening of China Railway Express on upgrading the cities export structure by using the DID Mode  and discusses the relevant mechanism behind i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firstly, the opening of China Railway Express in cities h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upgrading of urban export structure,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still significant under a variety of robustness test methods; secondly, the mechanism test shows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level are effective ways for cities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export structure. Further analysis shows non-equilibrium characteristics in the opening of China Railway Express. This study found that western cities, non-resource cities, and central node cities a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policy dividends.

Key words: export structural upgrading; China Railway Express; DID Mode; trade power;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rridor

一引言與文献综述

2011年首条中欧班列线路(渝新欧)开通以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动下,中欧班列运行的车次由17列迅速增长至2022年的1.6万列。中欧班列运行十多年来,共拥有86条运输线路,累计开行班列超过7.7万列,中欧班列线路图逐步“连点成线”“织线成网”,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运输网络基本覆盖欧洲全境人民网.中欧班列10年累计开行7.7万列[EB/OL](2023-09-21)[2023-10-07].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921/c1002-40082201.html.。中欧班列为亚欧大陆远离海岸的内陆地区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经济的货物运输方式,畅通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贸往来,加快了内陆城市的口岸化进程,有效推动了内陆节点城市的转型升级[1]。中欧班列相较于航空运输具有成本低、稳定性高的特点,而相较于海运则具备更高的时效性。不仅为商品在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流动提供了更加便捷、优质的贸易运输通道,也加快了传统贸易方式的转变,正逐步成为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和载体[2]。

中欧班列的开通加快了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经贸往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关于中欧班列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中欧班列开通初期,学者们更多基于中欧班列的发展现状,探讨中欧班列开通的机理、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事实上,中欧班列因其运时短、速度快、安全性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已逐步成为中欧物流运输的重要方式[3],但也面临着市场定位不清、协调机制低效、境外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4]。王姣娥等以货物集散模式为切入点,建议转变现有零散化的组织运输模式,聚焦少数城市打造集结枢纽,推行“成组集结、零散中转”,从而实现班列的常态高频运营[5]。中欧班列开通为新时期提升中国企业竞争新优势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随着中欧班列进入常态化运行,学者们将研究视角转向中欧班列开通对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区域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的影响,代表性研究结论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中欧班列的开通显著促进了沿线地区的贸易增长,加快了沿线地区贸易开放度和贸易水平的提升[6]。而从贸易效应来看,中欧班列开通的贸易效应与欧洲铁路建设、日本新干线开通、中国高铁开通等的贸易效应类似[7]。第二,中欧班列的开通加快了创新资源的流入,促进了区域内创新资源要素的互联互通,助推了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推动了沿线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8]。纵观现有文献,关于中欧班列对贸易影响的研究仍大多聚焦于贸易数量层面,从贸易高质量发展、贸易结构升级等方面进行讨论的文献较少。那么,中欧班列的开通能否助力我国出口结构升级?如果能,具体路径是什么?深入探讨上述问题对推动贸易发展模式转变,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机制

自2011年首趟“渝新欧”班列开通,至2016年统一“中欧班列”品牌[9],中欧班列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运输长廊,成为畅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从已有文献脉络来看,中欧班列主要通过提高城市资源配置效率和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两条路径对城市出口结构升级产生影响。

(一)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从相关文献和中欧班列运行情况来看,中欧班列开通引致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主要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改善、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和人力资本优化三个方面影响城市的出口结构升级。

第一,中欧班列具有交通基础设施的一般属性,而交通基础设施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0]。基础设施的完善可显著促进高技术复杂度产品的出口,提高一国(地区)的总体出口技术复杂度[11],加快产品出口结构升级。一方面,中欧班列带来了沿线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运输方式的改变,极大地提升了贸易便利化程度,吸引了大量以欧洲、中亚为出口对象的企业集聚[12],增强了沿线地区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了货物贸易出口结构的优化[13];另一方面,中欧班列始发城市均是物流节点城市,通过采取“轴—辐”式的货运组织模式,及铁路-公路、铁路-水路等多式联运,中欧班列将“轴心”站点与“辐射网络”内各货源节点城市相连,提高了各地的物流运输水平,加快了内陆货源物流节点城市的形成[14]。

