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与新高考背景下“阅读—表达”模型的构建

2024-05-12 14:53李翠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表达阅读

李翠

摘 要 新时代与新高考背景下,阅读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借助有效阅读,培养学生信息甄别、知识迁移、辩证思考的能力,是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有意义的尝试。从学生阅读困境出发提出的新的“阅读—表达”模型,揭示了从接收信息到表达信息的全过程,学生能够借以监测阅读障碍出现的位置,从而进行从阅读到表达全环节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此模型颠覆了传统的閱读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能精准“把脉”,监测学生阅读过程的流畅性、深入性和秩序性,找出造成学生阅读思维狭隘的根本原因;可对接全科阅读,服务于高考各科目。

关键词 新高考背景  “阅读—表达”模型  监测阅读  诊断教学

一、新时代与新高考背景下的阅读新特质

当前,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和战略机遇期。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培养创新式人才,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境界、历史使命感等方面的发展。个人阅读只有关照国家与民族、社会与人生、时代与历史、现实和理想,才会具有不竭的动力与不衰的毅力。另一方面,信息的碎片化、多样化、无序化和扁平化,以及思想观念、知识体系、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对现代青少年的信息甄别、知识迁移、辩证思考能力和独立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高中语文等基础学科需应时而动,高中师生有必要接受新思想、新变化、新挑战,并主动顺应时代。如此,时代的浪潮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的阅读精神和阅读能力的时代青年。

二、学生的阅读“痛点”

1.典型案例

学生小李,读过很多书,小说散文姑且不论,对《时间简史》《理想国》《外国电影史》等理性色彩浓郁的书籍也有涉猎。按常理推断,这个学生应该非常博学,事实则不然。聊读过的书时,他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进行表述,甚至连故事都无法复述完整。他的阅读仅停留在故事层面,并没有任何深入的思考,所以其文学素养并不高。后来,笔者通过与小李交谈得知,他读书的目的是炫耀,是获取他人敬佩的目光。

小李同学的阅读,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深度不足。阅读是一件非常自我的事情,读者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思维深度参与,才能真切地走进书中。而小李同学没有正确的动机,导致其在读书时没有全身心投入。

(2)信息摄取能效低。小李同学习惯于摄取能带来欣快感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浅层次的,并不需要大脑对其进行重新编码和再加工。

(3)信息处理的低层级化。小李同学对书中所呈现的内容只停留在简单记忆和陈述故事的层面,并没有主动对信息进行理顺、加工、抽象出结构框架,并思考框架所映射出的问题的工作。阅读时,其大脑只按一个模式运转,即使读书再多,也没有纵深性,其文学素养也不会提高。

(4)表达力缺失。“表达”是阅读效果最好的检验方式,如果读者能够对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框架式总结,那阅读过程就是经过个体精神参与的,是有效的,而小李同学的阅读明显缺失了这一过程。

像小李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所读的书没有以知识的形式呈现出来,更没有内化成理解能力。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2.学生阅读思维狭隘的原因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过往学习、生活经验的个体性和唯一性让其形成了一种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这其中凝聚着个体的人格、气质、认知惯性和价值观、世界观,笔者称其为“个体的精神内核”。“个体的精神内核”独一无二,所以个体面对世界、应对世界的方式也是最具个性化的。可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无差异解读。学生为了迎合考试,制造了各种答题模板,唯独忽略了个性化情感的真实投入,以致其无法触碰到阅读的本质。在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高考改革中,这样“失心”的阅读自然不能让学生的相关能力得到好的发展。

学生阅读思维狭隘的根本原因是“个体精神内核”在阅读过程中的缺位。关注“个体精神内核”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要迈出的重要一步。个体的生活经验、独立的认知和有效的表达持续作用于所阅读的文本资料,使自己的精神、意志与文本发生碰撞,最后输出自身对文本的独立见解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有自我意识参与的阅读。

三、新的“阅读—表达”模型的设想

如何指导学生把“个体的精神内核”更有效、有序地作用于阅读与表达活动呢?建立一种可操作性强的“阅读—表达”模型,是个有意义的尝试。

常见的“阅读—表达”过程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流程,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监测作用(见图1)。

笔者将上述模型进行细化,尝试建立起新的“阅读—表达”模型(见图2)。

这一模型可以类比为一个不断注水和出水的容器。水是各种持续输入的信息,容器是加工处理信息的地方。容器分三层,分别对应对知识的三种加工方式:陈述性知识加工,程序性知识加工和策略性知识加工。“阅读活动”相当于往容器中注水,而“表达”相当于从容器中出水。

