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问题研究

2024-05-11 09:42李小霞程心瑛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

李小霞 程心瑛

[摘 要] 如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问题。针对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问题,从研究生主体、培养过程各环节和评价标准及监管等三个方面深入探索,挖掘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进而给出问题驱动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途径。挖掘出的问题及给出的解决途径不仅为提升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质量;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8-0005-05

引言

通过多年以规模扩张为核心的外延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在新时代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与之伴随的国际竞争压力,促使高等教育进一步向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近年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4]。因此,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驱动下,对“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更高层次的科研和创新型人才,从而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提升国家竞争力[5-6]。在研究生教育涉及的众多专业中,计算机专业无疑是将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入各行业,实现技术革新和行业转型不可或缺的主要支撑。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广泛需求使其成为众多高校纷纷开设的研究生专业,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如何提升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因此,挖掘当前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途径,对于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不断扩展和深入,对高等教育供应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提出了更高层面的需求[7]。这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使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显。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研究生主体、培养过程和考核评价及监管,具体如图1所示。

(一)研究生主体的问题

研究生是计算机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对培养质量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8]。研究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主要受生源质量、学习动机、学习风气等多方面的影响[9]。其中,生源质量是研究生主体能动性对培养质量产生影响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气分别是影响研究生主体培养质量的内在和外在因素。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主体存在的问题。

1.在生源质量方面,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生源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研究生教育外延式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对计算机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促使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导致生源质量较难保证,甚至相对下降;(2)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和深入,计算机专业高层次人才也呈现出良好的就业局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专业本科生选择跨专业报考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这部分生源大多在本科期间既没有受到专门的编程训练,又没有接受过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培养,因此存在计算机专业基础薄弱的问题。

2.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主体的学习动机不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主体的学习动机可归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以对计算机专业相应领域的科学问题感兴趣为前提,希望能够深入研究实现学术理想;第二类是从计算机专业在公务员招录中被广泛需求以及计算机本专业工作高强度两方面考虑,将攻读研究生作为考公务员或从事其他领域工作的敲门砖;第三类是考虑计算機专业高层次人才良好的就业情况,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作为获取计算机领域高薪就业机会的跳板。不难发现,具有第一类学习动机的研究生主体会积极主动且高质量地完成研究生阶段教育;具有第二类学习动机的研究生主体大多为了取得文凭而学习,对参加学术研究或工程项目实践均缺乏积极性,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第三类学习动机的研究生主体则介于前两者之间。

3.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学习风气欠佳。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学习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计算机专业社会需求大,工作易找;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的工作强度大,工作辛苦。前者导致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缺乏就业危机感,导致其学习上进心不足,努力程度不够,直接影响培养质量。后者导致一部分研究生直接放弃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勉强达到学校毕业最低要求即可,导致培养质量严重下降。

(二)培养过程问题

面对同一研究生主体,不同的培养过程会导致不同的培养质量。因此,要对当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生培养过程涉及导师、课程教学、科研训练等多个方面[10],下面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从这些方面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也不例外。导师指导质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决定性作用[11]。然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在导师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1)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在影响生源质量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师生比,一位导师同时指导多名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不够,指导质量下降。(2)互联网企业通常为高水平人才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相较于企业,高校对计算机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不易招聘到高水平人才。(3)面对互联网企业的高薪诱惑,导师队伍中的一部分人,或是在外承接工程项目,或是在企业兼职,或是自己开公司,导致其精力分散,对研究生的指导不足。

2.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础环节,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基础推动作用。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环节出现了“教师凑课时,学生凑学分”的不良现象。一方面,由于各高校对不同职称的教师有相应教学工作量的要求,因此,一些教师讲授研究生课程只是为了达到工作量的要求,难以保证授课质量;另一方面,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学生选修各类课程学分有明确要求,学生通常会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反馈,选择易通过的课程达到学分要求,学习质量欠佳。此外,计算机专业对研究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大多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