第二,地方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越容易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获取外部的资金支持,从而帮助企业在高技术复杂度产品上形成比较优势,带来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15],改善出口结构。事实上,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一直以来都在通过金融创新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以重庆开行的“渝新欧”班列为例,当地金融部门通过设计铁路提单融资机制、搭建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来帮助企业获得金融支持。一方面,金融发展通过金融资源的扩大效应及后续连锁效应,帮助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16];另一方面,更高水平的金融发展水平意味着该地区具有更为活跃的资本市场,会显著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制成品贸易企业更加容易获得比较优势,从而实现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躍升,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

第三,人力资本作为构成劳动生产效率的核心因素,在很大程度会影响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17]。一方面,城市越能吸引人才、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也就越能吸引依赖高端生产要素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这类城市集聚[18];另一方面,中欧班列开通所引致的产业聚集加快了货源中心城市的形成,吸引优质人力资本要素流入,从而提高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19],进而带来城市出口结构的升级。总之,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将吸引更多优质人力资本落户,改善开通城市的人力资本结构,进而推动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

(二)城市创新水平提升

从相关文献和中欧班列运行情况来看,中欧班列开通带来的城市创新水平提升,主要从知识和技术溢出、研发投入增加和区域创新质量改善三个方面影响城市的出口结构升级。

第一,知识溢出和技术跨地区传播是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因素,会对出口结构升级产生重要影响。出口升级源自出口企业的动态调整[17],中欧班列出口的目标市场主要为欧洲发达国家,最早的“渝新欧”班列运送的是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等高附加值产品。欧洲发达国家具有较其他国家更高的市场准入标准和产品质量需求,会倒逼企业采取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这要求企业有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要素投入,而R&D人员在区域创新系统之间的流动,有助于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空间外溢和整体水平的提升。中欧班列的开通带动了中国与欧洲国家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互通与整合,促进了知识和技术的跨地区传播与溢出,提升了城市创新能力[13]。

第二,企业研发和创新投入增加能够强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20],进而提高一国(地区)的出口结构水平。其一,为了满足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企业会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但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力量不仅来源于企业、高校等,还来自政府的科技支出。财政科技支出的目的是促进科技创新[21],来自企业和政府的研发投入,将显著提高企业竞争力,带来企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其二,中欧班列开通带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增长,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增长为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带来经济利润,进而为创新研发活动提供更多资金支持[22]。城市创新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带来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

第三,创新是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23]。一方面,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新要素在区域间的跨区流动和互通[19],而中欧班列的开通可以大大缩短开通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带来要素流动便利,提升区域创新质量[24],进而实现城市出口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随着中欧班列进入常态化运行,来自欧洲发达国家的返程货源趋于稳定,发达国家的先进产品、中间品和创新要素通过搭乘中欧班列持续流入国内,不仅会给国内企业的相关产品带来巨大冲击,迫使企业通过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经验,企业将通过交流、学习、模仿等方式以较低成本实现研发创新水平的提高[25],提升区域创新质量。

三实证设计

(一)模型设定

文章以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从政策评估视角实证检验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数据可得性,最终样本包含275个城市,其中实验组包含22个试点城市,对照组包含其他253个非试点城市。借鉴孙天阳等[26]、毛艳华和谢宇平[25]、Hausmann等[27]的做法,构建如下多期DID模型:

ln EXPYit=α0+α1CREit+βXit+μi+δt+εit(1)

