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企业“走出去”策略探讨

2024-05-11 12:03:31吴浩盛
经济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服装企业走出去必要性

吴浩盛

摘 要:随着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和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服装企业正加快“走出去”步伐。文章总结分析了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困境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服装企业 “走出去” 必要性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4-277-02

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它具有“候鸟经济”的特征,不断从高成本国家向低成本国家迁徙。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世界服装产业经历了三次大规模转移,分别从北美和西欧国家转移到日本,再转移到韩国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再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和拉美国家。受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走出去”趋势。“走出去”是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形象化提法,它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和实体(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与在另一国的企业建立长期的关系,具有长期的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又称国外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我国服装企业到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等已有上千家,规模越来越大,转移大趋势逐渐明确。

一、我国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

(一)传统竞争优势日渐消退

1.人力成本增加。纺织服装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价格是主要竞争优势。随着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我国的用工成本已超过东南亚国家3~5倍,马来西亚、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方兴未艾,市场份额逐步被东南亚国家蚕食。

2.原材料成本增加。原料成本已经占了纺织服装坯布、面料成本的70~80%。2017年以来,涤纶长丝、棉花、粘胶短纤等原材料价格纷纷大幅上涨,直接导致纺织服装成本增加。传统优势消退倒逼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借力“一带一路”建设,布局沿线的新兴市场,发挥东南亚等国家低关税率的比较优势,通过“走出去”降低生产成本,寻求更大发展空间。

(二)应对国际贸易保护的现实需求

1.实施技术性贸易保护的国家越来越多。除了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不断与欧美标准接轨,相继提高进口纺织服装技术法规要求。

2.管制措施越来越严。广度上限制物质种类越来越多,如美国2017年发布第18版限用物质清单,涵盖了全球成品家纺、服装、鞋类产品中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化学品或物质;深度上限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欧盟对纺织服装中部分重金属的限量达到食品级要求。在此背景下,“走出去”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成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我国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困境

(一)对外投资模式单一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模式主要是在目的国或地区成立贸易公司,也就是行业中通俗的叫法“窗口”,在外投资办厂的企业少之又少。这主要是因为资金的限制,加上对当地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在当地的员工招聘与管理也比较麻烦,企业文化与生活习惯差异。其实,相比贸易公司,在境外投资生产型企业更有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特别是对受反倾销影响较大的企业来说,到境外去投资建厂生产可以使产品免受原产地限制,减少贸易壁垒消极影响。

(二)中小服装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服装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自身资金量少,而对外投资要求企业要有足够的资金。这就要求企业有较强的筹资能力,能及时、足额、低成本地筹到所需资金。然而我国中小服装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往往拿不到銀行的贷款,民间借贷成本又太高,融资困难极大地限制了我国中小服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三)投资区位选择相对集中

在选择对外投资目的地区时,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包括人工、水电等生成本外,还需要考虑产业链配套、劳动生产率、当地的法律制度、文化风俗和政治环境等因素。目前,我国服装企业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的柬埔寨、泰国、越南,非洲的南非、毛里求斯等地,投资区域相对集中。

三、我国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对策

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产业向海外转移的重要手段,面对生产成本的上升、贸易壁垒的增加,我国服装企业应该积极寻求与国外商家的合作,在国外设立企业,充分利用当地的原材料、劳动力资源等,减少纺织产品进入他国市场的壁垒,扩大海外市场。

(一)资源整合“抱团”走出去

企业海外投资、产业转移的过程长环节多,从前到后一般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整个过程需要大笔资金投入,任何单个小企业独立完成都不大可能。对内来说,如果联合起来“抱团”走出去,不仅能解决资金压力,也可以优化团体内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的产品结构,避免单独出口时低价、走量的恶性竞争。对外来说,“抱团”走出去形成的企业规模更大,容易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得到当地的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同时也可以形成产业体系,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抱团”打开国际市场要比单个企业容易得多。在走出去的具体形式上,我国服装企业除了设立窗口,还可以采取境外上市和收购并购等高层次投资方式。在境外产业建设上,应该发挥多年来服装业形成的产业链优势,通过服装相关上下游企业或同类企业的集群式投资,在境外建立服装工业园。

(二)拓展融资渠道

我国服装企业“走出去”首要难题是资金。要想获得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是硬指标,但对中小服装企业而言,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都较少,可抵押的资产很少,贷款申请很难被审批通过。所以对于中小服装企业来说,民间借贷融资是最容易的方法,可民间融资的主要特点就是风险高、利率高,大大加重了中小服装企业的融资负担。我国的服装业很鲜明的一个优势就是产业集群,这些小企业的企业性质、设备都相似,市场也可以共用。中小服装企业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集群内的小企业联合在一块组成“联保体”,向银行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如果被担保企业经营出现破产、资金链断层重大性的失误,参与联保的企业可以用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抵,这样的担保方式无论是对银行还是融资企业都是风险最低的选择。共同申请联保贷款,分散银行授信风险,可以提高中小服装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另外,我国金融领域日益完善,金融产品也日益丰富,中小企业也可以转向资本市场寻求支持。中小企业可以在中小板上市,和私募基金合作,加上创业板市场发展也越来越成熟,这也为我国服装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选择。

(三)优化投资国别选择

1.选择资源要素禀赋与我国相似的国家和地区。我国的主要要素优势是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选择那些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国家,比如印尼、南非、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这样一来,我国服装企业可以将国内经营模式直接转移。

2.选择主要贸易集团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区域贸易集团的兴起如欧盟、北美自贸区、形成区域外贸易障碍,他们对内实行开放零关税,对外实行区域保护主义,为集团内部国家和地区谋求共同利益。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洲统一市场实行新的服装品原产地规则,规定原产地为欧盟国家和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服装品及服装可以零关税进入,原产地为墨西哥的服装品可以直接进入市场,这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有效地保护了本土服装业的发展,使得区域内贸易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也将区域外的服装企业阻隔在外。在这些地区投资建厂可以获得减免关税的红利,扩大海外市场。

参考文献:

[1] 徐迎新.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版图[J].中国外汇,2017.

[2] 詹小琦.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影响及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

[3] 宁翠娟.“中国+东南亚”格局渐成[J].纺织科学研究,2020.

(作者单位:狮丹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服装企业走出去必要性
服装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
服装工作室与企业项目合作教学的探讨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9:44:12
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13:56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55:00
基于互联网平台服装电子商务企业网络营销的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1:34:58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13:33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9:35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