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畅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产物,历千余年发展与演变,产生了许多成体系的理论与观念,成就了许多绘画名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山水画历经与西方艺术的互鉴与融合,吸收了许多世界文明的精华與优点,在反映时代精神、创造多元艺术语言等方面深度演进,形成了新时代山水画的新面貌和新体系,也出现了许多新风格与新技法。尽管所处时代不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仍然是山水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正如北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所言: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
该诗强调了绘画与作诗词方法上的一致性,所见之诗不能单以字面意思来解读领会,画画也如此,不能以简单的“似与不似”来确认画的好与不好。要超越对客体物象“写生”“传神”的局限,寓意于物,以小见大,笔意情深,开拓出想象的空间,给人以意会的余地,以达到境生象外、意传笔端,从“一点红”见出“无边春”的诗意画境。
4月10日至19日,在肇庆美术馆举办的江郁之山水画作品展,摘取苏轼诗中的“解寄无边春”为展标,旨在从江郁之近十年创作的百多幅“新山水画”出发,展现画家心中对山川大地的诗意表达。一方面,江郁之在广东美术界耕耘了几十年,有多个部门工作的经历,退休前曾任广东美术馆副馆长。他早年从事连环画及油画创作,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后由于工作的需要从事美术馆的典藏与艺术品收藏工作,在相关领域表现突出。江郁之退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水墨艺术的创作之中。接受过全新美术体系教育的他,尝试以中西结合的笔墨技法表达对大自然的外感内悟,试图创造出自己的全新面貌。另一方面,江郁之用笔强调方正精神和敦厚品格,作品以朴拙、凝练之势,呈现出蓬勃而又充实的生命力。江郁之笔意绵长、以一当十之笔墨表达,足见其“解寄无边春”背后所付汗水、所历艰辛、所受寂寞,唯有此,才能创造出这无边春色。
展览共分为“锁定青山写造化”“骨法用笔画江山”“徒步异邦敷重彩”“见微方寸谱春秋”四个篇章,旨在展现江郁之多年来在山水传承创新、理论研究和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的积极探索研究的成果。同时也希望本次展览能让更多观众感受到江郁之笔下的山河之美,在浓墨重彩中感受江郁之勤能补拙的精神品格,由衷地希望江郁之艺术之路常青。春风乍起时,春光无限美。正是:
踏遍江山万里游,
青山郁郁映泉流。
亭边之树染红色,
笔底花开香九州。
(作者系江门市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