3.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训练通常包括从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采集数据、编码实验、测试分析到最终得出研究结论等多个环节。通过这些科研训练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训练通常围绕导师的课题研究开展,然而,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学生去企业实习成为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计算机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在该问题中分别呈现以下两种情况:(1)很多以毕业后进大公司为目标的学生,在二年级甚至一年级下学期就找好目标实习单位,这些实习单位通常是学生后续的就业单位,要求学生提前入职实习,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学校导师安排的科研训练任务;(2)一些专业学位研究生所选企业实习内容与导师制定的方向不一致,出现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相分离的现象。

(三)考核评价及监管问题

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为监管研究生培养过程各环节提供了依据,监管严格与否体现了考核评价标准的执行情况,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同时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可忽视的一环。然而,目前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考核评价及监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从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角度,分析对各培养环节考核评价及监管存在的问题。其一,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学术活动环节只有数量上的约束,没有质量上的考核,因此,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凑够数量底线,参加学术活动,未达到举办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的目的。其二,对于文献综述、开题、中期考核这三个环节,尽管学生会按时提交相关文档报告并参加答辩,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对于评审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大多数学生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响应,并没有深入思考或与导师研讨,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其三,对于研究生答辩管理,尽管有较好的论文盲评制度和答辩流程,但学生只关注盲评和答辩的结果,只要通过,则对评审教师和答辩委员会教师给出的反馈意见视而不见。这种重结果、轻反馈的现象,会对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二、问题驱动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途径

基于上述对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挖掘和分析,并结合近年来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经验,针对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达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从而推动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内涵式发展。

(一)研究生主体提升途径

1.扩展培养计划,完善课程体系。面对计算机专业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高等院校大多从招生源头寻找解决方案,并分别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举办夏令营,吸引优秀校外生源;从本校学生中选择优秀且有深造意愿的学生,设立创新班,为其提供校内推免名额,储备本校优质生源。这些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源质量,然而,仍然存在部分生源专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例如:计算机专业只为考研而学习的学生以及跨专业报考的学生,需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一方面,扩展培养计划,将导师和学生互选环节调整到录取工作完成后进行,导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研究方向需要,为其制订详细的入学前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使其利用入学前的时间,尽快补足基础上的缺陷;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在课程体系中增加跨专业学生需要补修的本科课程,并提出学分要求。

2.开展校友交流活动,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由于研究生主体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气相互影响,应将这两方面的问题放在一起考虑,探索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途径。不难发现,研究生主体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气受主体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认知的影响,对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具体情况,已毕业的校友最有话语权。因此,分阶段分批次开展校友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使研究生清晰地認识未来的从业情况,从而端正自己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此外,外部环境的优劣也会对研究生主体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气产生较大影响,外部环境包括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学术环境需要从团队、学院和学校等三个层面入手,通过组会、学术报告、多学科交叉互学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打造良好学术环境,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气。在生活环境中,须要我们在制度上给予品学兼优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学金支持,保障其安心学习。在行动上,可以院系或团队为单位,多组织体育比赛等有益于研究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为研究生主体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营造好的学习风气提供支撑。

(二)培养过程提升途径

1.完善监管制度,鼓励进修深造。针对培养过程中呈现的导师指导质量下降和高水平人才难招聘的问题,主要从制度层面着手,探索求解方案。如前分析,导致指导质量下降与师生比下降和导师在外兼职精力分散不无关系,而这些现象的出现也直接说明了导师指导过程监管制度不完善,因此,将导师培养质量与其招生名额分配、科研绩效挂钩,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面对高水平人才难招聘的问题,在利用学校政策积极引进校外高水平人才的同时,不忘出台政策,鼓励校内导师走出去,到国内或国外高水平科研院所进修深造,提升自身科研水平,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加强教学督导,加大导师参与度。对于“教师凑课时,学生凑学分”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1)学校对研究生教学督导环节流于形式[12];(2)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此,一方面,应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督导,并将督导结果纳入教师教学环节的考核;另一方面,在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提高导师的参与度,使学生明白所选的课程与其研究方向有相关性,理解所选课程对其研究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从而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质量。

