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军
2023年6月,一位年过八旬的中国笙演奏家的形象被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欧洲集邮协会印制在了邮票上,这位慈眉善目的演奏家被誉为是世界邮票上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人物,邮票上写着这样几个字:国际文化大使王慧中。
理科学生钟情笙箫
王慧中1942年生于秦皇島。中学时期就读于北京名校八中,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从事物理专业的学习。虽然学的是理科专业,但王慧中对音乐也十分痴迷,学习笙、箫等民族乐器的演奏。在专科学校学习期间,他还经常参加中央民族乐团附属的“北京业余民族乐团”的演出活动。1961年,因其笙演奏技艺可与专业人士比肩,他被中央民族乐团选中,被吸收进入该团成为专业演奏员,至此他走上专业音乐工作者的道路,最终成为中央民族乐团首席笙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继承创新 不断改革
王慧中不仅是笙演奏家,他还热衷于笙的改革。
中央广播民族乐团的笙前辈杨大明于1964年改革了32簧加键方笙,为36簧扩音方笙的研制奠定了基础。王慧中曾多次向前辈杨大明先生学习32簧方笙。1973年文革时期全国普及样板戏。舞剧《红色娘子军》总谱出版后,王慧中产生了把舞剧选曲《快乐的女战士》改编成笙独奏曲的想法。在改编中他深感32簧方笙的音域窄、音量小的不足。于是在1975年,王慧中与北京民族乐器厂的孙汝桂、中央广播民族乐团的杨大明合作,将32簧方笙改革为36簧扩音方笙,并取得了成功。使音域达到了小字组g至小字三组的?f,改革后的36簧加键方笙的音域达到三个八度,每一个八度的构成均由十二个半音组成。演奏员在演奏笙时可以自由转调,可顺畅地演奏十二平均律制的各类曲目。同时,由于音位排列科学规律,从中间低音顺序向两侧高音渐进,左右手半音交替循环排列,演奏当中既不影响音阶的演奏又可以进行各类和弦连接。
该笙巧妙设计了“音管两侧截苗”,用小指按键,小指按键的做法解决了36簧笙笙体过宽致使演奏不便的问题。王慧中与孙汝桂等人还合作研制了“测开孔式扩音管”增加了笙的音量;还把32簧方笙下按键改成上按键使演奏更加方便。
笙乐悠扬传遍世界
王慧中具有开拓性的思维,不一味因循传统,而是把笙的传统吹奏法与现代技巧相结合,最大化地拓展、挖掘笙的艺术表现力。他首创36簧加键方笙独奏艺术,曾风靡国内外华人乐坛,形成了36簧加键方笙独奏艺术流派。
王慧中说:“现在也有这样一个倾向,很多人把36簧加键扩音方笙当成一个只能演奏外国乐曲或外国风格的乐器来使用,使之失掉了民族风格和韵味。”他认为,笙的最大特点是传统和声,这与西洋键盘乐器是截然不同的。“36簧加键扩音方笙的音位与传统和声完全不一样,所以演奏传统和声相对比较困难。为了保持笙的民族特点,几十年来我用36簧加键扩音方笙演奏传统和声,取得了重大突破。”
王慧中所说的突破是指录制的笙协奏曲《文成公主》唱片时,很好地运用了传统和声,并且把笙的一些现代技巧加入其中,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王慧中还用36簧加键扩音方笙演奏经典笙曲,如闫海登大师的《晋调》和胡天泉大师的《凤凰展翅》。他用36簧加键扩音方笙演奏的这两首经典作品,在演奏技法上取得了突破,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夸赞。《晋调》的独特技巧体现在“历音”上,而用36簧加键扩音方笙表现《晋调》中的“历音”难度非常大,而王慧中却能在演奏中驾轻就熟,令业内人士赞叹不已。王慧中认为,一件成功的改革乐器,应当具备既能演奏世界名曲,也能演奏笙的民族的经典的传统乐曲,能土能洋,才是一个改革乐器发展的正确的方向。王慧中创造的36簧加键扩音方笙独奏这一新的艺术形式,被媒体评价为“开创了新的艺术流派”,香港音乐评论家称赞他在36簧键笙的改革、作曲、演奏技巧方面是“创新之佼佼者”,称他为“现代键笙之父”。
