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专业”到“专业群”,必然伴随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基于专业群建设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应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专业群组群逻辑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为基本遵循,精准定位专业群及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课程体系构建,从根本上保障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4)04-0047-05
专业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组织单位,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2019年,“双高计划”开始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核心内容。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开始转向专业群建设。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当前,对于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设计,对于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较少。从专业建设到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应进行哪些调整,其重构应遵循什么逻辑,其开发与设计的核心要素和基本路径是什么等问题,是各高职院校在推进专业群建设中首先要明确的。
一、基于专业群建设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的基本遵循
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新时期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工作要求。这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规范性、特色性与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转向专业群建设,以“群”为组织单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提出了挑战。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涵与联系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十大要素,即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畢业要求,并附教学进程安排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则是由群内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组成,其职业面向、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体系、实施保障等更为复杂。从基本形式上来说,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是对群内若干个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整合与重构。专业群培养方案确定后,群内各专业的原培养方案应依据群的总体要求作出相应的优化调整,使群内若干专业的培养方案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本身具有系统性和统筹性,对于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统领性意义,其构建是专业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双向重组与优化的过程。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的基本逻辑遵循
基于专业群建设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符合国家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遵循专业群组群逻辑及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
1.遵循国家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国家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体现了高职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的基本依据,是专业群内涵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评价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教学标准是指导和管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是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基本形成了以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教学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五部分构成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五个部分是彼此相对应的整体。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专业教学标准的具体体现。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也必须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建设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2]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包括专业名称、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教学基本条件等条目。“职业面向”包含对应的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主要技术领域举例及职业类证书,是专业群职业面向的基础;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明确了专业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细化了达到群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具体内容和措施,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学基本条件是对专业群内结构化专业教师教学团队及专业教学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
专业群课程体系设计应以各个组群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等为基本依据,按照专业群项目化、模块化教学要求,系统构建由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和专业拓展课程群组成的特色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对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需要设置特色化专业方向与课程。
2.遵循专业群的组群逻辑
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群的组群逻辑,进而决定了专业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面向、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构建及课时安排等核心要素。对专业群组建的基本要求是专业基础相通、教学资源共享、技术领域互补、就业岗位相关。但这仅是专业群组群的基础性要求,每个专业群还应根据本校特色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自身的组建逻辑。这种逻辑除了体现在对专业的选择上,也体现在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上。从组群专业的选择来看,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中,专业群的组群逻辑主要是依据产业(链)需求,即根据产业(链)相关职业(岗位)需求,将相关专业组织起来形成链式专业群,或是依据职业或岗位(群)需求,即人才培养职业定位、岗位方向相关的专业组织起来形成集群式专业群;从组群专业之间的关系来看,群内各专业的关系可以有多种形式,主要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当前,大多数“双高”院校选择以学校某一龙头或特色、强势专业为依托,协同若干关联专业共同发展的模式。
专业群的产业面向一般是对接一个产业(或产业领域)或多个产业(产业领域);或是对接某个产业链的某一端,包括前端的技术与研发,中端的生产与检测及后端的营销与售后;或是对接全产业链。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决定了专业群的产业面向,进而决定了其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面向。如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群,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品研发、检测试验、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环节,面向产业的高端;群内汽车电子技术与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侧重于面向产品研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侧重于面向检测试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侧重于面向生产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侧重于面向售后服务。
3.遵循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
人才培养是专业群建设的根本任务。“群”是专业建设的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当前,越来越多的工程问题,特别是“卡脖子”技术难题的破解,需要多个专业的知识交叉融合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培养具有宽广、扎实的专业知识,跨界知识整合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3]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4]其设计与构建要体现“群”的理念,也要体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导向,注重“专”与“通”的有机融合,重点关注学习能力、迁移能力、跨界知识的掌握等。
高职教育的类型属性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以职业发展为逻辑起点,遵循的是工作体系逻辑和职业导向,其实质就是对接职业需求,依据职业需求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基于专业群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就是要正确把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创建有别于基于单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技术与实践经验、现实生产之间的逻辑耦合,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真实反映,就是聚焦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5]。专业开设要面向职业岗位群或者技术领域,基于专业群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选择组群专业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针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实践导向和产业需求导向,注重技术思维、设计、运用、创新、反思和改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还要重点关注解决生产现场复杂技术问题和技术难题攻关能力的培养。要精准对接区域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重塑知识结构、技术结构、技能结构,针对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为出发点,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突出综合性、复合性、创新性、跨学科交叉型知识和实践能力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满足产业迭代升级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个体自身发展需求。
二、基于专业群建设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的核心着力点及其设计
在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依据各专业在专业群内的定位,遵循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设计的基本逻辑,对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构是最终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其核心是专业群和群内各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以及课程体系的重构。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为例。学校组群专业包括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嵌入式技术应用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校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试点,开展了基于专业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探索。
