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斯文:面对时代阵痛钢琴教育者都要有一份“情怀”

2024-05-11 02:45柳苏凌
乐器 2024年4期
关键词:斯文情怀钢琴

柳苏凌

从上世纪80年代“钢琴热”席卷中国后,学习钢琴几乎成了每个家庭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的首选。正如行业中的一句名言:让音乐走入家庭,让钢琴成为每个家庭的“标配”。

后疫情时代,因“教育双减”“艺术机构整顿”等因素,不少钢琴培训机构和老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钢琴教学进入瓶颈期。随着记者的深入了解,却发现此时仍然有优秀的钢琴老师和钢琴培训机构涌现出来。目前,社会出现了一些不利于钢琴行业发展的舆论,对家长、老师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试问:我们延续多年的钢琴教育传统的意义何在?然而,摆在所有老师和家长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在教育改革的当下,怎样学习钢琴才不仅仅是一门“技术”,符合我们当下的人才培养趋势呢?记者带着这样的问题,采访了“斯文钢琴艺术中心”的创始人、青年钢琴教师陈斯文。

结识陈斯文老师,源于一场钢琴比赛。当时她带着学生在北京参加一场钢琴比赛的总决赛。在众多备赛选手中,一位小男孩的表现极为沉着冷静,而且乐感超越年龄的成熟,记者被他的演奏所吸引。打听之后,这名选手的老师叫陈斯文。在国内大城市中,有不少毕业于名校的钢琴演奏专业的老师,投身到钢琴基础教学事业之中,为此在钢琴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钢琴老师,为国内外输送了大批的优秀钢琴人才,而钢琴基础教师队伍则是中国钢琴教育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

教育与经营 都用“情”

陈斯文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取得钢琴硕士学位后,在母亲的影响下决定从事钢琴基础教育。陈斯文告诉我:“我毕业后,母亲就决定让我投身教育领域。因为母亲一辈子都从事教育,她曾毕业于中华女子学院教育专业,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情怀。受母亲影响,我对‘教书育人有着深刻的体会。她身体力行地告诉我,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的一生负责。”正因为妈妈曾经是省级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所以陈斯文多年来都有一个理念,在艺术中心里的每位老师和学生都是家人,在这种理念中,她对教学中心的管理,更像是一位“家长”。与其说是在管理中心,不如说是用“情”感染。

陈斯文在国内外众多大赛中担任评委,从事钢琴基础教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她不仅是一位钢琴教师,也是一位钢琴艺术中心的经营者。在沟通的过程中,她更愿意把自己定位在“教育者”的角色。据她介绍,虽然受疫情影响,在钢琴整体行业表现较为平淡的时刻,她的学生依然稳固,而且在各类赛事中依然收获不断。

“我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教学,因为会从学生身上获得教学的快乐。我从小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而钢琴基础教育是整个钢琴知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学好音乐基础就要具备一些条件。比如我们只招收‘能练琴的学生,每次招生都会有个与家长面试的环节。我们会向家长提出要求,要求孩子每天练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有收获。”

众所周知,艺术培训机构作为经营企业,要有一定的经营之道。但陈斯文的经营之道就像是“无招胜有招”。“换位思考,于情于理”这是她总结的经验。她说道:“我们从来不会搞学费储值,学费就是四次课结算,从来不引导学生以各种名目多上课,不给考级学生搞考级培训。为了保障教学质量,老师都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本科生、研究生,而且每一位老师都很负责,师生关系融洽,老师给学生拖堂都是‘家常便饭。所以经营十多年来,我们没做过招生广告,都是靠转介绍招收学生。很多学生也是通过我们中心,最后考上了国内外的艺术高校。我们和家长、老师都像一家人。”

这种踏踏实实教学、实实在在经营的方式,为“斯文艺术中心”带来了好口碑,在钢琴基础教育遭遇挫折的时候,依然能顺利经营,人气满满。然而陈斯文也坦言,面对国家提倡的“教育双减”“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确对钢琴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与现实教育政策相结合。

创新与改革  要用“心”