式(1)中,ln EXPYit为被解释变量,代表城市i在第t年的出口结构水平。CREit为虚拟变量,赋值规则如下:如果城市i在第t年开通了中欧班列,则从该城市开通中欧班列的第t年起,此后均赋值为1,否则取0。式(1)中的系数α1是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对出口结构升级影响的具体政策效果。Xit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集合,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此外,文章还控制了城市个体固定效应μi和时间固定效应δt。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出口结构升级主要关注的是质的提升,现有文献广泛使用技术复杂度来衡量,因此文章选取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PRODY)作为衡量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指标[26]。出口技术复杂度是以显性比较优势、出口结构及人均收入为基础测算一国(地区)出口产品中所包含的技术水平[28]。为避免出口产品因中间投入品多次跨国流动带来的“Rodrik悖论”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中国的生产及出口模式应该是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适合低收入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但是中国的出口篮子却比其他具有相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要复杂得多,中国出口技术结构异常被称为Rodrik悖论。问题,文章在计算该指标时剔除加工贸易的影响[29],计算步骤如下:

PRODYht=∑cxcht(1-θ)Xct(1-θ)∑cxcht(1-θ)Xct(1-θ)×pgdpct(2)

式(2)中PRODYht表示全球范围内的h行业在t时期的出口技术复杂度。xcht表示国家c在t时期的h产品出口额,Xct表示c国在时期t的总出口额。pgdpct表示国家c在时期t的人均GDP。θ表示出口品中进口中间投入所创造的价值,与既有的研究类似,文章使用相应地区出口特定产品中加工贸易的占比来进行计算。该部分数据来源于UN Comtrade数据库。

EXPYit=∑hziht(1-θ)Zit(1-θ)×PRODYh(3)

基于式(2)中测算的PRODYht,文章进一步根据式(3)对其进行加权求和,从而得到城市层面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数据。使用 ziht表示城市i的第h种产品在第t时期的出口额,Zit表示城市i在第t時期的总出口额。利用式(3)计算出的EXPYit即为城市i在第t时期的出口技术复杂度。

2.解释变量

文章以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影响城市出口结构的政策外生冲击变量,考察新型贸易运输通道促进出口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一带一路”官网公布了最新的常态化运行中欧班列的城市,鉴于文章测度的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数据只到2016年,文章在常态化运营城市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增加了部分运行城市。实验组城市包括重庆、郑州、乌鲁木齐、成都、西安等22个城市 参照既有文献和官方数据,文章样本期内中欧班列开通城市包含重庆、郑州、乌鲁木齐、成都、西安、苏州、东莞、宁波、营口、长沙、金华(义乌)、哈尔滨、大连、贵阳、厦门、兰州、长春、沈阳、连云港、西安、广州、西宁。。各城市开通中欧班列的时间不统一,部分中欧班列的开通日期处于年末,这些线路对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可能难以在当年就发生。借鉴韦东明和顾乃华[23]的做法,文章依据中欧班列的实际开通时间来对变量CRE进行赋值设定。具体来说,样本期内若该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且开通时间在当年10月之前,则该城市从当年开始赋值为“1”;反之,赋值为“0”。

3.控制变量

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文章还控制了部分可能影响城市出口结构水平的因素。其中,使用人均GDP来衡量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Eco);城市人口常用来衡量地区的城市规模,文章使用城市年末总人口表示城市的规模(Peo);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反映政府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文章使用该比值来衡量政府的干预程度(Gov);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常用来衡量一国(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文章使用该比值来衡量地区的工业化程度(Indu);此外,对外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也会影响地区出口结构升级,文章使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该地区GDP比重来表示对外开放程度(Open),使用经当期平均汇率换算后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来衡量该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FDI)。所有涉及GDP的数据均以2003年为基期进行了平减,部分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三)数据来源

基于数据可得性,文章选取中国275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时间跨度为2006-2016年。文章将样本期内常态化运营中欧班列的城市设为实验组,共包含重庆、郑州等22个地级市;剩余253个地级市设为对照组。地级市的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部分缺失值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补齐;测算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原始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