“一些人认为‘36簧方笙不能演奏传统和声,我作为36簧方笙的改革者是要用实际行动改变这种看法。”王慧中认为,只要笙的教学方向正确,学生肯下功夫,36簧方笙是可以演奏传统和声的。“现在作曲家们不了解笙的特点,创作36簧方笙独奏曲只是按钢琴键盘的排列方式去写,这只是一种不下功夫的做法。”他说,作曲家如果能把笙的传统和声与键盘演奏相结合进行创作,岂不更好。
创作演出 传播笙乐
王慧中先后创作、改编了很多笙独奏作品,如《傣乡风情》《草原欢歌》等,其代表作《傣乡风情》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选为“金钟奖”民乐独奏大赛笙比赛曲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考级九级曲目、台湾国乐大赛决赛曲目、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入学笙考试曲目。
在中央民族乐团工作期间,王慧中经常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改编了葫芦笙独奏《澜沧江恋歌》和芦笙独奏《苗寨踩堂》等作品,为发展中国的传统乐器“笙”做出了积极贡献。携着他心爱的笙,他多次出访美、法、德、奥地利、希腊、西班牙、肯尼亚、日本、新加坡等国,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他用精湛的演奏技艺,让中国古老的乐器“笙”焕发出无尽的活力,让悠扬的笙乐在世界舞台上回荡。1984年,王慧中赴美国洛杉矶参加第23届奥运会艺术节的演出,他演奏的《凤凰展翅》《澜沧江恋歌》被当地媒体称赞为“别具特色,精彩万分”。
1981年,王慧中荣获国家文化部直属院团演出比赛一等奖。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对民乐艺术终身贡献荣誉称号”。国务院颁发他“为发展我国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表彰证书。
不断进取勇于突破
多年来,王慧中改革创新的加键方笙,在国内和全球海外华人民族乐团中广泛使用,对笙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笔者当年曾采访过北京民族乐器厂制笙名家孙汝桂师傅(已故),他生前也痴迷笙的改革,他说满脑子都是笙的事情,即便在外面与人下着象棋,脑子里如果有灵光闪现,他便不顾一切扔下棋子,在人们不解的目光里回家,拿起工具将改良的想法诉诸于笙的每一个部件。
王慧中也是这样的人,作为笙演奏家,他一生的抱负和追求与笙紧紧维系在了一起。
退休之后的王慧中,进取的步伐并未停歇,他认为36簧笙仍有改进的空间。在36簧笙的基础上,王慧中又相继参与改革了38簧、40簧扩音方笙。
行家都知道,36簧笙的笙斗只有寸方之地,如若再增加音管谈何容易?为了能实现突破,王慧中40簧方笙的改革没有采取每排加至14提笙苗的常规做法。如果每排笙苗加至14颗后势必会加宽笙体,这就会加重演奏者的负担,这种做法早在36簧笙的改革之初就被否定了。王慧中的改革理念是在不加宽笙斗前提下增加音管。他十分巧妙地用见缝插针的办法增加音管。他在36簧笙苗的后排与中排之间的空地两侧增加2颗截苗音管(左管为小字三组q、右管为小字三组?g),演奏用小指按键;在后排的1和低音7的内侧空地分别加装两组组合(左管为小字三组a、右管为小字三组?a),后排1和低音7两管分别加双键,用无名指按键演奏。40簧笙可以保持36簧笙原有的演奏习惯,所增加的音也不会增加演奏者的负担,这正是40簧笙的独到之处。他设计并参与研制的“36策加键方笙”获得了文化部科技司参选国家进步奖的提名。2023年9月,36簧、38簧、40簧加键扩音方笙系列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与制作专业委员会授予“2022年度中国民族乐器十大改革乐器”称号。
在舞台上验证改良成果
对于40簧方笙的改革,有些人也提出过异议,他们认为40簧笙所加之音演奏不便,所增加的音域用处甚微。40簧方笙在演奏中是否有实用价值?王慧中认为,只有通过演奏实践,方能证明其性能的优劣。