(一)遵循组群逻辑精准定位专业群及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養目标是对能够达到的职业或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决定了人才培养规格。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群的组群专业,各专业在群里的定位(方向),以及各专业之间的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并不是简单描述各专业之间的主次关系,而是深层次地表达专业群内各专业的知识与技术技能构成。一般而言,群内组成专业的确定是从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培养目标进行分解,进而确定群内专业组成。其主要依据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需求,对应产业、产业链、岗位群要求,以及院校专业建设基础与发展实际。对于培养目标的分解、组合与确立要处理好以下两组关系。一是确定产业面向,对接产业链的哪一部分(前端、中端、后端),对应的岗位群,岗位群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人才培养规格),形成专业群的培养目标;二是依据专业群培养目标,确定组群专业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筛选,并在这些课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共同组成课程群,为群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不同专业群面向不同产业并有自身不同的特点,每个学校也有自身的发展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不同也决定专业群组建模式的不同。不同的建群模式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分而没有优劣之分,其重点在于依据相应岗位群要求精准定位群内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较为宏大的产业链应避免大而泛,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职业面向并不是越宽泛越好。学生的知识、技能覆盖面可以广,但应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避免过多、杂而不精;也要避免专业选择过窄。这两种情况都会失去建群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义。
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对应的岗位群为智能检测技术人员、信息系统工程师、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组群逻辑是依据“龙头引领、骨干支撑、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的原则,精准对接智能检测技术产业链,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龙头,辐射带动其他专业。其中,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为骨干专业,主要培养通信网环境支撑、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人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嵌入式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智能化检测终端设备集成和开发人才。在这种“核心+支撑”的组群模式中,群内各专业之间相互融合,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各有侧重(专通结合)。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重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一般是指体系化、序列化的教学内容与配套的传授方法,是支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单元与核心模块。[6]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逻辑。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要以“群”的理念对组群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
一是专业群课程体系是群内多个专业课程的重组,有分有合,其课程选择与编排完全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即形成“专业群培养目标—群内各专业培养目标—各专业支撑课程(体系)—专业群课程群(体系)”的优化、重组闭环。二是打造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改变以课程为单位的学习内容组织,实施“模块—课程”的矩阵式教学组织模式,通过模块化课程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学科的有机统合,支撑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其核心要义是以模块为单位,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单元,对专业模块内课程进行重构,将与同主题相关联的若干门课程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每一模块均瞄准职业岗位的专业职业能力,实现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通过课程模块的设置,赋予学生群内专业模块选择权,使其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满足多样化成长需求。三是建立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产业发展需求,对支撑专业和专业群的课程及其内容做动态调整与更新,保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随产业发展变化而不断迭代升级。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构建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平臺课+两个专业模块+顶岗实习”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公共基础课模块指向毕业生达到高等教育毕业生综合素养基本要求;专业平台模块引导初学者专业入门,应避免模块的教学单元过大的问题;专业模块是按学习主题和时间顺序排列,将X证书对应技术领域的系列课程有机融合,是自成一体且可标准化带学分的系列课程;顶岗实习模块将课程与产业对接,通过校企合作指导学生完成生产任务进行实践性教学。实现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和模块标准化,保证知识与技能获得、能力培养、素养培育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对应X证书“传感网应用开发”与“物联网智能家居与系统集成”两个专业模块,重新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见图1)。
模块内开展课程重构,基于“用以致学”的道理,优化教学单元设计,最终完成模块化课程的重构。根据物联网技术专业领域生产一线关键岗位—关键工作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剖析工作任务当中包含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单元,学习目标清晰、可测量,方便实现量化考核。利用教学单元标准化,实现教学质量的溯源体系。按照知识技能的继承关系、迭代关系依次递进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的学习路径。根据不同教学单元的学习先后,结合教学单元的知识相关性、技术平台相关性构建一门完整的课程。按照与完成工作任务融合度高且不致模块教学单元过大的原则,划定模块外延,对于建立专业概念,以及入门类、较简单的专业基础知识讲授,集中在专业基础平台模块课中完成。
根据国家教学标准要求和X证书的技能要求,分析X每个任务的职业技能,以及支撑职业能力的相应专业知识、基本素养。教学的组织形式为“模块—课程—教学单元”三个层次。教学单元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单元,所有的知识、技能、素养都通过教学单元完成。课程重构的关键是把专业知识架构的知识构件在合适的阶段融入合适的工作任务这一载体,实现X证书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融合。对应传感网应用开发X证书,根据物联网人才培养定位,对物联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课程重构(见表1)。
三、结语
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提。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及课程设置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是专业群及群内各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与逻辑起点,课程体系是专业群与群内各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与群理念的集中体现。因此,遵循组群逻辑精准定位专业群及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课程体系构建是基于专业群建设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最为核心的两个着力点。做好这两个环节,人才培养方案其他各要素就有了基本依据,基于专业群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能得到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11)[2023-12-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6/t20190618_386287.html.
[3]周立芳,陈积明,徐贞.本科生跨专业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以浙江大学信息大类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2(6):34-40.
[4]安琪,刘晓璐,于理婷,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发展历史与现实问题——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J].江苏教育,2020(92):13-18.
[5]王佳昕,潘海生,郄海霞.技术论视域下职教本科定位与人才培养逻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141-146.
[6]江小明,李志宏,王国川.对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3):5-9.
(责任编辑:张维佳)
Reconstructio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Progr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Cluster
GAO Pei-wen
(Guangdong Mechanical & Electrical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40, China)
Abstract: The change from "specialty" to "specialty cluster" is inevitably accompanied by the reform of mod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program. The reconstructio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progr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cluster should basically follow the nat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ombinational logic of specialty cluster and the law of cultivation for composite talents, precisely target the cultivating objectives of specialty cluster and each specialty, and re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objectives,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ensur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specialty cluster.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ltivating objective; specialty cluster; talents cultivation program
作者简介:高培文(1993—),男,硕士,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职专业教育。
基金项目:202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学项目“基于区域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研究”(编号:L20EBD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