表2汇报了文章的基准回归结果。第(2)列的实证结果显示:核心解释变量CRE的系数为正,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表明城市开通中欧班列改善了当地的出口结构,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出口结构的平均影响为0.262。进一步,文章在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其中第(3)列只控制了城市个体效应,第(4)列控制了城市的个体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实证结果显示,随着控制变量的加入,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和显著性均上升,进一步表明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出口结构升级存在促进效应。

控制变量方面,代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Eco)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该地区出口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这也是符合现实逻辑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能力调整其出口产品结构,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贸易出口。城市规模(Peo)的系数也显著为正,说明较大的城市规模有利于该地区实现出口结构升级,这可能是因为较大的城市规模意味着该城市具有充足的劳动力供给,能够提供更多与出口结构升级相关的人力资本要素。工业化水平(Indu)的提升也会对城市出口结构升级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可能的解释是工业化水平越高意味着该地区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越高,该地区的出口结构越能向高级化攀升。对外开放程度(Open)的系数显著,表明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也会影响该地区的出口结构。事实上,外向型经济的地区更有可能参与到全球生产的分工环节,从而实现出口结构的升级。政府干预(Gov)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系数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由于政府干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结构升级具有双向影响,样本期内政府干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暂时未对出口结构升级起到促进作用。

(二)稳健性检验

1. 平行趋势检验

为检验双重差分的使用条件是否满足,文章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出口结构水平在中欧班列开通前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基于此,文章构建如下模型,使用事件分析法[30]来进行平行趋势检验:

ln EXPYit=α0+∑5k≥-6,k≠-1βkCRE kit+

∑γjXit+μi+δt+εit(4)

式(4)中,CRE kit为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当期虚拟变量,βk为平行趋势检验关注的重点系数,表示中欧班列开通前(后)k期的平均处理效应。若k小于0,平均处理效应βk不显著异于0,则符合平行趋势假定。其他变量的含义与式(1)相同。

文章绘制了平行趋势检验图。从图1可以观察到:第一,回归参数βk不能拒绝零假设,说明在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符合平行趋势假设,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评估是可行的;第二,从平行趋势检验图显示的动态效应上看,回归参数βk的系数虽然在受到中欧班列开通的影响后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是直到受到中欧班列开通政策影响的第二年后才显著,说明中欧班列开通的政策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第三,系数βk的数值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随着城市开通中欧班列进程的加快,中欧班列对开通城市出口结构的平均影响持续增强,同时中欧班列开通的政策效果呈现出一定的可持续性。

2. 安慰剂检验

除平行趋势假定外,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评估还需要剔除其他政策或随机因素的干扰。文章借鉴韦东明和顾乃华[23]的研究思路,采用间接安慰剂法进行验证。具体来说,文章重新随机生成了中欧班列开通城市的名单,并分别重复进行1000次和2000次的安慰剂模拟检验。安慰剂检验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纵轴为安慰剂估计的概率密度值,横轴为安慰剂估计的随机生成实验组对出口结构升级影响的估计系数。安慰剂检验显示,模拟回归的估计值基本服从正态分布,且估计系数显著为0,说明中欧班列开通并未受其他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

3. 工具变量法

从中欧班列开通的城市来看,大部分城市拥有良好的经济辐射能力和区位优势,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为此,借鉴陈胜蓝和刘晓玲[30]的研究思路,文章手动梳理了古代“丝绸之路”在国内的途经区域,将途经区域涵盖的地区作为中欧班列开通的工具变量(IV)进行稳健性检验。一方面,中欧班列是对“古代丝绸之路”(包括西北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古代丝绸之路主要包含西北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主要途经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等地。的承接,满足“相关性要求”。另一方面,“古代丝绸之路”只能间接作用于中欧班列开通区域的划定,并不会对当前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满足“排他性约束”。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如表3的第(1)、(2)列所示,F值显示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同时,由于文章所选取的工具变量个数与内生变量个数相同,因而不存在过度识别问题。核心解释变量CRE的系数为0.263,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工具变量解决了中欧班列建设的非随机性问题,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文章的研究结论依然是稳健的。