《野蜂飞舞》这支乐曲以极快的旋律、极高的演奏难度著称,此曲通常被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家用来展现卓越的演奏技巧。为了展现40簧笙的艺术性能和艺术表现力,王慧中选择了这首高难度的《野蜂飞舞》进行演奏,用实力证明了40簧笙的优越性。
70岁时,王慧中用40簧笙录制了《野蜂飞舞》完全版。尽管乐曲的速度还有待提高,但在乐曲的版本上已和原作没有任何差异了。乐曲的再现部分是按照原作高八度演奏,樂曲的结尾句从小字一组e至小字三组a的半音阶一字未减,演奏一气呵成,完全可与西洋管乐器相媲美。如今,王慧中和他的学生们都能用40簧笙完整地演奏《野蜂飞舞》,有的学生用40簧笙演奏的《野蜂飞舞》在全国少年儿童比赛中屡获金奖。
可以说,王慧中创立的加键方笙独奏艺术已成为笙独奏的第二次革命。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笙,了解笙的艺术,他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作改编了大量笙独奏曲,如《傣乡风情》《北京喜讯传边寨》《快乐的女战士》《西班牙斗牛舞曲》《四小天鹅舞曲》等。
香港音乐媒体称赞王慧中用笙演奏的《野蜂飞舞》具有辉煌的技巧,瑞典著名指挥家汉斯·里普斯称王慧中演奏的《四小天鹅舞曲》竟奏出了一个交响乐队的效果!
传播笙音
乐此不疲
2002年退休后的王慧中依旧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练吹笙。”王慧中曾这样笑称自己是个“笙痴”。的确,尽管退休多年,他仍立足于专业,为笙的演奏不断探索、创新,为艺术教育默默贡献着一己之力。
王慧中先后荣获文化部直属院团演出比赛一等奖、创作三等奖,多次出国演出受到热烈欢迎,还应邀赴美国讲学并发表学术论文,在天津音乐学院、国家图书馆的讲学也均受好评。
王慧中的一生都在为大众普及笙做着不懈的努力,退休前后他都参与了大量公益性演出。全国助残日中,他受邀为残疾人演出了笙独奏《打虎上山》,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在高校里,他也曾应邀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新年晚会上表演了笙独奏《快乐的女战士》等乐曲,激发了同学们对笙这种乐器的极大兴趣;他还曾接受台湾云师国乐团的邀请担任该团艺术指导,并举办了师生独奏音乐会。
2012年8月,他应国家图书馆邀请举办了一场《笙的起源、发展及其乐曲赏析》的讲座。当天,讲座现场座无虚席,王慧中饱含着对笙的热爱,用传统笙、加键方笙、葫芦笙演奏了多首风格不同的乐曲,他把自己对笙演奏艺术的认识与理解、笙的开拓和创新毫无保留地与在场每一个人分享。让聆听者备受感动和鼓舞。
他还应邀去音乐学院讲学,把自己一生对笙艺术的追求精神传递给了新一代热爱音乐的孩子们。除此之外,王慧中还为北京交大附中民族乐团进行辅导,在“全国星星火炬青少年艺术比赛”中担任过十届评委,为有音乐特长的青少年点评指导,使其技艺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回顾自己的一生,王慧中道:“回忆自己的一生,我为自己是一个‘笙痴而感到自豪和快乐。”尽管王慧中参与过很多公益活动,自己为笙及其演奏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他却说:“雷锋同志做好事不留名,我做公益也应该是如此,不图名、不宣扬。”
为人低调的王慧中现任文化部老年大学民乐队艺术指导。他表示,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笙的教育和传播中。作为一个老艺术家,王慧中为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艺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一生对笙艺术执着追求、永不自满的精神,必将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在艺术的道路上追求卓越,勇于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