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对口腔种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4-05-11 00:55崔惠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6期
关键词:骨钙素龈沟吸收量

崔惠文

人体最硬的器官——牙齿, 具有食物咀嚼、咬切功能, 还具有辅助发音、保持外形面貌的功能。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牙列缺损现象发生, 是口腔科常见, 且多发的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干预, 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正常生活。牙列缺损现象的发生, 导致患者受到多方面影响。饮食上, 正常咀嚼能力受到影响, 食物咀嚼不到位导致肠胃消化不彻底;生活上, 不仅使患者的面容美观度受到影响, 也使其发音功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1]。总之, 牙列缺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种多样的, 应尽早及时干预、处置。较小的牙列缺损现象, 可利用树脂填充、根管治疗等技术进行修复, 若是单牙缺失, 则可通过烤瓷牙固定修复、活动义齿修复、或牙齿种植等技术进行牙齿填补[2]。经济水平飞速发展, 种植牙技术的飞速提升, 使得其在牙列缺损的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次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对口腔种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0 年12 月~2022 年12 月间行口腔种植的患者中筛选98 例(98 枚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 各49 例(49 枚)。研究组患者, 男女比例为23 ∶26, 年龄26~71 岁、平均年龄(48.50±7.77)岁。对照组患者, 男女比例为25 ∶24, 年龄25~74 岁、平均年龄(49.50±8.2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性不大(P>0.05),存在同质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牙列缺损患者。②知情同意且积极参与的患者。③意识、认知正常患者。

1.2.2 排除标准 ①骨质疏松患者。②慢性疾病患者。③无法正常交流患者。

1.3 方法 在前期治疗中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基本种植方法, 后医护人员通过使用专业测量工具对患者的解剖牙冠长度、临床牙根长度、临床牙冠长度以及解剖牙根长度等进行准确测量并记录在册。根据冠根比=牙冠长度比牙根长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给予研究组患者冠根比1~2 的种植单冠修复体, 对照组采用冠根比<1 的种植单冠修复体。

1.4 观察指标

1.4.1 种植体脱落发生率 对种植完成后的种植体脱落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选取种植完成后的3 个时间节点, 分别为种植后1、6、18 个月。

1.4.2 种植体周边骨吸收情况 分别对种植后1、6、18 个月这3 个时间节点的种植体周边骨吸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3 龈沟液骨代谢情况 选取治疗前及治疗后30、90、180 d 作为比较的时间节点, 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碱性磷酸酶、骨保护素、骨钙素的水平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3.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种植体脱落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种植后1、6、18 个月的种植体脱落发生率相差无异, 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种植体脱落发生率比较[枚(%)]

2.2 两组种植体周边骨吸收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种植后1 个月种植体周边骨吸收量为(0.40±0.11)mm、种植后6 个月种植体周边骨吸收量为(0.54±0.12)mm、种植后18 个月种植体周边骨吸收量为(0.84±0.14)mm。研究组患者种植后1 个月种植体周边骨吸收量为(0.42±0.12)mm、种植后6 个月种植体周边骨吸收量为(0.52±0.13)mm、种植后18 个月种植体周边骨吸收量为(0.83±0.10)mm。两组患者种植后1、6、18 个月种植体周边骨吸收量相差无异, 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种植体周边骨吸收情况对比( ±s, mm)

表2 两组种植体周边骨吸收情况对比( ±s, mm)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种植体数种植后1 个月种植后6 个月种植后18 个月研究组490.42±0.120.52±0.130.83±0.10对照组490.40±0.110.54±0.120.84±0.14 t 0.8600.7910.407 P 0.3920.4310.685

2.3 两组龈沟液骨代谢情况对比 治疗前, 对照组龈沟液碱性磷酸酶水平为(69.22±6.57)U/L、骨保护素水平为(6.42±1.16)pmol/L、骨钙素水平为(12.63±1.64)μg/L, 研究组龈沟液碱性磷酸酶水平为(69.43±6.47)U/L、骨保护素水平为(6.44±1.22)pmol/L、骨钙素水平为(12.76±1.58)μg/L。治疗30 d 后, 对照组龈沟液碱性磷酸酶水平为(72.25±7.06)U/L、骨保护素水平为(7.00±1.27)pmol/L、骨钙素水平为(15.98±1.65)μg/L,研究组龈沟液碱性磷酸酶水平为(73.54±7.09)U/L、骨保护素水平为(7.11±1.33)pmol/L、骨钙素水平为(16.36±1.62)μg/L。治疗90 d 后, 对照组龈沟液碱性磷酸酶水平为(79.88±7.26)U/L、骨保护素水平为(7.88±1.37)pmol/L、骨钙素水平为(17.89±1.73)μg/L,研究组龈沟液碱性磷酸酶水平为(80.63±7.14)U/L、骨保护素水平为(8.01±1.42)pmol/L、骨钙素水平为(17.88±1.64)μg/L。治疗180 d 后, 对照组龈沟液碱性磷酸酶水平为(90.99±7.31)U/L、骨保护素水平为(8.58±1.53)pmol/L、骨钙素水平为(18.50±1.74)μg/L,研究组龈沟液碱性磷酸酶水平为(92.09±7.24)U/L、骨保护素水平为(8.78±1.62)pmol/L、骨钙素水平为(18.66±1.71)μg/L。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90、180 d 的各项指标水平相差无异, 无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患者部分牙齿缺失、破损, 即牙列缺损现象。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众多,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卫生的牙齿口腔、被忽视的牙周健康问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导致牙列缺损现象的发生[3]。牙列缺损首先对患者的面容美观度产生影响, 长久缺牙, 缺牙过多, 面部软组织失去牙齿支撑, 发生塌陷, 降低面容美观度。不美观现象导致患者的不健康心理变化, 例如自卑心理的出现等,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了较低的治疗积极性[4]。影响心理健康的同时, 也对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食物咀嚼能力下降, 导致患者极易出现胃肠不适、消化不良等现象发生。经过咀嚼的食物更易被人体吸收,未能完全被咬碎、切割的食物进入消化道, 导致胃肠吸收能力降低, 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力, 影响身体健康。并且, 牙齿与语音发音具有密切的联系, 牙齿、舌头、嘴唇、脸颊均能够辅助发音, 齿音、唇齿音、前腭音均需牙齿的辅助发音, 牙列缺损还会导致吐字不清晰,影响咬音等。人们常说的说话漏风就是由牙列缺损现象所导致的[5]。