4. 缩尾处理

文章对样本数据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5%的缩尾处理,避免样本数据中的极端值对文章实证结果产生影响。表3第(3)列的實证结果与基准回归类似,文章关注的核心解释变量CRE依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在考虑样本极端值的可能影响后,文章的研究结论依然稳健,开通中欧班列显著促进了城市出口结构的升级。

5. 基于单一时点的双重差分法

为了验证文章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文章使用单一时点双重差分法对中欧班列开通的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将2013年(其他年份结论类似)作为受到政策冲击的唯一年份,同时将样本中其他年份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予以剔除。实证结果如表3第(4)列所示:变量CRE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为正,而从回归结果核心系数的数值来看,单一时点的核心回归系数较基准回归时更大。这说明即使只是考虑单一时点下的中欧班列开通,文章的研究结论依然是稳健的。

6. 考虑行政级别的影响

中国的城市具有不同的行政等级,不同的行政等级决定了该城市的不同资源配置能力和城市规模,行政级别的差异可能会对开通中欧班列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城市的出口结构升级。文章将直辖市样本剔除,探究剔除直辖市影响后中欧班列开通的政策效果。表3第(5)列显示,在剔除直辖市的影响后,变量CRE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为正。文章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7. PSM-DID

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文章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为实验组匹配出对照组,从而排除其他因素的预期干扰。借鉴张梦婷等[31]的做法,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教育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作为协变量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文章分别采用1∶1近邻匹配、核匹配和半径匹配的方法为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逐年筛选匹配出配对城市。倾向得分匹配显示实验组的标准偏差绝对值均小于10,且匹配后的样本通过了共同支撑假设。表3第(6)、(7)、(8)列汇报了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后的实证结果,核心解释变量CRE的系数依然全部显著为正,表明排除其他因素的预期干扰后,文章的研究结论依然是稳健的。

(三)机制检验

文章理论分析部分已对中欧班列开通引致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路径进行了分析。那么城市开通中欧班列是否带来了城市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和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呢?遵循江艇[32]的研究建议,文章对上述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

第一,中欧班列的开通使得沿线城市集结枢纽的地位得到强化,那么是否会提高当地的资源配置效率呢?文章从交通基础设施改善、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和人力资本优化三个方面检验了上述影响效果。首先,文章借鉴张梦婷等[31]的研究思路,以公路里程与单位行政区面积之比衡量地区公路密集度(highway),探究城市开通班列对该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影响,结果如表4第(1)列所示,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带来了公路密集度的提升,表明当地物流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其次,文章以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地级市GDP的比值来衡量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fin),结果如表4第(2)列所示,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带来了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金融发展水平提升会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最后,文章以每十万人大学生数量衡量当地人力资本要素水平(human),结果如表4第(3)列所示,随着中欧班列在当地的开通,该地的人力资本要素集聚水平逐渐上升。结合上文理论分析中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对地区出口结构的影响分析,文章认为开通中欧班列提高了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带来了城市出口结构的升级。

第二,创新是推动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中欧班列开通是否带来了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文章从知识和技术溢出、研发投入增加和区域创新质量改善三个方面检验了上述影响效果。首先,借鉴白俊红和蒋伏心的研究思路,文章以每万人科学技术从业人员数量来衡量中欧班列开通带来的知识和技术溢出(RD),结果如表4第(4)列所示,城市开通中欧班列提升了当地科技人才要素的投入,促进了知识和技术的跨地区传播与溢出。其次,以人均财政科技支出[21]来衡量研发支持力度(Tec),结果如表4第(5)列所示,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人均科技支出得到了显著提升。最后,选取《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报告2017》中公布的城市创新指数(City_inno)来衡量当地区域创新质量改善程度,结果如表4第(6)所示,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改善了开通城市的区域创新质量。上文对城市创新影响出口结构升级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实证结果,文章认为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带来了城市总体创新水平的提升,进而影响了城市出口结构的升级。