3.制定实习政策,双导师全程参与。如前所述,实习对科研训练质量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1)无法保证科研训练时间;(2)实习方向与科研课题不一致。对于前者,需要从学院层面出台相应的研究生实习政策,以制约学生在外实习时间,确保其参与科研训练时间。对于后者,从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到最终学生完成毕业答辩的全过程,需要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同时参与并及时沟通,從而确保学生实习课题与科研课题一致,实现实习和科研相互促进,提高培养质量。

(三)考核评价及监管问题

1.增加团队报告和讨论,制定团队层面监管制度。对于参加学术活动只为凑数的问题,分析其根本原因:学生对参加学术活动的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学术活动是对其科研训练的有效补充,对培养其科研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须要提高学生对学术活动的认识,具体可通过增加小组报告和讨论等后续环节,使学生在参加学术活动后对自己的收获进行总结,并在团队内做二次报告,结合团队研究方向进行深入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更加充分发挥学术活动的作用,还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其中的乐趣,提升其对参与学术活动的主动性。这些措施的实施,须要从团队层面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对团队每一位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质量进行后续监管和评测。

2.制定导师相互监管制度。文献综述、开题、中期考核等三个环节流于形式的问题从本质上与导师的疏于监管不无关系,具体表现是部分导师认为这些环节就是走过场,对研究生完成课题研究没有意义,正是这种认识导致学生不重视。对此,我们要从导师角度入手,制定相应的相互监管制度,要求学生和导师对评审教师的意见进行深入讨论并记录;按照讨论结果,进行整改;将整改记录和其他相关文档提交评委教师或其他导师进行审核,从而使这些环节得到严格监管,并发挥最大作用,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3.导师和答辩委员会两层监管制。对于答辩阶段学生只重结果无视反馈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态度。由于论文评审和答辩环节是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后期环节,很多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论文撰写和答辩能过即可,正是这种对科学研究不严谨的态度,造成了无视评审教师和答辩教师反馈的情况。对此,需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督促学生提高论文质量。具体实施导师和答辩委员会两层监管制:第一层,导师负责对照盲评反馈监管学生论文修改,修改好才能参加答辩;第二层,答辩委员会负责对照答辩反馈监管学生论文进一步修改,修改好才能通过答辩,建议授予学位。

结语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途径的探索涉及研究生主体、培养过程各环节、评价标准及监管制度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挖掘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本质上分析探究产生问题的根源,从而寻找解决途径,既遵循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初衷,又夯实了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在推动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其他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方法借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1-15].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2)[2023-01-15].http://www.gov.cn/xinwen/2018-05/03/content_5287561.htm.

[3]斯小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践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2,2(168):43-47.

[4]樊丽娜,柳海民.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生成逻辑、价值与行动路向[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5(37):1-9.

[5]王竹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和路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4(180):211-215.

[6]耿有权.新时代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12):69-73.

[7]纪兆华,冯永杰,李尧,等.信息技术人才需求变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12):96-97.

[8]英爽,甄良.从主体能动性角度解析研究生教育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5):10-14.

[9]蒋宗礼.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建设一流专业[J].中国大学教学,2020(8):7-13.

[10]武美萍,堵国成,周黎,等.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J].学科探索,2019(28):59-61.

[11]郭月兰,陈谦.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代意蕴与实现路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1):12-17.

[12]王利民,张立世,姚纪元,等.内涵式发展背景下高校教学督导改革的探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1,30(1):55-58.

Research on the Core Problem of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Maj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LI Xiao-xia, CHENG Xin-ying

(College of Informatics,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China)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is the core problem of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improv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are explor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postgraduate subject, training process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upervision, and the reasons for them are analyzed. The solutions for improving computer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improvement way are further presented. The discovered problems and the presented solutions not only provide a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computer majors, but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other majors.

Key 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training quality; major of computer science

猜你喜欢
内涵式发展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提高全英文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