学生要完成输入和输出的过程,首先要有阅读材料,其次要能有效地摄取信息,再把信息传输进大脑进行加工处理,最后能把信息输出到记忆存储器中,在有需要的时候进行有效、有序的表达。连接各环节的是信息传输的通道,也就是常说的工作记忆(工作中,支撑人完成工作而进行的短时记忆)。阅读过程需要个体精神的参与,所以笔者把信息的传输称为“心流”。外部环境、个体的精神内核、阅读时的状态等都有可能影响阅读过程,如果心流在某些地方被卡住,那么整个流程就会中断;如果心流能够贯穿全过程,学生就借助“阅读—表达”模型完成了一次阅读的有效训练。

此模型中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本是心理学概念,但在阅读活动中,并不完全拘泥于心理学上确切的定义。“陈述性知识”,主要指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事实,侧重描述性。这类知识是静态的,主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学习的速度快,遗忘也快。“程序性知识”,是对信息进行理顺、加工并抽象出框架结构后获得的知识,侧重操作性。这类知识是动态的,主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学习的速度慢,遗忘也慢。“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它是抽象出来的技巧,是“程序性知识”的延伸。

在此模型下,读者能够有意识地监控整个过程,及时发现遇到困难的环节,加以调整。

四、“阅读—表达”模型各环节分析

1.阅读材料

当下时代,阅读材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阅读内容极其丰富,包罗万象;信息载体多样化、数字化、立体化,平台互动式阅读空前活跃;信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图文、音视频等形式皆可用于表达;信息呈现具有碎片化特征。

2.信息摄取

信息摄取的能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以何种方式呈现。当下,图文、音视频等形式呈现的信息量远高于纸质文字,且更容易被摄取。例如,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平台提供大量易获取的高刺激感信息。这不仅导致读者对图像化信息产生高度依赖,而且感官的高刺激状态代替了大脑的高效运转,信息获取的低难度会造成大脑信息编码的惰性。学生在阅读纸质材料时,就会由于缺乏足够的刺激阈值以及长期依赖图文、视频造成的视觉广度和视觉分辨能力不足,难以全面摄取信息并记忆信息,从而出现信息丢失的情况。

文字阅读,尤其是高难度、高理性、带有哲学思辨色彩的文字,对人的信息摄取能力有更好的训练作用。读者阅读此类文本需要借助指读、划线等方式辅助大脑对所摄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记忆。这种方式的信息摄取更能提高学生信息摄取能力,并形成信息摄取惯性。

3.信息传输

信息有秩序,内心无干扰,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的递深性传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梳理材料结构,抽象出框架,用框架统摄思维,使摄取的信息更有秩序;阅读时保持情绪平静,思维理性,摒弃杂乱,形成更平稳的心流。做到上述两点,信息的传输才能流畅、全面,且呈递深性发展。

4.信息处理

在真实的阅读场景中,“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这三类知识的界限有时并不清晰。对于阅读能力不同的人来说,三类知识的定位也不是绝对的。某些读者的程序性知识或者策略性知识,可能在另一读者脑中是陈述性知识。例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眼看过去清晰可见的陈述性知识,可能是普通学生或者学困生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流才能组织而成的程序性知识;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所运用的程序性知识,可能是普通学生眼中需要动用自己的各种策略储备才能形成的策略性知识。

另外,这三类知识的处理过程,也没有学科限制,通用于任何学科的材料处理。只是文学作品承载更丰富的的情感和文字信息,语文的“阅读—表达”过程需要更多的个体人格特质的参与。

5.信息存储

经过信息处理环节,新的信息将会存储在信息存储器中。如果新编码形成的信息条理清晰,并且进行过刻意监控,那么这个记忆将是鲜明而长久的,反之则是混乱短暂的。

记忆存储器的有效负载量有限,如果混乱无序的信息与自己过往的经验缺乏强力的联系,记忆期限就会比较短暂。即使记忆者具有良好的逻辑性,但没有经过程序性层面甚至策略性层面的加工,其记忆期限也会比较短暂。

这就可以解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以前会的题目,现在不会了;上课时听懂了,复习时不会了。因为在听懂的过程中,主动记忆的参与性并不强,信息加工也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学生若没有及时在脑中进行复盘,就不会在记忆存储器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也就无法进行有效表达。

6.信息表达

“表达”是检验信息是否进行了有序存储的主要方式。不管是进行检视阅读、分析阅读,还是主题阅读,学生若能从“陈述性知识”加工层面到“程序性知识”加工层面、“策略性知识”加工层面,对所读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框架式总结,并进行有效有序的表达,那么最终阅读能力的提升将会非常大。