五异质性分析

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具有迥异的地理区位、不同的资源禀赋及不均等的物流枢纽地位,可能会对出口结构升级产生异质性影响。文章基于上述不同特征,对样本城市数据进行分组,依次进行异质性回归分析。

(一)地理区位异质性

文章依据地理区位的不同,将样本城市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以进行地理区位异质性分析,结果如表5第(1)~(3)列所示。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对出口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的政策效果显著高于基准回归结果,东部地区也呈现出略高于基准回归的政策效果,而在中部地区的政策效果不显著。中欧班列开通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也符合中欧班列加快了中国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基本现实。中部地区开通中欧班列的政策效果为负,但是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的原因是,中部地区面临來自西部和东部开通中欧班列的政策挤压,难以充分发挥跨境运输通道的独特优势。

(二)资源禀赋异质性

特定资源禀赋可能会影响城市出口的产品类型和产品结构,我国资源型城市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历史贡献突出等多重特点。《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对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型城市进行了细致分类,借鉴颜银根等[33]的研究思路,文章将样本城市分为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两类分别进行异质性回归分析。从表5第(4)列和第(5)列的实证结果来看,样本期内中欧班列开通对非资源型城市的出口结构升级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效应,对资源型城市的出口结构升级促进效应则不明显。究其原因,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中传统重工业占比较大,中欧班列主要是畅通中国与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对资源类产品的需求较少,导致中欧班列对资源型城市的出口结构转型作用有限。

(三)中心-外围异质性

中欧班列已带动形成了多个区域中心,在李佳等[21]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将成都、郑州、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5个中西部省会城市设为中欧班列运行区域中心城市,而将其他样本城市设定为中欧班列运行外围城市,分别作为实验组进行实证检验。与外围中欧班列开通城市相比,上述中心节点城市具有更高的资源调节能力,因而两类中欧班列开通城市的出口结构升级效应可能存在差异。实证结果如表5中第(6)、(7)列所示,中心城市的显著性和系数均显著大于外围城市,表明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心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究其原因,不少物流节点城市也是区域性货源集散地,具有较强的货物吸引和调节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中欧班列对出口升级的带动作用。2020年国家发改委发文支持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项目,文章的研究结果为国家推动这个工程项目提供了具体的佐证。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2006-2016年中国2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文章使用多期DID模型,从贸易高质量发展这一新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具体政策效果。文章的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开通中欧班列显著促进了其出口结构的升级,且使用工具变量法、缩尾处理、单一时点和PSM-DID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城市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和城市创新水平提升是城市开通中欧班列促进出口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中欧班列开通有效增强了开通城市的物流节点作用,推动了内陆城市口岸建设发展;异质性分析显示,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存在非均衡性影响,西部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心节点城市在开通中欧班列进程中享有的政策红利更多。

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以中欧班列建设为样板,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中越班列、中亚班列等跨境物流设施建设,强化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新动能,继续推动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对外开放。第二,加快成都、重庆、郑州、西安、乌鲁木齐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搭建“轴-辐”型中欧班列运行架构,强化轴心城市资源集聚、经济辐射效应;鼓励西部地区、非资源型和中心节点城市优化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公路-铁路、水路-铁路、航空-铁路等多式联运模式无缝衔接。第三,鼓励各地继续出台人才新政,吸引契合当地产业发展的高层次、科技型人才落户;继续完善城市职业教育,强化对物流、外贸人才的职业培训,推进技能型、科技型人才市场建设。第四,推进中欧班列运输通道和口岸扩能改造,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完善境外战略性中转场站建设、拓展中欧班列运输新路线;加强与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双向投资贸易合作,持续加大力度吸引优质高新产业落户。

[参考文献]

[1]裴长洪,刘斌.中国对外贸易的动能转换与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形成[J].经济研究,2019(5):4-15.

[2]许英明,邢李志,董现垒.“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班列贸易通道研究[J].国际贸易,2019(2):80-86.