牙列缺损修复, 传统多利用可摘、活动义齿的方式, 口腔治疗虽能帮助患者恢复面容美观度和咀嚼功能等, 但仍旧存在明显不足, 稳定性、舒适性较差, 对健康牙齿的磨损程度较大, 反而增加了治疗难度。口腔种植, 即人工种植义齿, 又可称为种植牙。人工方法植入仿生材料所制的仿生牙齿, 体部、颈部、基桩、基台部共同组成牙齿种植体, 常见仿生材料包括金属、合金材料类、陶瓷、碳素、高分子、复合材料类等,完美实现了满足美观需求和牙齿功能恢复的目的。单冠修复体种植运用广泛, 手术方式植入缺牙部位的上下颌骨内, 创口痊愈后, 行假牙安装[6]。此方法与人体骨骼相容性良好, 减少邻牙损害, 美观度更高, 稳定性更强。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全口义齿, 牙槽嵴吸收严重。而口腔种植不仅减少了对健康邻牙的损害, 还增加了牙齿的稳定性、舒适性、便捷性, 和较好的口腔功能恢复性。人工种植义齿可长期使用, 植牙操作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精细手术, 其过程复杂, 精度较高, 操作医生需具有专业、熟练的操作技术, 还要有选择适合患者冠根比的专业度。因牙列缺损程度不同, 存在一定差异, 固定义齿固定效果较好, 不易脱位, 传导、支持作用良好, 但异物感明显, 牙齿易松脱, 磨损健康牙齿, 整体效果不尽人意。而采用种植牙方式的患者,牙齿咀嚼能力更佳, 牙齿更加稳固,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减少损害其他健康牙齿, 味觉影响小, 使用也更加便捷[7]。并且种植牙的体积较小, 金属不外露, 更易清洁, 便于保证口腔卫生。先天性牙列缺损、牙齿脱落、牙齿松动、牙齿严重损害需拔出者均可通过口腔牙齿种植的方式进行牙齿修复及功能恢复。但种植牙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例如, 术中血管损伤导致术后出血现象、术后护理不当导致感染、缝合不当导致开裂、上颌窦底穿通等。

良好的口腔健康与口腔卫生习惯也具有关系。牙根吸收、牙槽嵴吸收导致冠根比增加, 无较大影响。但牙根变短, 牙齿阻力中心发生转移, 向牙冠方向变化, 同样牙齿松动风险更大。牙槽嵴吸收, 牙龈萎缩,食物易残留, 且美观程度较低。口腔治疗结束后, 牙槽嵴吸收现象仍旧存在, 应养成良好的腔卫生, 维持牙周健康, 减少并发症发生[8]。

结果可知, 两组患者种植后1、6、18 个月的种植体脱落发生率及植体周边骨吸收量相差无异, 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90、180 d 的龈沟液碱性磷酸酶、骨保护素、骨钙素水平相差无异, 无统计意义(P>0.05)。单冠修复体种植治疗,冠根比不同, 与种植牙的脱落率和植牙周围骨吸收情况具有较低关联度。口腔种植修复后, 牙齿种植的效果优良, 和植牙是否稳定, 均需通过植牙脱落率以及植牙周围骨吸收情况进行判定。有研究显示, 植牙冠根比与植牙周边的边缘骨组织所受应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冠根比越大, 所受应力程度越大, 从而加大骨吸收程度[9]。然而, 实验结果表明, 冠根比不同, 对植牙周围骨吸收量无显著差异变化。因而有力反驳了上述观点。咬合的力度、植牙修复手段、负载程度均会对植牙周围骨吸收量产生影响。治疗后, 龈沟液骨代谢指标呈上升状态, 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 1~2 冠根比的治疗方式, 和<1 冠根比治疗方式,植牙脱落率相差无异, 同时, 植体周边骨吸收情况、龈沟液骨代谢情况的变化情况未出现明显异常。因此,1~2 冠根比的治疗方式, 和<1 冠根比治疗方式具有相同的临床可取性, 临床应用价值均值得肯定。以后还需多方探讨、分析, 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10]。

综上所述, 不同冠根比对种植体的脱落率、种植体周边骨吸收情况的影响不大, 冠根比不同, 不会影响种植单冠修复体的治疗效果, 冠根比< 1, 或冠根比1~2 的治疗方式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均值得推广利用。

猜你喜欢
骨钙素龈沟吸收量
骨钙素调节糖骨代谢研究进展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菜豆对铜镁钠吸收利用的特点分析
孕中期骨钙素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研究
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IL-1β,IL-6,IL-8的研究
牙周炎牙齿正畸加力前后龈沟液中RANKL和OPG的变化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种蔬菜和基质对土壤重金属吸收量及土壤钝化的影响
血清骨钙素与骨密度检测在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中的应用及相关性分析
骨钙素及其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