综上可知,一个好的“阅读—表达”活动,应包括直观清晰、完整全面的阅读材料;准确快速的信息摄取;良好的信息传输(这需要有良好的记忆意识和记忆能力,始终有主观意识的参与,保证更强大的心流和更完善的信息在各环节的流动中不卡壳);所摄取的信息有良好的秩序性,以保证信息加工的简洁性和低功耗;在“陈述性知识”加工“程序性知识”加工“策略性知识”加工三个层面都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以过往阅读经验积累为基础的良好的记忆存储容器;优秀的从“记忆存储”到“表达”的能力。

“阅读—表达”模型就像树的光合作用。大树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阅读”作为一束光照射下来,大树要做的是吸收这束光的能量,并且转化为自身成长所需的营养,经过充分循环后再排放出去。这个过程需要刻意训练才可达成。

五、“阅读—表达”模型的作用

“阅读—表达”模型的提出,目的在于指导全科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力,间接作用于考试。该模型在阅读监测过程中会起到如下作用。

1.全景式监测阅读过程的全部环节

本模型揭示了从“接收信息”到“表达信息”的过程,能清楚地呈现阅读有关活动的全部环节。

2.准确捕捉学生阅读障碍出现的位置

信息在各环节中流动,可能在任何一个环节停止或者阻滞,体现为相应的“阅读——表达”障碍。此模型可监测学生阅读障碍出现的位置,以便学生进行从阅读到表达全环节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3.提升信息摄取的能效

信息处理的三个层面指明了阅读应该经过刻意训练。学生通过改變信息处理的方式,可提高对信息的记忆、处理、输出和表达的能力,从而增强对信息的理解深度,为以后的知识迁移和同类型策略的建立做好准备。

4.明确“秩序性是信息处理的第一法则”的认知

如果信息不能以一种有秩序的方式进入信息存储器,人的记忆将会是杂乱无章的,记忆的混乱将加剧信息处理的难度。所以,信息处理的秩序性至关重要。记忆贯穿整个环节,学生应有意识地对记忆能力进行训练,加强记忆的准确性,延长记忆的时效长度,如此才可控制在解码和重新编码的过程中信息的衰减度,保证信息摄取的能效。

六、“阅读—表达”模型的意义

1.颠覆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角色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指导性角色转变为以启发、引导、鼓励为主的参与性角色,从主导阅读课堂转变为辅助学生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在“阅读—表达”中学会自得。学生从习惯于机械地接受陈述性知识、被动的“接受—记忆—输出”的过程中解脱出来,有意识地把阅读活动与“个体的精神内核”结合起来,对材料进行个性化的深度解读。

学生把“阅读—表达”的整个流程应用到每一次阅读与表达中,能不断提升阅读与表达的深度、广度和预见性。这样的训练才是“以人为本”的阅读训练,是可持续性的,更是完全个性化的。

2.精准把脉,找出造成学生阅读思维狭隘的根本原因

阅读不仅需要细化解读,更需要关注阅读的流畅性、所获取信息的秩序性以及思维的深入性。过往的阅读教学多着力于“如何读”的问题,学生往往被要求从词、句、段、篇、文等角度对阅读对象进行细化拆解,从而破坏了文章的整体脉络,加之阅读思维训练的缺失,致使学生多停留在“陈述性知识”的获取层面。

借助“阅读—表达”模型的监测可以发现,“个体精神内核”在阅读过程中的缺位是造成学生阅读思维狭隘的根本原因。学生的阅读停留在获取知识和记忆上,缺少个性化情感的真实投入,“共情力”完全被忽略,这样“失心”的阅读并未对其思维方式、思辨能力、信息甄别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故而,有针对性的阅读思维训练至关重要,是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3.对接全科阅读,服务于高考各科目

狭义的阅读专指语文学科的文字阅读;广义的阅读是指所有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过程。阅读能力的提高,除了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升,也间接地影响着其他高考科目。不管是文科类科目还是理科类科目,其知识都存在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三个层次。学生每解答一道题目就是一次阅读,需要经历一次对信息进行提取、传输、处理、表达的过程。“阅读—表达”模型能够监测学生对所呈现文字的精准把握与理解程度,找到问题所在,进而进行有效训练。

新的“阅读—表达”模型强调“个体精神内核”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形成以“我”为本、学会自得的思想,拒绝“失心”式阅读,让思维不断流走在阅读思维中的各个环节,让工作记忆打穿思考的全过程,才能真切地提升閱读能力。

[本文系2021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批准号:2021JXY322)的结项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新高考背景表达阅读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实践与思考
初探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施融入新题型的阅读教学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语篇教学法思路初探
谈新高考背景下改善普通高中学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现状的方法与举措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油画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情感表达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