[3]池永明.中欧班列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国际经济合作,2016(12):60-65.

[4]马斌.中欧班列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应对[J].国际问题研究,,2018(6):72-86.

[5]王姣娥,焦敬娟,景悦.“中欧班列”陆路运输腹地范围测算与枢纽识别[J].地理科学进展,2017(11):1332-1339.

[6]周学仁,张越.国际运输通道与中国进出口增长——来自中欧班列的证据[J].管理世界,2021(4):52-63+102+64-67.

[7]唐宜红,俞峰,林发勤,等.中国高铁、贸易成本与企业出口研究[J].经济研究,2019(7):158-173.

[8]韦东明,顾乃华.国际运输通道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欧班列开通的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21(12):34-48.

[9]倪红福,向迪,王文斌.共建“一带一路”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作用[J].全球化,2022(4):31-40.

[10]齐俊妍,王永进,施炳展,等.金融发展与出口技术复杂度[J].世界经济,2011(7):91-118.

[11]刘斌,李秋静,李川川.跨境铁路运输是否加快了中国向西开放?——基于城市—产品层面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2(8):101-118.

[12]张祥建,李永盛,赵晓雷.中欧班列对内陆地区贸易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19(11):97-111.

[13]黄玖立,徐旻鸿.境内运输成本与中国的地区出口模式[J].世界经济,2012(1):58-77.

[14]齐俊妍,向柑霖.金融业开放、外部金融依赖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服务贸易限制指数不同政策领域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0(6):78-91.

[15]沈红波,寇宏,张川.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6):55-64.

[16]周茂,李雨浓,姚星,等.人力资本扩张与中国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来自高校扩招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9(5):64-77.

[17]孙楚仁,覃卿,王松.城市中心性能促进城市出口结构升级吗:来自中国城市和城市群的证据[J].世界经济研究,2021(1):17-31.

[18]毛其淋.人力资本推动中国加工贸易升级了吗?[J].经济研究,2019(1):52-67.

[19]毛其淋,方森辉.创新驱动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8(2):1-24.

[20]李振,王秀芝.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对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22(1):143-149.

[21]李佳,闵悦,王晓.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研究:兼论政策困境下中欧班列的创新效应[J].世界经济研究,2020(11):57-74+136.

[22]徐紫嫣,姚战琪,夏杰长.协同集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基于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检验[J].经济纵横,2021(9):43-52.

[23]韋东明,顾乃华.中欧班列开通能否推动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J].科学学研究,2021(12):2253-2266.

[24]顾乃华,张瑞志.中欧班列开通能否助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准自然实验[J].广东社会科学,2022(3):5-14+286.

[25]毛艳华,谢宇平.智慧城市建设对我国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J].城市问题,2022(11):4-13.

[26]孙天阳,陆毅,成丽红.港口管理“放管服”改革与出口结构升级[J].世界经济,2022(3):134-160.

[27]Hausmann R, Hwang J, Rodrik D. What you export matters[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7(1): 1-25.

[28]信超辉,毛艳华.外资进入加剧了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低端锁定”吗?——来自中国282个地级市金融发展的经验证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2(4):29-39.

[29]Beck T, Levine R, Levkov A. Big bad banks? The winners and losers from bank de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10(5): 1637-1667.

[30]陈胜蓝,刘晓玲.公司投资如何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8(4):20-33.

[31]张梦婷,俞峰,钟昌标,等.高铁网络、市场准入与企业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8(5):137-156.

[32]江艇.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22(5):100-120.

[33]颜银根,倪鹏飞,刘学良.高铁开通、地区特定要素与边缘地区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20(8):118-136.

猜你喜欢
中欧班列双重差分模型
沪港通、深港通政策对标的股票定价效率影响及其对比研究
融资融券渐进式扩容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欧班列开行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行为有效性研究
“营改增”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基于SWOT的中欧班列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以国家战略提升中欧班列货物联运竞争力
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实施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