中国钢琴教育泰斗周广仁曾经说过:“好的演奏家绝不能只会弹钢琴,而要脑子里懂很多知识。”接受过系统学习的陈老师对此深有体会。她认为钢琴教育,完全可以体现出“全面教育”的美育教育,这和我国教育改革提出的“核心素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陈老师谈道,其实很多老师和家长往往忽略了对其他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越是高级别的演奏,越考验演奏者的文化底蕴。如果把钢琴比作为一件美育教育的器具来说,那么学习钢琴完全可以承担“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比如音乐理论基础、音乐常识,甚至是其他姊妹艺术,以及文化课等都是学好钢琴的前提,正所谓“功夫在室外”。她深刻地感受到由于对钢琴艺术的误解,造成了很多学生坐在钢琴前“一本正经”地瞎弹,不禁让人惋惜人才的浪费。所有的问题并非学习钢琴有什么不好,而是如何学习,怎样学习的问题。

她谈道,基础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钢琴教育理念,把传统教育枯燥、单一的训练模式变为真正的寓教于乐,营造优美的艺术境界,遵循幼兒身心发展水平,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巧,让孩子在快乐和愉悦中把握音乐精髓,领悟艺术真谛。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走近学生的心里,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因材施教为立足点,以打好练琴基本为生长点,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对钢琴的热爱与追求,为学生架起通往理想艺术殿堂的桥梁。

钢琴演奏是手、眼、心、脑多维联动的过程,练琴不仅仅是手指头在动,而是全身的运动。而且在音乐学习中有实践,有逻辑性,在实际练习中克服心理障碍和技术难点,都是对意志品质的培养。有些优秀的学生不仅能演奏乐谱,还能在基础知识上开展音乐创作,因为有了钢琴演奏的基础,可以从事作曲、音乐理论研究、现代音乐编曲或者是其他艺术专业,为他今后的选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通过钢琴培养出来的“综合融通”的能力,具备这样素质的学生一定在“综合素养”方面非常突出。如果把练习钢琴的本事用到其他学习中,就是一通百通、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关键就是掌握一套学习方法,而且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陈斯文会经常观察学生,挖掘身上的优点和天赋,鼓励学生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探索。有些学生因此以品学兼优的成绩考入了普通高校,但同时还掌握了较高的钢琴演奏水平,拥有了很强的音乐鉴赏能力。

现实与理想 因为“爱”

2010年斯文艺术中心成立以来,学生在国际国内大赛中累计获奖620余次,并在历年的各类钢琴考级活动中,通过率为100%,为国内外音乐高等学府输送了优秀的音乐人才。“双减”过后,中心的学生依然稳定,对钢琴学习保持高度的热情,甚至在2023年7月,她的学生周延赞在中山音乐堂和职业交响乐队共同协奏了海顿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成为中心孩子心目中的“小明星”,把孩子们推向了更广阔的艺术舞台。

陈斯文谈道:“经营10多年来,我很感谢大家对我事业的支持与理解。所以我是带着十分的诚心诚意教授每一堂课,与每一位学生、家长沟通。这些都归结为我母亲对我的教育,源于她对教育的‘爱。我一直跟学生和家长传播一种思想,学钢琴不是上小学考完十级就结束了。这是可以跟随你一辈子的爱好。不管未来是否从事音乐,都要给他们最好的音乐教育和体验,让音乐成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陈老师这段动容的陈述中,让我想到了“情怀”二字。目前一些不利于钢琴行业发展的言论在一些自媒体上不断发酵,使得钢琴教育受到了影响。然而陈斯文老师和她的艺术中心依然坚持发展。这说明,在任何时候优秀的培训中心,优秀的老师是不会被社会上的某些所谓的趋势和预判所左右。钢琴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式是不会变的,关键是作为家长和老师是朝着何种目的,老师是否具备一种智慧,将美育教育贯彻到钢琴基础教育之中,并且紧跟时代的发展。如果在钢琴教学中抱着一种“教书育人的情怀”和“格局”,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落笔之处,记者认为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对陈斯文老师的一次采访,更是对中国千万琴童大军背后百万钢琴教师的一次关注。向那些为中国钢琴基础教育付出辛勤劳动的钢琴老师们道一声:辛苦了!希望老师们能渡过难关,坚持自己的音乐之路,为中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的钢琴人才!

猜你喜欢
斯文情怀钢琴
斯文细胞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斯文”即“斯德”:《论语》“斯文”新诠
纸钢琴
钢琴
斯文哥阿豪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五老”情怀